2013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喑哑( 留滞( 禁锢( 妖娆( )田圃( 蓑衣( 喧嚷( 闪烁( )颤抖( )))) 栖息( 荡漾( ))) 沉浸( )襁褓( )草茸茸(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润如油膏( 二、文言诗文默写 1、《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志趣的句子是 。与先帝患难与共(千古名句,说尽自己一生;临危受命) 的句子是 2、《望江南》中表现江南女儿内心感触至深的句子是 3、《渔家傲》中表达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句子是 从视觉上描写塞上荒僻情景的句子是 4、《江城子》中写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抒发豪情壮志的三句话是 5、《武陵春》中表现作者景物依旧,人事已变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 。用夸张手法写出愁之重的 句子是: 6、《破阵子》中体现阵容雄壮威武场面的句子是」 其中 抒发了词人的最高理想;抒发作者壮 志难酬的深沉感慨的句子是 7、吏禄三百石, 尽日不能忘 8、《观刈麦》中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是 体现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三、古诗词赏析 (一)渔家傲秋思 1、词中“秋”字直接点明了 衡阳雁去”四字间接点明了 紧扣题目 2、“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 的景色 3、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 样的情感? 5、请写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②为报倾城随太守(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射天狼( 2013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第1页 yl2013-9-24
2013 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第 1 页 yyl 2013-9-24 2013 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 喑.哑( ) 留滞.( ) 禁锢.( ) 妖娆.( ) 田圃.( ) 蓑.衣( ) 喧.嚷( ) 闪烁.( ) 颤.抖( ) 栖.息( ) 荡漾.( ) 沉浸.( ) 襁褓..( )( ) 草茸茸..( )( ) 稍逊.风骚( ) 成吉思汗.( ) 润如油膏.( ) 二、文言诗文默写。 1、《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志趣的句子是: , 。与先帝患难与共(千古名句,说尽自己一生;临危受命) 的句子是 , 。 2、《望江南》中表现江南女儿内心感触至深的句子是 。 3、《渔家傲》中表达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句子是 , 。 从视觉上描写塞上荒僻情景的句子是 , 。 4、《江城子》中写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抒发豪情壮志的三句话是 , , 。 5、《武陵春》中表现作者景物依旧,人事已变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 , 。用夸张手法写出愁之重的 句子是: , 。 6、《破阵子》中体现阵容雄壮威武场面的句子是 。 其中 , 抒发了词人的最高理想;抒发作者壮 志难酬的深沉感慨的句子是 。 7、吏禄三百石, , ,尽日不能忘。 8、《观刈麦》中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是 , 。 体现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三、古诗词赏析 (一)渔家傲 秋思 1、词中“秋”字直接点明了 ,“衡阳雁去 ”四字间接点明了 ,紧扣题目 2、“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 的景色。 3、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 样的情感? 5、请写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的。。 (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 苏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 ②为报倾城..随太守( )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 ) ④射天狼..( )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 下阕 4、“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五十弦翻塞外声( ③马作的卢飞快()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 2、请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5、“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6、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 个细节可以读出?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9、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的雄 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语言 ,意境开阔,豪迈激越。所以,作者 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在这五首词中, 和 也属于“壮词”。 《望江南》及《武陵春》的赏析见语文教材和基训。 四、根据拼音写汉字。 fen )外 )哑留zhi( )禁g( 妖ro( )田pi( suo )衣xuan( )嚷 闪shuo( chan )抖 )息荡ydng( 沉jin( qiang bao )草 rong rong 稍逊风sao( )成吉思han( )润如油goo 代天jo()红 zhuang()素裹洗l( 五、解释下面划线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辍耕之垄上()苞富贵( 若为佣耕( )比至陈(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会天大雨()今亡亦死( 等死()上使外将兵()楚人怜之( )身被坚执锐( 2013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第2页 yl2013-9-24
2013 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第 2 页 yyl 2013-9-24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 下阕: 4、“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②五十弦翻.塞外声( ) ③马作.的卢飞快(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 ( ) ( ) 2、请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5、“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6、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 个细节可以读出?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9、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的雄 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语言 ,意境开阔,豪迈激越。所以,作者 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在这五首词中, 和 也属于“壮词”。 《望江南》及《武陵春》的赏析见语文教材和基训。 四、根据拼音写汉字。 fèn( )外 yīn( )哑 留 zhì( ) 禁 gù( ) 妖 ráo( ) 田 pǔ( ) suō( )衣 xuān( )嚷 闪 shuò( ) chàn( )抖 qī( )息 荡 yàng( ) 沉 jìn( ) qiǎng bǎo( )( )草 róng róng( )( ) 稍逊风 sāo( ) 成吉思 hán( ) 润如油 gāo( ) 一代天 jiāo( ) 红 zhuāng( )素裹 洗 lǐ( ) 五、解释下面划线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辍耕之垄上( ) 苟富贵( ) 若为佣耕( )比至陈(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会天大雨( )今亡亦死( ) 等死( )上使外将兵( )楚人怜之( ) 身被坚执锐( )
怅恨久之()以大易小()秦王不说()长跪而谢之( 以君为长者()以头抢地耳( )安陵君基许寡人( 遂谁亮( )度德量力( )此殖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陟罚臧否( 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 夙夜忧叹( 庶竭驽钟( )三顾茅庐( )后值倾覆( 以光先帝遗德( )深入不毛( 六、说明文的相关常识: 1、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 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2、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 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3、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 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议论文阅读 (一)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直接阐明客观事物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表明 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3、论证方法:(掌握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 还要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4、论题:(论点与论题的关系) (三)论证结构:①总分式,并列式和逐层深入递进式;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或引论—一本论——结论 6、议论文的分类:①立论文一一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 ②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排比、反问、设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四)答题指津 1、怎样寻找和总结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①看议论文的标题,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看议论文的开头,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往往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因许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③看议论文的结尾,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后,至文末得出 结论,该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 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 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 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2013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第3页 yl2013-9-24
2013 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第 3 页 yyl 2013-9-24 怅恨久之( )以大易小( )秦王不说( ) 长跪而谢之( ) 以君为长者( )以头抢地耳(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遂诣亮( ) 度德量力(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 陟罚臧否(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夙夜忧叹( ) 庶竭驽钝( ) 三顾茅庐( ) 后值倾覆( ) 以光先帝遗德( )( ) 深入不毛( ) 六、说明文的相关常识: 1、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 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10 种。 2、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 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3、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 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议论文阅读 (一)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直接阐明客观事物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表明 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3、论证方法:(掌握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 还要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4、论题:(论点与论题的关系) (三)论证结构:①总分式,并列式和逐层深入递进式;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或引论——本论——结论 6、议论文的分类:①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 ②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排比、反问、设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四)答题指津 1、怎样寻找和总结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①看议论文的标题,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看议论文的开头,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往往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因许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③看议论文的结尾,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后,至文末得出 结论,该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 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 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 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③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 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 白。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较……,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 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拒绝句号 ①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 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 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 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②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③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 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 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 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 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 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 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④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 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 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 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⑤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 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 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 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 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 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⑥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1、“拒绝句号”是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一种观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其中心论点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论证本文观点的是() A、罗斯福即使在身体残疾时,也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他 最后取得了成功 B、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苦练基本功,写完了七口大缸里的水,终于成为大书法家 C、齐白石挑来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练习篆刻。他一边刻一边拿篆刻名家的作品对照、琢 磨。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化石为泥”,终成一代画师。 D、李白用磨杵成针的毅力,成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八、名著《水浒传》的复习资料见教材和《必考名著》 九、片段作文和大作文:注意审题,按要求写作 2013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第4页 yl2013-9-24
2013 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第 4 页 yyl 2013-9-24 ③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 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 白。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较……,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 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拒绝句号 ①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 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 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 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②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③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 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 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 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 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 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 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④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 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 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 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⑤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 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 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 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 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 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⑥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1、“拒绝句号”是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一种观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其中心论点。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论证本文观点的是( ) A、罗斯福即使在身体残疾时,也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他 最后取得了成功。 B、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苦练基本功,写完了七口大缸里的水,终于成为大书法家。 C、齐白石挑来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练习篆刻。他一边刻一边拿篆刻名家的作品对照、琢 磨。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化石为泥”,终成一代画师。 D、李白用磨杵成针的毅力,成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八、名著《水浒传》的复习资料见教材和《必考名著》。 九、片段作文和大作文:注意审题,按要求写作
部分参考答案 古诗词赏析 (一)渔家傲秋思 1、季节季节秋思2、寒冷、荒凉、戒备森严3、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3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 爱国之情。4、“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5、运用了冯唐 持节招魏尚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 廷重用的愿望。6、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 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可怜4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5营造了将士们奏 乐吃肉、豪迈髙昂的军营生活氛围。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⑦抒发了 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8比喻、描 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9、军营;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语言壮丽而不纤巧 2013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第5页 yl2013-9-24
2013 下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题 第 5 页 yyl 2013-9-24 部分参考答案 古诗词赏析 (一)渔家傲 秋思 1、季节 季节 秋思 2、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3、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 3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 爱国之情。4、“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5、运用了冯唐 持节招魏尚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 廷重用的愿望。6、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 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可怜 4.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5.营造了将士们奏 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6、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7.抒发了 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8.比喻、描 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9、军营;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语言壮丽而不纤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