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 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口传 中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词鉴赏 广州市第五中学周澎
古代诗词鉴赏 中考专题复习: 广州市第五中学 周澎 李 杜 诗 篇 万 口 传 至 今 已 觉 不 新 鲜
1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冲国古典诗词意蕴卡富:宅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中哪 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 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 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 “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 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200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⑵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 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 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 “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 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卖 娘喷支但闻糖朝验地枣业里赶我别关山度若:气 (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战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 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 行军神速;出征路线;条件艰苦;木兰奔赴战场的 义无反顾。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木兰的儿女情思;条件艰苦;军情紧迫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200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 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 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飞。朔气 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节选自《木兰诗》) (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 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战衣)。 行军神速;出征路线;条件艰苦;木兰奔赴战场的 义无反顾。 木兰的儿女情思;条件艰苦;军情紧迫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 愁,请将它们找出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 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 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 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 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 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 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 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中考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 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目特点:一、鉴赏的诗词均选自课内。 、考查的形式是主、客观题;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较新题型:比较 赏析①诗词与诗词②诗词与古文文段题目分值:约6分 鉴赏诗词的要求、方法与步骤: 1、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2、把握作品的具体形象。 3、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4、品味作品的美妙语言。 5、了解作品的表达技巧
中考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 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目特点:一、鉴赏的诗词均选自课内。 二、考查的形式是主、客观题;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较新题型:比较 赏析①诗词与诗词②诗词与古文文段 题目分值:约6分 鉴赏诗词的要求、方法与步骤: 1、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2、把握作品的具体形象。 3、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4、品味作品的美妙语言。 5、了解作品的表达技巧
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 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 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 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2)2007年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2) 2007年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 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 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 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5.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 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 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 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 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3)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5.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 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 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 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 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3) 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 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 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 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 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 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4)2007年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 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 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 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 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 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D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4) 2007年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 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 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号出了心 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 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的情形。 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双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 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 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 (其=)∑中“农沾不足情,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话人返朴归真 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 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5)山东省枣庄市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饮 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 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 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 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 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的情形。 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 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 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 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 (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 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 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5)山东省枣庄市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B B
6.古诗赏析。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3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 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_怜”。(1分)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 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 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 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 思乡之情。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6)湖北江汉油田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6.古诗赏析。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3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 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1分)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 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 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 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 思乡之情。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6)湖北江汉油田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