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 《史记选读》单元测试 编制:高琴花2011-3-31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人意,秦军解,因大破之 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先入关者王之 B.会项伯欲活张良 C.沛公从百余骑 D.因袭攻武关,破之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偶语:偶尔谈论。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 C.方飨士,旦日合战 合战:会战 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不迁动,不变更。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伏羲至纯厚 至:到 D、史记放绝 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故发愤且卒 且:将要 C、而子迁适使反 适:正好 D、是余之罪也 是:正确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汝其念哉 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 A、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不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亡国,继绝世。 D、立功名于天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9、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17
1 / 17 高二语文试卷 《史记选读》单元测试 编制:高琴花 2011-3-3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先入关者王之 B.会项伯欲活张良 C.沛公从百余骑 D.因袭攻武关,破之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偶语:偶尔谈论。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 C.方飨士,旦日合战.. 合战:会战。 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不迁动,不变更。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伏羲至纯厚 至:到。 D、史记放绝 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故发愤且卒 且:将要。 C、而子迁适使反 适:正好。 D、是余之罪也 是:正确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汝其念哉 ②察其所以 ③ 王卬于殷 ④建于明堂 A、 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不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亡国,继绝世。 D、立功名于天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2 分) 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 ④夫《诗》《书》隐约者。 A、 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9、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 分)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②遂坐上坐,无所诎③不如决策东乡④无内诸侯军………距 之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意,秦军解⑦因以文谕项羽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 11.下列句子中全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②诽谤者族③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④稍征关中兵以自益⑤不事 家人生产作业 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B.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吕公者,好相人 无如季相 D.弱冠明经累举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3.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始常欲奇此女,②与贵人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避仇从之客,因家沛 焉④降章邯⑤会项伯欲活张良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⑦沛公然其计⑧欲约分 王关中⑨沛公从百余骑 A.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B.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C.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D.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1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见怪②单父人吕公善沛③夜往见良④秦王子婴素车白马⑤都彭城⑥ 大王起微细⑦高祖竞酒,后 A.①⑥⑦②③④⑤ B.①⑥②1③④⑤V⑦ C.①⑥1②⑦③④⑤ D.①⑥②⑦③1④⑤ 15.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将过此者多②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③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④楚与诸侯之慕从 者数万人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⑧系颈 以组 A.①④②⑧1③⑦⑤⑥ B.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C.①④⑤1②@\③⑦\⑥ D.①④⑤②\③⑦⑧⑥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輾辕 C.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皆以美于徐公 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可以有大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遭遇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军营,营垒。活用为动词,修筑营垒。B.直夜溃围南出同“值”,当 C.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zh,跟随。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开,让开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溃围南出,驰走 B.地方千里,众数万人 C.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17
2 / 17 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②遂坐上坐,无所诎 ③不如决策东乡 ④无内诸侯军……距 之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⑦因以文谕项羽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⑦ D. ①③④⑤⑥⑦ 11.下列句子中全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①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②诽谤者族 ③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④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⑤不事 家人生产作业 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B.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吕公者,好相.人 无如季相. D.弱冠明经累举.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3.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公始常欲奇此女, ②与贵人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避仇从之客,因家沛 焉 ④降章邯 ⑤会项伯欲活张良 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⑦沛公然其计 ⑧欲约分 王关中 ⑨沛公从百余骑 A.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B.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C.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D.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14. 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及见怪 ②单父人吕公善沛 ③夜往见良 ④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⑤都彭城 ⑥ 大王起微细 ⑦高祖竟酒,后 A. ①⑥⑦\②\③\④⑤ B. ①⑥\②\③\④⑤\⑦ C. ①⑥\②⑦\③④⑤ D.①⑥\②⑦\③\④⑤ 15. 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诸将过此者多 ②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③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④楚与诸侯之慕从 者数万人 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⑧系颈 以组 A. ①④\②⑧\③⑦\⑤⑥ B. 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 D. ①④⑤\②\③⑦⑧\⑥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C.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皆以.美于徐公 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可以.有大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流逝 B、与秦军遇 遇:遭遇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军营,营垒。活用为动词,修筑营垒。B.直.夜溃围南出 同“值”,当 C.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zhǔ,跟随。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开,让开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溃围南出,驰走. B.地方..千里,众数万人 C.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B.令诸君知天亡我 亡其两骑 C.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计不知所出耳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溃围南出,驰走B.项王乃复引兵而西C.亦足王也 D.马童面之 2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寿毕,请以剑舞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籍独不愧于心乎 良曰:“长于臣”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B.然今卒困于此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4、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毋妄言,族矣②皆沉船,破釜甑③项王军壁垓下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⑤梁以此奇籍 ⑥无不膝行而前⑦豪杰蜂起⑧项王则夜起 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D.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 :“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 “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 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煕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 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 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 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 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 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 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 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讫:终了,完毕。 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 短:诋毁,指摘。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17
3 / 17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B.令诸君知天亡.我 亡.其两骑 C.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计不知所出耳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溃围南.出,驰走 B.项王乃复引兵而西. C.亦足王.也 D.马童面.之 2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寿毕,请以.剑舞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籍独不愧于.心乎 良曰:“长于.臣”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B.然今卒困于此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4、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毋妄言,族矣 ②皆沉船,破釜甑 ③项王军壁垓下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⑤梁以此奇籍 ⑥无不膝行而前 ⑦豪杰蜂起 ⑧项王则夜起 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D.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 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 “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 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 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 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 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 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 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 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 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讫:终了,完毕。 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 短:诋毁,指摘。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 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 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 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 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2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3分)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4分)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 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 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 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 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 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 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遏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 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 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 公孙质等成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 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 韭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 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 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 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況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 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甚称旨 称:适合 B.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 C.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 D.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30.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3分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 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①② D.③④⑥ 4/17
4 / 17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 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 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 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 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2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3 分)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4 分)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 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①黄 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 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 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 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 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 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遏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 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 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 公孙质等成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 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 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 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 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 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 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言甚称.旨 称:适合 B.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 C.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 D.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30.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 (3 分)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 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3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 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 情况回答,表达忠心,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认为崔览、公孙质等人在诱骗他。最终,断绝了与高允的关系, 也因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 劝谏 3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译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译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 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 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 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 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 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 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衿 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竞 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 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 “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 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 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 “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 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 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 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 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造:拜访 34.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3分)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5/17
5 / 17 3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 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 情况回答,表达忠心,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认为崔览、公孙质等人在诱骗他。最终,断绝了与高允的关系, 也因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 劝谏。 3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译: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译: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 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 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 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 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 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 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 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 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 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 “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 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 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 “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 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 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 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 34.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3 分)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 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 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 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 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3分) 译文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3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 3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 好?为什么?(4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22分) 河声如梦来 匡立文 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 它。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 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 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 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 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 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骄矜 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 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 6/17
6 / 17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 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 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 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 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 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3 分) 译文: _______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3 分) 译文: ______ 三、诗歌鉴赏 3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 分) ▲ ▲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 分) ▲ ▲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 好?为什么?(4 分) ▲ ▲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22 分) 河声如梦来 匡立文 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 它。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 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 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 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 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 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骄矜 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 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
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 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 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 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 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 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 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 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人把叫作“明矾”的东西投进水 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 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 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沌?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旷古黄河了。黄 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 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 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 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 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的新世风中悄然引 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 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 38.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9.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4分) 4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 (2)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41.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遐想”来阐述这一“深 意”的?(8分) 高二语文试卷 《史记选读》单元测试 编制:高琴花2011-3-31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意、解C内D距) A.秦人熹,秦军解,因大破之 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17
7 / 17 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 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 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 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 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 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 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 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人把叫作“明矾”的东西投进水 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 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 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沌?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旷古黄河了。黄 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 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一 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 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 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的新世风中悄然引 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 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 38.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39.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4 分) 4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 (2)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41.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遐想”来阐述这一“深 意”的?(8 分) 高二语文试卷 《史记选读》单元测试 编制:高琴花 2011-3-31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 憙、解 C 内 D 距) ) A.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D(A、B、C皆为使动用法)) A.先入关者王之 B.会项伯欲活张良 C.沛公从百余骑 D.因袭攻武关,破之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聚而语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偶语:偶尔谈论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 C.方飨士,旦日合战 合战:会战 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不迁动,不变更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至”意为“极,程度副词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伏羲至纯厚 史记放绝 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是:指示代词,这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故发愤且卒 且:将要 C、而子迁适使反 适:正女 D、是余之罪也 是:正确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C两个“其”分别为祈使句 和代词。连个于都是介词。)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 A、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D、两个“其”不同,两个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D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亡国,继绝世。 D、立功名于天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A 两个“而”字分别表 修饰和因果关系。两个“夫”分别表感叹和发语词。)(2分) 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9、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D对)(3 分)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10、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乡为外人道也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 通“向”“诎”通“屈"解”通“懈” 内”通“纳”“距”通“拒”“详”通“佯 责”通“债”) 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②遂坐上坐,无所诎③不如决策东乡④无内诸侯军……距 之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意,秦军解⑦因以文谕项羽 8/17
8 / 17 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D (A 、B、 C 皆为使动用法) ) A.先入关者王之 B.会项伯欲活张良 C.沛公从百余骑 D.因袭攻武关,破之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聚而语) )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偶语:偶尔谈论。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 C.方飨士,旦日合战.. 合战:会战。 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不迁动,不变更。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至”意为“极,程度副词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伏羲至纯厚 至:到。 D、史记放绝 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是:指示代词,这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故发愤且卒 且:将要。 C、而子迁适使反 适:正好。 D、是余之罪也 是:正确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C 两个“其”分别为祈使句 和代词。连个于都是介词。 ) ①汝其念哉 ②察其所以 ③ 王卬于殷 ④建于明堂 A、 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不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亡国,继绝世。 D、立功名于天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A 两个“而”字分别表 修饰和因果关系。两个“夫”分别表感叹和发语词。 )( 2 分) 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 ④夫《诗》《书》隐约者。 A、 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9、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D 对 )(3 分)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B 乡”通“向”“诎”通“屈 "解”通“懈” 内”通“纳” “距”通“拒” “详”通“佯” “责”通“债” ) 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②遂坐上坐,无所诎 ③不如决策东乡 ④无内诸侯军……距 之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⑦因以文谕项羽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 11.下列句子中全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古义分别为:公开批评、没有出息 规约,渐渐、平民百姓、崤山以东) ①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②诽谤者族③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④稍征关中兵以自益⑤不事 家人生产作业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举荐A.就;总是B.本来;坚持C.动 词,给人看相;名词,面相 A.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B.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吕公者,好相人 无如季相 D·弱冠明经累举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3.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B意动\名作动\使动 ①公始常欲奇此女,②与贵人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避仇从之客,因家沛 焉④降章邯⑤会项伯欲活张良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⑦沛公然其计⑧欲约分 王关中⑨沛公从百余骑 A.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B.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D.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1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D形作名\形作动\名作状\名作 ①及见怪②单父人吕公善沛③夜往见良④秦王子婴素车白马⑤都彭城 大王起微细⑦高祖竞酒,后 A.①⑥⑦②1③M④⑤ B.①⑥②③④⑤V⑦ C.①⑥1②⑦③④⑤ D.①⑥1②⑦③④⑤ 15.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定后\状后判断\被动 ①诸将过此者多②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③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④楚与诸侯之慕从 者数万人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⑧系颈 以 A.①④②⑧1③⑦⑤⑥B.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C.①④⑤1②@③⑦\⑥ D.①④⑤②\③⑦⑧⑥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认为 A.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輾辕 C.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皆以美于徐公 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可以有大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遭遇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项王军壁垓下军营,营垒。活用为动词,修筑营垒。 9/17
9 / 17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⑦ D. ①③④⑤⑥⑦ 11.下列句子中全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 古义分别为:公开批评、没有出息 规约,渐渐 、平民百姓、崤山以东 ) ①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②诽谤..者族 ③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④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⑤不事 家人..生产作业 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举荐 A.就;总是 B.本来;坚持 C.动 词,给人看相;名词,面相 ) A.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B.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吕公者,好相.人 无如季相. D.弱冠明经累举.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3.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B意动\名作动\使动 ) ①公始常欲奇此女, ②与贵人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避仇从之客,因家沛 焉 ④降章邯 ⑤会项伯欲活张良 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⑦沛公然其计 ⑧欲约分 王关中 ⑨沛公从百余骑 A.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B.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C.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D.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14. 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D 形作名\形作动\名作状\名作 动 ) ①及见怪 ②单父人吕公善沛 ③夜往见良 ④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⑤都彭城 ⑥ 大王起微细 ⑦高祖竟酒,后 A. ①⑥⑦\②\③\④⑤ B. ①⑥\②\③\④⑤\⑦ C. ①⑥\②⑦\③④⑤ D.①⑥\②⑦\③\④⑤ 15. 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定后\状后\判断\被动 ) ①诸将过此者多 ②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③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④楚与诸侯之慕从 者数万人 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⑧系颈 以组 A. ①④\②⑧\③⑦\⑤⑥ B. 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 D. ①④⑤\②\③⑦⑧\⑥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认为 ) A.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C.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皆以.美于徐公 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可以.有大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流逝 B、与秦军遇 遇:遭遇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项王军壁.垓下 军营,营垒。活用为动词,修筑营垒
B.直夜溃围南出同“值”,当 C.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zh,跟随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开,让开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 A.溃围南出,驰走 B.地方千里,众数万人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B.令诸君知天亡我 亡其两骑 C.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计不知所出耳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 A.溃围南出,驰走B.项王乃复引兵而西C.亦足王也 马童面之 2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寿毕,请以剑舞 B.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籍独不愧于心乎 良曰:“长于臣”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C) A.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B.然今卒困于此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4、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名作动\使动\形意动\名作 状) ①毋妄言,族矣②皆沉船,破釜甑③项王军壁垓下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⑤梁以此奇籍 ⑥无不膝行而前⑦豪杰蜂起⑧项王则夜起 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D.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 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 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 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 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十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 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 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 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
10 / 17 B.直.夜溃围南出 同“值”,当 C.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zhǔ,跟随。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开,让开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溃围南出,驰走. B.地方..千里,众数万人 C.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B.令诸君知天亡.我 亡.其两骑 C.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计不知所出耳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 A.溃围南.出,驰走 B.项王乃复引兵而西. C.亦足王.也 D.马童面.之 2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寿毕,请以.剑舞 B.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籍独不愧于.心乎 良曰:“长于.臣”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B.然今卒困于此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4、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作动\使动\形意动\名作 状 ) ①毋妄言,族矣 ②皆沉船,破釜甑 ③项王军壁垓下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⑤梁以此奇籍 ⑥无不膝行而前 ⑦豪杰蜂起 ⑧项王则夜起 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D.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 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 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 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 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 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 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 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