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职语文漳州八校联考试卷 命题:角美中学林志德 2014.11.06 、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5) 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7)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8)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 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与欤! 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下圣人也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2015 届高职语文漳州八校联考试卷 命题:角美中学 林志德 2014.11.06 一、默写(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5) ,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 (9) ,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与欤! 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下圣人也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3.对这段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B.作者在运用对比时,不仅指出了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还指出了由这种态度产 生的结果。 C作者引用士大夫们的行为和他们的话,增加了行文的生动性。 D.“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句话,是作者发的感慨,结构上照应了段首的 “呜呼”。 4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 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师道……难矣!”意在揭示当时士大夫阶级对师 道的错误态度。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 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用比较法,说明 “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 D“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 写出了其荒谬。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分)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本诗用词极富表现力。请以一、二句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7结合诗题及内容,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3.对这段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一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B.作者在运用对比时,不仅指出了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还指出了由这种态度产 生的结果。 C.作者引用士大夫们的行为和他们的话,增加了行文的生动性。 D.“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句话,是作者发的感慨,结构上照应了段首的 “呜呼”。 4 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 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师道……难矣!”意在揭示当时士大夫阶级对师 道的错误态度。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 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用比较法,说明 “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 D“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 写出了其荒谬。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 分)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 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6—7 题。(6 分)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本诗用词极富表现力。请以一、二句为例作简要分析。(3 分) 7.结合诗题及内容,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3 分)
四、文学名著: 下面有关情节的叙述,划线处各有三处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序号并改正。(任选 题)(6分) (1)淮南袁术派大将①张勋攻打屯军小沛的刘备,但又恐徐州的吕布帮助刘备, 就先送吕布②金银珠宝;刘备因兵薄力微,也写信求助于吕布。吕布看穿了③袁术 先取刘备、后攻自己的阴谋,于是④设宴调解。席间吕布将⑤宝剑插在在辕门外 百五十步,约定如射中则双方罢兵,如射不中则续之。结果吕布一百五十步外一 箭从戟杆与钺牙间穿过,双方罢兵。 (2)①贾政的寿辰宁府排家宴,②贾珍在园子里碰见熙凤就起色心。此后几次到 荣府都没找到煕凤。贾珍见到凤姐后,凤姐要他晩上在③西穿堂相见。贾珍按约定 晩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④祖父贾代僵惩罚贾珍跪在院内读文章 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 贾蔷捉弄,⑤浇了他—身—头的冷水。回去贾珍大病一场,却不听跛道人之言, 正照风月宝鉴,一命呜呼。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10分)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一种量的特性,它是对教育状态的客 观描述,它只回答是否有差别或者是否有差距,但并不回答是“好”还是“坏”, 也不对“合理”还是“不合理”进行判断。教育公平是一种质的特待性,是对教育 状态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平等意味着“等量”“一样”,但等量、一样未必就 合理,平等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平。公平比平等具有更丰富的含义。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城乡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差异原则 和补偿原则相对应,城乡教育公平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性公平
四、文学名著: 8.下面有关情节的叙述,划线处各有三处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序号并改正。(任选 一题)(6分) (1)淮南袁术派大将①张勋攻打屯军小沛的刘备,但又恐徐州的吕布帮助刘备, 就先送吕布②金银珠宝;刘备因兵薄力微,也写信求助于吕布。吕布看穿了③袁术 先取刘备、后攻自己的阴谋,于是④设宴调解。席间吕布将⑤宝剑插在在辕门外一 百五十步,约定如射中则双方罢兵,如射不中则续之。结果吕布一百五十步外一 箭从戟杆与钺牙间穿过,双方罢兵。 (2)①贾政的寿辰宁府排家宴,②贾珍在园子里碰见熙凤就起色心。此后几次到 荣府都没找到熙凤。贾珍见到凤姐后,凤姐要他晚上在③西穿堂相见。贾珍按约定 晚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④祖父贾代儒惩罚贾珍跪在院内读文章, 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 贾蔷捉弄,⑤浇了他一身一头的冷水。 回去贾珍大病一场,却不听跛道人之言, 正照风月宝鉴,一命呜呼。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1 题。(10 分)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一种量的特性,它是对教育状态的客 观描述,它只回答是否有差别或者是否有差距,但并不回答是“好”还是“坏”, 也不对“合理”还是“不合理”进行判断。教育公平是一种质的特性,是对教育 状态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平等意味着“等量”“一样”,但等量、一样未必就 合理,平等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平。公平比平等具有更丰富的含义。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城乡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差异原则 和补偿原则相对应,城乡教育公平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性公平
城乡教育公平的三重含义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条件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 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质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于制度刚性的不同要求。 根据教育公平的三种含义,可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公平目标予以概括性的表 述—城乡教育机会均等起点一样)、教育条件一样、过程不同、结果都达到教育 质量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与此相应的各种教育制度在改革 方向和重点上也有差异。 城乡教育公平的不同含义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同刚性要求,对作为保障制度的 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总体而言,要求办学制度和教 育管理制度改革要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同类别的教育公平所要求的制度刚性 和弹性的落实。具体而言,要求办学制度改革鼓励吸纳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鼓励 城乡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以保障教育过程的差异性公平和学生培养制 度的弹性,并减轻政府教育投入的刚性压力;要求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中,加大政 府职能转变力度,简政放权,给学校下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自主发展、 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內容、教育方法、培养模式,以保障教育 过程的差异性公平和学生培养制度的弹性;同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强督导评 价和问责,以保障教育条件、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公平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的统一 性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制度、教育人事制度、入学招生制度的刚性。 9.下列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公平是对教育状态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它不同于教育平等。 B.城乡教育公平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 性公平。 C.城乡教育公平的三重含义要求相应的各种教育制度在改革方向和重点上也有差 异
城乡教育公平的三重含义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条件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 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质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于制度刚性的不同要求。 根据教育公平的三种含义,可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公平目标予以概括性的表 述——城乡教育机会均等(起点一样)、教育条件一样、过程不同、结果都达到教育 质量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与此相应的各种教育制度在改革 方向和重点上也有差异。 城乡教育公平的不同含义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同刚性要求,对作为保障制度的 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总体而言,要求办学制度和教 育管理制度改革要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同类别的教育公平所要求的制度刚性 和弹性的落实。具体而言,要求办学制度改革鼓励吸纳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鼓励 城乡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以保障教育过程的差异性公平和学生培养制 度的弹性,并减轻政府教育投入的刚性压力;要求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中,加大政 府职能转变力度,简政放权,给学校下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自主发展、 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培养模式,以保障教育 过程的差异性公平和学生培养制度的弹性;同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强督导评 价和问责,以保障教育条件、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公平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的统一 性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制度、教育人事制度、入学招生制度的刚性。 9.下列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教育公平是对教育状态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它不同于教育平等。 B.城乡教育公平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 性公平。 C.城乡教育公平的三重含义要求相应的各种教育制度在改革方向和重点上也有差 异
D.城乡教育公平的不同含义,要求在办学制度改革中,简政放权,给学校下放更 多的办学自主权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平等是对教育状态的客观描述,是好讲好,是坏说坏:肯定合理的,指出 不合理的。 B.教育平等意味着“等量”“一样”,但未必合理、公平 C.城乡教育机会均等,条件一样,过程不同,质量达标,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个 性化发展,就可以说是达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公平目标。 D.城乡教育公平虽然有不同的含义,但教育制度是严肃的,改革要求是一致的。 11.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比平等有更丰富的含义?(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3分)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 达1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 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 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 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妺。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沈葆桢 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 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姨表亲通婚, 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 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当时,将要到省城赴 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到了省城,他租了二 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 谓极矣″的感叹。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 买了这个宅院。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
D.城乡教育公平的不同含义,要求在办学制度改革中,简政放权,给学校下放更 多的办学自主权。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教育平等是对教育状态的客观描述,是好讲好,是坏说坏;肯定合理的,指出 不合理的。 B.教育平等意味着“等量”“一样”,但未必合理、公平。 C.城乡教育机会均等,条件一样,过程不同,质量达标,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个 性化发展,就可以说是达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公平目标。 D.城乡教育公平虽然有不同的含义,但教育制度是严肃的,改革要求是一致的。 11.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比平等有更丰富的含义?(3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13 分)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 11 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 达 1500 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 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 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 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 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沈葆桢 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 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姨表亲通婚, 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 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当时,将要到省城赴 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到了省城,他租了二 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 谓极矣”的感叹。1855 年,35 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 买了这个宅院。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
了。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 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 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孑女读书, 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 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 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 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岀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 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 葆桢主持船政。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本无心官场 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岀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 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 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 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 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 风云的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 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他果断宣 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 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 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舂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橫公路前身等,废 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 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 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有删节)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了。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 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 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 27 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 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 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 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1866 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 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 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 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 葆桢主持船政。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本无心官场 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 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 11 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 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 年时间,造出了 5 艘商船和 11 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 “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 风云的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 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他果断宣 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 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 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 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 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 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 年 7 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 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选自《文史参考》2011 年总第 44 期,有删节)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 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为了照顾他 的健康,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 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 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13.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1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 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语文基础知识(30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立法的春天,形成了涵盖刑事、民事、行政法律在内的 基本法律框架。 B这次成功是他事业辉煌的顶点,也是他由铺满鲜花的道路走向堕落深渊的崎路的 开始。 C.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不可急功近利,只能循续渐进,积畦步以成 千里。 D.这家工厂不断开发新品种,营业额在全行业手屈一指。 16.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考上大学后,他给自己尊敬的老师写了一封缠绵悱恻的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 之情。 B、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C、晚饭后在教学楼后面是草坪上散步,与我班的王小玲邂逅相遇,正好一起探讨 了今天一道难题的解法。 D、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7.选出没有歧义的一句。()(3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 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为了照顾他 的健康,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 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 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13.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 1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 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七.语文基础知识(30 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改革开放的 20 年是中国立法的春天,形成了涵盖刑事、民事、行政法律在内的 基本法律框架。 B.这次成功是他事业辉煌的顶点,也是他由铺满鲜花的道路走向堕落深渊的崎路的 开始。 C.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不可急功近利,只能循续渐进,积畦步以成 千里。 D.这家工厂不断开发新品种,营业额在全行业手屈一指。 16.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考上大学后,他给自己尊敬的老师写了一封缠绵悱恻的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 之情。 B、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C、晚饭后在教学楼后面是草坪上散步,与我班的王小玲邂逅相遇,正好一起探讨 了今天一道难题的解法。 D、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7.选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 )(3 分)
A.他遇到她那年才17岁。 孩子们喜欢丁老师,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李明认识高君,缘自他与张星谈恋爱 D.这样的发布会,今后每隔半年举行一次。 18.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分) 碑林里,一座座四愣方方的石碑,虎踞龙盘,各抱其势。他们中间有的 有的向隅而坐,落落寡欢:有的(2) 却各以自己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感情,来揭示历史发 展的横向和纵向走势。 A.(1)道貌岸然,正襟危坐(2)愁眉苦脸,悲天悯人 B.(1)正襟危坐,道貌岸然(2)愁眉苦脸,悲天悯人 C.(1)道貌岸然,正襟危坐(2)悲天悯人,愁眉苦脸 D.(1)正襟危坐,道貌岸然(2)悲天悯人,愁眉苦脸 19.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5字) 只蜗牛,很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 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理想,至少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后来它又想南 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也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又忍 痛放弃了。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 在了野草丛中。 答 (3分) 20.仿照画横线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4分)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啊,多么令 人难忘的童年!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2011年春运期间,宁波北仑64岁的陈杏娣老人,推着三轮车,为春运中数千 名排队买票者递上一碗碗白米粥。一名受助者用手机拍下送粥场面,发到网上, 引发网络热议。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上百家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新闻。 陈杏娣老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送粥奶奶”。 请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段文字,赞颂陈奶奶的行为。要求:语言生动,至少 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含标点不超过50字
A.他遇到她那年才 17 岁。 B.孩子们喜欢丁老师,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李明认识高君,缘自他与张星谈恋爱。 D.这样的发布会,今后每隔半年举行一次。 18.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3 分) 碑林里,一座座四愣方方的石碑,虎踞龙盘,各抱其势。他们中间有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向隅而坐,落落寡欢;有的(2)__________, ___________;却各以自己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感情,来揭示历史发 展的横向和纵向走势。 A.(1)道貌岸然,正襟危坐 (2)愁眉苦脸,悲天悯人 B.(1)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2)愁眉苦脸,悲天悯人 C.(1)道貌岸然,正襟危坐 (2)悲天悯人,愁眉苦脸 D.(1)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2)悲天悯人,愁眉苦脸 19.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 15 字) 一只蜗牛,很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 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理想,至少要 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后来它又想南 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也至少需要 3000 年时间,又忍 痛放弃了。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 在了野草丛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0.仿照画横线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4 分)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多么令 人难忘的童年!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5 分) 2011 年春运期间,宁波北仑 64 岁的陈杏娣老人,推着三轮车,为春运中数千 名排队买票者递上一碗碗白米粥。一名受助者用手机拍下送粥场面,发到网上, 引发网络热议。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上百家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新闻。 陈杏娣老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送粥奶奶”。 请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段文字,赞颂陈奶奶的行为。要求:语言生动,至少 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含标点不超过 50 字
22.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6分) ①在商店的广告里 ②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③在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里 八、作文(60分) 23.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当你作决定时,是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经 历和感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7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6 分) ①在商店的广告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里:______________。 八、作文(60 分) 23.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 分) 当你作决定时,是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经 历和感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 700 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15届高职语文八校联考参考答案 2014.11.06 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群贤毕至 (2)蓝田日暖玉生烟(3)落霞与孤鹜齐飞 (4)此时无声胜有声 (5)蜀道之难 (6)潦倒新停浊酒杯 (7)渺沧海之一粟 (8)而青于蓝 (9)羁鸟恋旧林 (10)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4.C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分) 译:丛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译:如今土大夫的智慧竟反而比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6.(3分)(答出其中一点给3分) ①“尽”、“残”:写荷、菊的凋残,以突出衰意。 傲”:独立衰枝,枝无全叶,仍斗风傲霜,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③“已无”和“犹有”字面相对,形成对比,写出了两花之异,组成“流水对”。 7.用意:作为一首赠诗,作者借不畏环境所困的“菊”“橙”“橘”的典型意象, 称颂、勉励友人能够持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3分) 四、文学名著:(6分) 8.(1)序号:①改正:纪 序号:②改正:粮草和密信
2015 届高职语文八校联考参考答案 2014.11.06 一、默写(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群贤毕至 (2)蓝田日暖玉生烟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此时无声胜有声 (5)蜀道之难 (6)潦倒新停浊酒杯 (7)渺沧海之一粟 (8)而青于蓝 (9)羁鸟恋旧林 (10)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2.B 3. C 4.C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 分) 译: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 分) 译:如今士大夫的智慧竟反而比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6—7 题。(6 分) 6.(3 分) (答出其中一点给 3 分) ①“尽.”、“残.”:写荷、菊的凋残,以突出衰意。 ②“傲.”:独立衰枝,枝无全叶,仍斗风傲霜,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③“已无..”和“犹有..”字面相对,形成对比,写出了两花之异,组成“流水对”。 7.用意:作为一首赠诗,作者借不畏环境所困的“菊”“橙”“橘”的典型意象, 称颂、勉励友人能够持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3 分) 四、文学名著:(6分) 8. (1)序号:___①___改正:_纪灵_ 序号:___② 改正:粮草和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