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610065总学时54理论 44实验1上机10 学分3开课单位信息学院开课系电子工程系修订时间2006年1月1日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讲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性能指标和基本分析 方法,以当前广泛应用的通信系统和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为背景,在强调信号的数学表达 和推导的同时,以各种调制技术的分析作为主线,紧紧围绕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这对矛盾进行分析,对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 工程专业本科生设立的专业课,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 技术。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 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概率论》、《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高频电路》。 教材:樊昌信等编著,通信原理(第5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向通信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是 往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它的基本理论讲透。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了解通信的实现过程,并能利用基本的知识进行更深入 的学习。 三、修读专业 修读本课程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或安全信息专业和通信专业 1
GDOU-B-11-213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610065 总学时 54 理论 44 实验/上机 10 学分 3 开课单位 信息学院 开课系 电子工程系 修订时间 2006 年 1 月 1 日 课 程 简 介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讲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性能指标和基本分析 方法,以当前广泛应用的通信系统和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为背景,在强调信号的数学表达 和推导的同时,以各种调制技术的分析作为主线,紧紧围绕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这对矛盾进行分析,对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 工程专业本科生设立的专业课,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 技术。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 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概率论》、《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高频电路》。 教材:樊昌信 等编著,通信原理(第 5 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向通信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是 往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它的基本理论讲透。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了解通信的实现过程,并能利用基本的知识进行更深入 的学习。 三、 修读专业 修读本课程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或安全信息专业和通信专业 1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通信原理的先修课是信号与系统和高频电子线路,学完本课程后,可以安排移动通 信、程控交换原理等有关通信方面的课程。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1章绪论(4学时) 11通信系统的组成 12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信息及其度量 1.4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 掌握信息量、信道容量和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的概念及传输速率计算方法: 了解通信系统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4学时) 2.1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2.2平稳随机过程 2.3高斯过程 2.4窄带随机过程 2.5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基本要求 掌握随机过程及白噪声的概念: 掌握平稳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自相关、功率谱的计算方法: 掌握正态随机过程、窄带噪声的特征、分析方法: 了解信号加窄带噪声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 第3章信道(6学时)
四、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通信原理的先修课是信号与系统和高频电子线路,学完本课程后,可以安排移动通 信、程控交换原理等有关通信方面的课程。 五、 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 1 章 绪论(4 学时)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 信息及其度量 1.4 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 掌握信息量、信道容量和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的概念及传输速率计算方法; 了解通信系统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 2 章 随机信号分析(4 学时) 2.1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2.2 平稳随机过程 2.3 高斯过程 2.4 窄带随机过程 2.5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基本要求 掌握随机过程及白噪声的概念; 掌握平稳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自相关、功率谱的计算方法; 掌握正态随机过程、窄带噪声的特征、分析方法; 了解信号加窄带噪声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平稳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 第 3 章 信道(6 学时) 2
3.1信道数学模型 3.2恒参信道 3.3随参信道 基本要求 掌握信道数学模型: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4学时) 4.1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2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4频分复用 基本要求 理解线性调制、非线性调制、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的概念: 掌握各类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了解各类调制的应用。 重点、难点 抗噪声性能分析。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6学时) 5.1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2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3部分响应系统 5.4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基本要求 掌握无码间串扰系统的条件及滚降无串扰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 掌握时域均衡的分析及计算方法: 了解基带传输系统特性: 了解主要传输码型差分码、AM、HDB的编码规则及特点: 了解部分响应系统编码方法: 了解眼图的含义及作用。 重点、难点
3.1 信道数学模型 3.2 恒参信道 3.3 随参信道 基本要求 掌握信道数学模型; 第 4 章 模拟调制系统(4 学时) 4.1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2 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4 频分复用 基本要求 理解线性调制、非线性调制、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的概念; 掌握各类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了解各类调制的应用。 重点、难点 抗噪声性能分析。 第 5 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6 学时) 5.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2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3 部分响应系统 5.4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基本要求 掌握无码间串扰系统的条件及滚降无串扰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 掌握时域均衡的分析及计算方法; 了解基带传输系统特性; 了解主要传输码型差分码、AMI、HDB3的编码规则及特点; 了解部分响应系统编码方法; 了解眼图的含义及作用。 重点、难点 3
无码间串扰系统的条件及滚降无串扰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时域均衡的分析及计算 方法。 第6章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8学时) 6.1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3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基本要求 掌握ASK、FSK、PSK调制、解调原理,己调信号时域表示及频谱结构: 掌握数字系统抗噪性能分析方法: 了解理解数字载波键控概念: 了解MSK、QPSK、OQPSK、QAM等系统的性能及特点 重点、难,点 数字系统抗噪性能分析方法。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0学时) 7.1脉冲振幅调制 7.2脉冲编码调制 7.3增量调制 基本要求 掌握抽样定理: 掌握PCM编码原理(A律13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及量化信噪比的计算方法: 掌握增量编码调制(DM)的原理; 了解时分复用及复用信号带宽计算方法; 了解数字压扩总和增量编码调制的原理。 重点、难点 PCM编码原理(A律13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及量化信噪比的计算方法。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6学时) 8.1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2匹配滤波器 基本要求
无码间串扰系统的条件及滚降无串扰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 时域均衡的分析及计算 方法。 第 6 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8 学时) 6.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3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基本要求 掌握 ASK、FSK、PSK 调制、解调原理,已调信号时域表示及频谱结构; 掌握数字系统抗噪性能分析方法; 了解理解数字载波键控概念; 了解 MSK、QPSK、OQPSK、QAM 等系统的性能及特点。 重点、难点 数字系统抗噪性能分析方法。 第 7 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0 学时) 7.1 脉冲振幅调制 7.2 脉冲编码调制 7.3 增量调制 基本要求 掌握抽样定理; 掌握 PCM 编码原理(A 律 13 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及量化信噪比的计算方法; 掌握增量编码调制(DM)的原理; 了解时分复用及复用信号带宽计算方法; 了解数字压扩总和增量编码调制的原理。 重点、难点 PCM 编码原理(A 律 13 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及量化信噪比的计算方法。 第 8 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6 学时) 8.1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2 匹配滤波器 基本要求 4
掌握匹配滤波器的设计分析方法: 了解最佳接收原理。 重点、难点 匹配滤波器的设计分析方法。 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4学时) 9.1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9.2线性分组码 9.3卷积码 基本要求 掌握线性分组码编码原理,一致校验矩阵及生成矩阵的计算方法: 掌握汉明码、循环码的特点及编码方法: 了解最小码距概念及其与纠、检错能力的关系。 第10章同步原理(2学时) 10.1载波同步 10.2位同步 10.3群同步 基本要求 掌握载波同步、位同步及帧同步的工作原理及获取同步的方法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序号实验内容 学时 1 信号发生器系统实验 2 2 脉冲幅度调制(PA)及系统实验 2 3 脉冲编码调制(PCM)及系统实验 2 FSK调制和解调系统实验 2 5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2 七、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樊昌信等编著,通信原理(第5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掌握匹配滤波器的设计分析方法; 了解最佳接收原理。 重点、难点 匹配滤波器的设计分析方法。 第 9 章 差错控制编码(4 学时) 9.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9.2 线性分组码 9.3 卷积码 基本要求 掌握线性分组码编码原理,一致校验矩阵及生成矩阵的计算方法; 掌握汉明码、循环码的特点及编码方法; 了解最小码距概念及其与纠、检错能力的关系。 第 10 章 同步原理(2 学时) 10.1 载波同步 10.2 位同步 10.3 群同步 基本要求 掌握载波同步、位同步及帧同步的工作原理及获取同步的方法。 六、 实验内容与要求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1 信号发生器系统实验 2 2 脉冲幅度调制(PAM)及系统实验 2 3 脉冲编码调制(PCM)及系统实验 2 4 FSK 调制和解调系统实验 2 5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2 七、 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樊昌信 等编著,通信原理(第 5 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5
1.R.W.勒基等著,数据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 2.曹志刚、钱亚生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笔:郑小平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1 信息与通信类课程组 甘元响 郑小平 梁能
1. R.W.勒基 等著,数据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 2. 曹志刚、钱亚生 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笔:郑小平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1 6 信息与通信类课程组 甘元驹 郑小平 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