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10085总学时56理论46 实验/上机10 学分3开课单位信息学院开课系电子信息工程修订时间2006年1月1日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主要讲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移动 通信系统(GSM,IS-95)的基本原理。重点是动通信中的基本概念,蜂窝移动通信的组网 原理,移动通信中的关键相关技术和移动通信系统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电子信息 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新技术、新动向, 熟悉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 教材:郭梯云等,移动通信(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移动通信》是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讲述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 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 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 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 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 础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 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 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设计简单移动通信网。 三、修读专业
GDOU-B-11-213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610085 总学时 56 理论 46 实验/上机 10 学分 3 开课单位 信息学院 开课系 电子信息工程 修订时间 2006 年 1 月 1 日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主要讲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移动 通信系统(GSM,IS-95)的基本原理。重点是动通信中的基本概念,蜂窝移动通信的组网 原理,移动通信中的关键相关技术和移动通信系统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电子信息 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新技术、新动向, 熟悉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 教材:郭梯云等,移动通信(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年。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移动通信》是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讲述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 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 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 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 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 础和技能。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 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 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设计简单移动通信网。 三、 修读专业 1
电子信息工程或通信工程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专业课是建立在通信原理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为将来的无线通信(比如:微波通 信,卫星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概论(4学时) 1.1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2移动通信的分类 1.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1.5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调制解调(6学时) 2.1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技术概述 2.2数字频率调制 2.3数字相位调制 2.4正交振幅调制(QAM) 2.5正交频分复用(0FDM 第三章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10学时) 3.1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3.2移动信道的特征 3.3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 3.4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 3.5分集接收技术 第四章噪声与干扰(4学时) 4.1噪声 4.2邻频道干扰与同频道干扰 4.3互调干扰 第五章组网技术(8学时)
电子信息工程或通信工程 四、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专业课是建立在通信原理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为将来的无线通信(比如:微波通 信,卫星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 概论(4 学时)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2 移动通信的分类 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1.5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 调制解调(6 学时) 2.1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技术概述 2.2 数字频率调制 2.3 数字相位调制 2.4 正交振幅调制(QAM) 2.5 正交频分复用(OFDM)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10 学时) 3.1VHF、UHF 电波传播特性 3.2 移动信道的特征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 3.4 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 3.5 分集接收技术 第四章 噪声与干扰(4 学时) 4.1 噪声 4.2 邻频道干扰与同频道干扰 4.3 互调干扰 第五章 组网技术(8 学时) 2
5.1组网技术概述 5.2多址技术 5.3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5.4网络结构 5.5信令 5.6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第六章无线电寻呼系统(1学时) 6.1无线电寻呼的发展概况 6.2无线电寻呼网的结构及其系统组成 6.3寻呼信号及其编码 6.4寻呼接收机 第七章无绳电话系统(1学时) 7.1无绳电话系统的发展概况 7.2CT-2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7.3DECT系统 7.4PACS系统 第八章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4学时) 8.1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概述 8.2典型系统的组成 8.3系统控制及其信令 8.4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九章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8学时) 9.1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概述 9.2GSM系统总体 9.3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9.4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第十章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6学时) 10.1CDMA系统的概述 10.2IS-95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
5.1 组网技术概述 5.2 多址技术 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5.4 网络结构 5.5 信令 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第六章 无线电寻呼系统(1 学时) 6.1 无线电寻呼的发展概况 6.2 无线电寻呼网的结构及其系统组成 6.3 寻呼信号及其编码 6.4 寻呼接收机 第七章 无绳电话系统(1 学时) 7.1 无绳电话系统的发展概况 7.2CT-2 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7.3DECT 系统 7.4PACS 系统 第八章 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4 学时) 8.1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概述 8.2 典型系统的组成 8.3 系统控制及其信令 8.4 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九章 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8 学时) 9.1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概述 9.2GSM 系统总体 9.3GSM 系统的无线接口 9.4GSM 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第十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6 学时) 10.1CDMA 系统的概述 10.2IS-95CDMA 蜂窝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 3
10.3IS-95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消息格式和信道结构 10.4CDMA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 第十一章未来的移动通信(2学时) 11.1个人通信 11.2第三代移动通信 11.3后3G或第四代移动通信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名称:用MATLAB进行瑞利衰落仿真实验 8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MATLAB进行编程,并能用MATLAB对本课程涉及到的移动通信 的一些技术进行仿真。 实验内容 1)产生QPSK信号的眼图和星座图。 2)QPSK信号通过AWGN信道后的眼图和星座图。 3)多普勒功率谱图。 4)产生瑞利衰落包络图。 5)QPSK信号通过3径瑞利衰落信道后的眼图和星座图。 仪器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 七、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郭梯云,移动通信(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美)J.S.Lee,LE.Mi11er(著),(中)许系斌等(译),《CDA系统工程手册》,2000 2、吴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孙立新、尤肖虎、张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执笔:郑小平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1 信息与通信类课程组 甘元响 郑小平 梁能
10.3IS-95CDMA 蜂窝通信系统的消息格式和信道结构 10.4CDMA 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 第十一章 未来的移动通信(2 学时) 11.1 个人通信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 11.3 后 3G 或第四代移动通信 六、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名称:用 MATLAB 进行瑞利衰落仿真实验 8 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 MATLAB 进行编程,并能用 MATLAB 对本课程涉及到的移动通信 的一些技术进行仿真。 实验内容: 1) 产生 QPSK 信号的眼图和星座图。 2) QPSK 信号通过 AWGN 信道后的眼图和星座图。 3) 多普勒功率谱图。 4) 产生瑞利衰落包络图。 5) QPSK 信号通过 3 径瑞利衰落信道后的眼图和星座图。 仪器设备:计算机,MATLAB 软件 七、 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郭梯云,移动通信(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年。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美)J.S.Lee,LE.Miller(著),(中)许系斌等(译),《CDMA 系统工程手册》,2000 2、吴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孙立新、尤肖虎、张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执笔:郑小平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1 4 信息与通信类课程组 甘元驹 郑小平 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