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6学时) 目的和要求:引导大学生培养基本道德规范,并自觉按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 重点 1.大学生基本道德要求 2.新时期如何理解、弘扬集体主义 3.新时期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 难点 1.如何培养基本道德品质 2.如何明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且再次强调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全面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必然。在”三个代表”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 是为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坚持为人民服务 1.1.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 准,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领域中的任何道德现象,都受到道德核心的规定和制约。所谓道德核心指的是 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社会价值导向的社会道德标志和根本评判尺度,它代表了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 终目的。实质上,道德核心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区分各种不同道德类型的标准。自古以来,所有 剥削阶级道德的核心,都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为少数人服务的:只有无产阶级道德的核心,才是代表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 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 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因为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首先,为人民服务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因此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目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这既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也能动地巩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其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 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 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致的 第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反映。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在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础上,整个社会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 务者,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时要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把为他人服务、为社 会奉献的精神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为人民服务集中反映了这种道德价值目标,为人们的行为提 供了正确的方向 第四,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只能是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要 求必然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则决定 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具体道德规范。可见,为人民服务支配和指导着道德原则、基
第五讲: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6 学时) 目的和要求:引导大学生培养基本道德规范,并自觉按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 重点: 1.大学生基本道德要求 2.新时期如何理解、弘扬集体主义 3.新时期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 难点: 1.如何培养基本道德品质 2.如何明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内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且再次强调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全面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必然。在“三个代表”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 是为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坚持为人民服务。 1.1.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 准,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领域中的任何道德现象,都受到道德核心的规定和制约。所谓道德核心指的是 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社会价值导向的社会道德标志和根本评判尺度, 它代表了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 终目的。实质上,道德核心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区分各种不同道德类型的标准。自古以来,所有 剥削阶级道德的核心,都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为少数人服务的;只有无产阶级道德的核心,才是代表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 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 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因为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首先,为人民服务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因此,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目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这既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也能动地巩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其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 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 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致的。 第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反映。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在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础上,整个社会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 务者,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时要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把为他人服务、为社 会奉献的精神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为人民服务集中反映了这种道德价值目标,为人们的行为提 供了正确的方向。 第四,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只能是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要 求必然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则决定 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具体道德规范。可见,为人民服务支配和指导着道德原则、基
本要求及具体规范,起着统帅作用 1.1.2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为人民服务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 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也反映到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同时,对外开放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渗 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所要求的: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竟争与合作、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 展的良好道德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①邓小平提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 民赞成不赞成。江泽民一再重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 政党的根本区别。”②胡锦涛最近也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我们应该看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 表现出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高层次的要求,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劳动并取得正 当利益,以及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 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全体 成员的要求,它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应成为全民道德的准则 1.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③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 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关系的重要原则。当代中国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一元价值导向 1.2.1正确把握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对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加以正确理解和把握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就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不可兼得的矛 盾时,个人要服从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不同程度地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这里 我们并不提倡个人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作无条件的牺牲,许多情况下应尽可能兼顾双方利益。只有在两者 的矛盾经调整仍无法缓和时,才要求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牺牲体现出道德精神的崇高性。集体利益高于个 人利益,并不意味着忽视个人利益,只是要求把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事实上,如果没有集 体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也无从谈起,两者相互依赖、辨证统 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有人认为集体主义就是个人对集体无条件的 服从,还有人认为集体主义会妨碍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些都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不 是束缚和抑制人的个性发展,也不是漠不关心甚至任意扼杀个人利益,而是要尽量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 严、价值和权利,尤其对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正当利益,更应加以肯定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集体能够克服虚幻性, 为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真正代表,并朝真正的集体"的理想境界去奋斗。"真正的集体”就是马克思恩格斯 所谓的由”自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许我们现在的集 体只是超越了虚幻的集体,是存在不足的现实的集体,但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既促 进集体的不断完善,又促进个人的不断完善,最终一定能实现集体与个人的最大和谐发展。 1.2.2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本要求及具体规范,起着统帅作用。 1.1.2 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为人民服务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 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也反映到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同时,对外开放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渗 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所要求的: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 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① 邓小平提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 民赞成不赞成。江泽民一再重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 政党的根本区别。” ② 胡锦涛最近也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我们应该看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 表现出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高层次的要求,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劳动并取得正 当利益,以及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 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全体 成员的要求,它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应成为全民道德的准则。 1.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③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 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关系的重要原则。当代中国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一元价值导向。 1.2.1 正确把握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对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加以正确理解和把握。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就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不可兼得的矛 盾时,个人要服从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不同程度地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这里, 我们并不提倡个人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作无条件的牺牲,许多情况下应尽可能兼顾双方利益。只有在两者 的矛盾经调整仍无法缓和时,才要求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牺牲体现出道德精神的崇高性。集体利益高于个 人利益,并不意味着忽视个人利益,只是要求把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事实上,如果没有集 体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也无从谈起,两者相互依赖、辨证统一。 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有人认为集体主义就是个人对集体无条件的 服从,还有人认为集体主义会妨碍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些都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不 是束缚和抑制人的个性发展,也不是漠不关心甚至任意扼杀个人利益,而是要尽量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 严、价值和权利,尤其对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正当利益,更应加以肯定。 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集体能够克服虚幻性,成 为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真正代表,并朝“真正的集体”的理想境界去奋斗。“真正的集体”就是马克思恩格斯 所谓的由“自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许我们现在的集 体只是超越了虚幻的集体,是存在不足的现实的集体,但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既促 进集体的不断完善,又促进个人的不断完善,最终一定能实现集体与个人的最大和谐发展。 1.2.2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追求共同富裕是经济建设的目标。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同时,市场经济是社 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必然需要互助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也只有不断设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效 益。因此,为自己谋利益与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是紧密相连的,离开集体主义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 发展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我们的国家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的政治实体,体现 的是全体劳动人民的意志,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反映在道德价 值导向上,也必然是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对外开放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快,为我们吸收 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打开了大门,西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也乘机向我们的意 识形态领域渗透。在价值选择多元化的今天,要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就必须增强价值观念 的鉴别能力,抵御西方某些别有用心势力的”西化”、"分化”思想,以对集体主义的认同和内化来建设社会 主义的先进精神文明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 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 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以集体利益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反对小团体主义 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就要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 益的辨证统一,努力做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同时,要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个人主义,尤其要坚决反对极 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一切 只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思想理论体系,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大学生应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对各种各 样的个人主义思想的辨别和抵抗能力。当今的时代,并不排斥个人充分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充满 活力、欣欣向荣的前提。但个人不可能在超现实的社会虚无中奋斗,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社会的支 持:脱离集体的事业、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追求个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也不能无限度,不能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利益,损害集体或他人的利益 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地融入集体生活,培养奉献精神,在集体中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3.1"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五爱”是具体道德规范的指 导原则和前提,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五爱”的主要内容包括 爱祖国。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凝结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历史上有各种形式的爱 国主义,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最集中最深刻地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的愿 望和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爱祖国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义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 和利益的义务,保卫祖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爱祖国就要将爱国主义的认识、情感化为爱国主义 行为,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高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和自豪感,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爱人民。爱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一一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表现。爱人民就要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 爱人民还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个人,应当对他人奉献爱心,在人们之 间建立起和睦、团结、友好、信任的关系。 爱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热爱劳动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爱劳 动必须做到遵守劳动纪律,以主人翁的态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追求共同富裕是经济建设的目标。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同时,市场经济是社 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必然需要互助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也只有不断设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效 益。因此,为自己谋利益与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是紧密相连的,离开集体主义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 发展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我们的国家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的政治实体,体现 的是全体劳动人民的意志,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反映在道德价 值导向上,也必然是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对外开放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快,为我们吸收 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打开了大门,西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也乘机向我们的意 识形态领域渗透。在价值选择多元化的今天,要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就必须增强价值观念 的鉴别能力,抵御西方某些别有用心势力的“西化”、“分化”思想,以对集体主义的认同和内化来建设社会 主义的先进精神文明。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 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 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以集体利益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反对小团体主义、 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就要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 益的辨证统一,努力做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同时,要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个人主义,尤其要坚决反对极 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一切 只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思想理论体系,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大学生应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对各种各 样的个人主义思想的辨别和抵抗能力。当今的时代,并不排斥个人充分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充满 活力、欣欣向荣的前提。但个人不可能在超现实的社会虚无中奋斗,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社会的支 持;脱离集体的事业、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追求个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也不能无限度,不能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利益,损害集体或他人的利益。 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地融入集体生活,培养奉献精神,在集体中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1.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1.3.1“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五爱”是具体道德规范的指 导原则和前提,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五爱”的主要内容包括: 爱祖国。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凝结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历史上有各种形式的爱 国主义,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最集中最深刻地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的愿 望和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爱祖国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义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 和利益的义务,保卫祖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爱祖国就要将爱国主义的认识、情感化为爱国主义 行为,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高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和自豪感,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爱人民。爱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表现。爱人民就要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 爱人民还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个人,应当对他人奉献爱心,在人们之 间建立起和睦、团结、友好、信任的关系。 爱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热爱劳动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爱劳 动必须做到遵守劳动纪律,以主人翁的态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爱劳动必须勤俭敬业,以恭敬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怠工。爱劳动还必须诚实守信 只有靠诚实劳动获得的利益和财富才是值得尊重的 爱科学。科学是人类知识的总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推动力 量。爱科学就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投身到科教兴国的事业中去。爱科学 还要在全社会倡导讲科学的风气,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 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 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 展中国,爱社会主义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具体表现。爱社会主义就要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是真 理,不管遇到多大曲折,都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把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不同流派 的道德思想大量存在,并以各种方式影响人们。五爱”作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我国人民根本 的价值取向,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五爱”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大学生只有按照五爱”的道德基本要求,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和主要内容,它们分别调整和规范社会公 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道德规范,也是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 这三大社会生活领域道德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整个社会的 道德风貌和人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公德相对于私德而言,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德。例如”五爱”,也被称为社会公德或国民公德。狭义的社会公德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 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 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职业道德是指适应各种职业的特性和要求而产生的道德规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其中,爱 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则是 职业道德的灵魂,因为它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中坚,涵盖了从业人 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 越高。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家庭美德是指调整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与其他亲属、邻里社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既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 又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基点。婚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 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和谐。大学生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主要是调适好与父母的关系,尊重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2.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爱劳动必须勤俭敬业,以恭敬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怠工。爱劳动还必须诚实守信, 只有靠诚实劳动获得的利益和财富才是值得尊重的。 爱科学。科学是人类知识的总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推动力 量。爱科学就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投身到科教兴国的事业中去。爱科学 还要在全社会倡导讲科学的风气,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 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 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 展中国,爱社会主义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具体表现。爱社会主义就要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是真 理,不管遇到多大曲折,都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把“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不同流派 的道德思想大量存在,并以各种方式影响人们。“五爱”作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我国人民根本 的价值取向,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五爱”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大学生只有按照“五爱”的道德基本要求,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和主要内容,它们分别调整和规范社会公 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道德规范,也是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 这三大社会生活领域道德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整个社会的 道德风貌和人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公德相对于私德而言,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道 德。例如“五爱”,也被称为社会公德或国民公德。狭义的社会公德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 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 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职业道德是指适应各种职业的特性和要求而产生的道德规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其中,爱 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则是 职业道德的灵魂,因为它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中坚,涵盖了从业人 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 越高。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家庭美德是指调整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与其他亲属、邻里社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既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 又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基点。婚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 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和谐。大学生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主要是调适好与父母的关系,尊重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2.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人类治国经 验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 方略,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 2.1.1"以德治国”思想的形成 我国的德治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中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主张启示我们道德自觉与法律约束相互联系在治理国家时都是不可 或缺的。我们党历来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 念白求恩》,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都全面阐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道德观。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使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蔚然成 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 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①新世纪初江泽民同志更是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同以德 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我国宪法。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同时,还要努力探索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同年6月, 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德治、法治双管齐下的重要思想:"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 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 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 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 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2001年7月,在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 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 步强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以德治国″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成果的借鉴。把依法治国 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 律化 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 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 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 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 国紧密结合起来。"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意义在于 首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产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在经济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信用危机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 内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这一方面要靠法治,靠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必须靠德治, 靠完善道德体系、提倡诚实守信。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德治经济。只有把依法治国 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人类治国经 验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 方略,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 2.1.1 “以德治国”思想的形成 我国的德治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中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主张启示我们,道德自觉与法律约束相互联系,在治理国家时都是不可 或缺的。我们党历来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 念白求恩》,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都全面阐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道德观。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使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蔚然成 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 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① 新世纪初,江泽民同志更是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同以德 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1999 年 3 月,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我国宪法。2000 年初,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同时,还要努力探索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同年 6 月, 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德治、法治双管齐下的重要思想:“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 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 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 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 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 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2001 年 7 月,在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 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2002 年 11 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 步强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以德治国”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成果的借鉴。把依法治国 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 律化。 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 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 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 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 国紧密结合起来。”②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意义在于: 首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产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在经济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信用危机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 内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这一方面要靠法治,靠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必须靠德治, 靠完善道德体系、提倡诚实守信。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德治经济。只有把依法治国 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其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依法治国 也离不开以德治国。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才能把 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使民主 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 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切实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保障,尤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因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一定要相辅相成、紧密 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2.2以德治国与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就要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道德教育功能,培育良好的社会道 德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要充分认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建设放 在突出的地位,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2.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将依法治 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思想道德建设正是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方面。以德治国,重在建设。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的历史 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 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社会的 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 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 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①因此,必须从道德建设入手,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健 康的轨道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把道德建设放到突出地位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江泽民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说过: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十 六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些论述都 深刻地指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 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它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切实得到加强。这是提高全民族 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 步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好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突出的地位。我们正在进行的 改革开放,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我们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要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 展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还要运用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保证商 品生产和交换的健康发展,克服市场自身的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此外,道德建设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也 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徳建设能够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思想道德 素质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人顺应历史和时代 发展的要求,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切实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
其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依法治国 也离不开以德治国。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才能把 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使民主 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 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切实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保障,尤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因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一定要相辅相成、紧密 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2.2 以德治国与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就要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道德教育功能,培育良好的社会道 德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要充分认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建设放 在突出的地位,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将依法治 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思想道德建设正是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方面。以德治国,重在建设。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的历史 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 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社会的 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 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 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① 因此,必须从道德建设入手,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健 康的轨道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把道德建设放到突出地位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江泽民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说过: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十 六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些论述都 深刻地指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 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它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切实得到加强。这是提高全民族 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 步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好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突出的地位。我们正在进行的 改革开放,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我们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要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 展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还要运用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保证商 品生产和交换的健康发展,克服市场自身的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此外,道德建设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也是 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够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思想道德 素质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人顺应历史和时代 发展的要求,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切实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
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够引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 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这样,才能培育社会主 义四有”合格公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把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总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 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 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只有把"以德治国″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使 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我们才能增强人民团结、推进事业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向世 界展现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 2.2.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法律规范相协调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尽管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产生 于同样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社会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主要表现在: 第一,两者在许多基本原则和内容上要相互渗透。例如,宪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 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这就 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同时,许多道德规范通过立法程序已变为法律规 范。例如,婚姻家庭道德中所要求的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与婚姻法基本原则中的男女平等、保护妇女、 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都在 法律规范中有所体现。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也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条 就是要求公民做到爱国守法 第二,两者在社会作用上要相互补充。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都能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 主要强调外在的强制和他律,是对人们外部行为是否合法的评判:而道德则主要强调内在的教育和自律 是对人们内心信念是否高尚的拷问。尽管如此,道德也有一定的强制作用,法律也有其教育作用,两者相 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作用虽然具有权威性,但它不可能调整社会生活的全部,社会 主义道德作为法律的必要补充,同样对社会生活起到了积极的调整作用,必须把加强道德建设放在突出的 地位 第三,两者在实施方式上要相互支持。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 信念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但是对社会生活而言,单靠国家机器的力量或单靠舆论、信念的力量都是不够的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实现固然需要法律的保障,而法律的实施也必须由外在的强制走向内在的自觉 由外部的行为规范变成人们内心的思想认识与道德信念。只有实施方式上的相互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义道 德和法律统一地发挥作用 因此,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同时并重,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又要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劝导力和说服力: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 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才能为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华民族具有优良 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深深地根植于其中。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 的传统美德,它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要内容,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国古 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江泽民同志曾经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团结统 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这是对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 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够引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 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这样,才能培育社会主 义“四有”合格公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把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总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 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 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只有把“以德治国”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使 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我们才能增强人民团结、推进事业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向世 界展现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 2.2.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法律规范相协调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尽管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产生 于同样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社会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主要表现在: 第一,两者在许多基本原则和内容上要相互渗透。例如,宪法第 24 条第 2 款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 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这就 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同时,许多道德规范通过立法程序已变为法律规 范。例如,婚姻家庭道德中所要求的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与婚姻法基本原则中的男女平等、保护妇女、 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都在 法律规范中有所体现。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也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条 就是要求公民做到“爱国守法”。 第二,两者在社会作用上要相互补充。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都能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 主要强调外在的强制和他律,是对人们外部行为是否合法的评判;而道德则主要强调内在的教育和自律, 是对人们内心信念是否高尚的拷问。尽管如此,道德也有一定的强制作用,法律也有其教育作用,两者相 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作用虽然具有权威性,但它不可能调整社会生活的全部,社会 主义道德作为法律的必要补充,同样对社会生活起到了积极的调整作用,必须把加强道德建设放在突出的 地位。 第三,两者在实施方式上要相互支持。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 信念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但是对社会生活而言,单靠国家机器的力量或单靠舆论、信念的力量都是不够的。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实现固然需要法律的保障,而法律的实施也必须由外在的强制走向内在的自觉,必须 由外部的行为规范变成人们内心的思想认识与道德信念。只有实施方式上的相互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义道 德和法律统一地发挥作用。 因此,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同时并重,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又要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劝导力和说服力;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 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才能为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 础。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华民族具有优良 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深深地根植于其中。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 的传统美德,它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要内容,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国古 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江泽民同志曾经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团结统一、 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这是对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 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强调整体主义精神与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种对整体,即对国 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重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强调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ˆ位卑而未敢忘忧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体现忧国忧民强烈责任感的名句早已被广泛传诵,以天 下为己任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各民族共存共荣的凝聚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对亻 的解释。儒家把仁爱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的处世之道,为造就了中华民族注重人际和谐的传统美德起了推动的作用 第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儒家把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这五种关系看成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信”。这不仅指出了人伦关系对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的意义,也十分推崇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义 务,客观上,对形成尊老爱幼、重义守信等传统美德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志向、重视节操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易经》中也提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表明要追求美好的未来,就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和理想人格,就要有顽强拼搏、 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为实现道德理想而奋斗 第五,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古人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注重道德 践履。因此,有人主张”克己〃、"修己″:有人推崇”见贤思齐″:有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都强调了 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并且,历代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如慎独、以人为镜 思而后行、学以致用等,意在通过自我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 此外,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还包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尊师敬业等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要求我们科学地对待道德遗产,既反对全盘继承的文化复古主义,又 反对全盘否定的民族虚无主义。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 用的正确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美德 3.2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 传统,它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革命道德传 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共产主 义理想的实现,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视死如归。他们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献出生命,谱写了一部部壮丽的诗篇。在和平 建设年代,我们仍要发扬这种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形成,始终和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说过,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我们的责 任是向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者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从人民群 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为人民利益而献身,这是一种具有崇高价值的精神。 第三,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靠着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取 得革命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同样靠着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精神,使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更是靠着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 就。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要靠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不屈、顽强拼搏
第一,强调整体主义精神与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种对整体,即对国 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重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强调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位卑而未敢忘忧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体现忧国忧民强烈责任感的名句早已被广泛传诵,以天 下为己任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各民族共存共荣的凝聚 剂。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对“仁” 的解释。儒家把仁爱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的处世之道,为造就了中华民族注重人际和谐的传统美德起了推动的作用。 第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儒家把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这五种关系看成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信”。这不仅指出了人伦关系对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的意义,也十分推崇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义 务,客观上,对形成尊老爱幼、重义守信等传统美德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志向、重视节操。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易经》中也提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表明要追求美好的未来,就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和理想人格,就要有顽强拼搏、 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为实现道德理想而奋斗。 第五,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古人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注重道德 践履。因此,有人主张“克己”、“修己”;有人推崇“见贤思齐”;有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都强调了 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并且,历代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如慎独、以人为镜、三 思而后行、学以致用等,意在通过自我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 此外,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还包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尊师敬业等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要求我们科学地对待道德遗产,既反对全盘继承的文化复古主义,又 反对全盘否定的民族虚无主义。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 用的正确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美德。 3.2 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 传统,它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革命道德传 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共产主 义理想的实现,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视死如归。他们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献出生命,谱写了一部部壮丽的诗篇。在和平 建设年代,我们仍要发扬这种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形成,始终和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说过,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我们的责 任是向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者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从人民群 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为人民利益而献身,这是一种具有崇高价值的精神。 第三,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靠着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取 得革命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同样靠着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精神,使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更是靠着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 就。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要靠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不屈、顽强拼搏
第四,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途径和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 期,涌现出过无数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如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等等,包括奋战在 2003年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及所有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对本职工作无比热爱,极端负责任,哪 怕在危急时刻、危难之时,仍然坚守岗位,不怕苦、不怕累,不少人甚至默默地倒在了工作的岗位上。他 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正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此外,中国革命道德传统还包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等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弘扬中 国革命道德传统,有利于我们用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有利于在全国人民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统帅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引导人们形成并坚持艰苦奋斗、忠于职守、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 3.3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 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 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地位,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者缺一不可,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 道德建设又至关重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还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 文化,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①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对世界文明发 展做出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加以推陈出新,使民族文化和民 族精神得到弘扬和培育。同时,还要大力发扬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使广大人民保持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对人类的文 明进步和伦理道德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样留下了优秀而丰富的文化道德遗产,其中有的超越了阶级和历 史的局限,应当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在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时,必须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应该看到,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是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全盘接受 外来文化显然是不对的,但实行全盘否定也是错误的。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任何一个 国家想要脱离世界的步伐去搞独立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会成功的。经济建设如此,文化建设 样如此。因此,我们在对外开放中,既要警惕一些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也要广泛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个 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应当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 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努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传统,又要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途径和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 期,涌现出过无数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如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等等,包括奋战在 2003 年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及所有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对本职工作无比热爱,极端负责任,哪 怕在危急时刻、危难之时,仍然坚守岗位,不怕苦、不怕累,不少人甚至默默地倒在了工作的岗位上。他 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正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此外,中国革命道德传统还包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等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弘扬中 国革命道德传统,有利于我们用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有利于在全国人民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统帅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引导人们形成并坚持艰苦奋斗、忠于职守、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 3.3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 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 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地位,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者缺一不可,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 道德建设又至关重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还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 文化,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①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对世界文明发 展做出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加以推陈出新,使民族文化和民 族精神得到弘扬和培育。同时,还要大力发扬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使广大人民保持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对人类的文 明进步和伦理道德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样留下了优秀而丰富的文化道德遗产,其中有的超越了阶级和历 史的局限,应当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在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时,必须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应该看到,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是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全盘接受 外来文化显然是不对的,但实行全盘否定也是错误的。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任何一个 国家想要脱离世界的步伐去搞独立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会成功的。经济建设如此,文化建设一 样如此。因此,我们在对外开放中,既要警惕一些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也要广泛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个 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应当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 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努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传统,又要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案例:
1.道德楷模 查文红 47岁的查文红下岗了。在人生的中途,她需要重新开始,重新抉择,重新奔赴。1998年7月1日,查文 红在上海的家里,整整想了一天写了一天。她把最终的抉择和全部的渴念,装进一只寄往安徽砀山县曹庄 镇魏庙的信封里。魂牵梦绕是魏庙。在那里,有她素不相识却已持续资助了5年的两个贫困学生。"与其浪 费生命,不如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下岗女工同样渴念充实的日子、幸福的生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 人生价值最大化。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恳请魏庙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编外乡村女教师,无偿工作,义 务执教,"我绝不会收取哪怕是一分钱的报酬”。查文红义无反顾,她把出发视作一场向”真我”的奔赴 次道德登攀 1998年9月,开学第一天。刚鼓完掌的老乡们便开始了互相打探。"这个女人大上海不呆,一分钱不要 脑子有毛病吧?"査文红眼睁睁看着农民把自家的孩子连同课桌椅,从她的教室里拖走。 1999年9月,开学第一天。天还没有放亮,农民们拖儿带女,黑压压挤在了查文红宿舍的门前。查文红 所带的班级,从第一次测验百分之八十不及格,已跃升为全镇20所小学统考第一名。爹娘们说什么也要 把自家的孩子插到查老师班级里来。行不?不答应就跪! 2000年9月,刚开学的时候,上海一位民工子弟小学校长千里迢迢赶到魏庙,想高薪聘请查老师回沪执 教。查文红再三拒绝。消息迅速传开,几分钟内,镇领导来了,校领导来了,老乡们操起扁担,上百个学 生把那校长堵在屋里。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在门外失声高叫:"你敢把查老师带走,俺们放全村的狗咬你! 所有的人,哭开了。 2001年9月,刚开学的时候,查文红应邀进京出席教师节表彰大会,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师德标兵 的光荣称号。她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一位不在学校编制、没有教师职称、不领分文报酬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今天,就是魏庙小学的校长也记不清了,查老师资助过多少名学生,垫付过多少次学费?就是魏庙的爹妈 们也记不清了,查老师踏进过多少次家门,给孩子送来过多少件冬衣?孩子们记忆犹新:是查老师带来了 学校第一面少先队旗,是查老师写出了学校第一块黑板报,是查老师办起了学校第一个图书室。孩子们刻 骨铭心:前年春天,查老师昏倒在课堂里,醒来她对校长说的第一句话是,作业本还没发完。去年冬天 查老师的脚冻烂了,从宿舍到教室才三十米的路,她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今年秋天,是查老师奔走 呼号募来了捐款,新的教室楼终于封顶,他们终于能走出露天的帐篷,走出那座200年的古庙 查文红从不讳言当想念青菜”几乎发狂的时候,当浑身过敏挠得”血肉模糊”的时候,当女儿病重一次次"哀 求母亲″回家的时候…….她彷徨过,动摇过,她说:也曾经想过回头。是被她真诚付出打动的人回报以爱 是受她道德光辉感召的人反哺以情一一每每此时,查文红泪流满面:每每此时,查文红重鼓勇气。人是社 会中的人,道德登攀不可能是一个独行者的孤身跋涉。心与心通,彼此真情付出的同时,彼此真诚地互动 道德登攀不断完成着的是一种集体的境界提升。 认识一个人也许只需一个偶尔的巧合,而认同一个人却是一种理解与同化的结果。对魏庙许多原本完 全陌生的人来说,与查文红的相识,不过就是十几个小时火车的距离。但,对查文红的从大上海到穷乡僻 壤不取分文义务执教,魏庙人开始怎么也理解不了。村民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一一她自己掏钱为学生们买来脸盆、毛巾,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刷牙,为什么 洗脸,还让孩子们第一次懂得在上下课应该说"老师好”、"老师再见”。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一她义务执教分文不取,自己嚼着黑馍、咽着酱豆,却用菲薄的收入买来了孩子 的书本、垫付了穷娃的学费,送上了学生的冬衣。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一一为了让失学的孩子重新走进课堂,她向援助的人深鞠躬:为了孩子们能从破庙 搬进新校舍,她奔走呼号募捐款。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查文红用自己的无私与博爱温暖了曾经怀疑冷漠过的眼光,嬴得了魏庙人的认同。 如今,一句”看看人家査老师″,成了魏庙是非的尺”、对错的秤”。当地镇党委书记由衷感叹:"查老师不 仅是块金子,更是一面镜子! 当查文红从安徽省委书记手中接过"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的时候,当查文红被老百姓票选为”安徽 省精神文明十佳"的时候,她却惶惶不已。浦江女儿说:我付出的只是一个上海女工的”真心”而已,可乡亲
1.道德楷模 —— 查文红 47 岁的查文红下岗了。在人生的中途,她需要重新开始,重新抉择,重新奔赴。1998 年 7 月 1 日,查文 红在上海的家里,整整想了一天写了一天。她把最终的抉择和全部的渴念,装进一只寄往安徽砀山县曹庄 镇魏庙的信封里。魂牵梦绕是魏庙。在那里,有她素不相识却已持续资助了 5 年的两个贫困学生。“与其浪 费生命,不如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下岗女工同样渴念充实的日子、幸福的生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 人生价值最大化。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恳请魏庙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编外乡村女教师,无偿工作,义 务执教,“我绝不会收取哪怕是一分钱的报酬”。查文红义无反顾,她把出发视作一场向“真我”的奔赴,一 次道德登攀。 1998 年 9 月,开学第一天。刚鼓完掌的老乡们便开始了互相打探。“这个女人大上海不呆,一分钱不要, 脑子有毛病吧?”查文红眼睁睁看着农民把自家的孩子连同课桌椅,从她的教室里拖走。 1999 年 9 月,开学第一天。天还没有放亮,农民们拖儿带女,黑压压挤在了查文红宿舍的门前。查文红 所带的班级,从第一次测验百分之八十不及格,已跃升为全镇 20 所小学统考第一名。爹娘们说什么也要 把自家的孩子插到查老师班级里来。行不?不答应就跪! 2000 年 9 月,刚开学的时候,上海一位民工子弟小学校长千里迢迢赶到魏庙,想高薪聘请查老师回沪执 教。查文红再三拒绝。消息迅速传开,几分钟内,镇领导来了,校领导来了,老乡们操起扁担,上百个学 生把那校长堵在屋里。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在门外失声高叫:“你敢把查老师带走,俺们放全村的狗咬你!”…… 所有的人,哭开了。 2001 年 9 月,刚开学的时候,查文红应邀进京出席教师节表彰大会,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师德标兵” 的光荣称号。她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一位不在学校编制、没有教师职称、不领分文报酬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今天,就是魏庙小学的校长也记不清了,查老师资助过多少名学生,垫付过多少次学费?就是魏庙的爹妈 们也记不清了,查老师踏进过多少次家门,给孩子送来过多少件冬衣?孩子们记忆犹新:是查老师带来了 学校第一面少先队旗,是查老师写出了学校第一块黑板报,是查老师办起了学校第一个图书室。孩子们刻 骨铭心:前年春天,查老师昏倒在课堂里,醒来她对校长说的第一句话是,作业本还没发完。去年冬天, 查老师的脚冻烂了,从宿舍到教室才三十米的路,她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今年秋天,是查老师奔走 呼号募来了捐款,新的教室楼终于封顶,他们终于能走出露天的帐篷,走出那座 200 年的古庙。 查文红从不讳言当“想念青菜”几乎发狂的时候,当浑身过敏挠得“血肉模糊”的时候,当女儿病重一次次“哀 求母亲”回家的时候……她彷徨过,动摇过,她说:也曾经想过回头。是被她真诚付出打动的人回报以爱, 是受她道德光辉感召的人反哺以情——每每此时,查文红泪流满面;每每此时,查文红重鼓勇气。人是社 会中的人,道德登攀不可能是一个独行者的孤身跋涉。心与心通,彼此真情付出的同时,彼此真诚地互动。 道德登攀不断完成着的是一种集体的境界提升。 认识一个人也许只需一个偶尔的巧合,而认同一个人却是一种理解与同化的结果。对魏庙许多原本完 全陌生的人来说,与查文红的相识,不过就是十几个小时火车的距离。但,对查文红的从大上海到穷乡僻 壤不取分文义务执教,魏庙人开始怎么也理解不了。村民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她自己掏钱为学生们买来脸盆、毛巾,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刷牙,为什么 洗脸,还让孩子们第一次懂得在上下课应该说“老师好”、“老师再见”。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她义务执教分文不取,自己嚼着黑馍、咽着酱豆,却用菲薄的收入买来了孩子 的书本、垫付了穷娃的学费,送上了学生的冬衣。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为了让失学的孩子重新走进课堂,她向援助的人深鞠躬;为了孩子们能从破庙 搬进新校舍,她奔走呼号募捐款。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查文红用自己的无私与博爱温暖了曾经怀疑冷漠过的眼光,赢得了魏庙人的认同。 如今,一句“看看人家查老师”,成了魏庙是非的“尺”、对错的“秤”。当地镇党委书记由衷感叹:“查老师不 仅是块金子,更是一面镜子!” 当查文红从安徽省委书记手中接过“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的时候,当查文红被老百姓票选为“安徽 省精神文明十佳”的时候,她却惶惶不已。浦江女儿说:我付出的只是一个上海女工的“真心”而已,可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