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草原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 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 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 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 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 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 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 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 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 句子。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 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1 第一组 1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 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 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 4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 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 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 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 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 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 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 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 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 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 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 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一一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 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一一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 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一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 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 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
2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 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 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 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 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 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 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
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 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 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 然段 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 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 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 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 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 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 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 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 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 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 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 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 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 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 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 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 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 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 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 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 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 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 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 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 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 绸之路。 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 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 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 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一一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条伟大的路呀!”一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 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一—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 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 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 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 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 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 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 2 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 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 8 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 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 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 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 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 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 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 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 2——13 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 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 115 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 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 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 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 139 年和 119 年两次历尽 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 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 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 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 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 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 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 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5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 2——13 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 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 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 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 3——7 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 8——12 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8——12 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 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 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第二组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 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 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 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 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 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 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 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 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 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 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
6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 5 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 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 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 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 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 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 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 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 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 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 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 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 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 又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 住在乡村) 、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 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 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 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 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 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 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 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 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 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 蓬取莲子。)
7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 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 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村居”呢?(居 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 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 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 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 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 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 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 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 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 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 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 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一一“茅檐低小”, 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一一“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一一“醉里 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 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 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 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 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8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 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 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 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 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 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 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 生活画面。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 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 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 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 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 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 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 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 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9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 生活画面。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 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 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 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 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 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 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 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 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 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 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 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 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 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 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10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 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 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 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 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