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 、题目设置 此份试卷共分四大题: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积累与运用部分 中有识记(默写、字音、字形)、句子成分,排序,语言交际及材料分析探究等题型,特别 是第5小题时代感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古诗阅读中6、7小题考察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 解,8小题考察学生对诗人感情的体验;文言文阅读中有划分节奏、解词、翻译,对内容理 解,人物评价等题型,难度适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大致有选词填空,理解品味句子,分析句 子的作用理解作者感情,材料分析探究,词语语境义的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对文 章主旨的理解品读,题目难度适中,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解品析能力。写作部分为半命题作文, 学生容易把握,填充的关键词易让学生不偏题。 二、考生答题及得分情况。(抽取的试卷为150份)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 1、默写题: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音掌握不劳,如“落”字误写成“”、“汗”字误写成 “汉”,“炙”写误写成“灸”字,第(7)小题中学生容易把“描写”与“抒情”“议论”等 表达方式相混淆。在命题中很多老师认为第(4)小题角度过偏。在抽取的试卷中,平均分 为7.5分左右,其中第(4)小题得分率仅为1042%。 2、此题有小部分学生在字词音、形上掌握不劳,把“凛洌”的“洌”与“冽”混淆。得分 为 80.3%。 3、根据要求改句。本小题中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对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 宾”理解有错,或许教师在复习时也忽略了这一块的语法教学。 4、排序。本小题较容易,只需学生注意整体理解以及句子间的前后呼应,过渡,就能答对 此题 5、综合性学生(材料探究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关注生活,学生在 答题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审题不清,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流畅,以及没能很好的联系 实际来答题 (二)古诗文阅读部分 在抽取的试卷中,古诗词阅读平均分为347分,其中第8小题得分率为30%左右,古 文阅读平均分为706分,其中第10小题得满分率8.06%,各题情况简介如下: 1、第6题80%以上概括不准确,大部分考生答上片“写×××的景”,下片还是答“写× ×的景 2、第7题60%以上考生能找出“桂花,梧叶、西风”中的一、二个。有20%左右考生审题 不清答句子“桂花香零冷梧叶西风影,而不是答词语 3、第8题,30%以上考生能找出情感的变化由喜、闲适到悲、忧愁等,有10%左右考生审 题不清直接写孤独,忧愁等。 4、第9题45%以上考生能正确划分在转折词“而”前,20%左右考生对节奏划分无章法, 划上三四处,如:力过数人而/有略等,10%左右考生可能忽略未人故 5、第10题60%以上考生能正确回答,20%左右考生解释不够准确,如“缚”解释成“束缚”, “走”解释为“逃走”、“走路”,“善”解释为“善良”。 6、第11题η0%以上考生能大概理解,只有10%左右考生对“然”理解成“但是 7、第12题60%以上考生能正确答题,10%左右考生答成“救助灾民”。 8、第13题80%左右考生答案不够完整。 9、第14题70%以上考生能扣住人物义勇壮举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试卷分析 一、题目设置 此份试卷共分四大题: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积累与运用部分 中有识记(默写、字音、字形)、句子成分,排序,语言交际及材料分析探究等题型,特别 是第 5 小题时代感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古诗阅读中 6、7 小题考察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 解,8 小题考察学生对诗人感情的体验;文言文阅读中有划分节奏、解词、翻译,对内容理 解,人物评价等题型,难度适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大致有选词填空,理解品味句子,分析句 子的作用理解作者感情,材料分析探究,词语语境义的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对文 章主旨的理解品读,题目难度适中,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解品析能力。写作部分为半命题作文, 学生容易把握,填充的关键词易让学生不偏题。 二、考生答题及得分情况。(抽取的试卷为 150 份)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 1、默写题: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音掌握不劳,如“落”字误写成“ ”、“汗”字误写成 “汉”,“炙”写误写成“灸”字,第(7)小题中学生容易把“描写”与“抒情”“议论”等 表达方式相混淆。在命题中很多老师认为第(4)小题角度过偏。在抽取的试卷中,平均分 为 7.5 分左右,其中第(4)小题得分率仅为 10.42% 。 2、此题有小部分学生在字词音、形上掌握不劳,把“凛洌”的“洌”与“冽”混淆。得分 为 80.3%。 3、根据要求改句。本小题中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对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 宾”理解有错,或许教师在复习时也忽略了这一块的语法教学。 4、排序。本小题较容易,只需学生注意整体理解以及句子间的前后呼应,过渡,就能答对 此题。 5、综合性学生(材料探究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关注生活,学生在 答题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审题不清,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流畅,以及没能很好的联系 实际来答题。 (二)古诗文阅读部分。 在抽取的试卷中,古诗词阅读平均分为 3.47 分,其中第 8 小题得分率为 30%左右,古 文阅读平均分为 7.06 分,其中第 10 小题得满分率 8.06%,各题情况简介如下: 1、第 6 题 80%以上概括不准确,大部分考生答上片“写×××的景”,下片还是答“写× ××的景。 2、第 7 题 60%以上考生能找出“桂花,梧叶、西风”中的一、二个。有 20%左右考生审题 不清答句子“桂花香零冷梧叶西风影,而不是答词语。 3、第 8 题,30%以上考生能找出情感的变化由喜、闲适到悲、忧愁等,有 10%左右考生审 题不清直接写孤独,忧愁等。 4、第 9 题 45%以上考生能正确划分在转折词“而”前,20%左右考生对节奏划分无章法, 划上三四处,如:力/过数人而/有/略等,10%左右考生可能忽略未人故。 5、第 10 题 60%以上考生能正确回答,20%左右考生解释不够准确,如“缚”解释成“束缚”, “走”解释为“逃走”、“走路”,“善”解释为“善良”。 6、第 11 题 70%以上考生能大概理解,只有 10%左右考生对“然”理解成“但是”。 7、第 12 题 60%以上考生能正确答题,10%左右考生答成“救助灾民”。 8、第 13 题 80%左右考生答案不够完整。 9、第 14 题 70%以上考生能扣住人物义勇壮举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本试卷中,两道现代文阅读应该是失分最大的题目,在抽查的试卷中(150份),第 道阅读题平均得分为7.07分,第二道平均得分仅为84分,总分最高分为23分,最低为0 分。各题情况简介如下 1、第15题先词填空中,对A空的方言(熟识、熟思熟透)填充出错较大,绝大部 分考生对词语灵活应用技巧不强 2、第16题对句子的理解品析中,对于第(2)小题的理解,考生未能放眼于文章的主旨去 分析,未能体味出在游子心目中故乡那似圣母、灵魂的佛门那么重要的地位,以及对故乡的 那种崇敬之情。 3、第17题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考生基本失分,考生对这一段中故乡各种动物细致描绘,未能 体现出对故乡温暖和亲人的喜悦的烘托。 4、第18题中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绝大部分考生归纳不出,缺少立足于全文的感情基调来分 析感情线索,对游子在他乡的感受也不能很好地概括。 5、第19题对“一声召唤,一腔爱恋”这句点题之笔,很大部分考生未能细心品读,是失分 很大的一道题。 6、第20题材料分析探究过程中,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缺乏,不能很好地由材料 分析社会现象,从而失分较大。 7、第21题对加点词语理解中,考生缺少对“力量”和“权力”两个词语在全文中的语境义 的分析,有不少考生仅理解成词语本义,对第(1)小题“力量”的分析好一点,但在组织 语言上做得不够,对“权力”的理解,基本失分 8、第22题中对这位意大利女探险家的跪下之言,大部分考生不能理解,有少部分考生可以 体会到她对自然的感激,但无法品味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意。 9、第23题对作者的态度理解,大部分同学完成得较好,但在选取相关句子予以说明过程中 完成得不理想,失分较大 10、第24题对文章“真正的力量”的理解,考生缺少语言组织能力,缺少表达能力,大部 分考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出来,从而失分较大。 ll、第25题对于自己积累材料表达作者观点,有部分考生没能理解作者的正确观点,即对 文章主旨理解不到位,从而写出的材料不符题意 、第26题的选择题。绝大部分考生能分辨清楚,这是答得最好,失分最小的一道题目。 (四)写作 在抽取的试卷(300份)中,最高为50分,题目为《有时,我也想去灾区看看》,一类 文为12%左右,二类文467%左右,三类文为383%左右,四类文为3%左右,试卷中三类 文,四类文的卷面、字迹相对较差,作文材料中有抄袭现代文阅读短文的现象 存在的问题及需改正之处 从本次试卷答题情况看来,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及需改正的地方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 2、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 械答题”。 3、在答题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表达效果不到位,导致有许多题目能理解到位但苦 于无法表达而失分 4、考生缺少注意细节的能力,往往受题目的一些表象误导,而对考题设置的真正目的未弄 清楚 5、部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字迹潦草不清的现象,导致阅卷老师无法看清答案,失 分较大 6、作文结构散乱,内容空洞,发展等级上不够突出,平淡作文较多
本试卷中,两道现代文阅读应该是失分最大的题目,在抽查的试卷中(150 份),第一 道阅读题平均得分为 7.07 分,第二道平均得分仅为 8.4 分,总分最高分为 23 分,最低为 0 分。各题情况简介如下: 1、第 15 题先词填空中,对 A 空 的方言(熟识、熟思熟透)填充出错较大,绝大部 分考生对词语灵活应用技巧不强。 2、第 16 题对句子的理解品析中,对于第(2)小题的理解,考生未能放眼于文章的主旨去 分析,未能体味出在游子心目中故乡那似圣母、灵魂的佛门那么重要的地位,以及对故乡的 那种崇敬之情。 3、第 17 题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考生基本失分,考生对这一段中故乡各种动物细致描绘,未能 体现出对故乡温暖和亲人的喜悦的烘托。 4、第 18 题中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绝大部分考生归纳不出,缺少立足于全文的感情基调来分 析感情线索,对游子在他乡的感受也不能很好地概括。 5、第 19 题对“一声召唤,一腔爱恋”这句点题之笔,很大部分考生未能细心品读,是失分 很大的一道题。 6、第 20 题材料分析探究过程中,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缺乏,不能很好地由材料 分析社会现象,从而失分较大。 7、第 21 题对加点词语理解中,考生缺少对“力量”和“权力”两个词语在全文中的语境义 的分析,有不少考生仅理解成词语本义,对第(1)小题“力量”的分析好一点,但在组织 语言上做得不够,对“权力”的理解,基本失分。 8、第 22 题中对这位意大利女探险家的跪下之言,大部分考生不能理解,有少部分考生可以 体会到她对自然的感激,但无法品味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意。 9、第 23 题对作者的态度理解,大部分同学完成得较好,但在选取相关句子予以说明过程中 完成得不理想,失分较大。 10、第 24 题对文章“真正的力量”的理解,考生缺少语言组织能力,缺少表达能力,大部 分考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出来,从而失分较大。 11、第 25 题对于自己积累材料表达作者观点,有部分考生没能理解作者的正确观点,即对 文章主旨理解不到位,从而写出的材料不符题意。 12、第 26 题的选择题。绝大部分考生能分辨清楚,这是答得最好,失分最小的一道题目。 (四)写作。 在抽取的试卷(300 份)中,最高为 50 分,题目为《有时,我也想去灾区看看》,一类 文为 12%左右,二类文 46.7%左右,三类文为 38.3%左右,四类文为 3%左右,试卷中三类 文,四类文的卷面、字迹相对较差,作文材料中有抄袭现代文阅读短文的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及需改正之处 从本次试卷答题情况看来,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及需改正的地方。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 2、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 械答题”。 3、在答题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表达效果不到位,导致有许多题目能理解到位但苦 于无法表达而失分。 4、考生缺少注意细节的能力,往往受题目的一些表象误导,而对考题设置的真正目的未弄 清楚。 5、部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字迹潦草不清的现象,导致阅卷老师无法看清答案,失 分较大。 6、作文结构散乱,内容空洞,发展等级上不够突出,平淡作文较多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本人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巩固语文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大语文”观意识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感知的过程中 培养正确的理解,分析能力 3、要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解决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的苦楚。从而减少考试过程中的失分,也真正地培养学生 的整体运用能力 4、在考前一定要细致地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只有正确理清了命题老师的命题意图 才能真正答对题。 5、培养考生的答题技巧,尽量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完整答题,不失分 6、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7、指导和督促学生对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本人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巩固语文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大语文”观意识。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感知的过程中 培养正确的理解,分析能力。 3、要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解决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的苦楚。从而减少考试过程中的失分,也真正地培养学生 的整体运用能力。 4、在考前一定要细致地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只有正确理清了命题老师的命题意图, 才能真正答对题。 5、培养考生的答题技巧,尽量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完整答题,不失分。 6、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7、指导和督促学生对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