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26分)积累运用书写 1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2分)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令人震憾(han)沁(qin)人心脾B如火如茶(t)广袤(mo)无垠 C惟妙惟肖(xio)莫衷( zhong)是D鱗次栉(zhi)比吹毛求疵(cr) 3.(2分)水处于天地之间,可谓千姿百态,它可以是江河湖海,可以是溪潭瀑泉,有时是 雨露冰霜,有时是云霞霓虹。请你任选水的一种状态,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例句溪水:因为你没见到过大海,所以才那么自鸣得意 4.(2分)阅读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片段,回答问题。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 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 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 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 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 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请用文中知识来解说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2)文中划线句子是举例子,请你简要说说它试图说明什么道理? 5.(4分)赏读王维《使至塞上》并答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 ①说说“征蓬”和“归雁”的含义 ②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香菱之口激励赞叹的是哪一联?请就其画面美作赏析 班上决定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①(8分)走进经典:我们发现古典诗词中有春天的足迹,请你填写诗句 有写春花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有写春草的:乱花渐欲迷人眼, 有写春鸟的:池上碧苔三四点, 有写春蚕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写春雨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有写春愁的:闻说双溪春尚好 有写叹春的:感时花溅泪 有写惜春的:若到江南赶上春, ②(2分)走进创造:请你将下面两幅春联补充完整。 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万树花 ③(4分)走进生活:请任选一个春季的节日(或节气)写一段话,要求扣住节日(或节气) 特点,表现春的气息。(30字左右) 二、(8分)文言文阅读
荆州市 2009 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26 分)积累运用书写 1.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 信心 比 黄 金 更 重 要 2.(2 分)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人震憾( hàn) 沁(qìn)人心脾 B 如火如茶(tú)广袤(mào)无垠 C 惟妙惟肖(xiāo) 莫衷(zhōng)一是 D 鳞次栉(zhì)比 吹毛求疵(cī ) 3. (2 分)水处于天地之间,可谓千姿百态,它可以是江河湖海,可以是溪潭瀑泉,有时是 雨露冰霜,有时是云霞霓虹。请你任选水的一种状态,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例句 溪水:因为你没见到过大海,所以才那么自鸣得意。 4.(2 分)阅读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片段,回答问题。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 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 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 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 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 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请用文中知识来解说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2)文中划线句子是举例子,请你简要说说它试图说明什么道理? 5.(4 分)赏读王维《使至塞上》并答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 ①说说“征蓬”和“归雁”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香菱之口激励赞叹的是哪一联?请就其画面美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上决定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①(8 分)走进经典:我们发现古典诗词中有春天的足迹,请你填写诗句。 有写春花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 有写春草的:乱花渐欲迷人眼, ; 有写春鸟的:池上碧苔三四点, ; 有写春蚕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写春雨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 有写春愁的:闻说双溪春尚好, ; 有写叹春的:感时花溅泪; ; 有写惜春的:若到江南赶上春, 。 ②(2 分)走进创造:请你将下面两幅春联补充完整。 春风吹绿千枝柳 时雨 万树花 ③(4 分)走进生活:请任选一个春季的节日(或节气)写一段话,要求扣住节日(或节气) 特点,表现春的气息。(30 字左右) 二、(8 分) 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2分)选出对下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变现无限愤怒谴责的感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者……也”句,表分析判断) D.其真不知马也(表示对“食马者”的嘲讽) 8.(2分)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D.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 9.(2分)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2分)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你说说“千里马”和“伯乐”各有怎样的寓意? 三、(12分)散文阅读 象征 ①一座城市,需要一件象征之物。如果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无法折叠包裹起来的历史,那 象征之物可以打包,装运,送达世界的各个地方:如果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一种源远流长的文 化呼吸相通、血脉相融,那象征之物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在无声中倾吐,在静默中传达;如 果这一脉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异、灵动、飞扬,那象征之物在它有限的外质之中,须当得起这 瑰异、灵动、飞扬。城市无法移动,象征之物会带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气息与特有 乡音,在世间游转。无论身处何地,它朝向的、归结的是一个恒定的中心一一以它为象征的 那座城市。 ②那年春天,我想选一份礼物送给一位从荆州走出去多年的长者,斟酌再三,最终选择了它 一虎座鸟架鼓 ③它,盛装在花纹古朴的礼品盒里。尽管只是一尊用现代工艺仿制的艺术品,漆色簇新,丝 毫看不出年代久远的痕迹,可我知道,它的形态、它的色彩、它精美的纹饰以及它所蕴涵的 都出自千年前遥远的时空。 ④它,是从这座城市纷繁的历史挂饰中摘下的一件,和很多的漆木器、丝绸、铁器、陶器 样,经过风历过雨,土淹过水渍过,记载过辉煌、荣耀、尊宠,也见证过兴亡、荣辱、欣悲。 在它的身上,潜隐了传自久远年代的密码。那密码,可能隐伏在黑、黄、红的简单又绚丽的 漆色中,隐伏在一道道凤羽花纹、虎身斑纹的细节弯转处,也可能融化在凤鸟高昂的喙与卧 虎圆睁的眼中,融化在轻轻击响、悠悠荡开的鼓声中。 ⑤一年后,我去北京,坐在长者家中,看见橱柜里那尊熟悉的虎座鸟架鼓。它端坐在十分醒 目的位置,隔着玻璃窗,越过明亮的灯光,与我默默对视。那一刻我恍惚遇到了熟悉的乡人, 绷得紧紧的神经蓦然放松下来。长者与我聊起家乡,家乡的变化他一直十分关注。他说,这 是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也割舍不断的牵系……话语就此找到对接的通道,变得畅达。 ⑥那时,我还不知道,几年后的秋天,虎座鸟架鼓会从我国5万余件古文物中脱颖而出,经 由一张方寸之票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各地。在它的羽翼上,将带着人们的消息、问候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2 分)选出对下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变现无限愤怒谴责的感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者……也”句,表分析判断) D.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对“食马者”的嘲讽) 8.(2 分)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D.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 9.(2 分)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2 分)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你说说“千里马”和“伯乐”各有怎样的寓意? 三、 (12 分) 散文阅读 象 征 ①一座城市,需要一件象征之物。如果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无法折叠包裹起来的历史,那 象征之物可以打包,装运,送达世界的各个地方;如果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一种源远流长的文 化呼吸相通、血脉相融,那象征之物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在无声中倾吐,在静默中传达;如 果这一脉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异、灵动、飞扬,那象征之物在它有限的外质之中,须当得起这 瑰异、灵动、飞扬。城市无法移动,象征之物会带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气息与特有 乡音,在世间游转。无论身处何地,它朝向的、归结的是一个恒定的中心——以它为象征的 那座城市。 ②那年春天,我想选一份礼物送给一位从荆州走出去多年的长者,斟酌再三,最终选择了它 ——虎座鸟架鼓。 ③它,盛装在花纹古朴的礼品盒里。尽管只是一尊用现代工艺仿制的艺术品,漆色簇新,丝 毫看不出年代久远的痕迹,可我知道,它的形态、它的色彩、它精美的纹饰以及它所蕴涵的, 都出自千年前遥远的时空。 ④它,是从这座城市纷繁的历史挂饰中摘下的一件,和很多的漆木器、丝绸、铁器、陶器一 样,经过风历过雨,土淹过水渍过,记载过辉煌、荣耀、尊宠,也见证过兴亡、荣辱、欣悲。 在它的身上,潜隐了传自久远年代的密码。那密码,可能隐伏在黑、黄、红的简单又绚丽的 漆色中,隐伏在一道道凤羽花纹、虎身斑纹的细节弯转处,也可能融化在凤鸟高昂的喙与卧 虎圆睁的眼中,融化在轻轻击响、悠悠荡开的鼓声中。 ⑤一年后,我去北京,坐在长者家中,看见橱柜里那尊熟悉的虎座鸟架鼓。它端坐在十分醒 目的位置,隔着玻璃窗,越过明亮的灯光,与我默默对视。那一刻我恍惚遇到了熟悉的乡人, 绷得紧紧的神经蓦然放松下来。长者与我聊起家乡,家乡的变化他一直十分关注。他说,这 是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也割舍不断的牵系……话语就此找到对接的通道,变得畅达。 ⑥那时,我还不知道,几年后的秋天,虎座鸟架鼓会从我国 5 万余件古文物中脱颖而出,经 由一张方寸之票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各地。在它的羽翼上,将带着人们的消息、问候
带着人们的心意、祝福,也带着伴我成长的这座城市的气息,从一双手飞向另一双手,从 个地方飞向另一个地方,从一种肤色飞向另一种肤色,从一颗勃勃跳动的心飞向另一颗勃勃 跳动的心……在那些地方,会不会有人一眼认出它来,心里泛起温暖的涟漪,引动思乡的情 愫 ⑦不用说,他(她)的脚步出发的地方,一定是我脚下这片土地,承载千年楚文化瑰丽与神 奇的这片土地。 (作者:王 芸,有删改) 11.(2分)读第①段思考:作为一座城市的象征之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2.(2分)读第⑤段,从“它端坐在十分醒目的位置”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哪写信息? 13.(2分)读第⑥段,请你从修辞、内容、情感等方面赏析划线句子。 14.(3分)读第⑦段,文中“不用说”、“一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也许你没有见过“虎座鸟架鼓”,通过阅读和想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它的 形态。(20字左右) 四、(12分)小说阅读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 分钟就要上课。 ②“今天你晩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 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 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 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 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算迟到。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 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 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 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 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 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 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 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 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 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 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 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 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 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带着人们的心意、祝福,也带着伴我成长的这座城市的气息,从一双手飞向另一双手,从一 个地方飞向另一个地方,从一种肤色飞向另一种肤色,从一颗勃勃跳动的心飞向另一颗勃勃 跳动的心……在那些地方,会不会有人一眼认出它来,心里泛起温暖的涟漪,引动思乡的情 愫? ⑦不用说,他(她)的脚步出发的地方,一定是我脚下这片土地,承载千年楚文化瑰丽与神 奇的这片土地。 (作者:王 芸,有删改) 11.(2 分)读第①段思考:作为一座城市的象征之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2.(2 分)读第⑤段,从“它端坐在十分醒目的位置”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哪写信息? 13.(2 分)读第⑥段,请你从修辞、内容、情感等方面赏析划线句子。 14.(3 分)读第⑦段,文中“不用说”、“一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5.(3 分)也许你没有见过“虎座鸟架鼓”,通过阅读和想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它的 形态。(20 字左右) 四、 (12 分) 小说阅读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 分钟就要上课。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 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 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 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 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算迟到。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 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 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 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 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 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 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 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 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 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 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 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 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 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作者:毕淑敏) 16.(2分)第①段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17.(2分)小说中有多处表现“我”的自以为是,你能找出一处吗? 18.(2分)第⑤段中写“周围人的嬉笑”对表现孙师傅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19.(3分)第⑦段运用了三种描写方式,你能说出来吗? 20.(3分)小说的结尾有什么巧妙之处? 五、(12分)议论文阅读 有感于读书声已经消逝 ①诵读优秀文章和诗词,品陶涵泳,潜移默化,是中华民族教书育人的一个悠久传统。 ②然而,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不久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过去,我们经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我们的校园,可是现在我们校园里变得沉寂了,已经听 不到读书声了。”他大声疾呼:“大拇指代替不了喉咙!”看来,校园里没有书声,已经是 个全国性问题了;而且,全国听不到读书声,已经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大 问题了。 ③对青少年来说,朗读为何如此重要?钱理群在北大讲授“鲁迅研究”的体会,可以很好地 回答这个问题:“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的那种韵味,那种浓烈 而又千旋百转的情感,里面那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都需要通过朗读来触动你的心 灵。讲鲁迅作品,最主要的是读……这是接近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艺术的‘入门’通道。” 其实,读鲁迅是这样,读其他经典篇章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脱离对文本的潜心阅读,学子们 怎会受到美的熏陶、写作方法的启迪和人文精神的化育? ④可是,多少年了,我们的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中考、高考不是全都不考朗读吗?于是, 阅读练习册”就堂堂写,“大卷填空题”就天天练,在“哑巴语文工厂”流水装配线上, 孩子们就这样经受着模式化操作训练。干的全是“手工”活,见到“阅读分析”就头疼,还 谈什么朗读乐趣呢?“手指代替了喉咙”,也算我们一·种特殊“国情”吧? ⑤当然,读书声的消逝,还只是一种表象,其内里隐藏着的是全体国民人文素养和文化精神 的缺失,这才是让人们深长忧虑的! ⑥但,历史必定还是要发展的。我们在建设经济大国的同时,也必然要相应建设文化大国 而文化建设较之经济发展,定然难之又难,那么,我们就从抓琅琅读书声为起步吧 (作者:桑永海,有删改) 22.(2分)文中引用文化部部长的话有什么作用? 23.(2分)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你谈谈表达效果。 24.(2分)与第③段比较来看,文章第④论证角度有什么变化? 25.(3分)请你小声诵读第⑥段,写出三个你认为需要重读的词语。 26.(3分)从第⑤段来看,作者关注的不仅仅是读书声的消逝,作者深层思考的问题是什 么? 六、(50分)作文 27.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如面对家人,面对老师,面对同桌 还有面对成功,面对挫折,面对灾难;还有面对弱者的求助,面对强者的欺凌,以及面对他 人的责难,面对灵魂的拷问……请把当时的情景、过程以及你内心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面对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作者:毕淑敏) 16.(2 分)第①段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17.(2 分)小说中有多处表现“我”的自以为是,你能找出一处吗? 18.(2 分)第⑤段中写“周围人的嬉笑”对表现孙师傅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19.(3 分)第⑦段运用了三种描写方式,你能说出来吗? 20.(3 分)小说的结尾有什么巧妙之处? 五、(12 分)议论文阅读 有感于读书声已经消逝 ①诵读优秀文章和诗词,品陶涵泳,潜移默化,是中华民族教书育人的一个悠久传统。 ②然而,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不久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过去,我们经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我们的校园,可是现在我们校园里变得沉寂了,已经听 不到读书声了。”他大声疾呼:“大拇指代替不了喉咙!”看来,校园里没有书声,已经是一 个全国性问题了;而且,全国听不到读书声,已经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大 问题了。 ③对青少年来说,朗读为何如此重要?钱理群在北大讲授“鲁迅研究”的体会,可以很好地 回答这个问题:“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的那种韵味,那种浓烈 而又千旋百转的情感,里面那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都需要通过朗读来触动你的心 灵。讲鲁迅作品,最主要的是读……这是接近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艺术的‘入门’通道。” 其实,读鲁迅是这样,读其他经典篇章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脱离对文本的潜心阅读,学子们 怎会受到美的熏陶、写作方法的启迪和人文精神的化育? ④可是,多少年了,我们的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中考、高考不是全都不考朗读吗?于是, “阅读练习册”就堂堂写,“大卷填空题”就天天练,在“哑巴语文工厂”流水装配线上, 孩子们就这样经受着模式化操作训练。干的全是“手工”活,见到“阅读分析”就头疼,还 谈什么朗读乐趣呢?“手指代替了喉咙”,也算我们一种特殊“国情”吧? ⑤当然,读书声的消逝,还只是一种表象,其内里隐藏着的是全体国民人文素养和文化精神 的缺失,这才是让人们深长忧虑的! ⑥但,历史必定还是要发展的。我们在建设经济大国的同时,也必然要相应建设文化大国。 而文化建设较之经济发展,定然难之又难,那么,我们就从抓琅琅读书声为起步吧! (作者:桑永海,有删改) 22.(2 分)文中引用文化部部长的话有什么作用? 23.(2 分)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你谈谈表达效果。 24.(2 分)与第③段比较来看,文章第④论证角度有什么变化? 25.(3 分)请你小声诵读第⑥段,写出三个你认为需要重读的词语。 26.(3 分)从第⑤段来看,作者关注的不仅仅是读书声的消逝,作者深层思考的问题是什 么? 六、 (50 分) 作文 27.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如面对家人,面对老师,面对同桌; 还有面对成功,面对挫折,面对灾难;还有面对弱者的求助,面对强者的欺凌,以及面对他 人的责难,面对灵魂的拷问……请把当时的情景、过程以及你内心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面对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荆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分)书写正确,结构安排合理(1分),工整美观(1分)。 2.(2分)D 3.(2分)能够选择水的某种状态说话,有一定道理即可。示例:冰:不经历寒冷,你怎会 如此坚硬? 4.(2分)(1)受高下差异的影响,春季越往高处植物开花越迟(2)秋冬之交,天气晴朗 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5.(4分)①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借指行踪(或出使);归雁,北归的大雁,这里诗人以 "归雁"自喻。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颈联)提示:这一联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 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第 三,它有丰富的色剃 6.①(8分)化作春泥更护花浅草才能没马蹄叶底黄鹂一两声春蚕到死丝方尽野 渡无人舟自横也拟泛轻舟恨别鸟惊心千万和春住 ②(2分)与上联相应词的词性相同,在句中意思基本合理即可,示例:润红染红 ③(4分)评分层级:抓住要求,语句通顺(2分)抓住节日特点,描写生动,内涵丰富(3 分),抓住节日特点,语句精美,内涵深刻(4分) 7.(2分)C 8.(2分)D 9.(2分)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 10.(2分)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11.(2分)(能代表这座城市)应带上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质气息甚至是乡音 12.(2分)说明主人十分珍爱这件礼物,表明老者对家乡的牵挂(言及一点即可) 13.(2分)修辞角度:拟人、排比,写出象征之物向世界传递荆州的历史、文化和热情: 内容角度:丰富的内容凸显了象征之物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情感角度:表达了作者的欣 喜、自豪之情(选择一点即可) 14.(3分)描述出虎坐、鼓、昂首的凤、绚丽的色彩等关键信息即可 15.(3分)作者坚信每个人都会有对家乡的那份牵系(答对荆州历史文化的自豪赞美亦可) 16.(2分)铺垫作用 17.(2分)下面各处任选一处即可 第2段:"不晚。"我撒腿就跑 第4段: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重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 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 第9段:"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18.(2分)侧面烘托,更能表现孙师傅的宽厚、朴实 19.(3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四选三即可) 20.(3分)戛然而止出人预料留有余味(或巧妙点题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意思相 近,言及2点即可 21.(2分)用文化部长的话支撑观点(或可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22.(2分)反问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论证更有力 23.(2分)第3段是从正面论证,第4段是从反面论证(或从反面论证读书声已经消逝 24.(3分)重读:必定必然相应定然难 次重读:经济文化读书声起步
荆州市 2009 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 分)书写正确,结构安排合理(1 分),工整美观(1 分)。 2.(2 分)D 3.(2 分)能够选择水的某种状态说话,有一定道理即可。示例:冰:不经历寒冷,你怎会 如此坚硬? 4.(2 分)(1)受高下差异的影响,春季越往高处植物开花越迟 (2)秋冬之交,天气晴朗 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5.(4 分)①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借指行踪(或出使);归雁,北归的大雁,这里诗人以 "归雁"自喻。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颈联) 提示:这一联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 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第 三,它有丰富的色彩[ 6.①(8 分)化作春泥更护花 浅草才能没马蹄 叶底黄鹂一两声 春蚕到死丝方尽 野 渡无人舟自横 也拟泛轻舟 恨别鸟惊心 千万和春住 ②(2 分)与上联相应词的词性相同,在句中意思基本合理即可,示例:润红 染红 ③(4 分)评分层级:抓住要求,语句通顺(2 分)抓住节日特点,描写生动,内涵丰富(3 分),抓住节日特点,语句精美,内涵深刻(4 分) 7.(2 分)C 8.(2 分)D 9.(2 分)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 10.(2 分)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11.(2 分)(能代表这座城市)应带上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质气息甚至是乡音 12.(2 分)说明主人十分珍爱这件礼物,表明老者对家乡的牵挂(言及一点即可) 13.(2 分)修辞角度:拟人、排比,写出象征之物向世界传递荆州的历史、文化和热情; 内容角度:丰富的内容凸显了象征之物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情感角度:表达了作者的欣 喜、自豪之情(选择一点即可) 14.(3 分)描述出虎坐、鼓、昂首的凤、绚丽的色彩等关键信息即可 15.(3 分)作者坚信每个人都会有对家乡的那份牵系(答对荆州历史文化的自豪赞美亦可) 16.(2 分)铺垫作用 17.(2 分)下面各处任选一处即可 第 2 段:"不晚。"我撒腿就跑 第 4 段: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重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 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 第 9 段:"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18.(2 分)侧面烘托,更能表现孙师傅的宽厚、朴实 19.(3 分)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四选三即可) 20.(3 分)戛然而止 出人预料 留有余味(或巧妙点题 诙谐幽默 耐人寻味)意思相 近,言及 2 点即可 21.(2 分)用文化部长的话支撑观点(或可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22.(2 分)反问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论证更有力 23.(2 分)第 3 段是从正面论证,第 4 段是从反面论证(或从反面论证读书声已经消逝) 24.(3 分)重读:必定 必然 相应 定然 难 次重读:经济 文化 读书声 起步
如学生找到2个重读词,另外一个是次重读词,也给全分 25.(3分)作者从读书声的消逝,敏感地意识到全体国民人文素养和文化精神的缺失 26.(50分)根据基础等级和特色等级综合评分 (一)基础等级评分标准(40分) 类(40-36)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 畅,文面整洁。记叙详略得当,过程描述具体 二类(35-30)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 通顺,书写工整。记叙有详有略,过程描述完整 三类(29-20)基本符合题意,有文章中心,内容较单薄,感情合乎情理,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书写清楚。记叙详略基本合理,过程描述不够具体 四类(19-0)偏离题意或文不对题,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感情不合常理,结构不够完 整,条理不够清楚,语病较多,字迹难辨。记叙详略不当,过程描述不具体 附加标准①错别字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②字数不足350个的可相应降级评 分。③不写题目,扣2分 (二)特色等级评分标准(10分) 特色等级评分主要从四条来衡量:①选材切近生活:②记叙生动感人:③有文采;④有新意 分三等来评分 上等(10-9)具备三条或四条,或者其中一两条特别突出者。 中等(8-5)三条做得中等者,或者其中一两条做得较好者。 下等(40)其中一两条有所体现者:三条均不明显者;看不出有什么特色者
如学生找到 2 个重读词,另外一个是次重读词,也给全分 25.(3 分)作者从读书声的消逝,敏感地意识到全体国民人文素养和文化精神的缺失 26.(50 分)根据基础等级和特色等级综合评分 (一)基础等级评分标准(40 分) 一类(40-36)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 畅,文面整洁。记叙详略得当,过程描述具体 二类(35-30)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 通顺,书写工整。记叙有详有略,过程描述完整 三类(29-20)基本符合题意,有文章中心,内容较单薄,感情合乎情理,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书写清楚。记叙详略基本合理,过程描述不够具体 四类(19-0)偏离题意或文不对题,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感情不合常理,结构不够完 整,条理不够清楚,语病较多,字迹难辨。记叙详略不当,过程描述不具体 附加标准①错别字 3 个扣 1 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3 分。②字数不足 350 个的可相应降级评 分。③不写题目,扣 2 分。 (二)特色等级评分标准(10 分) 特色等级评分主要从四条来衡量:①选材切近生活;②记叙生动感人;③有文采;④有新意。 分三等来评分: 上等(10-9)具备三条或四条,或者其中一两条特别突出者。 中等(8-5)三条做得中等者,或者其中一两条做得较好者。 下等(4-0)其中一两条有所体现者;三条均不明显者;看不出有什么特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