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1次课 授课日期 年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月日节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一)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产生的条件和发展沿革 与要求2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含义 教学对应用文含义的理解 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思考题:请谈谈应用文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附记 应用文产生的条件 注1:“典”上古 首先,生产劳动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和交际的增多,口耳相传已无法适典章制度;“;谟 应交流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一种文字符号系统的出现 君臣议政时谈 其次,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保证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精话和治国之策 神生产; 训”教诲开 第三,文字的出现为文章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媒介 导,给后人以警 第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表述呈现出连贯性和规则性;示,“诰”训诫 第五,书写工具的产生使文章具有物态化形态 勉励的文告用 第六,国家的产生,需要使用文书这一文字工具进行管理。 以告诫鼓舞民 二、应用文发展的几个阶段 众,“命”君主 (一)产生期(殷商至战国) 的命令,帝王赐 (二)规范期(秦汉) 给臣子的诏书。 (三)理论总结期(魏晋南北朝) 注2:《论 (四)成熟期(隋唐至宋代) (五)稳定发展期(元明清) 语·宪问》:“子 (六)变革期(民国时期) 日:为命,裨谌 (七)完善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草创之,世叔讨 三、应用文的含义 论之,行人子羽 香港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修饰之东里子 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产润色之 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1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一)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产生的条件和发展沿革 2.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含义 教 学 重点、难点 对应用文含义的理解 布 置 作 业 思考题:请谈谈应用文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一、应用文产生的条件 首先,生产劳动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和交际的增多,口耳相传已无法适 应交流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一种文字符号系统的出现; 其次,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保证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精 神生产; 第三,文字的出现为文章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媒介; 第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表述呈现出连贯性和规则性; 第五,书写工具的产生使文章具有物态化形态; 第六,国家的产生,需要使用文书这一文字工具进行管理。 二、应用文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产生期(殷商至战国) (二)规范期(秦汉) (三)理论总结期(魏晋南北朝) (四)成熟期(隋唐至宋代) (五)稳定发展期(元明清) (六)变革期(民国时期) (七)完善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三、应用文的含义 香港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 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 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注 1:“典”上古 典章制度;“谟” 君 臣 议 政 时 谈 话和治国之策; “训” 教 诲 开 导,给后人以警 示,“诰”训诫 勉 励 的 文 告 用 以 告 诫 鼓 舞 民 众,“命”君主 的命令,帝王赐 给臣子的诏书。 注 2 :《论 语·宪问》:“子 曰:为命,裨谌 草创之,世叔讨 论之,行人子羽 修饰之,东里子 产润色之。”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台湾张仁青教授在《应用文》一书中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注3:1981 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年、1987年 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 1993年、2000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年先后四次修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订《国家行政机 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关公文 文章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台湾张仁青教授在《应用文》一书中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 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 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 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 文章。 注 3: 1981 年、1987 年、 1993 年、2000 年 先 后 四 次 修 订《国家行政机 关公文 第 2 页
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2次课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二)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的类别、功用 与要求2理解、掌握应用文的特点 教学1应用文的思维模式 重点、难点2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附记 四、应用文的特点 汉代刘向、 (一)应用文的特点 杨雄赞《史记》 1.价值的实用性 其文直,其事 2.内容的单一性 核,不虚美,不 隐恶”的“实录” 3.强烈的时效性 精神。 4建构的模式性 太平天国 5.表述的简约性 《戒浮文巧言 6.读者的确定性 喻》:"实叙其 五、应用文的功用 从某年月日 规范行为作用 以来,从何地何 人证据,—叙 2.指挥管理功用 明,语语确凿, 3.联系协调作用 不得一词娇艳 4.宣传教育功用 毋庸半字虚浮 5.凭证依据功用 但有虔恭之意 六、应用文的类别 不须古典之 1.通用公文类 言。”做到“事 信而不诞”、“义 2.事务文书类 直而不回”、“情 3.礼仪文书类 深而不诡”。 第1页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2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二)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的类别、功用 2.理解、掌握应用文的特点 教 学 重点、难点 1.应用文的思维模式 2.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布 置 作 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四、应用文的特点 (一)应用文的特点 1.价值的实用性 2.内容的单一性 3.强烈的时效性 4.建构的模式性 5.表述的简约性 6.读者的确定性 五、应用文的功用 1.规范行为作用 2.指挥管理功用 3.联系协调作用 4.宣传教育功用 5.凭证依据功用 六、应用文的类别 1.通用公文类 2.事务文书类 3.礼仪文书类 汉代刘向、 杨雄赞《史记》: “其文直,其事 核,不虚美,不 隐恶”的“实录” 精神。 太平天国 《 戒 浮 文 巧 言 喻 》:“ 实 叙 其 事,从某年月日 以来,从何地何 人证据,一一叙 明,语语确凿, 不得一词娇艳, 毋庸半字虚浮, 但有虔恭之意, 不须古典之 言。”做到“事 信而不诞”、“义 直而不回”、“情 深而不诡”。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 ....................... 装 ............. 订 .......... 线 ......................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4会议文书类 5.经济文书类 6.宣传文书类 7.司法文书类 8.科技文书类 第2页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4.会议文书类 5.经济文书类 6.宣传文书类 7.司法文书类 8.科技文书类 第 2 页
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3次课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三)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作者的构成、应用文读者类型 2.了解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与要求 3.掌握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教学1.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2.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七、应用文的作者 (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 1.群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定作者 4.代言作者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1.对象化思维 2.模式化思维 3.越位思维 (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1.应用文作者的基本修养 (1)人格修养 (2)生活修养 (3)学识修养 (4)语言修养 (5)政策理论修养 (6)业务知识修养 2.作者的写作能力 (1)调查能力 第1页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3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三)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作者的构成、应用文读者类型 2.了解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3.掌握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教 学 重点、难点 1. 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2. 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布 置 作 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七、应用文的作者 (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 1.群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定作者 4.代言作者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1.对象化思维 2.模式化思维 3.越位思维 (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1.应用文作者的基本修养 (1)人格修养 (2)生活修养 (3)学识修养 (4)语言修养 (5)政策理论修养 (6)业务知识修养 2.作者的写作能力 (1)调查能力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2)信息处理能力 (3)辞章建构能力 (4)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 八、应用文的读者 (一)应用文读者的类型 法定读者 2.普通读者 3.专业读者 (二)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 阅读的功用性 2.阅读的近距离性 阅读的撮要性 4阅读的实践性 (三)应用文读者的阅读过程 “知”指感知,即阅读要从感知语言文字出发,先完成识字、解词、析 句的“语感”任务。这是阅读的第一步,是阅读的起点。 意”是会意、理解,即读出文章(作品)全部的客观性含义。这是阅 读的重点。 行”有两个意思,一是致用,二是笃行,即充分实现文章(作品)的 功能和价值。 (四)阅读者的阅读心理 1.求真务实 2.以“有用”为本 3.讲职权,求尊重 4.喜简尚新 (五)读者因素对应用写作的促进与规范作用 首先,读物是阅读过程中的客体,读者通过读物去认识客观世界,因而, 读者能从读物中吸收什么,首先决定于读物能向读者传输什么信息 其次,大多数应用文都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有 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规定使成的。随着应用写作的工具电脑化,应用文 文本将更趋于模式化 最后,由于应用文的阅读具有功用性、撮要性等特点,也要求写作者尽 量利用语言本身的表意特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缩短语言和所要表达的内 容的距离,有意强化语言的表意功能,使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相吻合。 第2页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2)信息处理能力 (3)辞章建构能力 (4)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 八、应用文的读者 (一)应用文读者的类型 1.法定读者 2.普通读者 3.专业读者 (二)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 1.阅读的功用性 2.阅读的近距离性 3.阅读的撮要性 4.阅读的实践性 (三)应用文读者的阅读过程 “知”指感知,即阅读要从感知语言文字出发,先完成识字、解词、析 句的“语感”任务。这是阅读的第一步,是阅读的起点。 “意”是会意、理解,即读出文章(作品)全部的客观性含义。这是阅 读的重点。 “行”有两个意思,一是致用,二是笃行,即充分实现文章(作品)的 功能和价值。 (四)阅读者的阅读心理 1.求真务实 2.以“有用”为本 3.讲职权,求尊重 4.喜简尚新 (五)读者因素对应用写作的促进与规范作用 首先,读物是阅读过程中的客体,读者通过读物去认识客观世界,因而, 读者能从读物中吸收什么,首先决定于读物能向读者传输什么信息。 其次,大多数应用文都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有 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规定使成的。随着应用写作的工具电脑化,应用文 文本将更趋于模式化。 最后,由于应用文的阅读具有功用性、撮要性等特点,也要求写作者尽 量利用语言本身的表意特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缩短语言和所要表达的内 容的距离,有意强化语言的表意功能,使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相吻合。 第 2 页
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4次课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年月日 讲授内容 应用文的主题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主题的含义和表现主题的方式 与要求2理解、掌握主体的特点、要求、确立主体的原则和途径 教学应用文主题的要求和确立主体的原则 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思考题:如何理解应用文作者的越位思维?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附记 、应用文主题的含义 主题,即文中告诉受文者的观点、主张,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达 出来的基本观点和写作意图的体现,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总纲,是“统帅” 和“灵魂” 二、应用文主题的特点 1客观性 单一性 明晰性(直白性) 4时代性 5主题先行 三、应用文主题的要求 1.正确:是基本要求 2.集中:“立主脑”、“减头绪”,单纯专一,不枝不蔓。“一文一事”,“一文 3.鲜明:“开宗明义”、“卒章显志”、“篇名点题”。 4.深刻: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反映本质和规律。 四、确立主题的原则 (一)原则 1依照法律法规确立主题 2.依据客观实际确立主题 从三方面把关: 是引证的事实、情况、情节、数字、引语、资料要准确无误 二是要对客观事实做全面的整体的分析,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三是对事实的叙述、说明、议论一定要合乎事物本身的逻辑,表达上更 要恰如其分。 3.确立的主题要有可行性 第1页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4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的主题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主题的含义和表现主题的方式 2.理解、掌握主体的特点、要求、确立主体的原则和途径 教 学 重点、难点 应用文主题的要求和确立主体的原则 布 置 作 业 思考题:如何理解应用文作者的越位思维?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一、应用文主题的含义 主题,即文中告诉受文者的观点、主张,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达 出来的基本观点和写作意图的体现,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总纲,是“统帅” 和“灵魂”。 二、应用文主题的特点 1.客观性 2.单一性 3.明晰性(直白性) 4.时代性 5.主题先行 三、应用文主题的要求 1.正确:是基本要求。 2.集中:“立主脑”、“减头绪”,单纯专一,不枝不蔓。“一文一事”,“一文 一旨”。 3.鲜明:“开宗明义”、“卒章显志”、“篇名点题”。 4.深刻: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反映本质和规律。 四、确立主题的原则 (一) 原则 1.依照法律法规确立主题 2.依据客观实际确立主题 从三方面把关: 一是引证的事实、情况、情节、数字、引语、资料要准确无误; 二是要对客观事实做全面的整体的分析,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三是对事实的叙述、说明、议论一定要合乎事物本身的逻辑,表达上更 要恰如其分。 3.确立的主题要有可行性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五、确立主题的途径 儒家把人 (二)确立主题的途径 生不朽的事业 观察、体验和思考 分为三类:立 2.调查采访,分析提炼 德、立功、立言 四、表现主题的方式 立德”:进行 1.揭示式。 儒家的道德修 2.寓含式。 养;“立功”:从 事具体的社会 活动,建立功 业;“立言”:著 书立说。曹丕 文章乃经国 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著书立 说,从事创作 本身就是一种 第2页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五、确立主题的途径 (二)确立主题的途径 1.观察、体验和思考。 2.调查采访,分析提炼。 四、表现主题的方式 1.揭示式。 2.寓含式。 儒家把人 生 不 朽 的 事 业 分 为 三 类 : 立 德、立功、立言。 “立德”:进行 儒 家 的 道 德 修 养;“立功”:从 事 具 体 的 社 会 活 动 , 建 立 功 业;“立言”:著 书立说。曹丕: “ 文 章 乃 经 国 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著书立 说,从事创作,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立功”。 第 2 页
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5次课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年月日 讲授内容 应用文的材料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材料的使用 与要求2理解、掌握应用文材料的获取、整理、选择 教学应用文材料的获取、整理、选择 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附记 材料的获取 (一)获取材料的重要性 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为了撰写目的而搜集或积累的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 事实或论据。应用文的材料是体现文章主旨的理论、事实和数据,是应用文 写作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根据,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是文章的 血肉”。 (二)获取材料的范围 事实材料:指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部分,它是在对现实情况作深入地 调查研究后收集并用于应用文之中的材料 理论材料:又叫政策材料,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与指示,党和国家 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有关的文件,本单位制订与颁发的规章制度及 文件等 (三)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感受和观察 感受,就是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对于客观外界事物的感触、认识和接受,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初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分析,进入高 级认识阶段(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观察,是一种主要运用视觉和听觉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审视和思考,它 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有意注意。观察事物的方法一般 有以下几种: (1)多角度观察 (2)比较观察 (3)动态跟踪观察 第1页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5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的材料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材料的使用 2.理解、掌握应用文材料的获取、整理、选择 教 学 重点、难点 应用文材料的获取、整理、选择 布 置 作 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一、 材料的获取 (一)获取材料的重要性 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为了撰写目的而搜集或积累的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 事实或论据。应用文的材料是体现文章主旨的理论、事实和数据,是应用文 写作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根据,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是文章的 “血肉”。 (二)获取材料的范围 事实材料:指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部分,它是在对现实情况作深入地 调查研究后收集并用于应用文之中的材料。 理论材料:又叫政策材料,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与指示,党和国家 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有关的文件,本单位制订与颁发的规章制度及 文件等。 (三)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1.感受和观察 感受,就是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对于客观外界事物的感触、认识和接受,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初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分析,进入高 级认识阶段(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观察,是一种主要运用视觉和听觉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审视和思考,它 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有意注意。观察事物的方法一般 有以下几种: (1)多角度观察 (2)比较观察 (3)动态跟踪观察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2.调查和采访 调査,是指为了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或发现、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 的并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某一事物进行了解的行为方式。 采访就是寻访有关的人物,搜集要写的社会生活事件。 3.检索和阅读 一是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等查阅有关资料; 二是阅读各种文件,博览群书,从书籍报刊和各种机关实用文书中获取 写作资料。 二、材料的整理与选择 材料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数据库进行整理,分门 别类,做好标记,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是写作的必要准备 选择材料,要紧扣主题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的材料。要注 意以下几点 是材料要绝对真实,是既成的事实和论断 二是材料要与主题对应 是材料要充分、具体、典型 三、材料的使用 使用材料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正确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二)确定论述的先后顺序,使材料条理化 三)妥善安排剪裁材料,使其疏密详略得当 (四)对材料进行加工润色,显示不同的情调和色彩。 第2页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2.调查和采访 调查,是指为了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或发现、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 的并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某一事物进行了解的行为方式。 采访就是寻访有关的人物,搜集要写的社会生活事件。 3.检索和阅读 一是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等查阅有关资料; 二是阅读各种文件,博览群书,从书籍报刊和各种机关实用文书中获取 写作资料。 二、材料的整理与选择 材料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数据库进行整理,分门 别类,做好标记,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是写作的必要准备。 选择材料,要紧扣主题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的材料。要注 意以下几点: 一是材料要绝对真实,是既成的事实和论断。 二是材料要与主题对应。 三是材料要充分、具体、典型。 三、材料的使用 使用材料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正确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二)确定论述的先后顺序,使材料条理化。 (三)妥善安排剪裁材料,使其疏密详略得当。 (四)对材料进行加工润色,显示不同的情调和色彩。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