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 5至12页,共150分。测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2B 铅笔和钢笔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 2.当你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是不能得分的 3.考试结束后,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由监考老师收回。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羁绊 座右铭 集腋成裘 言即出,驷马难追 B.脉膊 口头禅 未雨绸缪 打破沙锅问到底 C.逸事 破天荒 唇枪舌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跳槽 磨洋工 声败名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 ②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 ③迈上沪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 A.服法者伤害滑翔 B服法者损害滑翔 C.伏法者损害翱翔 D伏法者伤害翱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通过秦腔的宽音大噪,高亢激越的表现西北特色的悲凉情怀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传统的"博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吉林大学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C.元 旦放假期间,我随父母参加了自驾游,先后游览了黄山、庐山、衡山,领略到了高山景行的 滋味 D伊拉克大选之后,美国一再宣布要将权力移交给伊拉克新政府,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 皆知,它最终是想借助一个傀儡政权来控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用550万元”买"来中国目前"最昂 贵的死亡”。 B.美国国会"八朝元老"共和党众议员兰迪在受贿获罪后,面对公众的指责,不无忏悔 C.在诺赫说警方强迫被关钾的华人女子脱光衣服蹲坐并未违反调查程序等话语后,林吉祥 要求马来西亚总理撤消诺赫的职务并敦促诺赫向民众道歉。 D.上海玉佛禅寺第十一任方丈曾倡导并主持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市寺院与 人间佛教"等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自陕西临潼的兵马俑面世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人们也就 直称之为秦始皇兵马俑。但近来,有建筑学者提出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观点:秦兵马俑的主
1 2006 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12 页,共 150 分。测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 B)用 2B 铅笔和钢笔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 2.当你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是不能得分的。 3.考试结束后,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由监考老师收回。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羁绊 座右铭 集腋成裘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B.脉膊 口头禅 未雨绸缪 打破沙锅问到底 C.逸事 破天荒 唇枪舌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跳槽 磨洋工 声败名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____。 ②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______。 ③迈上浐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_____。 A.服法者 伤害 滑翔 B.服法者 损害 滑翔 C.伏法者 损害 翱翔 D.伏法者 伤害 翱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通过秦腔的宽音大噪,高亢激越的表现,西北特色的悲凉情怀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B.传统的"博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吉林大学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C.元 旦放假期间,我随父母参加了自驾游,先后游览了黄山、庐山、衡山,领略到了高山景行的 滋味。 D.伊拉克大选之后,美国一再宣布要将权力移交给伊拉克新政府,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 皆知,它最终是想借助一个傀儡政权来控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用 550 万元"买"来中国目前"最昂 贵的死亡"。 B.美国国会"八朝元老"共和党众议员兰迪在受贿获罪后,面对公众的指责,不无忏悔。 C.在诺赫说警方强迫被关钾的华人女子脱光衣服蹲坐并未违反调查程序等话语后,林吉祥 要求马来西亚总理撤消诺赫的职务并敦促诺赫向民众道歉。 D.上海玉佛禅寺第十一任方丈曾倡导并主持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市寺院与 人间佛教"等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自陕西临潼的兵马俑面世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人们也就一 直称之为秦始皇兵马俑。但近来,有建筑学者提出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观点:秦兵马俑的主
人并非秦始皇,而是他的先祖秦宣太后。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今年69岁的建筑学者陈竟元对秦始皇是秦兵马俑的主人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两点质疑 第一,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和秦始皇陵园的距离太远,陪葬品放置那么远是不符合常规的:;第 二,古代帝王的陵墓多是南北走向,兵马俑的方位却在秦始皇陵的东面,陪葬品没有坐落在 陵墓的中轴线上,不符合古代的文化和建筑习惯 陈竟元还指出,按照现有说法,该俑坑建于秦统一全国的十几年后,但奇怪的是,坑里 有许多不同轮距的车。秦统一六国后"车同轨”全国推行,秦始皇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 车轨有宽有窄呢? 而且秦始皇自统一中国后,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但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 时却从上到下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和紫蓝色长裤。陈竟元质疑秦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并 根据自己的考证提出他眼中武士俑真正的主人是秦宣太后芈氏这一论点。据《史记·樗里子 列传》记载:"秦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可知芈氏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她还是个 楚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兵马俑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 兵马俑博物馆前任馆长袁仲一认为,兵马俑确实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是当年兵马俑考 古队队长。他表示:"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秦宣太后比吕不韦早100多年, 宣太后的墓葬内又怎么会有后人的东西呢? 袁仲一认为,古书上曾记载,秦始皇前来视察工程进展,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的范围向 外扩展"三百丈"。当年在杨村发现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三百丈"的距离内。 陈竟元则称,翻遍那本古书的各种版本,根本就看不见有”三百丈"的字样。对于写有 吕不韦”字样的戈,陈竟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此戈发现的位置在墓穴的中层。如果是和兵 马俑在同一时间一起陪葬的话,那应该是在底部。此戈很可能是后来的人带进去的。 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学术界仍有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给予定论,尚待进一步地 考证与确定,目前尚属一大谜团。 5.下列属于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紫蓝色长裤 B.兵马俑坑里有很多不同轮距的车 C.袁仲一专家曾是兵马俑考古队队长和兵马俑博物馆馆长。 D.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 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为 A.识秦宣太后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 B.陈竟元与袁仲一的分歧之一是秦统一中国后服饰的颜色"尚黑”与否。 C.袁仲一认为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与兵马俑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D.陈竟元与袁仲一都认为兵马俑的发现点与秦始皇陵的距离在”三百丈"内。 7.以下推断不符合建筑学者陈竟元观点的一项是() A.按照古代文化和建筑习惯,陪葬品的位置应坐落在陵墓的中轴线上。 秦统一前楚人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 C.和兵马俑同时入葬的物品应该与兵马俑一样都位于墓穴底层 D.秦始皇下令李斯将陵墓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一说没有依据。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 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 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2 人并非秦始皇,而是他的先祖秦宣太后。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今年 69 岁的建筑学者陈竟元对秦始皇是秦兵马俑的主人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两点质疑: 第一,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和秦始皇陵园的距离太远,陪葬品放置那么远是不符合常规的;第 二,古代帝王的陵墓多是南北走向,兵马俑的方位却在秦始皇陵的东面,陪葬品没有坐落在 陵墓的中轴线上,不符合古代的文化和建筑习惯。 陈竟元还指出,按照现有说法,该俑坑建于秦统一全国的十几年后,但奇怪的是,坑里 有许多不同轮距的车。秦统一六国后"车同轨"全国推行,秦始皇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 车轨有宽有窄呢? 而且秦始皇自统一中国后,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但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 时却从上到下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和紫蓝色长裤。陈竟元质疑秦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并 根据自己的考证提出他眼中武士俑真正的主人是秦宣太后芈氏这一论点。据《史记·樗里子 列传》记载:"秦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可知芈氏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她还是个" 楚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兵马俑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 兵马俑博物馆前任馆长袁仲一认为,兵马俑确实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是当年兵马俑考 古队队长。他表示:"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秦宣太后比吕不韦早 100 多年, 宣太后的墓葬内又怎么会有后人的东西呢?" 袁仲一认为,古书上曾记载,秦始皇前来视察工程进展,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的范围向 外扩展"三百丈"。当年在杨村发现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三百丈"的距离内。 陈竟元则称,翻遍那本古书的各种版本,根本就看不见有"三百丈"的字样。对于写有" 吕不韦"字样的戈,陈竟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此戈发现的位置在墓穴的中层。如果是和兵 马俑在同一时间一起陪葬的话,那应该是在底部。此戈很可能是后来的人带进去的。" 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学术界仍有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给予定论,尚待进一步地 考证与确定,目前尚属一大谜团。 5.下列属于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紫蓝色长裤。 B.兵马俑坑里有很多不同轮距的车。 C.袁仲一专家曾是兵马俑考古队队长和兵马俑博物馆馆长。 D.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 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为 A.识秦宣太后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 B.陈竟元与袁仲一的分歧之一是秦统一中国后服饰的颜色"尚黑"与否。 C.袁仲一认为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与兵马俑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D.陈竟元与袁仲一都认为兵马俑的发现点与秦始皇陵的距离在"三百丈"内。 7.以下推断不符合建筑学者陈竟元观点的一项是( ) A.按照古代文化和建筑习惯,陪葬品的位置应坐落在陵墓的中轴线上。 B.秦统一前楚人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 C.和兵马俑同时入葬的物品应该与兵马俑一样都位于墓穴底层。 D.秦始皇下令李斯将陵墓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一说没有依据。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 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 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 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 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 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 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 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 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 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 ″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 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 (节选《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 泰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彪: 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置:安排 B.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尽,绝 C.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意:意图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 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 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 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 晋军打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将第Ⅱ卷第5页左边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4分)
3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 "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 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 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 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 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 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 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 "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 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 言。 (节选《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 泰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彪: 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置:安排 B.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尽,绝 C.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意:意图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 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 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 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 晋军打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请将第Ⅱ卷第 5 页左边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第Ⅱ卷共 8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4 分)
译文 (2)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 收长久之利,上策也。(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 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 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行百里者,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t 白发 冯骥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 "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 开始渐渐下坡。 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 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 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白亮白亮,是 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 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 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 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 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 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③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 既而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 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竞如此粗心大意,至 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 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歌的忙忙碌碌中、 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 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
4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 收长久之利,上策也。(6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 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 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__________________,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行百里者,______________。(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tx 白发 冯骥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 "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 开始渐渐下坡。 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 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 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白亮白亮,是 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 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 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 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 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 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③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 既而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 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 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 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歌的忙忙碌碌中、 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 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
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④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 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 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 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⑤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把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 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 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 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 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 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呀! ⑥一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 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 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 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 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 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 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 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到什 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 ⑦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 秋光中的芦花。 1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请你说说这种感情指的 是什么?(4分) 答 15作者在第四自然段插入了妻子的一句问话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联系上下 文说说作者借用妻子的问话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16仔细体会第一、五两个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答题。(6分) (1)把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转换成作者的叙述语言,不能改变原意。(2分) (2)第五自然段画线句子在全段中有什么作用?4分) 17.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开头把白发比作"落叶"和"枯草",后来又把白发比作”银丝"。请概括出作者其间 的心理变化。(4分) 答: (2)文章在结尾处把花发比作”一片秋光中的芦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六、(15分) 18.先剔出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将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 写序号)(5分 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 薄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5 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④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 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 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 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⑤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把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 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 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 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 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 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呀! ⑥一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 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 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 "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 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 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 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 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到什 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 ⑦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 秋光中的芦花。 1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请你说说这种感情指的 是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第四自然段插入了妻子的一句问话"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联系上下 文说说作者借用妻子的问话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仔细体会第一、五两个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答题。(6 分) (1)把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转换成作者的叙述语言,不能改变原意。(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画线句子在全段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7.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 分) (1)文章开头把白发比作"落叶"和"枯草",后来又把白发比作"银丝"。请概括出作者其间 的心理变化。(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结尾处把花发比作"一片秋光中的芦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 分) 18.先剔出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将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 写序号)(5 分) 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 薄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和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情况进行监 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性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 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 式 剔除句子的序号: 调整后的顺序: 19.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要求用另一比方评论另 事物。(6分) 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 一定合身的衣服 20.请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15字以内。(4分) 据国家和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陕西省将持续暖冬天气,气温较往年偏高、降水偏 少,森林火灾频发的势头较为突出。昨天省政府专门召开森林防火会议,研究部署今冬明春 森林防火工作。省上有关领导要求,全省各级政府要特别加强对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火灾 高发区的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督促及时整改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社会的多样化、生活的丰富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单纯变为复杂,但在势力建设和 谐社会的今天,应该积极倡导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再 向前迈进一步 请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写作范围,在下面的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词语组成一个有 对应关系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备选词语: 第一组:关爱谅解宽容信任共赢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我为人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第二组:冷漠仇视狭隘猜忌独享与人为敌相互利用人人为我人不为 己,天诛为灭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C(A.即-既;B膊-搏:D.声--身) 2.B(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服法:服从法院的决定。伤害:使身体或思想感情等受到 损害。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滑翔:不依靠动力,只借助空气的浮 力在空中飘行。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3.C(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景行:形容道德高 尚,行为光明正大。) 4.D(D项中的谓语是"倡导并主持",其宾语是"研讨会",其中的"倡导"与"研讨会"不搭配。)
6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和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情况进行监 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性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 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 式。 剔除句子的序号:______________ 调整后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要求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 事物。(6 分) 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 一定合身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 15 字以内。(4 分) 据国家和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陕西省将持续暖冬天气,气温较往年偏高、降水偏 少,森林火灾频发的势头较为突出。昨天省政府专门召开森林防火会议,研究部署今冬明春 森林防火工作。省上有关领导要求,全省各级政府要特别加强对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火灾 高发区的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督促及时整改。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社会的多样化、生活的丰富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单纯变为复杂,但在势力建设和 谐社会的今天,应该积极倡导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再 向前迈进一步。 请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写作范围,在下面的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词语组成一个有 对应关系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备选词语: 第一组:关爱 谅解 宽容 信任 共赢 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我为人人 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第二组:冷漠 仇视 狭隘 猜忌 独享 与人为敌 相互利用 人人为我 人不为 己,天诛为灭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一、 1.C(A.即--既;B.膊--搏;D.声--身) 2.B(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服法:服从法院的决定。伤害:使身体或思想感情等受到 损害。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滑翔:不依靠动力,只借助空气的浮 力在空中飘行。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3.C(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景行:形容道德高 尚,行为光明正大。) 4.D(D 项中的谓语是"倡导并主持",其宾语是"研讨会",其中的"倡导"与"研讨会"不搭配。) 二
D("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一观点是传统观点,由袁仲一提出。AB两项的表述都 是支持反方陈竟元观点的证据。C项虽然在说袁仲一,但不能证明论点。) 6.B(秦统一中国后衣服"尚黑"与否不是两人的争论点。) 7.D(并不能推断出没有依据,应为没有古书依据。) 8.B(不顺,仕途困境 9.D(①对那些考虑事情不周只凭意气用事的内外朝臣的批评;②分析阻止刘裕的后果; ③崔浩的建议、主张;④分析阻截刘裕军队,北寇会乘虚进击:⑤是一个比喻句,不是具体 的理由,⑥分析即使刘裕得胜的利害关系) 10.C(明元帝并非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而未作采纳) [参考译文]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地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 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讨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 相比。20岁时,就担任了通直郎的官职,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 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 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 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常常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 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北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令群 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 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在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得以 西去。"内廷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还不是最好的办 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姚泓 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急躁冒进阻截晋军的 人,实际上是不顾后果。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冋北进攻,这样姚泓 平安无事而我们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粮食又缺乏,我们发兵到南边, 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遭危险。不如借水路给 刘裕,放刘裕西去。然后发兵堵住他们的东归之路。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 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 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 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双方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议论的群 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 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 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石打 败。明元帝对不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四 11.(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 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 (2)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 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双方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12.(1)缺月:有望月无眠的意象,有月而缺,也有孤独伤感之义,借此侧面烘托了思想 感情。 (2)孤鸿:是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 法说出的愁闷,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 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
7 5.D("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一观点是传统观点,由袁仲一提出。AB 两项的表述都 是支持反方陈竟元观点的证据。C 项虽然在说袁仲一,但不能证明论点。) 6.B(秦统一中国后衣服"尚黑"与否不是两人的争论点。) 7.D(并不能推断出没有依据,应为没有古书依据。) 三、 8.B(不顺,仕途困境) 9.D(①对那些考虑事情不周只凭意气用事的内外朝臣的批评;②分析阻止刘裕的后果; ③崔浩的建议、主张;④分析阻截刘裕军队,北寇会乘虚进击;⑤是一个比喻句,不是具体 的理由,⑥分析即使刘裕得胜的利害关系) 10.C(明元帝并非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而未作采纳) [参考译文]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地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 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讨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 相比。20 岁时,就担任了通直郎的官职,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 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 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 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常常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 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北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令群 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 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在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得以 西去。"内廷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还不是最好的办法。 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姚泓 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急躁冒进阻截晋军的 人,实际上是不顾后果。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 平安无事而我们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粮食又缺乏,我们发兵到南边, 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遭危险。不如借水路给 刘裕,放刘裕西去。然后发兵堵住他们的东归之路。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 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 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 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双方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议论的群 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 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 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石打 败。明元帝对不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四、 11.(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 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 (2)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 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双方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12.(1)缺月:有望月无眠的意象,有月而缺,也有孤独伤感之义,借此侧面烘托了思想 感情。 (2)孤鸿:是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 法说出的愁闷,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 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
13.(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也五 (2)海纳百川壁立千仞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半于九十 14.害怕母亲过世离我而去。 15.侧面(或间接)表现出"我"落了泪并将泪滴在她头顶上的情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对 妻子终日操劳衰老而忽视的内疚伤心之情。(意思对即可) 16.(1)我开始有了白发。 (2)这是一种欲抑先扬的写法。在文段开头首先表现了对染发的自信乐观的心情。从而 与后边的"挡不住的白发相照应,形成较强烈的反差,突出地显示了白发的滋生,人的老去 无法挡住这一文段中心。(意思对即可) 17.(1)看到母亲的白发,联想到地上的落叶,体现了惊恐的心理。看到妻子的白发,联 想到枯叶,体现了惊讶的心理。看到老者的白发,联想到银丝,体现了羡慕的心理。(意思 对即可) (2)①卒章显志。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把人的老去这个困惑解除后那种坦然快乐的 心情。②与文章首段相照应,使结构完整。(意思对即可) 六 18.剔除④(文段围绕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展开论证,尚未涉及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 ⑥③⑤①② 19.示例:①一个人才,若只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就不录用,无异于因为装珍珠的盒子 不好而否定珍珠的价值 ②一部电视剧,若只因为有”大腕"出场就非看不可,无异于去吃最贵的却不一定对症的药 ③一个人,若只因为她长得漂亮,就去接近她,无异于看到一个包装精美,却不一定质量好 的商品就一定要去买 20.暖冬天气,森林火灾隐患大。(意思对即可) 七略
8 13.(1)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也 (2)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半于九十 五、 14.害怕母亲过世离我而去。 15.侧面(或间接)表现出"我"落了泪并将泪滴在她头顶上的情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对 妻子终日操劳衰老而忽视的内疚伤心之情。(意思对即可) 16.(1)我开始有了白发。 (2)这是一种欲抑先扬的写法。在文段开头首先表现了对染发的自信乐观的心情。从而 与后边的"挡不住的白发"相照应,形成较强烈的反差,突出地显示了白发的滋生,人的老去 无法挡住这一文段中心。(意思对即可) 17.(1)看到母亲的白发,联想到地上的落叶,体现了惊恐的心理。看到妻子的白发,联 想到枯叶,体现了惊讶的心理。看到老者的白发,联想到银丝,体现了羡慕的心理。(意思 对即可) (2)①卒章显志。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把人的老去这个困惑解除后那种坦然快乐的 心情。②与文章首段相照应,使结构完整。(意思对即可) 六、 18.剔除④(文段围绕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展开论证,尚未涉及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 ⑥③⑤①② 19.示例:①一个人才,若只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就不录用,无异于因为装珍珠的盒子 不好而否定珍珠的价值。 ②一部电视剧,若只因为有"大腕"出场就非看不可,无异于去吃最贵的却不一定对症的药。 ③一个人,若只因为她长得漂亮,就去接近她,无异于看到一个包装精美,却不一定质量好 的商品就一定要去买。 20.暖冬天气,森林火灾隐患大。(意思对即可) 七、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