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读富含哲理性的语言。把握文章象征意义 2.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3.学习文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品读富含哲理性的语言。 2.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图片,这些画的作者就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一东山魁夷 二、作者介绍 东山魁夷(1908-1999原名新吉,画名魁夷。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他生于 神奈川县横滨市,父亲是个船具商。他从小爱看书,喜欢独自坐在小屋里画画或空想:小学二 年级时,在所写的郊游的作文上,独出心裁地加了风景画。他的暑期日记、英语作业,也都附 有插图。这些画和插图,被他称之为“没有语言的随笔”。从中学三年级起,对文学产生了极 大的兴趣,广泛阅览诗歌、小说并与志趣相同的同学创办了小报《鬼蓟》。1926年,东山不顾 父亲反对,考入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学习。大学期间所画的《山国之秋》,在帝国美术院 第十次美术展览会上入选 1931年大学毕业,获优等生证书和川端奖学金。同年拜城素明为师,取雅号为魁夷。1933 年去欧洲,就学于柏林大学哲学系美学史科学习日本美学史。1940年,与日本画家川崎小虎教 授的长女结婚。1943年4月曾来中国,游览了北京、沈阳、承德等城市,回国举办了大陆写生 展览。东山魁夷虽是日本画界的中心人物,但仍经常写些散文。他的散文也和他的风景画一样 具有飘逸淡雅的风格和恬静幽美的意境。 和川端康成合称“双璧”。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扫清生字词的读音障碍。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含义 ①憎恶:憎恨,厌恶 ②絮语:连续不断地低声说话, ③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 ④潺湲:形容河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⑤偏执:偏重于一边的执著 四、整体感知 1.用一个词语简要概括每一部分作者侧重体现的内容 明确:①飞鸟。②听泉。③心泉
《听泉》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读富含哲理性的语言。把握文章象征意义。 2.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3.学习文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品读富含哲理性的语言。 2.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图片,这些画的作者就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东山魁夷。 二、作者介绍 东山魁夷(1908—1999)原名新吉,画名魁夷。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他生于 神奈川县横滨市,父亲是个船具商。他从小爱看书,喜欢独自坐在小屋里画画或空想;小学二 年级时,在所写的郊游的作文上,独出心裁地加了风景画。他的暑期日记、英语作业,也都附 有插图。这些画和插图,被他称之为“没有语言的随笔”。从中学三年级起,对文学产生了极 大的兴趣,广泛阅览诗歌、小说并与志趣相同的同学创办了小报《鬼蓟》。1926 年,东山不顾 父亲反对,考入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学习。大学期间所画的《山国之秋》,在帝国美术院 第十次美术展览会上入选。 1931 年大学毕业,获优等生证书和川端奖学金。同年拜城素明为师,取雅号为魁夷。1933 年去欧洲,就学于柏林大学哲学系美学史科学习日本美学史。1940 年,与日本画家川崎小虎教 授的长女结婚。1943 年 4 月曾来中国,游览了北京、沈阳、承德等城市,回国举办了大陆写生 展览。东山魁夷虽是日本画界的中心人物,但仍经常写些散文。他的散文也和他的风景画一样, 具有飘逸淡雅的风格和恬静幽美的意境。 和川端康成合称“双璧”。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扫清生字词的读音障碍。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含义。 ① 憎恶:憎恨,厌恶。 ② 絮语:连续不断地低声说话, ③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 ④ 潺湲:形容河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⑤ 偏执:偏重于一边的执著。 四、整体感知 1.用一个词语简要概括每一部分作者侧重体现的内容。 明确:①飞鸟。②听泉。③心泉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三幅图面? 确:鸟儿飞行图、鸟儿听泉图、听泉反思图。 五、课文研读 1.文章开头用大量篇幅写群鸟飞翔时的情景,群鸟飞翔时有什么特点? 明确:场面壮阔、盲目执着。 2.文章的哪些语句能体现群鸟飞翔时的特点? 明确 “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它们像着了迷似的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翮翱翔。” 这篇散文题为“听泉”,但文章开篇却用较大篇幅写鸟儿的飞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听泉的重要性 4.“鸟儿听泉图”中泉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泉水清澈安静,却又阅尽一切 5.鸟群在泉水里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鸟群在泉水里看到了自己,听到了飞行的方向 6.“鸟儿听泉图”这幅图有什么含义? 明确:水是智慧的象征,泉水让鸟儿知道应该飞去的方向。 7.“泉水的絮语”喻指什么? 明确:心灵深处对诚实、谦虚与朴素的呼唤。 8.文章前面部分写鸟,后面部分写人。过渡段是第几段? 明确:第15自然段 9.从第15段来看,文章前后两个部分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文章表层写鸟,实则写人 10.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明确:象征手法,以“鸟群”象征“人类”。 11.“鸟群”方向的迷失象征什么? 明确:象征“人类”的盲目奔波,以此提醒人们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倾听心泉,反思 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走向未来 12.“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 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这句话要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是在提示人们,要关注人群中的群体,建构和谐的群体氛围。 13.“人人心里都有一股泉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指心泉,内心深处的声音,不人们在盲目的奔波中迷失了自我,只有倾听心灵深 处的鸣泉,才能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14.文中说“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受某些欲望的驱使,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只有舍弃这一切 常常倾听心灵的呼唤,才能找回自己的真实的本性 15.“听泉”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明确:在从烦乱的生活,倾听内心,冷静而理智地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回归自我,重 新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六、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三幅图面? 明确:鸟儿飞行图、鸟儿听泉图、听泉反思图。 五、课文研读 1.文章开头用大量篇幅写群鸟飞翔时的情景,群鸟飞翔时有什么特点? 明确:场面壮阔、盲目执着。 2.文章的哪些语句能体现群鸟飞翔时的特点? 明确: “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它们像着了迷似的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翮翱翔。” 3.这篇散文题为“听泉”,但文章开篇却用较大篇幅写鸟儿的飞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听泉的重要性。 4.“鸟儿听泉图”中泉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泉水清澈安静,却又阅尽一切。 5.鸟群在泉水里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鸟群在泉水里看到了自己,听到了飞行的方向。 6.“鸟儿听泉图”这幅图有什么含义? 明确:水是智慧的象征,泉水让鸟儿知道应该飞去的方向。 7.“泉水的絮语”喻指什么? 明确:心灵深处对诚实、谦虚与朴素的呼唤。 8.文章前面部分写鸟,后面部分写人。过渡段是第几段? 明确:第 15 自然段。 9.从第 15 段来看,文章前后两个部分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文章表层写鸟,实则写人。 10.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明确:象征手法,以“鸟群”象征“人类”。 11.“鸟群”方向的迷失象征什么? 明确:象征“人类”的盲目奔波,以此提醒人们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倾听心泉,反思 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走向未来。 12.“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 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这句话要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是在提示人们,要关注人群中的群体,建构和谐的群体氛围。 13.“人人心里都有一股泉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指心泉,内心深处的声音,不人们在盲目的奔波中迷失了自我,只有倾听心灵深 处的鸣泉,才能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14.文中说“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受某些欲望的驱使,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只有舍弃这一切, 常常倾听心灵的呼唤,才能找回自己的真实的本性。 15.“听泉”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明确:在从烦乱的生活,倾听内心,冷静而理智地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回归自我,重 新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六、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阅读东山魁夷的《路》。 板书设计: 听泉 东山魁夷 群(盲目执着) 象征 听泉(自求反省) 人类(碌碌自大)
2.阅读东山魁夷的《路》。 板书设计: 听泉 东山魁夷 鸟群(盲目执着) 象征 听泉(自我反省) 人类(碌碌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