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 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 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白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2分)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闫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 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 媚。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 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 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
2018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 、文言文(40 分) ( 一)默写(15 分) 1.空山新雨后, 。 (王维《山居秋暝》) 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青山绿水, 。 (白朴《天净沙·秋》) 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 5.月上柳梢头,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㈡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7 题(4 分) 饮 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 居士。(2 分)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9 分) 小 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 ,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 分) ㈣ 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12 分)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 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 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 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 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蜩: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 词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而极爱才( (2)嘱易新帽过年( 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当时己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 ”: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 这里的“此意”是指 (4分) 二、现代文(4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一一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 kusi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 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 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 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 《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 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 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 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 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 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 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 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 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 词。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⑴而极爱才( ) ⑵嘱易新帽过年( ) 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 ”;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 这里的“此意”是指 。(4 分) 二 、现代文(40 分) ㈠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不 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 kù sì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 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 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 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 ——《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 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 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 3 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 1 米为一级予以加宽, 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 40~45 厘米, 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 60~80 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 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 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 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 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 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 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 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 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 “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 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一一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 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 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 守护一一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4.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5.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16.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8分) 信息摘录 信息概括 斑马线的祖先 斑马线的起源 1951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2) 斑马线之“最” 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3) 17.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18.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 容简述理由。(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酸橙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 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 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 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 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 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 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藍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 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 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 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 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 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 1.4 万起,致 死人数高达 3898 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 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 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 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 “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随着手机的普及, “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 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 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 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 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4.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kù sì 15.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 4 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16. 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8 分) 信息摘录 信息概括 ⑴ 斑马线的祖先 斑马线的起源 1951 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⑵ 斑马线之“最” 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⑶ ⑷ 17.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 分) 18.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 容简述理由。(4 分) ㈡ 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20 分) 酸 橙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 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 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 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 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 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 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 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 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 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 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
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 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 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 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 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 子树作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 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 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 最好的料了。”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 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 十几个酸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 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①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 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 家,没结果。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 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 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⑩2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 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 入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19.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0.下列对间一②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专程来烧酸鱼汤 B.母亲现在觉得酸橙有用,舍不得和邻居交换。 C.从医生的话可以看出,酸橙并不是多见之物 D.父亲为给自己做床,不愿意高价卖掉酸橙树。 21.种上橙苗后,“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 到惊喜。(4分) 22.文章写的是酸橙,却从吃甜橙写起,目的是: (1) (4分) 23.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6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 关注。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 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 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 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 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 子树作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 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 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 最好的料了。”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 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 十几个酸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 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⑪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 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 家,没结果。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 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 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⑫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 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 入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19.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3 分) 20.下列对⑨—⑫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专程来烧酸鱼汤。 B.母亲现在觉得酸橙有用,舍不得和邻居交换。 C.从医生的话可以看出,酸橙并不是多见之物。 D.父亲为给自己做床,不愿意高价卖掉酸橙树。 21.种上橙苗后,“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 到 再 到惊喜。(4 分) 22.文章写的是酸橙,却从吃甜橙写起,目的是: ⑴ ;⑵ 。(4 分) 23.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6 分) 三 、综合运用(10 分) 阅 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4—26 题(10 分)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 关注。 艺 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 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 共有《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刷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新奇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 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该剧编导表示:“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 想象空间。” 24.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 是 (4分) A.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25.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3分) 26.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 是“奇怪”?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3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真的不容易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1.天气晚来秋2.苔痕上阶绿3.白草红叶黄花4.敏而好学5.人约黄昏后 6.(2分)东坡7.(2分)C8.(2分)B 9.(3分)评分量表: 分值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全句翻译正确,“似”和“与……相乐”(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翻译正确 2句子翻译基本正确,关键词“似”和“与……(鱼)好像在同游人赛乐 相乐”有一个翻译正确。 (鱼)是在和游人逗乐。 (鱼)好像在互相逗乐。 1句子翻译不够正确,关键词“似”和“与……(鱼)好像在游泳逗乐 相乐”有一个翻译正确。 (鱼)在和同伴逗乐 (1)全句翻译错误 (鱼)在和同伴游泳取乐。 (2)不成句,仅有关键词的翻译 没有作答。 10.(4分)清澈(2分)灵动(活泼)(2分) 11.(4分)(1)很(非常)(2分) (2)换(更换)(2分)12.(4分)A(4 分)B(1分)C(1分) 13.(4分)一笑不复言(1分)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3分) 14.(2分)酷似 15.(3分)B 16.(8分)(1)古罗马时期的“跳石”(2分)(2)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 共有《闰土》《阿 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 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新奇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 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该剧编导表示:“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 想象空间。” 24. 由 此 同 学 们 又 想 到 了 一 些 现 象 , 其 中 属 于 艺 术 类 “ 奇 葩 ” 组 合 的 两 项 是 、 (4 分) A.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25.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3 分) 26.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 是“奇怪”?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3 分) 四 、写作(60 分) 27.题目:真的不容易 要求:⑴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⑵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⑶不得抄袭。 2 0 18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1.天气晚来秋 2.苔痕上阶绿 3.白草红叶黄花 4.敏而好学 5.人约黄昏后 6.(2 分)东坡 7.(2 分)C 8.(2 分)B 9.(3 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3 全句翻译正确,“似”和“与……相乐” 翻译正确。 (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2 句子翻译基本正确,关键词“似”和“与…… 相乐”有一个翻译正确。 (鱼)好像在同游人赛乐 (鱼)是在和游人逗乐。 (鱼)好像在互相逗乐。 1 句子翻译不够正确,关键词“似”和“与…… 相乐”有一个翻译正确。 (鱼)好像在游泳逗乐。 (鱼)在和同伴逗乐。 0 ⑴全句翻译错误; ⑵不成句,仅有关键词的翻译; 没有作答。 (鱼)在和同伴游泳取乐。 10.(4 分)清澈(2 分) 灵动(活泼)(2 分) 11.(4 分)⑴很(非常)(2 分) ⑵换(更换)(2 分) 12.(4 分)A(4 分) B(1 分) C(1 分) 13.(4 分)一笑不复言(1 分) 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3 分) 14.(2 分)酷似 15.(3 分)B 16.(8 分)⑴古罗马时期的“跳石”(2 分) ⑵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
艾比路斑马线(2分) (3)保护行人安全(2分)(4)斑马线的作用(2分) 17.(3分)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2 分),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1分) 8.(4分)评分说明:态度正确,结合文本内容(2分),理由恰当(2分)。 【答案示例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 辆能更清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 斑马线的作用。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答案示例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 确的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 挥斑马线的作用。 19.(3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冠圆圆的形态,表达了“我”对橙子 树的喜爱(2分) 20.(3分)C 21.(4分)期待(2分)绝望(2分) 22.(4分)(1)写出了橙子的甜,与后文酸橙的酸形成强烈的反差 (2)引出下文种橙苗的内容,交代了酸橙的来由。 23.(6分)评分说明:(1)从人对事物价值认识的角度作答。(2)答对一个要点给3分 答对两个给6分。 要点:①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②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 经历一定的过程。③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④凡物皆有价值,不要 轻易否定 24.(4分)A(2分)D(2分) 25.(3分)用杂技讲述中华创世神话 26.(3分)评分说明:明确“奇妙”或“奇特”,并说出相应的理由,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1】奇妙。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杂技来 演绎神话,其特有的肢体语言,能呈现远古时代引人遐想的神秘氛围,使人印象深刻。 【答案示例2】奇怪。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看似新奇,实则怪异。京剧韵白本来就 不为大众所熟知,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不伦不类,不能准确传达诗歌的韵味
艾比路斑马线(2 分) ⑶保护行人安全(2 分)⑷斑马线的作用(2 分) 17.(3 分)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2 分),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1 分)。 18.(4 分)评分说明:态度正确,结合文本内容(2 分),理由恰当(2 分)。 【答案示例 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 辆能更清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 斑马线的作用。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答案示例 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 确的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 挥斑马线的作用。 19.(3 分)比喻(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冠圆圆的形态,表达了“我”对橙子 树的喜爱(2 分) 20.(3 分)C 21.(4 分)期待(2 分) 绝望(2 分) 22.(4 分)⑴写出了橙子的甜,与后文酸橙的酸形成强烈的反差。 ⑵引出下文种橙苗的内容,交代了酸橙的来由。 23.(6 分)评分说明:⑴从人对事物价值认识的角度作答。⑵答对一个要点给 3 分, 答对两个给 6 分。 要点:①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②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 经历一定的过程。③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④凡物皆有价值,不要 轻易否定。 24.(4 分)A(2 分)D(2 分) 25.(3 分)用杂技讲述中华创世神话 26.(3 分)评分说明:明确“奇妙”或“奇特”,并说出相应的理由,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 1】奇妙。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杂技来 演绎神话,其特有的肢体语言,能呈现远古时代引人遐想的神秘氛围,使人印象深刻。 【答案示例 2】奇怪。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看似新奇,实则怪异。京剧韵白本来就 不为大众所熟知,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不伦不类,不能准确传达诗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