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终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秋风萧瑟, (《观沧海》) 阴阳割昏晓。(《望岳》)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胡未灭, 。(《诉衷情》)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考查内容】理解把握古诗内容 【评析】默写题型比较正常,均出课内。只要学生认真背诵,不写错别字就没什么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1分 A.何所营:做什么用 B.翩翩两骑:轻快洒脱的两位骑兵 C.驱将:赶着走 D.充炭直:抵充一车炭的价格 考查内容】熟记古诗词语含义。 【评析】题型简单,属于常规题型。课下词语解释要牢记。选择中选项错误也比较明显。学 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仔细理解诗句的意思。 作品描述了卖炭翁的经历,揭露了的弊端,表达了诗人对 的深切同情。(3分)
L H 2017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终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50 分)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 27 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 分) (一)默写(15 分) 1.秋风萧瑟, 。(《观沧海》) 2. ,阴阳割昏晓。(《望岳》)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胡未灭, , 。(《诉衷情》) 5.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考查内容】理解把握古诗内容。 【评析】默写题型比较正常,均出课内。只要学生认真背诵,不写错别字就没什么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6--7 题(4 分)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何所营:做什么用 B.翩翩两骑:轻快洒脱的两位骑兵 C.驱将:赶着走 D.充炭直:抵充一车炭的价格 【考查内容】熟记古诗词语含义。 【评析】题型简单,属于常规题型。课下词语解释要牢记。选择中选项错误也比较明显。学 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仔细理解诗句的意思。 7. 作品描述了卖炭翁 的经历,揭露了 的弊端,表达了诗人对 的深切同情。(3 分)
〖考査内容】了解文学常识,能理解和把握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评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理解及诗词表达作者感情倾向,但只要理解诗歌的内容 问题不大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C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D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 暑易节,始一返焉。 8.《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是 (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考查内容】掌握课文的重要作家,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评析】这道题目是基础题型,难度系数不大。 9.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 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呢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评析】这道题目是句子翻译的变式,难点在于句子的翻译。 10.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你参 加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4分)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把握文章主旨 【评析】这道题目是主观题,需要理解文章内容,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心理 把握中心思想,理由阐述合理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论“论失” 钱大昕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 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 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 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求吾失且不暇 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
L H 【考查内容】了解文学常识,能理解和把握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评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理解及诗词表达作者感情倾向,但只要理解诗歌的内容, 问题不大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9 分)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C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D 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 暑易节,始一返焉。 8.《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是 (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 分) 【考查内容】掌握课文的重要作家,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评析】这道题目是基础题型,难度系数不大。 9.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的一项是( )(3 分) 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 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呢?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评析】这道题目是句子翻译的变式,难点在于句子的翻译。 10.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你参 加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4 分)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把握文章主旨。 【评析】这道题目是主观题,需要理解文章内容,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心理, 把握中心思想,理由阐述合理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12 分〉 论“论失” 钱大昕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 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 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 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求吾失且不暇, 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
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 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矣! 【注释】①嗤(ch):讥笑②赧(nan):羞愧脸红③訾(zη):诋毁④居 相处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辄欲易置之( (2)局将半予思益苦 【考纲考点】考查实词。结合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答题,属于较容易的题目。 【参考答案】(1)更换(2)更、更加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为何找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B.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C.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哪有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D.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考纲考点】考査句子的翻译。注重“暇”字,以及结合整个语境来理解,就不难得出“何 暇”指哪里有时间。 【参考答案】C 13.“予对局”之后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考纲考点】理解概括题。把后文中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概括,这里的表现应该认为 是其心理表现。 【参考答案】我非常羞愧脸红,说不出一句话来。 14.对短文的主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贵有自知之明。 B.要经常反思,善始善终。 C.多求己过,少论人非。 D.不要妄自尊大,主观臆断,轻视别人 【考纲考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该文的弈喻,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观他人之失易,观自 己之失难,应当“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客观事物的哲理,这个学生需 要多结合人物事件来提炼 【参考答案】B 【整体分析】整体来看,2018年长宁区一模语文课外古文部分是近年来篇幅最长的一篇, 字符达到了290多,所以,对于学生耐心是一种考验,尤其是未读懂文章的学生来说更是如 此。但是,文本内容倒不是很难理解,结合上下文,文章整体的意思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难 点主要在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很多学生可能会局限于事件而没有从事件中去提炼文 章的主旨,此外,这篇古文的主旨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所以,要逐个去比对分析 【参考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
L H 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 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矣! 【注释】 ①嗤(chī):讥笑 ②赧(nǎn):羞愧脸红 ③訾(zǐ):诋毁 ④居: 相处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辄欲易.置之( ) ⑵局将半予思益.苦( ) 【考纲考点】考查实词。结合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答题,属于较容易的题目。 【参考答案】(1)更换 (2)更、更加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为何找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B.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C.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哪有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D.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考纲考点】考查句子的翻译。注重“暇”字,以及结合整个语境来理解,就不难得出“何 暇”指哪里有时间。 【参考答案】C 13.“予对局”之后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纲考点】理解概括题。把后文中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概括,这里的表现应该认为 是其心理表现。 【参考答案】我非常羞愧脸红,说不出一句话来。 14.对短文的主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贵有自知之明。 B.要经常反思,善始善终。 C.多求己过,少论人非。 D.不要妄自尊大,主观臆断,轻视别人。 【考纲考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该文的弈喻,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观他人之失易,观自 己之失难,应当“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客观事物的哲理,这个学生需 要多结合人物事件来提炼。 【参考答案】B 【整体分析】整体来看,2018 年长宁区一模语文课外古文部分是近年来篇幅最长的一篇, 字符达到了 290 多,所以,对于学生耐心是一种考验,尤其是未读懂文章的学生来说更是如 此。但是,文本内容倒不是很难理解,结合上下文,文章整体的意思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难 点主要在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很多学生可能会局限于事件而没有从事件中去提炼文 章的主旨,此外,这篇古文的主旨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所以,要逐个去比对分析。 【参考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
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 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 算双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 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 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 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知道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 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 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 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 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 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 二十一世紀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 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 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 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 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 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 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 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 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 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緣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緣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 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 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 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 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 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 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 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 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 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 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15.文章第②③④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 和 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考点】主要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评析】主要考察学生的筛选与组织能力及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题型较常规简单 能够掌握平时阅读技巧,找到首句关键词,得分比较容易
L H 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 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 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 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 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 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知道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 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 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 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 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 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8 题(18 分)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 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 年 5 月 18 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 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 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 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 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 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 于 10 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 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 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 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 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 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 1.2 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 1 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 160 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 100 升天然气能够行驶 300 公里, 而加入 100 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 5 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 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 280 万亿到 2800 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 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 80 至 800 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 氧化碳的 25 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 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 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 危机。 (根据 2017 年 5 月 25 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15. 文章第②③④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考点】主要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评析】主要考察学生的筛选与组织能力及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题型较常规简单。 能够掌握平时阅读技巧,找到首句关键词,得分比较容易
16.现阶段开采可燃冰的危害是(4分) (1)可能造成可燃冰分解,泄漏大量甲烷。 (2) 【考点】考查学生的筛选能力 【评析】题型简单,只要根据已知答案,确定答题区间,做题时注意“同时”这个表示 并列的词语。 17.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不能调换的理由是(4分) 【考点】考査说明顺序中的段落位置互换题型 【评析】此题较为简单,逻辑关系也比较明显,主要考査学生的概括及语言组织能力。 但还需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每段内容的说明内容及关系,注意“然而”这个 表示转折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组织的方法 1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 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科学家预计,大约用10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 术问题。 【考点】考查内容理解 【评析】比较简单,需先审清楚题,注意“准确”。找到文中位置,注意细节。 【教学启示】说明文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考 题型、变式题型的基本做题方法,而且需让学生学会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筛选概括说明内容 平时养成圈画的习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白雪的暮园(节选) 迟子建 ①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父亲没能挺过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母 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她还不到五十岁,全家最痛苦的莫过 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 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 ②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园的情景,现在那里是 白雪的墓园。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 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他怕她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作无意 地出去跟踪。我的心 火茴旺盛得不住地舔着炉盖,使炉盖微微颤动,炉盖被烧红 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好像炉子在不停地噚酒,渐渐地醉了似的。 ③不一会儿,弟弟推门回来了,他神色有些喜悦,神秘地走过来对我说:“咱妈想过年 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如释重负。果然,母亲很快从门外走进来,她的 只手里提着袋面粉,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捆被冻得又白又直的生葱,她把它们放在锅台前, 副要大大忙年的姿态。 ④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 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 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qx在 母亲的眼睛里
L H 16. 现阶段开采可燃冰的危害是(4 分) (1)可能造成可燃冰分解,泄漏大量甲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考查学生的筛选能力 【评析】题型简单,只要根据已知答案,确定答题区间,做题时注意“同时”这个表示 并列的词语。 17. 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不能调换的理由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考查说明顺序中的段落位置互换题型 【评析】此题较为简单,逻辑关系也比较明显,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及语言组织能力。 但还需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每段内容的说明内容及关系,注意“然而”这个 表示转折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组织的方法。 1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 280 万亿到 2800 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 可以满足 80 至 800 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科学家预计,大约用 10 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 术问题。 【考点】考查内容理解 【评析】比较简单,需先审清楚题,注意“准确”。找到文中位置,注意细节。 【教学启示】说明文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考 题型、变式题型的基本做题方法,而且需让学生学会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筛选概括说明内容。 平时养成圈画的习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22 分) 白雪的墓园(节选) 迟子建 ①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父亲没能挺过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母 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她还不到五十岁,全家最痛苦的莫过 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 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 ②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园的情景,现在那里是 白雪的墓园。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 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他怕她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作无意 地出去跟踪。我的心绞了一下,火苗旺盛得不住地舔着炉盖,使炉盖微微颤动,炉盖被烧红 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好像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 ③不一会儿,弟弟推门回来了,他神色有些喜悦,神秘地走过来对我说:“咱妈想过年 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如释重负。果然,母亲很快从门外走进来,她的一 只手里提着袋面粉,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捆被冻得又白又直的生葱,她把它们放在锅台前,一 副要大大忙年的姿态。 ④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 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 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 qī xī 在 母亲的眼睛里
⑤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父亲回家过年。一大早,母亲就起来 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 让我也去吧。”母亲垂下手,征求我们的意见。姐姐说:“你别去了,我们去就行了 可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可你一去又得哭了。”姐姐直率地说 “我保证不哭。”母亲几乎是有些流露出女孩子气了,她飞快地摘掉围裙,冲进里屋去找 中和手套。我们姐弟三人趁她还没出来就先溜岀家门。我们像小偷一样飞速地沿着窄巷子东 拐西拐地蹿上公路,很快就把母亲甩掉了。她不知道父亲墓园的确切位置,当她发现我们是 故意摆脱她之后,就没有再追赶我们。 ⑥初一的时候天忽然下起漫无边际的大雪。早晨我突然发现母亲不在房间里,她的房间 收拾得十分干净。我的心沉了一下,就在我们打算去寻找时,母亲突然推门而入了。她一定 是走了很远的路,她的身上落着许多雪,她围着一条黑色的头巾,脸色比较鲜润,目光又充 满了活力 ⑦母亲摘下围中,上上下下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她轻轻地告诉 我们:“我看你爸爸去了。”“你找到地方了吗?”我们问她。“我一上山就找到了。”她 垂下眼睑低声说,“我见到他的坟时心里跳得跟见到其它的坟不一样,我就知道那是你爸爸。” ⑧“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地说,“有那么多树环绕着,他可真会找地方。春天 时,那里不知怎么好看呢。”她说完又重新走回厨房,戴上围裙。 ⑨母亲掀开炉圈去看炉膛的火,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一一是因为 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qI xI 【参考答案】栖息 【分析】考察基础知识,难度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写成“憩息”,注意这两个词的区别,“憩 息”是休息的意思,“栖息”是居住的意思,在本文中,父亲去世了,作者觉得他的父亲的 灵魂留在、住在他母亲的眼睛里,实则是指母亲对父亲深深的思恋和夫妻间深厚的感情,文 中“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红豆 正是爱情的象征,“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用休息不合适。注意易写错的字和词义辨析。 20.第④段加点词“活”在文中的意思是 4分 【参考答案】母亲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试着从失去丈夫的哀痛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 【分析】考察词语的含义,难度较简单。从第③段我们得知,母亲“活”了过来,是指母亲 试着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来,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2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绞”字写出“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心疼:“炉盖微微颤动”仿佛是“我”内 心的颤动:“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则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我” 内心沉重的愁绪越来越浓厚。 分析】考察语言表现力题型,难度较难。语言表现力思考角度:修辞、描写、用词、句式、 标点、表现手法角度。首先考虑用词的角度:画线句用的好的词有:绞、舔。“绞”字是我 的心理表现,因此反映了我的心理,用词答题思路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 再加上遇到人物的心理、情感一定要回答原因。联系上下文,我们得到答案:“绞”字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心疼。“舔”字拟人的手法,火苗舔着炉盖,使得“炉盖微
L H ⑤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父亲回家过年。一大早,母亲就起来 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 “让我也去吧。”母亲垂下手,征求我们的意见。姐姐说:“你别去了,我们去就行了。” “可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可你一去又得哭了。”姐姐直率地说。 “我保证不哭。”母亲几乎是有些流露出女孩子气了,她飞快地摘掉围裙,冲进里屋去找围 巾和手套。我们姐弟三人趁她还没出来就先溜出家门。我们像小偷一样飞速地沿着窄巷子东 拐西拐地蹿上公路,很快就把母亲甩掉了。她不知道父亲墓园的确切位置,当她发现我们是 故意摆脱她之后,就没有再追赶我们。 ⑥初一的时候天忽然下起漫无边际的大雪。早晨我突然发现母亲不在房间里,她的房间 收拾得十分干净。我的心沉了一下,就在我们打算去寻找时,母亲突然推门而入了。她一定 是走了很远的路,她的身上落着许多雪,她围着一条黑色的头巾,脸色比较鲜润,目光又充 满了活力。 ⑦母亲摘下围巾,上上下下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她轻轻地告诉 我们:“我看你爸爸去了。”“你找到地方了吗?”我们问她。“我一上山就找到了。”她 垂下眼睑低声说,“我见到他的坟时心里跳得跟见到其它的坟不一样,我就知道那是你爸爸。” ⑧“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地说,“有那么多树环绕着,他可真会找地方。春天 时,那里不知怎么好看呢。”她说完又重新走回厨房,戴上围裙。 ⑨母亲掀开炉圈去看炉膛的火,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因为 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qī xī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栖息 【分析】考察基础知识,难度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写成“憩息”,注意这两个词的区别,“憩 息”是休息的意思,“栖息”是居住的意思,在本文中,父亲去世了,作者觉得他的父亲的 灵魂留在、住在他母亲的眼睛里,实则是指母亲对父亲深深的思恋和夫妻间深厚的感情,文 中“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红豆 正是爱情的象征,“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用休息不合适。注意易写错的字和词义辨析。 20.第④段加点词“活”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参考答案】母亲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试着从失去丈夫的哀痛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 【分析】考察词语的含义,难度较简单。从第③段我们得知,母亲“活”了过来,是指母亲 试着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来,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2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绞”字写出“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心疼;“炉盖微微颤动”仿佛是“我”内 心的颤动;“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则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我” 内心沉重的愁绪越来越浓厚。 【分析】考察语言表现力题型,难度较难。语言表现力思考角度:修辞、描写、用词、句式、 标点、表现手法角度。首先考虑用词的角度:画线句用的好的词有:绞、舔。“绞”字是我 的心理表现,因此反映了我的心理,用词答题思路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 再加上遇到人物的心理、情感一定要回答原因。联系上下文,我们得到答案:“绞”字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心疼。“舔”字拟人的手法,火苗舔着炉盖,使得“炉盖微
微颤动”,一切景语皆情语,炉盖的颤动实则是作者内心的颤动。其次,我们再考虑修辞手 法。“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的是炉盖被烧红的 面积越来越大了,表明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这道题目整体都在围 绕作者的心情,心情产生的原因,心情的发展来写,文章开始的感情基调也是沉重的,抓住 这个来写基本就不会错。 2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情感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4分 A.父亲去世,母亲最为痛苦,她睡不着觉,恸哭无声,我们害怕担忧。 B.母亲克制住悲痛,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们如释重负 C.母亲准备好祭品,想跟我们一起上山去看父亲,我们不愿意,嫌她累赘 D.母亲独自上山祭奠,回家后表现出欣慰和迷醉,我们深感惊讶。 【参考答案】C 【分析】考察文章内容理解,难度较简单。A选项可以从第①②段得知,是正确的。B选项 可以从第③段得知,也是正确的。排除法,排除A、B。C选项错在“嫌她累赘”这里,从文 章第⑤段“‘可你一去又得哭了。’姐姐直率地说”这句得知,“我们”不愿意的原因是怕 母亲难过而不是嫌她累赘。D选项是正确的,这个选项也是最容易迷惑人的,第19题我们 已经分析得出,母亲对父亲深深的思恋,文章甚至用了“活”这一词,(第20题,这就提 醒我们,做题目一定要看题目之间的联系,多思考),文中“我们”不带母亲去扫墓,是怕 母亲伤心难过,可母亲独自上山祭奠之后,却表现出欣慰和迷醉,这不是出乎“我们”的意 料之外吗?所以我们深感惊讶。文章最后一段“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 一是因为那颗红豆己经消失了!”这句,“我”发现母亲眼中红豆消失了,实在是母亲将 那份深深的思恋放进了心底,毕竟新年了,新的一年了,逝者已去,生者还得继续生活。 23.本文作者迟子建曾说“我有一个短篇小说叫《白雪的墓园》。有人读了,说我写得挺温 暖,我说这篇小说其实多么凄切啊”。请从细节运用的角度举一个例子(可抄原文,也 可以概述),分析“温暖”而“凄切”的具体表现。(7分) 【示例】如第①段“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 们害怕担忧。”这里写出了中年丧夫给母亲带来的巨大悲痛,哀伤之极欲哭无泪,可见其“凄 切”。而“我们害怕担忱”,则体现了子女对母亲的心疼、体贴和关爱,一家人守望相助, 足见其“温暖”。 举例 分析: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举例1分,分析4分,语言表达2分。 例一(7分) 第④段“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 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 第⑨段“母亲掀开炉圈去看炉膛的火,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 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 (或概括为“关于母亲左眼里‘红豆’的描写。”) 分析:生离死别是人生难以逾越的坎,通过对母亲眼里的红豆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 母之间感情真挚生死相依。红豆的出现到消失体现了爱的绵长爱的坚韧。至亲至爱的人离我 们而去,是“凄切”的,但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美好的回忆,总能给人以“温暖”和活下去的 勇气。 【分析】文中“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
L H 微颤动”,一切景语皆情语,炉盖的颤动实则是作者内心的颤动。其次,我们再考虑修辞手 法。“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的是炉盖被烧红的 面积越来越大了,表明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这道题目整体都在围 绕作者的心情,心情产生的原因,心情的发展来写,文章开始的感情基调也是沉重的,抓住 这个来写基本就不会错。 2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情感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4 分) A.父亲去世,母亲最为痛苦,她睡不着觉,恸哭无声,我们害怕担忧。 B.母亲克制住悲痛,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们如释重负。 C.母亲准备好祭品,想跟我们一起上山去看父亲,我们不愿意,嫌她累赘。 D.母亲独自上山祭奠,回家后表现出欣慰和迷醉,我们深感惊讶。 【参考答案】C 【分析】考察文章内容理解,难度较简单。A 选项可以从第①②段得知,是正确的。B 选项 可以从第③段得知,也是正确的。排除法,排除 A、B。C 选项错在“嫌她累赘”这里,从文 章第⑤段“‘可你一去又得哭了。’姐姐直率地说”这句得知,“我们”不愿意的原因是怕 母亲难过而不是嫌她累赘。D 选项是正确的,这个选项也是最容易迷惑人的,第 19 题我们 已经分析得出,母亲对父亲深深的思恋,文章甚至用了“活”这一词,(第 20 题,这就提 醒我们,做题目一定要看题目之间的联系,多思考),文中“我们”不带母亲去扫墓,是怕 母亲伤心难过,可母亲独自上山祭奠之后,却表现出欣慰和迷醉,这不是出乎“我们”的意 料之外吗?所以我们深感惊讶。文章最后一段“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 ——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这句,“我”发现母亲眼中红豆消失了,实在是母亲将 那份深深的思恋放进了心底,毕竟新年了,新的一年了,逝者已去,生者还得继续生活。 23.本文作者迟子建曾说“我有一个短篇小说叫《白雪的墓园》。有人读了,说我写得挺温 暖,我说这篇小说其实多么凄切啊”。请从细节运用的角度举一个例子(可抄原文,也 可以概述),分析“温暖”而“凄切”的具体表现。(7 分) 【示例】 如第①段“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 们害怕担忧。”这里写出了中年丧夫给母亲带来的巨大悲痛,哀伤之极欲哭无泪,可见其“凄 切”。而“我们害怕担忧”,则体现了子女对母亲的心疼、体贴和关爱,一家人守望相助, 足见其“温暖”。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举例 1 分,分析 4 分,语言表达 2 分。 例一(7 分): 第④段“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 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 第⑨段“母亲掀开炉圈去看炉膛的火,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 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 (或概括为“关于母亲左眼里‘红豆’的描写。”) 分析:生离死别是人生难以逾越的坎,通过对母亲眼里的红豆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 母之间感情真挚生死相依。红豆的出现到消失体现了爱的绵长爱的坚韧。至亲至爱的人离我 们而去,是“凄切”的,但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美好的回忆,总能给人以“温暖”和活下去的 勇气。 【分析】文中“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
的”,红豆正是爱情的象征,“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擷,此 物最相思。”生离死别,又有谁能避免呢。至亲至爱,生死相依,最是“凄切”。答案有点 牵强,红豆的出现和消失体现了爱的坚韧,不如说是感情的真挚。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美好的 回忆,给母亲活下去的温暖和勇气,不如说是作者他们对母亲的担忧和爱。分析合理,积极 向上即可得分。 综合运用(10分) 魅力汉语 24.语句点断(2分) 个雨天,一家旅店的主人想拒绝来客投宿,于是在大门口写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目的是让客人知难而退。但过往的旅客一看,纷纷欣然入住。原来,主客双 方对这个句子的停顿标点不同,对句义的理解也完全相反。请你分别为主人和客人标点 (1)主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客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5.语义理解(4分) 下面选项中,前后两句的划线部分意思不同的项是(多选题) A.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B.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C.某人单身的原因是:原来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D.地铁里一个女孩在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中山公园了,你快出来往地铁口走 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语序调整(4分) 相传,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屡吃败仗。曾国藩如实上书 朝廷,言及“屡战屡败”。但他的助手认为不妥,便改为“屡败屡战”。请你说说二者的差 异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分析】此次综合运用考查的在于语言基础的运用。汉语停顿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 24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能够理解题目前面的前提条件,且这类题目四五年级时都会遇到 25题考查的是相同的表达,不同的语言环境意思不同。四个选项都不同,语感读起来就没 什么难度,但是因为选择是多选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太多,导致答案没有选择完全。加 上有些学生对于语言不敏感,也会出现这个情况。 26题考查词语不同含义,学生只要了解得到词语意思的差异便能很好作答。此类拓展还可 以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等词 四、写作(60分) 27.题目:我的世界还有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使用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题目评析】 本次一模作文题还是与中考作文考查学生自己(“我”)对于成长的思考与感悟的趋势相 致,题目乍一看不难,很抒情,学生可能很快会联想到以前出现的作文题《只因有你》
L H 的”,红豆正是爱情的象征,“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 物最相思。”生离死别,又有谁能避免呢。至亲至爱,生死相依,最是“凄切”。答案有点 牵强,红豆的出现和消失体现了爱的坚韧,不如说是感情的真挚。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美好的 回忆,给母亲活下去的温暖和勇气,不如说是作者他们对母亲的担忧和爱。分析合理,积极 向上即可得分。 三、综合运用(10 分) 魅力汉语 24.语句点断(2 分) 一个雨天,一家旅店的主人想拒绝来客投宿,于是在大门口写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目的是让客人知难而退。但过往的旅客一看,纷纷欣然入住。原来,主客双 方对这个句子的停顿标点不同,对句义的理解也完全相反。请你分别为主人和客人标点: ⑴主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⑵客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25.语义理解(4 分) 下面选项中,前后两句的划线部分意思不同的项是(多选题)( ) A.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B.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 二是谁都看不上。 C.某人单身的原因是:原来喜欢一个人。∥ 现在喜欢一个人。 D.地铁里一个女孩在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中山公园了,你快出来往地铁口走。 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26.语序调整(4 分) 相传,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屡吃败仗。曾国藩如实上书 朝廷,言及“屡战屡败”。但他的助手认为不妥,便改为“屡败屡战”。请你说说二者的差 异: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分析】此次综合运用考查的在于语言基础的运用。汉语停顿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 24 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能够理解题目前面的前提条件,且这类题目四五年级时都会遇到。 25 题考查的是相同的表达,不同的语言环境意思不同。四个选项都不同,语感读起来就没 什么难度,但是因为选择是多选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太多,导致答案没有选择完全。加 上有些学生对于语言不敏感,也会出现这个情况。 26 题考查词语不同含义,学生只要了解得到词语意思的差异便能很好作答。此类拓展还可 以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等词。 四、写作(60 分) 27. 题目:我的世界还有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 (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使用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题目评析】 本次一模作文题还是与中考作文考查学生自己(“我”)对于成长的思考与感悟的趋势相 一致,题目乍一看不难,很抒情,学生可能很快会联想到以前出现的作文题《只因有你》
《有你真好》、《谢有你》等。审题时有两个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第二人称代词 你”,这个“你”既可指代我们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与朋友,亦可指代物品,陪伴 我们的书籍、乐器甚至植物与动物等等;二是“还有”,“还有”原意指的是除了这个 另外拥有(存在)的东西,意味着我的世界啷怕别的东西都没有了,而你还会一直存在 从而可见这个“你”对于我的重要性和意义。这个作文题在写作选村与立意中同样要求学 生体现出事物之间的对比性,突出“你”给我的世界带来的温暖与癔动。 【参考立意】 1.亲情类:自己经历了某次失败,周國的人郗在否定自己的能力,我非常失落,回到家, 母亲用委婉的方式告诉我不要轻言放弃,我这才明白,无论沧桑变化,目前始终是自己世 界里最坚强的后盾; 2.友情类:自己因为性格原因一直交不到朋友,逐渐在班级中被冷落,这时你出现了,无 论其他同学如何对待我,你一直陪伴我鼓励我,给我友情的温暖; 3.兴趣爱好类:你是书或是一种爱好(乐器、书法、國棋等),每次面临学习压力、琐事 烦扰时,我的世界还有你,给我片刻的宁静与幸福
L H 《有你真好》、《感谢有你》等。审题时有两个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第二人称代词 “你”,这个“你”既可指代我们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与朋友,亦可指代物品,陪伴 我们的书籍、乐器甚至植物与动物等等;二是“还有”,“还有”原意指的是除了这个, 另外拥有(存在)的东西,意味着我的世界哪怕别的东西都没有了,而你还会一直存在, 从而可见这个“你”对于我的重要性和意义。这个作文题在写作选材与立意中同样要求学 生体现出事物之间的对比性,突出“你”给我的世界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参考立意】 1.亲情类:自己经历了某次失败,周围的人都在否定自己的能力,我非常失落,回到家, 母亲用委婉的方式告诉我不要轻言放弃,我这才明白,无论沧桑变化,目前始终是自己世 界里最坚强的后盾; 2.友情类:自己因为性格原因一直交不到朋友,逐渐在班级中被冷落,这时你出现了,无 论其他同学如何对待我,你一直陪伴我鼓励我,给我友情的温暖; 3.兴趣爱好类:你是书或是一种爱好(乐器、书法、围棋等),每次面临学习压力、琐事 烦扰时,我的世界还有你,给我片刻的宁静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