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2015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道小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陈氏每天都在衣不蔽(bi)体、食不裹腹、儿啼女哭中苦苦度日。 B.手机进入中国之初,是少数人的奢侈品。从我们的调查经历来看,早期的手 机往往带着非常强烈的炫耀( xuan yao)性消费色彩 C.为阻止污水进一步泄漏,东京电力公司向碎(cui)石层内注入了俗称“水玻 璃”的硅酸钠和调整硬度的其他药剂。 D.对金钱的癖(pi)好使他行为怪诞,全身充满着铜臭味,他总是找借口克扣仆 人的佣金,为了节省柴火经常吃夹生饭。 2.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 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 库”“殿堂”,“知识公园”。 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 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 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 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 3.下面这首宋词《定风波》中的横线处,填入最贴切的句子是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 A.几番离恨无意满渠沟B.岸草欣欣无恨色 C.露迎珠颗入圆荷D.数帆带雨烟中落 4.一位记者采访某著名作家之子。下面是开场白,共四句话,其中不得体的 处是 ①我们都知道您父亲是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读者甚众,影响极 广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人家的诸多大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③您是他老人家的爱子,耳濡目染间,对令尊的作品一定有独到见解。④今天, 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 A.①B.②C.③D.④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 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 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 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 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 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 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 2015 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 道小题,共 10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陈氏每天都在衣不蔽(bì)体、食不裹腹、儿啼女哭中苦苦度日。 B.手机进入中国之初,是少数人的奢侈品。从我们的调查经历来看,早期的手 机往往带着非常强烈的炫耀(xuàn yào)性消费色彩。 C.为阻止污水进一步泄漏,东京电力公司向碎(cuì)石层内注入了俗称“水玻 璃”的硅酸钠和调整硬度的其他药剂。 D.对金钱的癖(pì)好使他行为怪诞,全身充满着铜臭味,他总是找借口克扣仆 人的佣金,为了节省柴火经常吃夹生饭。 2.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 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 “宝 库”“殿堂”, “ 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 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3.下面这首宋词《定风波》中的横线处,填入最贴切的句子是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 。 A.几番离恨无意满渠沟 B.岸草欣欣无恨色 C.露迎珠颗入圆荷 D.数帆带雨烟中落 4.一位记者采访某著名作家之子。下面是开场白,共四句话,其中不得体的一 处是 ①我们都知道您父亲是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读者甚众,影响极 广。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人家的诸多大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③您是他老人家的爱子,耳濡目染间,对令尊的作品一定有独到见解。④今天, 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 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 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 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 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 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 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
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 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 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 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昑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 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喈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 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 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 气方伸,根而蕴者,菱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髙气清,霜 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 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 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 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①九节筇( qiong):一种竹杖。②喈(jie):赞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茹:吃 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 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不如因善遇之 B.蛟龙潜于其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用“/”给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 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B.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 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C.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 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D.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 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 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 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 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 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 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 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 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 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 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 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 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 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 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 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不如因善遇之 B.蛟龙潜于其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用“/”给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 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B.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 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C.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 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D.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 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 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 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 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 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4分) (2)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3分) (3)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末词,完成题目。(8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清简要分析:词的上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卫风·氓》 (2)雕栏玉砌应犹在,。问君能有几多愁?_。(李煜《虞美人》) (3)卒相与欢,。(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 噪音,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 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 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 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 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 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 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 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 业厂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 多工作得以简化。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 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网络计权的噪声分 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 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 髙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 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 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 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 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 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4 分) (2)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3 分) (3)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3 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 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清简要分析:词的上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4 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4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卒相与欢,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 噪音,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 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 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 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 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 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 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 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 业厂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 多工作得以简化。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 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 45dB(A)以下,其中 dB(A)是一种 A 网络计权的噪声分 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 甚至可以低达 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 高达 60~70 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 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 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 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 要兼顾功效( )、美学( )和经济( )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
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 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 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 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 其中以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 两层玻璃最好选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6毫米。另外,通风隔 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 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 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和_。 13.结合文意阅读画横线的句子,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隔声性能与环境协调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与环境协调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大方而舒适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大方而舒适节约材料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 建筑的声环境。 B.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 用于生态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 外声屏障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 亟需改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 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妺妺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妺妹看, 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 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 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搾了搾,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 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 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
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 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 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 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 其中以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 两层玻璃最好选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 6 毫米。另外,通风隔 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 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 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 和 。 13.结合文意阅读画横线的句子,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隔声性能 与环境协调 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 与环境协调 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 大方而舒适 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 大方而舒适 节约材料 14.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 建筑的声环境。 B.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 用于生态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 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 外声屏障。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 亟需改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 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 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 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 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 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 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
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 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 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 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 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 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 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 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 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 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 走四方的话。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 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髙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一一人是你的, 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 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 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 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 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 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汘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 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 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 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
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 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 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 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 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 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 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 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 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 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 走四方的话。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 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 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 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 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 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 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 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 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 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 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
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 不起她 15.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 16.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6分) 17.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试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8.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六、选做题(12分,每小题6分) 注意:选做题共3道小题,请任选其中2道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昨日,一则我国高考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落地的消息在网上盛传,其中提到2016 年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今天,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该消息并未得 到证实,属网络传言。多位参与高考改革方案制订的专家也对记者表示,我国高 考方案还在酝酿中,尚未公布,即便将来正式出炉,也将是原则性要求,不会像 网上盛传的那样。 (1)就以上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2分) (2)就以上新闻报道,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新闻短评(4分) 20.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6分)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 也一定是射箭比赛吧!但比赛时也先是互相作揖而后登堂比赛,比赛完走下堂互 相敬酒,这样的竞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1)这里所说的“君子”具有一种什么样的风度?请用两个成语概括。(2分) (2)谈谈你对这种君子式“风度”的看法。(4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的,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还探头探脑的,很是温顺的,怯怯的。你一凑近了,草尖就隐身了,几乎化为鸟 有:远远一望,还是嫩绿的一片片的。 (1)划横线句子,令人想起韩愈《早春》中的诗句,这句诗是(2分) (2)以上文字描写小草,形象生动,有情有趣。因表达的需要,请你将以上内 容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4分)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教育家陶行知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 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但也不能没有“水仙花” 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语文答案 序号1 4 13 14 答案BC D B DC C
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 不起她。 15.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 分) 16.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6 分) 17.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试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 分) 18.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 分) 六、选做题(12 分,每小题 6 分) 注意:选做题共 3 道小题,请任选其中 2 道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 分) 昨日,一则我国高考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落地的消息在网上盛传,其中提到 2016 年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今天,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该消息并未得 到证实,属网络传言。多位参与高考改革方案制订的专家也对记者表示,我国高 考方案还在酝酿中,尚未公布,即便将来正式出炉,也将是原则性要求,不会像 网上盛传的那样。 (1)就以上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2 分) ( 2)就以上新闻报道,写一段不少于 100 字的新闻短评(4 分) 20.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6 分)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 也一定是射箭比赛吧!但比赛时也先是互相作揖而后登堂比赛,比赛完走下堂互 相敬酒,这样的竞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1)这里所说的“君子”具有一种什么样的风度?请用两个成语概括。(2 分) (2)谈谈你对这种君子式“风度”的看法。(4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 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的,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还探头探脑的,很是温顺的,怯怯的。你一凑近了,草尖就隐身了,几乎化为乌 有;远远一望,还是嫩绿的一片片的。 (1)划横线句子,令人想起韩愈《早春》中的诗句,这句诗是 (2 分) (2)以上文字描写小草,形象生动,有情有趣。因表达的需要,请你将以上内 容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4 分) 七、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教育家陶行知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 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但也不能没有“水仙花”。 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语 文 答 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13 14 答案 B C C D B D C B A C
话欢用(12分,每小题分)。 1.食不果腹,C碎(g);:小册好)A“有幸”2为“应速” 二文刘阅(2分。迷题12分,每小题3分;题10分) 5“秀”为“乐美”的意思。6A“因”;因机。3“于”:在/比。C“而”:表 修饰朱转折。D“乃3”:竟然,8原文中只说“兼之可可奕、可莘而饮,无 者,君复力为构环中亭”前面两未提及, 9.(1)(章三益)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敌寇,大概是希望建立 功业来显露自己。(4分,每个分句1分) (2)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 这样的吧。(3分,每个分句1分) (3)硬说章君忘记尘世,就质疑他的隐居山林之间,(这样)行不行呢?(3分, 每个分句1分) 三、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3分) 10.(1)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分)借景抒情:借楼上低沉笛声、迷蒙山 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委婉储蓄的抒发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分) (只答“借景抒情”计1分) (2)清明已近,身在异乡,故乡的修禊场景、清明祭祀,都只能在梦中呈现。 (2分)江畔独步折柳聊解乡愁,然而令人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 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2分)(围绕“乡愁”赏析,大意如 此酌情计分) 11.(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为刎颈之交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 分) 12.选址提高自保护性能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1分) 15.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 ②鞋就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 ③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从情节展开、情感表达、人物性格等方面分析,每点2分。其他方面言之有理 即可) 16·①守明是一位具有淳朴、善良、柔顺品质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3分, 用词基本符合人物形象特点即可)。 ②守明单纯又略带娇羞,对于爱情抱有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3分)
9.(1)(章三益)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敌寇,大概是希望建立 功业来显露自己。( 4 分,每个分句 1 分) (2)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 这样的吧。(3 分,每个分句 1 分) (3)硬说章君忘记尘世,就质疑他的隐居山林之间,(这样)行不行呢?(3 分, 每个分句 1 分) 三、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3 分) 10.(1)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 分)借景抒情:借楼上低沉笛声、迷蒙山 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委婉储蓄的抒发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 分) (只答“借景抒情”计 1 分) (2)清明已近,身在异乡,故乡的修禊场景、清明祭祀,都只能在梦中呈现。 (2 分)江畔独步折柳聊解乡愁,然而令人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 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2 分)(围绕“乡愁”赏析,大意如 此酌情计分) 11.(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为刎颈之交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 12.选址 提高自保护性能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1 分) 15. 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 ②鞋就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 ③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从情节展开、情感表达、人物性格等方面分析,每点 2 分。其他方面言之有理 即可) 16 . ①守明是一位具有淳朴、善良、柔顺品质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3 分, 用词基本符合人物形象特点即可)。 ②守明单纯又略带娇羞,对于爱情抱有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3 分)
(或:“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 蕴着对“被爱”的渴盼。或:“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又对未来的人生 和命运感到不安。”只要符合人物心态的即可) 17.示例: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 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4分,举例2分,简析2分) 8.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①从行文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联系,二者独立成文 ②从人物看,小说中的男主角“那个人”是塑造的形象,是而“后记”的人物则 是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 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织部分 ①从情节看,“后记”可以看做是对情节的一个补充 ②从人物看,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也很相似;(或: “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 况很相像。”或:“小说流露出的感情和“后记”中我的感情一致。” (说明:可任选一观点作答,答出一条理由计2分,答出二条计满分5分) 六、选做题(12分,每小题6分,任选两个小题作答) 19.(1)2016年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纯属网络传言(或“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 纯属网络传言”) (1){示例}闹得沸沸扬扬的“2016年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的消息,原来是 “网络传言”。可见,网络传言并非真实消息,面对混淆视听的网络传言,应保 持清醒的头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几个出处,甄别正误。这样,才可能掌握 到真正的信息。 (如果从英语应不应该退出高考角度谈,则不是新闻的中心内容,最多计2分 20.(1)胸怀豁达、彬彬有礼(类似的成语也可)(2分) (2)在相互竞争中,我们提倡君子式的“竞”之以“礼”,在竞争中互利双赢, 共同致富,共同发展,既促进社会发展,又构建和谐社会。(只要从“君子风度” 的角度谈,言之有理,就能酌情计分)(4分) 21.(1)草色遥看近却无 (2)【示例】草在乡间是毫不起眼的,无声无息的。即使是春天,小草尖刚钻 出土地,也是很细微的,看上去似有似无;只有站到远处一望,才能看到一片片 的嫩绿的草色。(4分) 七、写作(60分)提示及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提示:1.物质与精神2.追求美雅3.良好的环境也是生活之必需4.仅有物质不 是生活 等级 等(20-16 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 分)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容/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础0分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府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吸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20分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语文通顺语文基本通顺语文不通顺语病多
(或:“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 蕴着对“被爱”的渴盼。或:“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又对未来的人生 和命运感到不安。” 只要符合人物心态的即可) 17.示例: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 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4 分,举例 2 分,简析 2 分) 18.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①从行文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联系,二者独立成文。 ②从人物看,小说中的男主角“那个人”是塑造的形象,是而“后记”的人物则 是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 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织部分。 ① 从情节看 ,“后记”可以看做是对情节的一个补充。 ②从人物看,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也很相似;(或: “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 况很相像。”或:“小说流露出的感情和“后记” 中我的感情一致。” (说明:可任选一观点作答,答出一条理由计 2 分,答出二条计满分 5 分) 六、选做题(12 分,每小题 6 分,任选两个小题作答) 19.(1)2016 年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纯属网络传言(或“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 纯属网络传言”) (1){示例}闹得沸沸扬扬的“2016 年英语正式退出新高考”的消息,原来是 “网络传言”。可见,网络传言并非真实消息,面对混淆视听的网络传言,应保 持清醒的头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几个出处,甄别正误。这样,才可能掌握 到真正的信息。 (如果从英语应不应该退出高考角度谈,则不是新闻的中心内容,最多计 2 分) 20.(1)胸怀豁达、彬彬有礼(类似的成语也可)(2 分) (2)在相互竞争中,我们提倡君子式的“竞”之以“礼”,在竞争中互利双赢, 共同致富,共同发展,既促进社会发展,又构建和谐社会。(只要从“君子风度” 的角度谈,言之有理,就能酌情计分)(4 分) 21.(1)草色遥看近却无 (2)【示例】草在乡间是毫不起眼的,无声无息的。即使是春天,小草尖刚钻 出土地,也是很细微的,看上去似有似无;只有站到远处一望,才能看到一片片 的嫩绿的草色。(4 分) 七、写作(60 分)提示及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提示:1. 物质与精神 2.追求美雅 3.良好的环境也是生活之必需 4.仅有物质不 是生活 …… 等级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 单薄 思想基本健 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文通顺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文基本通顺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文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了草难辨 「发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特征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20分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 的范围。选择的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 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基础等级”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套作,“基础等级”在 第三等及以下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 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 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 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 文句有表现力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了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 的范围。选择的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 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基础等级”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套作,“基础等级”在 第三等及以下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 评分,“发展等级” 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 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 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 文句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