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期高一语文月考(9月)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 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 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 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 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 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 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 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 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 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 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 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 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 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 “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 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 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 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 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 以学问菔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2018 年秋季期高一语文月考(9 月)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 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 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 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 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 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 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 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 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 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 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 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 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 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 “治人”,从而由“贱”入 “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 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 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 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 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 以学问菔务于帝王的“家天下”,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 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 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 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 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大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C.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 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 之是非为是非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 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 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答案】1.D2.C3.B 【解析】 【1题详解】 (曲解文意。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 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制度关系密切。B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AC答题
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 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 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 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 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 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大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B. “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2. 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 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C. 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D. 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 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 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 之是非为是非。 C. 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 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 《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 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曲解文意。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 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制度关系密切。B 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AC 答题
区域在第三段。) 【2题详解】 (强加因果。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而不是学优 而仕导致的。A、B、D答题区域都在第四段。) 【3题详解】 (A强加因果。第二段指出促成“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是文吏统治。D缩小范围,以偏概 全。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C说法绝对。第三段指出 中国的贵族“并不是完全由血统决定”。D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泉之灵 林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 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 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 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 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 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 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 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慢转,不骄 不躁,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 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 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 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 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 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 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
区域在第三段。) 【2 题详解】 (强加因果。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而不是学优 而仕导致的。A、B、D 答题区域都在第四段。) 【3 题详解】 (A 强加因果。第二段指出促成“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是文吏统治。D 缩小范围,以偏概 全。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C 说法绝对。第三段指出 中国的贵族“并不是完全由血统决定”。D 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 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 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 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 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 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 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 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慢转,不骄 不躁,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 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 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 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 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 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 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
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 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他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 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 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 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 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 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 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 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婉蜒于起伏的青山碧 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 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 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 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 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 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 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 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 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略有删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怅的氛围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D.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5.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6.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
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 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他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 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 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 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 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 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 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 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婉蜒于起伏的青山碧 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 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 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 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 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 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 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 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 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 年 11 月 30 日,略有删改) 4.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 “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怅的氛围。 B. 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 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D. 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5. 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6. 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
【答案】4.A5.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 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 的过往作铺垫 6.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②从建筑角度看,灵渠拥 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 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 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 ②是全文的文眼。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 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 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结合后面内容“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 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 神秘”分析可知,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故选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 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 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淸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 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结合文本内容“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 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分析,写雨后秋景,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 从结构上看,结合文本内容“放下所有的牵绊……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分析可 知,写作者心情,是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答案】4. A 5. 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 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 的过往作铺垫。 6. 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② 从建筑角度看,灵渠拥 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 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 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 ②是全文的文眼。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 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 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 项,结合后面内容“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 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 神秘”分析可知,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故选 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 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 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 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结合文本内容“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 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分析,写雨后秋景,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 从结构上看,结合文本内容“放下所有的牵绊……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分析可 知,写作者心情,是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 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地泉之灵”,结合文本内容“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 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 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 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其中的每一块 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 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等,从历史的 角度、建筑角度、功用的角度、现实的角度等分析。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 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 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如是全文的线索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年仅26 岁的肖培根。“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 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 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 向。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500~600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 全国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 略,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 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 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 心求教。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 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 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
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 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地泉之灵”,结合文本内容“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 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 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 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其中的每一块 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 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等,从历史的 角度、建筑角度、功用的角度、现实的角度等分析。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 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 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如是全文的线索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 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年仅 26 岁的肖培根。“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 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 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 向。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 500~600 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 全国 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 略, 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 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 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 心求教。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 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 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 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
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査报告。利用中药普査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 第一部《中药志》。 1963年3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 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200多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 物种子。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 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 能晒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査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 收获颇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 后国家整理出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肖培根是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日内 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 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 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 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也找到了代用品。上世 纪50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 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 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 觅到了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 务给了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 里找到了最初的灵感。”“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 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 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 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 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1978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1期第1至第 页上,发表了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 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 诞生了。 【相关链接】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 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 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行系统论述和介绍
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 第一部《中药志》。 1963 年 3 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 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 200 多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 物种子。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 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 能晒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 后, 收获颇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 后国家整理出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肖培根是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日内 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 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 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 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也找到了代用品。上世 纪 50 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 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 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 觅到了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 务给了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 里找到了最初的灵感。”“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 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 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 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 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1978 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 1 期第 1 至第 5 页上,发表了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 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 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 诞生了。 【相关链接】自 1963 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 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 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行系统论述和介绍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撷取了肖培根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药用植 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在中药资料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年仅26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 第一个任务一一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行中药普查时要以500~600种常用 中药为侧重点,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 和疗效间的联系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肖培根很有大将风范,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在实际调研中 他始终是以学生的姿态为人处世,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 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物资禁运,促使我国硏究人员必须寻找到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 资源。经过肖培根自己昼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 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E.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 新成就,可见他在积极推动中药走向世界,他为中药的国际化影响做了很大贡献。 9.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他的成功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 料简要概括。 【答案】7.B8.AE 9.①在困境中不惧困难。西方对我国实行进口药的封锁,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找替代 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②善于运筹,潜心研究。肖培根接受中药普查的重任,确定普查范 围和方向,虚心请教,编写出第一部《中药志》,奠定扎实的学术根基。③善于交流,视野 开阔。肖培根赴西非考察,采集整理药用植物种子:入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编制世界药 用植物名录,极大地增长了见识。④思路开放,触类旁通。肖培根能触类旁通,发现植物形 态、成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从而找到规律,从而催生“药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撷取了肖培根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药用植 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 在中药资料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年仅 26 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 第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 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行中药普查时要以 500~600 种常用 中药为侧重点,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 《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 和疗效间的联系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肖培根很有大将风范,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在实际调研中, 他始终是以学生的姿态为人处世,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 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 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 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物资禁运,促使我国研究人员必须寻找到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 资源。经过肖培根自己昼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 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 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E. 自 1963 年以来,肖培根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 新成就,可见他在积极推动中药走向世界,他为中药的国际化影响做了很大贡献。 9. 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他的成功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 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E 9. ①在困境中不惧困难。西方对我国实行进口药的封锁,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找替代 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②善于运筹,潜心研究。肖培根接受中药普查的重任,确定普查范 围和方向,虚心请教, 编写出第一部《中药志》,奠定扎实的学术根基。③善于交流,视野 开阔。肖培根赴西非考察,采集整理药用植物种子;入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编制世界药 用植物名录,极大地增长了见识。④思路开放,触类旁通。肖培根能触类旁通,发现植物形 态、成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从而找到规律,从而催生“药
用植物亲缘学”。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年仅26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错,原文中“国家交给肖培根的第一个任务是寻找能够替代进 口药的国产资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B因果不当。C“肖培根自己很快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错,原文是“以 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很快找到萝芙木”。D新的学科已经诞生的标识是“肖培根重要论文 《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的发表”。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问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他的成功有哪些原 因?属于原因概括题。解答本题,我们可以参照肖培根的人生经历:新中国成立时,肖培根 接受了第一个任务: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为了完成任务,他“奔赴全国各地 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罗芙干”“这项任务给了 最初的灵感”;1958年肖培根接受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边干边学……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他又编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奠定了扎实 的学术基础,1963年,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资 源以外……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况即可。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 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 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 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 鸿胪。数月,遂代刘屈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 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
用植物亲缘学”。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年仅 26 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错,原文中“国家交给肖培根的第一个任务是寻找能够替代进 口药的国产资源”。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因果不当。C“肖培根自己很快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错,原文是“以 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很快找到萝芙木”。D 新的学科已经诞生的标识是“肖培根重要论文 《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的发表”。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问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他的成功有哪些原 因?属于原因概括题。解答本题,我们可以参照肖培根的人生经历:新中国成立时,肖培根 接受了第一个任务: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为了完成任务,他“奔赴全国各地, 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罗芙干”“这项任务给了…… 最初的灵感”;1958 年肖培根接受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边干边学……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他又编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奠定了扎实 的学术基础,1963 年,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资 源以外……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况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 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 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 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 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 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
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 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十大夫常在心,既 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 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 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 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 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 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 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 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 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 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以一言寤意 特:只。 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狱:案件。 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 德:恩德 D.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流:殃及。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②公独明其不然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④劝上施恩惠,缓 刑罚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 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 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 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 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 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 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 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 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 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 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 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 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特.以一言寤意 特:只。 B. 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狱:案件。 C.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 德:恩德。 D. 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流:殃及。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 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 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