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 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天坛的意 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 南端的圆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 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 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 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 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 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 是大量圆的造型。圆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 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 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淸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 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 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 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 清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像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 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 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 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 美,耐人深思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2.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明永乐皇帝建造了天坛,天坛具有一种独特的 意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
- 1 - 广西百色市 2019-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 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天坛的意 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 南端的圆丘高 5.18 米,皇穹宇高 19.2 米,祈年殿上升到 38 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 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 3 米,成为天帝 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 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 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 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 是大量圆的造型。圆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 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 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 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 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 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 清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像。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 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 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 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 美,耐人深思。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2.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明永乐皇帝建造了天坛,天坛具有一种独特的 意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
B.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而“青”与“清”有关,因此,“清”所包含的中国古代 的审美特征、人格精神也在天坛建筑风格上体现出来。 C.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那么,从审美角度看待故宫的建 筑特点,可以用雄伟、威严、厚重等词语概括。 D.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清”关系最大,因为大面积的 树木能突出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增加空灵之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4-6题。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 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 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 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 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 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 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 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 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 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 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一一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 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 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 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 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 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 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 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 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 2 - B.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而“青”与“清”有关,因此,“清”所包含的中国古代 的审美特征、人格精神也在天坛建筑风格上体现出来。 C.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那么,从审美角度看待故宫的建 筑特点,可以用雄伟、威严、厚重等词语概括。 D.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清”关系最大,因为大面积的 树木能突出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增加空灵之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4-6 题。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 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 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 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 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 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 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 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 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 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 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 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 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新华社北京 1 月 9 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 岁的屠呦呦站 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 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 年 12 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 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 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 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 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 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 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 “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 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 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 份以上 《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 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新华网2017年1月9日,有删节) 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 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 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 效益 丘的; 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 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 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 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 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 医药科学的坚守。 5.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平实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 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形象生动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 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 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 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 确性。 6.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 3 -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 的首选方案,过去 20 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 年采购量达 3 亿人 份以上。 《2015 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 2000 年到 2015 年,由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 治措施,挽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新华网 2017 年 1 月 9 日,有删节) 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 2000 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 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 500 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 效益的; 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 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 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 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 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D.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 医药科学的坚守。 5.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平实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 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形象生动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 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 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 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 确性。 6.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礼物 李广田 夜渐渐静了,昭和小岫都已睡了。在暗淡的油灯光下,我面对着翻开的书本,却又感觉 有点茫然。白天,种种声音在周围喧闹着,有时候自己就迷失在喧闹中;而夜间太寂静了 人又容易迷失在这寂静中。妻和女儿呼吸的声音,很细微,又仿佛很宏大,本来就在我旁边, 却又仿佛很远,像潮水涌过又退去,留给我一片沙滩 忽然想起小时候睡在祖母身边,半夜里醒来听到一种极沉重又敏速的声音,仿佛有极大 的东西在那里旋转,连自己也旋转在里边了 我初入师范学校读书,在距家一百余里的省城。乡下人不喜欢出门,能去一次省城是惊 天动地的事。有人从省城回来了,村子里便有小孩子吹起泥巴小狗或橡皮小鸡的哨子来,把 整个村子都吹得快乐起来。“XX从省里买来的!”小孩子吹着哨子高兴地说着。我在省城读 书的时候,每当要放假,就非常恼火。许多同学都忙着买东西,成包的,成盒的,成罐的 成筒的,来往地提在手上,重叠地堆在屋里……而我什么也没有。我没有钱,不能买任何礼 物,甚至连一个小玩具也不能买。弟弟妹妹们是将以极大的欢喜来欢迎我的,然而我呢,两 手空空。 当我整理行囊,向纸篓中丢弃碎纸时,却有了新的发现:是一大堆已经干得像河里石子 般的白馒头。在师范学校读书吃着公费口粮的学生们,为了便于随时在寝室中充饥,或为了 以公费的馒头来配合自备的丰美菜肴,每饭之后,就偷些馒头回来,虽然训导先生一再查禁 也是无用。日子既久,存蓄自多,临走之前,便都一丢了之。我极不喜欢这件事,让这些东 西丢弃也于心不忍,于是拣了较好的带在行囊中。倘若被人看见,一定要笑我的。我却是要 带回家去,给我那从小以大豆高粱充塞饥肠的弟弟妹妹们作为礼物 我带了行囊去搭河上的板船,在河边又有了新的发现:河岸上很多贝壳,大小不等,颜 色各殊,白的最多,也有微带红色或绿色的。我喜欢极了,捡拾了一些,在清流中把贝壳上 的污迹和藻痕都洗刷净尽,晾干之后,放在行囊里。我坐在船舷上,看两岸山色,听水声橹 声,阳光照我,轻风吹我,心里就快活了。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每次都有,有时候空手回家了,我那老祖母会偷偷地对我说,“哪怕 你在村子外面买一个烧饼,就说是省城带来的,孩子们也就不这么失望了!”后来我上了大 学,因为路途太远,回家的机会就更少。这时候我已可以买一点礼物带回来了,但弟弟妹妹 都长大了,父母亲说:“以后回家不要买什么东西。吃的,玩的,能当了什么呢?等你将来 毕业了能赚钱时再说吧!”是的,等将来再说吧,那就是等到了现在 祖母去世,家里不曾告诉我,我也不曾去送她老人家。我的小妹妹出嫁了,但当故乡沦 丧那一年,她也结束了无花无果的一生。我那小弟弟倒极强壮,他跑来跑去仿佛在打游击, 隔几个月来一次信,发信的地点总不一样。最近的信上说:“父亲虽然还健康,但总是老了, 又因为近来家中负担太重,地里的粮食仅可糊口,捐税的款子无所出,就只有卖树,大树卖 完了,再卖小树,……父亲有时心痛得糊糊涂涂的……”父亲从年青时候就喜欢种树,宅边 道旁,田间,冢上,凡有空隙处都种满了树,杨树、柳树、槐树、桃树,可以作木材的,可 以开花结果的,他都种。父亲人老了,树木也大了,有的成了林子。现在敌人侵略我们了 父亲的树怕要保不住了。弟弟怕我担心,又说:“不要紧,我总能使父亲喜欢,我不叫他太 忧愁,因为我心里总是充满了希望……”好吧,但愿能够如此。 灯光暗得厉害,我把油捻子提一下,屋子里又亮起来,我的心情也由暗淡变得光明了些。 今天报载某资本家发表宏愿:将来抗战胜利后要捐出多少万元,在全国各县建医院,以增进
- 4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 小题。 礼物 李广田 夜渐渐静了,昭和小岫都已睡了。在暗淡的油灯光下,我面对着翻开的书本,却又感觉 有点茫然。白天,种种声音在周围喧闹着,有时候自己就迷失在喧闹中;而夜间太寂静了, 人又容易迷失在这寂静中。妻和女儿呼吸的声音,很细微,又仿佛很宏大,本来就在我旁边, 却又仿佛很远,像潮水涌过又退去,留给我一片沙滩。 忽然想起小时候睡在祖母身边,半夜里醒来听到一种极沉重又敏速的声音,仿佛有极大 的东西在那里旋转,连自己也旋转在里边了…… 我初入师范学校读书,在距家一百余里的省城。乡下人不喜欢出门,能去一次省城是惊 天动地的事。有人从省城回来了,村子里便有小孩子吹起泥巴小狗或橡皮小鸡的哨子来,把 整个村子都吹得快乐起来。“XX 从省里买来的!”小孩子吹着哨子高兴地说着。我在省城读 书的时候,每当要放假,就非常恼火。许多同学都忙着买东西,成包的,成盒的,成罐的, 成筒的,来往地提在手上,重叠地堆在屋里……而我什么也没有。我没有钱,不能买任何礼 物,甚至连一个小玩具也不能买。弟弟妹妹们是将以极大的欢喜来欢迎我的,然而我呢,两 手空空。 当我整理行囊,向纸篓中丢弃碎纸时,却有了新的发现:是一大堆已经干得像河里石子 般的白馒头。在师范学校读书吃着公费口粮的学生们,为了便于随时在寝室中充饥,或为了 以公费的馒头来配合自备的丰美菜肴,每饭之后,就偷些馒头回来,虽然训导先生一再查禁 也是无用。日子既久,存蓄自多,临走之前,便都一丢了之。我极不喜欢这件事,让这些东 西丢弃也于心不忍,于是拣了较好的带在行囊中。倘若被人看见,一定要笑我的。我却是要 带回家去,给我那从小以大豆高粱充塞饥肠的弟弟妹妹们作为礼物的。 我带了行囊去搭河上的板船,在河边又有了新的发现:河岸上很多贝壳,大小不等,颜 色各殊,白的最多,也有微带红色或绿色的。我喜欢极了,捡拾了一些,在清流中把贝壳上 的污迹和藻痕都洗刷净尽,晾干之后,放在行囊里。我坐在船舷上,看两岸山色,听水声橹 声,阳光照我,轻风吹我,心里就快活了。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每次都有,有时候空手回家了,我那老祖母会偷偷地对我说,“哪怕 你在村子外面买一个烧饼,就说是省城带来的,孩子们也就不这么失望了!”后来我上了大 学,因为路途太远,回家的机会就更少。这时候我已可以买一点礼物带回来了,但弟弟妹妹 都长大了,父母亲说:“以后回家不要买什么东西。吃的,玩的,能当了什么呢?等你将来 毕业了能赚钱时再说吧!”是的,等将来再说吧,那就是等到了现在。 祖母去世,家里不曾告诉我,我也不曾去送她老人家。我的小妹妹出嫁了,但当故乡沦 丧那一年,她也结束了无花无果的一生。我那小弟弟倒极强壮,他跑来跑去仿佛在打游击, 隔几个月来一次信,发信的地点总不一样。最近的信上说:“父亲虽然还健康,但总是老了, 又因为近来家中负担太重,地里的粮食仅可糊口,捐税的款子无所出,就只有卖树,大树卖 完了,再卖小树,……父亲有时心痛得糊糊涂涂的……”父亲从年青时候就喜欢种树,宅边, 道旁,田间,冢上,凡有空隙处都种满了树,杨树、柳树、槐树、桃树,可以作木材的,可 以开花结果的,他都种。父亲人老了,树木也大了,有的成了林子。现在敌人侵略我们了, 父亲的树怕要保不住了。弟弟怕我担心,又说:“不要紧,我总能使父亲喜欢,我不叫他太 忧愁,因为我心里总是充满了希望……”好吧,但愿能够如此。 灯光暗得厉害,我把油捻子提一下,屋子里又亮起来,我的心情也由暗淡变得光明了些。 今天报载某资本家发表宏愿:将来抗战胜利后要捐出多少万元,在全国各县建医院,以增进
国民健康,复兴民族生命。抗战当然是要胜利的。抗战胜利之后,我自己应当拿出点什么来 贡献给国家呢?还有我自己的家,假设我有可以贡献的东西,哪怕是至微末的东西,哪怕只 是一个贝壳或一块干粮,我宁愿现在就拿出来 夜很静,使我吃了一惊的是小岫的梦呓:“爸爸,你给我……”我起来去看,她又睡熟 了,脸上似乎带着微笑。她的母亲睡得更沉,她劳苦了一天,睡熟了,脸上也还是很辛苦的 样子。我不知道我的小孩在梦中向我要什么,我想假如你我都在梦中,那就好极了。在梦中 你什么都可以要:在梦中,我什么都可以大量地给。但假如明早醒来你问我:“爸爸,过节 啦,你送给我什么礼物呢?”那我只好说:“好吧,孩子,爸爸领你到绿草地里去摘红花, 到河边上去拾花石子吧。 夜极静。我的心却有点乱起来了,而且渐渐有要烦燥起来的可能,推开要看的书,我也 该睡了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虽然贫穷但充满快乐、满足和亲情, 后写当下生活的艰难,采用对比手法,表达对少年时生活的留恋 B.文中多次写到“夜渐渐静了”“夜很静”“夜静极了”,表明作者在静夜里独自沉思 之久,同时渲染了暗沉、凝重的氛围,衬托作者的心情 C.妹妹出嫁后早逝,弟弟四处奔波,父亲苍老,树也难以保住,作者通过写一个家庭的 变故,反映了日军侵华期间百姓生存与生活的艰难。 D.作者在文中写到祖母、父母亲、弟弟妹妹、妻子、女儿,体现了对自己对家庭的爱与 责任,同时也表达了作为普通民众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8.作者独自静夜沉思,心绪起伏,请根据材料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6分)。 9.文章为什么以“礼物”为题,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仁字尧夫,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据,遂生纯仁。资警悟,八岁, 能讲所授书。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皇佑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 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 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衰寝, 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仲淹没,始出仕。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 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 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 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 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遺使接视。会秋大稔 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 待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 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 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貝人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 则昏苟能以人之心责己恕只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伩也。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俭可 以助廉,性忽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 5 - 国民健康,复兴民族生命。抗战当然是要胜利的。抗战胜利之后,我自己应当拿出点什么来 贡献给国家呢?还有我自己的家,假设我有可以贡献的东西,哪怕是至微末的东西,哪怕只 是一个贝壳或一块干粮,我宁愿现在就拿出来。 夜很静,使我吃了一惊的是小岫的梦呓:“爸爸,你给我……”我起来去看,她又睡熟 了,脸上似乎带着微笑。她的母亲睡得更沉,她劳苦了一天,睡熟了,脸上也还是很辛苦的 样子。我不知道我的小孩在梦中向我要什么,我想假如你我都在梦中,那就好极了。在梦中, 你什么都可以要;在梦中,我什么都可以大量地给。但假如明早醒来你问我:“爸爸,过节 啦,你送给我什么礼物呢?”那我只好说:“好吧,孩子,爸爸领你到绿草地里去摘红花, 到河边上去拾花石子吧。 夜极静。我的心却有点乱起来了,而且渐渐有要烦燥起来的可能,推开要看的书,我也 该睡了。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先写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虽然贫穷但充满快乐、满足和亲情, 后写当下生活的艰难,采用对比手法,表达对少年时生活的留恋。 B. 文中多次写到“夜渐渐静了”“夜很静”“夜静极了”,表明作者在静夜里独自沉思 之久,同时渲染了暗沉、凝重的氛围,衬托作者的心情。 C. 妹妹出嫁后早逝,弟弟四处奔波,父亲苍老,树也难以保住,作者通过写一个家庭的 变故,反映了日军侵华期间百姓生存与生活的艰难。 D. 作者在文中写到祖母、父母亲、弟弟妹妹、妻子、女儿,体现了对自己对家庭的爱与 责任,同时也表达了作为普通民众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8. 作者独自静夜沉思,心绪起伏,请根据材料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6 分)。 9. 文章为什么以“礼物”为题,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纯仁字尧夫,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据,遂生纯仁。资警悟,八岁, 能讲所授书。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皇佑..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 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 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衰寝, 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仲淹没,始出仕。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 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 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 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 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接视。会秋大稔, 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 待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 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 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 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俭可 以助廉,性忽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戒子弟/日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B.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C.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D.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祝是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 B.皇佑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 C.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这里指下跪叩头。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大臣等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纯仁资质警悟,学习非常刻苦。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所学书本上的内容,成年 以后仍然经常学习到深夜,以致油灯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 B.范纯仁一身正气,维护百姓利益。皇帝值宿卫士的马踏坏了庄稼,范纯仁抓捕一人处 以杖刑,被上告朝廷,他义正辞严,最后皇上下诏释放了他 C.范纯仁赈灾得力,深受百姓爱戴。他赈灾救济百姓,却被指责虚报救活人数,朝廷派 人追査核实,老百姓不忍心牵累范纯仁,昼夜争着归还粮食 D.范纯仁为国荐才,毫无个人私心。为使有用之才不被朝廷错失,他举荐人才坚持公论, 不使那些人才知道是他推荐的,但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2)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云门道中晚步 (宋)李弥逊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 6 -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B. 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C. 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D. 毎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 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太祝是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一。 B. 皇佑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 C. 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这里指下跪叩头。 D. 谥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大臣等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范纯仁资质警悟,学习非常刻苦。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所学书本上的内容,成年 以后仍然经常学习到深夜,以致油灯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 B. 范纯仁一身正气,维护百姓利益。皇帝值宿卫士的马踏坏了庄稼,范纯仁抓捕一人处 以杖刑,被上告朝廷,他义正辞严,最后皇上下诏释放了他。 C. 范纯仁赈灾得力,深受百姓爱戴。他赈灾救济百姓,却被指责虚报救活人数,朝廷派 人追査核实,老百姓不忍心牵累范纯仁,昼夜争着归还粮食。 D. 范纯仁为国荐才,毫无个人私心。为使有用之才不被朝廷错失,他举荐人才坚持公论, 不使那些人才知道是他推荐的,但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2)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云门道中晚步 (宋)李弥逊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铺陈了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山转 岗回”、“步随”、“独绕”等字眼点明行动轨迹 B.首联总写诗人云门道中所见,以“暗东西”“路更迷”紧扣诗题中“晚步”,勾勒出 傍晚山林幽深晦暗的概貌,为下联展开具体描述蓄势 C.颔联从诗人主体活动的角度运笔,出句与对句以“望”和“步”分别领起,描绘景象 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更为阔远,笔力新俏,推陈出新 D.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醉酒老叟相映成趣,与卞之琳《断章》 中主客体位置调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题(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充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3)《陈情表》中表现作者内外无亲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的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 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 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 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 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 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 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 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7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铺陈了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山转 岗回”、“步随”、“独绕”等字眼点明行动轨迹。 B. 首联总写诗人云门道中所见,以“暗东西”“路更迷”紧扣诗题中“晚步”,勾勒出 傍晚山林幽深晦暗的概貌,为下联展开具体描述蓄势。 C. 颔联从诗人主体活动的角度运笔,出句与对句以“望”和“步”分别领起,描绘景象 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更为阔远,笔力新俏,推陈出新。 D. 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醉酒老叟相映成趣,与卞之琳《断章》 中主客体位置调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题(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充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3)《陈情表》中表现作者内外无亲的句子: , 三、语言文字的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 世纪以来,新的 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 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 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 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 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 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 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 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 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 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 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 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 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 ,还有些花叶 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 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 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 果花芽③ ,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 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个字。(5分) 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 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 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 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汨满衣 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问刘 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 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8 -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 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 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 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 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还有些花叶 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 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 ②_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 果花芽③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 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2019 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 3 月 13 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 4 月 2 日,已累计输水 3 100 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 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 城内 102 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 40 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 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问刘 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 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解析:A项对应最后一段“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显然与文意不符 B项对应第2段“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的最高建筑”,而选项偷换为明清两代。D项对 应第4段。此段有两句话分别从天坛的琉璃瓦与浅蓝的天空的角度说二者的映衬美,且讲“蓝 天”与“祁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与选项相去甚远。C项对应第3段,联系文中“圆代表 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再联想起“天行健”的下半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项 是正确概括。 解析:A项中的“对上天的挑战”与第2段中“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相 矛盾。B项中的“节省占地面积”,属无中生有,在文本中找不到依据 C项要“表达‘羽化登仙’的思想”,而原文“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说的是一种感 觉,与原意不符。D项是对“高”的特性的正确理解。 A项错误有两处,一是“为了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不正确,因为天坛的建设没 有此目的,二是“明永乐皇帝建造了天坛”不妥,原文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4.A5.D 6.①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 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②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 ACT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③屠 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以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 ④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硏究 工作。(每点2分,答3点得满分) 7.A 8.①欣慰。在省城读书时,为能给弟弟妹妹带回去干馒头和贝壳作为礼物而欣慰:②遗憾 因为在外读书没能为祖母送终,内心感到遗憾;③愧悔。弟弟妹妹大了,父母说等有能力再 买礼物,一直没有买过:④忧心。妹妹去世,父亲年老,弟弟为生活劳碌,自己无能为力 ⑤怀有希望。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⑥烦乱。既无法减轻妻子负担,也没钱为小女儿买一件 礼物,内心有些烦躁 9.①“礼物”一词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如读书时为弟弟妹妹带礼物的经历,展望抗战胜利 后拿什么礼物献给国家,没钱送礼物给小女儿等。②礼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中所写的几 件事都与礼物有关。③“礼物”凝结了作者对国家、对亲人的关心、关爱,体现其真挚情感。 10.D(常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有聪明 才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 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11.C(授于官职)12.D(但那些人都 知恩图报,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13.(1)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 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的愿望)。 (2)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 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
- 9 -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解析:A 项对应最后一段“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显然与文意不符。 B 项对应第 2 段“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的最高建筑”,而选项偷换为明清两代。D 项对 应第 4 段。此段有两句话分别从天坛的琉璃瓦与浅蓝的天空的角度说二者的映衬美,且讲“蓝 天”与“祁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与选项相去甚远。C 项对应第 3 段,联系文中“圆代表 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再联想起“天行健”的下半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项 是正确概括。 2. D。 解析:A 项中的“对上天的挑战”与第 2 段中“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相 矛盾。B 项中的“节省占地面积”,属无中生有,在文本中找不到依据。 C 项要“表达‘羽化登仙’的思想”,而原文“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说的是一种感 觉,与原意不符。D 项是对“高”的特性的正确理解。 3. A。 A 项错误有两处,一是“为了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不正确,因为天坛的建设没 有此目的,二是“明永乐皇帝建造了天坛”不妥,原文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4. A 5. D 6.①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 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②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 ACT 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③屠 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以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 ④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 工作。(每点 2 分,答 3 点得满分) 7. A 8. ①欣慰。在省城读书时,为能给弟弟妹妹带回去干馒头和贝壳作为礼物而欣慰;②遗憾。 因为在外读书没能为祖母送终,内心感到遗憾;③愧悔。弟弟妹妹大了,父母说等有能力再 买礼物,一直没有买过;④忧心。妹妹去世,父亲年老,弟弟为生活劳碌,自己无能为力; ⑤怀有希望。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⑥烦乱。既无法减轻妻子负担,也没钱为小女儿买一件 礼物,内心有些烦躁。 9. ①“礼物”一词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如读书时为弟弟妹妹带礼物的经历,展望抗战胜利 后拿什么礼物献给国家,没钱送礼物给小女儿等。②礼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中所写的几 件事都与礼物有关。③“礼物”凝结了作者对国家、对亲人的关心、关爱,体现其真挚情感。 10.D(常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有聪明 才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 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 11.C (授于官职) 12.D(但那些人都 知恩图报,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13.(1)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 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的愿望)。 (2)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 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范纯仁,字尧夫,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母亲李氏梦见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用衣襟接 着,就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机警颖悟,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凭借他父亲的官职而 担任太常寺太祝。考中皇佑元年进士,调任武进县知县,但因远离双亲而不赴任;改派为长 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总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很近 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范纯仁说:“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 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的愿望)”范仲淹门下有很多贤能之 士,纯仁都与他们交游。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到半夜还不睡觉,把灯放在帷帐中,(烟 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范仲淹去世后,(纯仁)才出来做官。签字(出任)许州观察判 官、襄邑县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 个卫士处以杖刑。这处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主事的人发怒说:“这是皇上的宫廷值宿 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件事向皇上禀报,朝廷审查治罪,很是急迫。范纯 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从田税里出的,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 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听任牧地由县管辖。宋朝牧地归县管辖,是从范 纯仁开始的。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 (百姓),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纯仁说:“若待批准则等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 责任的。”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百姓的数目不真实,(皇上)下诏书派使者核实追查。正值 秋天大丰收,老百姓高兴地说:“范公的确使我们活了下来,怎么能忍心牵累他呢?”昼夜 争着把粮食粟米送还给他。等到使者到来时,已经无没有欠什么了。朝廷授予范纯仁尚书右 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官职。范纯仁凡是举荐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人并不知道自己 是范纯仁推荐的。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 门下呢?”范纯仁说:“只要朝廷引进任用人才不错失正直的人,何必要知道是我推荐的 呢?”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容,不用疾言厉色对待别人,符合道义的,他就挺身而出,一点 也不屈从。常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有 聪明才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 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有一个来向他请教的同族亲人,纯仁(对 他)说:“只有俭朴可以用来促进廉洁,只有宽恕可以用来成就美德”。那人把(这句话) 写在座位的一角上。范纯仁在熟睡中去世,享年七十五,谥号“忠宣”。 古代诗歌阅读(12分)
- 10 -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范纯仁,字尧夫,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母亲李氏梦见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用衣襟 接 着,就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机警颖悟,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凭借他父亲的官职而 担任太常寺太祝。考中皇佑元年进士,调任武进县知县,但因远离双亲而不赴任;改派为长 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总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很近 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范纯仁说:“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 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的愿望)”范仲淹门下有很多贤能之 士,纯仁都与他们交游。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到半夜还不睡觉,把灯放在帷帐中,(烟 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范仲淹去世后,(纯仁)才出来做官。签字(出任)许州观察判 官、襄邑县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 抓捕了 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处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主事的人发怒说:“这是皇上的宫 廷值宿 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件事向皇上禀报,朝廷审查治罪,很是急迫。 范纯 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从田税里出的,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 那么 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听任牧地由县管辖。宋朝牧地归县管辖,是从范 纯仁开始的。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 (百姓),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纯仁说:“若待批准则等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 责任的。” 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百姓的数目不真实,(皇上)下诏书派使者核实追查。正值 秋天大丰收, 老百姓高兴地说:“范公的确使我们活了下来,怎么能忍心牵累他呢?”昼夜 争着把粮食粟米送还给他。等到使者到来时,已经无没有欠什么了。朝廷授予范纯仁尚书右 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官职。范纯仁凡是举荐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人并不知道自己 是范纯仁推荐的。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 门下呢?”范纯仁说:“只要朝廷引进任用人才不错失正直的人,何必要知道是我推荐的 呢?”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容,不用疾言厉色对待别人,符合道义的,他就挺身而出,一点 也不屈从。常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有 聪明才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 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有一个来向他请教的同族亲人,纯仁(对 他)说:“只有俭朴可以用来促进廉洁,只有宽恕可以用来成就美德”。那人把(这句话) 写在座位的一角上。范纯仁在熟睡中去世,享年七十五,谥号“忠宣”。 古代诗歌阅读(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