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暑假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曾春晖审核人:李亚军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I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水性笔答在答题卡上。 3.答题卡不要误填学号。 卷I(选择题共30分) 、(共4小题,每小题3分,计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亲昵ni 噱头xue 倒dao装句 盅惑人心 B.熏陶tao 轻佻tiao大不韪w 卷轶浩繁 C.下载zai 牒片die 扎裤脚za 疾恶如仇 D.蹁跹pian肚脐qi 黄澄澄deng 少安毋躁[来源:学科网 ZXXK]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贺州姑婆山景区瀑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煕煕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 里停满了来自深圳、广州、桂林等地的车辆,在漂流船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 区环山绿道长约15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红,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 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 A.熙熙攘攘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社会诚信的建立首先要有制度的保障,因此政府各级部门的诚信与否直接影 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又直接影响普通百姓及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B.文物保护总是要花钱的,商业经营如果能弥补经费的不足,减轻纳税人负担, 并能更好地保护文物,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C.日前,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对我国货运情况进行了体验式调查,结果发现, 运费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 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减排法案专门设计了一个逃避责任的“后门”一一抵消政策。 它们可以通过实施抵消项目,来获得与其他减排工厂一样的碳信用额度。美国的 民主制度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典范,但在遇到诸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 类需要一个发达国家承担历史和现实责任的时候,美国民主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政 治家们就缺少那种勇气和担当精神。他们为了选票和自己所代表的集团的利 益 ①抵消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美国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②抵消政策允许那些不能直接减排的工厂通过在其他方面作出努力来获取同等 的碳信用额。 ③从而把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责任置于脑后。 ④并将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转嫁给全世界其他国家 ⑤往往会作出全世界大跌眼镜的决策。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⑤④③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④③⑤
贺州高级中学 2012 届高三暑假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 曾春晖 审核人:李亚军 说明:1.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将卷Ⅰ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水性笔答在答题卡上。 3.答题卡不要误填学号。 卷Ⅰ(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昵 ní 噱头 xué 倒 dǎo 装句 盅惑人心 B. 熏陶 tāo 轻佻 tiāo 大不韪 wěi 卷轶浩繁 C. 下载 zǎi 牒片 dié 扎裤脚 zā 疾恶如仇 D. 蹁跹 pián 肚脐 qí 黄澄澄 dēng 少安毋躁[来源:学科网 ZXXK]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贺州姑婆山景区瀑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 里停满了来自深圳、广州、桂林等地的车辆,在漂流船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 区环山绿道长约 15 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红,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 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 A.熙熙攘攘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社会诚信的建立首先要有制度的保障,因此政府各级部门的诚信与否直接影 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又直接影响普通百姓及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B.文物保护总是要花钱的,商业经营如果能弥补经费的不足,减轻纳税人负担, 并能更好地保护文物,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C.日前,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对我国货运情况进行了体验式调查,结果发现, 运费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 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减排法案专门设计了一个逃避责任的“后门”——抵消政策。 。 。 它们可以通过实施抵消项目,来获得与其他减排工厂一样的碳信用额度。美国的 民主制度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典范,但在遇到诸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 类需要一个发达国家承担历史和现实责任的时候,美国民主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政 治家们就缺少那种勇气和担当精神。他们为了选票和自己所代表的集团的利 益 , , 。 ①抵消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美国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②抵消政策允许那些不能直接减排的工厂通过在其他方面作出努力来获取同等 的碳信用额。 ③从而把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责任置于脑后。 ④并将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转嫁给全世界其他国家。 ⑤往往会作出全世界大跌眼镜的决策。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⑤④③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④③⑤
二、(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 微博现象是当下中国的媒介奇观,编织“围脖”已成为当下人们媒介生活的一种 时尚。“围脖”这一温馨的称谓,反映了中国微博用户对这一新兴媒介产品的钟 爱。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态经过商业网站的成功推广以及微博用户的接力追捧, 被迅速制造成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一种传播媒介要普及到5000万人,广播用 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只用了4年。微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仅用 了14个月,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7000万 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媒介革命。微博 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所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 往方式。这一被中国网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 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在微博 的八面风光的背后,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功能的宽度与限度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某 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在波兹曼看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波兹曼曾认为, 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共话语的严肃 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他甚至顽固地认为,400年来占据绝对 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数来自于印刷文 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是一样的。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 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电视媒介则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的形式。娱乐是电视 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波兹曼的这种观点,不无偏激,但有一定道理 微博催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为代价 的。如波兹曼所认为的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 性和系统性。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刷时代 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 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 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 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 暂的快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是丰盈的,但这种阅读多是视觉层 面上的愉悦,属于刺激大脑皮层的浅性观赏。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典型的走马观 花,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在微博所目击的风景,“神马都是浮云”。读者享 受的只是视觉的漫游,而对于思想和思维的深度操练,微博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 如果不适当控制自己的时间,微博会让你浪费很多时间,毕竟,碎片信息、碎片 思考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能提供系统性思想。微博视野的阅读,是典型的浅 尝辄止阅读。人生苦短,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稀缺资源,在微博上投注了过 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必然挤占了总的读写时间。关键是,微博改变了我们读写方 式。习惯于微博读写的人,思维方式也会被微博化,即被碎片化、颗粒化、浅表 化,缺乏对问题的深度观照和思考的能力。(选自张涛《微博时代的新读写》) 5.下列对“微博”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凭借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迅速成为现今最具影响力的媒介 B.中国现实社会中,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的改变是微博释放“微动力 造成的,微博本身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
二、(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9 分) 微博现象是当下中国的媒介奇观,编织“围脖”已成为当下人们媒介生活的一种 时尚。“围脖”这一温馨的称谓,反映了中国微博用户对这一新兴媒介产品的钟 爱。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态经过商业网站的成功推广以及微博用户的接力追捧, 被迅速制造成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一种传播媒介要普及到 5000 万人,广播用 了 38 年,电视用了 13 年,互联网只用了 4 年。微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仅用 了 14 个月,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 7000 万。 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媒介革命。微博 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所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 往方式。这一被中国网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 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在微博 的八面风光的背后,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功能的宽度与限度。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某 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在波兹曼看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波兹曼曾认为, 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共话语的严肃 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他甚至顽固地认为,400 年来占据绝对 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数来自于印刷文 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是一样的。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 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电视媒介则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的形式。娱乐是电视 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波兹曼的这种观点,不无偏激,但有一定道理。 微博催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为代价 的。如波兹曼所认为的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 性和系统性。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刷时代。 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 限,被限制在 140 字以内。在 140 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 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 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 暂的快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是丰盈的,但这种阅读多是视觉层 面上的愉悦,属于刺激大脑皮层的浅性观赏。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典型的走马观 花,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在微博所目击的风景,“神马都是浮云”。读者享 受的只是视觉的漫游,而对于思想和思维的深度操练,微博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 如果不适当控制自己的时间,微博会让你浪费很多时间,毕竟,碎片信息、碎片 思考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能提供系统性思想。微博视野的阅读,是典型的浅 尝辄止阅读。人生苦短,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稀缺资源,在微博上投注了过 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必然挤占了总的读写时间。关键是,微博改变了我们读写方 式。习惯于微博读写的人,思维方式也会被微博化,即被碎片化、颗粒化、浅表 化,缺乏对问题的深度观照和思考的能力。 (选自张涛《微博时代的新读写》) 5.下列对“微博”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凭借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迅速成为现今最具影响力的媒介。 B.中国现实社会中,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的改变是微博释放 “微动力” 造成的,微博本身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
C.按照尼尔·波兹曼的观点,新媒介微博的发展对传统印刷时代形成的 思维的系统性、严肃性、明确性和深刻性均有着巨大的冲击。 D.微博改变了人类的读写方式,但微博世界的阅读,作为一种视觉层面 上的阅读,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 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 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B.微博交给书写者的是限制在140字以内的小空间,这在形式上决定了其不可 能完整地表达成形的思想。 C.对波兹曼的观点,我们必须辩证认识,既不可片面夸大传统媒介(如印刷品) 的正面作用,也不可一味否认新兴媒介(如微博)的积极影响。 D.作者担心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主张适当控制微博阅读。这是对微博的阅 读者提出的合理建议。 7.结合本文所给信息,阐述新兴媒介“微博”之优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博发展迅猛,用户众多,通过网络世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有利于快速 进行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 B.微博的兴起,开拓了更广阔的话语空间,赋予了更多的表达可能性,成就了公 众表达的宽度。 C.微博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 D.微博受限于有限空间(140字符以内),让撰写者无法完整、深入、系统、明 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让阅读者沉迷泛读,浪费时间,专注不够,思虑浅显, 从而出现思维方式微博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 乡里著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 刘伯升与族兄踢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踢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 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史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 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目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 之,遂得免脱。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十五年,定封宏寿张 侯。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 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奷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已,岂不乐哉!”每 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 豫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 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 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 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 论曰:昔楚倾襄王问阳陵君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 不使之役,亲戚爱之,众人善之。’’若乃樊重之拆契止讼,其度几君子之富乎 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 何殊间 哉! (选自《后汉书樊宏列传》)
C.按照尼尔·波兹曼的观点,新媒介微博的发展对传统印刷时代形成的 思维的系统性、严肃性、明确性和深刻性均有着巨大的冲击。 D.微博改变了人类的读写方式,但微博世界的阅读,作为一种视觉层面 上的阅读,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 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 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B.微博交给书写者的是限制在 140 字以内的小空间,这在形式上决定了其不可 能完整地表达成形的思想。 C.对波兹曼的观点,我们必须辩证认识,既不可片面夸大传统媒介(如印刷品) 的正面作用,也不可一味否认新兴媒介(如微博)的积极影响。 D.作者担心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主张适当控制微博阅读。这是对微博的阅 读者提出的合理建议。 7.结合本文所给信息,阐述新兴媒介“微博”之优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微博发展迅猛,用户众多,通过网络世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有利于快速 进行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 B.微博的兴起,开拓了更广阔的话语空间,赋予了更多的表达可能性,成就了公 众表达的宽度。 C.微博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 D.微博受限于有限空间(140 字符以内),让撰写者无法完整、深入、系统、明 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让阅读者沉迷泛读,浪费时间,专注不够,思虑浅显, 从而出现思维方式微博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9 分)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 乡里著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 刘伯升与族兄踢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踢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 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史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 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 之,遂得免脱。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十五年,定封宏寿张 侯。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 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 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 豫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 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 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 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 论曰:昔楚倾襄王问阳陵君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 不使之役,亲戚爱之,众人善之。’’若乃樊重之拆契止讼,其度几君子之富乎! 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 何殊间 哉! (选自《后汉书•樊宏列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君子之富何如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实廪以崇礼节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 不返也 D.若乃樊重之拆契止讼,其庶几君子之富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直接表现为樊宏高尚品格或鲜明的是非观 念的一组是( )(3分) ①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②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③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④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⑤遗 敕薄葬,一无所用 ⑥赙钱千万,布万匹。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樊宏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甫,因受封于樊,故以樊为姓。他的父亲继承了祖 辈的传统,善于农业生产和经商,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 B.王莽末年,义兵起事攻打湖阳时,樊宏在妻子儿女被扣作人质的情况下,利 用“令出譬伯升”的机会,毅然留在义军军营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大义灭亲 的精神。 C.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用非正常手段谋取功名利禄。他还经常 告诫子弟:““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并以“保身全己”为乐勉励他们 D.樊宏临终遗令薄葬,陪葬之物一概不用。汉光武帝善其令,把遗书传给百官 们看,表示将遵从樊宏遗愿,并说自己百年之后也打算采用这种办法 卷Ⅱ(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10分) ①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4分) 译 文 ②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4分) 文 ③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誣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君子之富何如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实廪以崇礼节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 不返也 D.若乃樊重之拆契止讼,其庶几君子之富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直接表现为樊宏高尚品格或鲜明的是非观 念的一组是( ) (3 分) ①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②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③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④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⑤遗 敕薄葬,一无所用。 ⑥赙钱千万,布万匹。 A.①②④ B. 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樊宏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甫,因受封于樊,故以樊为姓。他的父亲继承了祖 辈的传统,善于农业生产和经商,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 B.王莽末年,义兵起事攻打湖阳时,樊宏在妻子儿女被扣作人质的情况下,利 用“令出譬伯升”的机会,毅然留在义军军营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大义灭亲 的精神。 C.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用非正常手段谋取功名利禄。他还经常 告诫子弟:““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并以“保身全己”为乐勉励他们。 D.樊宏临终遗令薄葬,陪葬之物一概不用。汉光武帝善其令,把遗书传给百官 们看,表示将遵从樊宏遗愿,并说自己百年之后也打算采用这种办法。 卷Ⅱ(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10 分) ①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4 分) 译 文: ②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4 分) 译 文: ③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2 分) 译 文: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誣: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车驾。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4分)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题选做1题,5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 。(韩愈《师说》 ,可怜焦土!(杜牧《阿旁宫赋》)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 羲之《兰亭集序》) 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 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 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 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 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叶子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 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 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 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②文人墨客,为什么对红叶有着说不尽的情愫呢?并且都带有褒义?因为他们由 此想到了人生,红叶在上,人生有何可叹?原本人世间美好的赞誉,往往是世人 赠予的或是追认的,而不是绞尽脑汁去讨要的,明抢暗夺的。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 1127 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车驾。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4 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 题选做 1 题,5 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 , 。(韩愈《师说》) ,可怜焦土!(杜牧《阿旁宫赋》)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 羲之《兰亭集序》) 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五.(2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 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 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 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 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叶子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 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 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 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②文人墨客,为什么对红叶有着说不尽的情愫呢?并且都带有褒义?因为他们由 此想到了人生,红叶在上,人生有何可叹?原本人世间美好的赞誉,往往是世人 赠予的或是追认的,而不是绞尽脑汁去讨要的,明抢暗夺的。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
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 就乱了方寸,这是很可悲的。 ④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那时那里还没有柏 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 似一条玉带在静静地流。作家毕淑敏动情地对我说,她从未见到如此美妙的河水, 这哪里是什么河水,简直就是流动中的碧玉 ⑤爬上一处髙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 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在那里,使人 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 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 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 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 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 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 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颗慈悲之 ⑥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 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 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门,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 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诗 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 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 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⑦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 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 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⑧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经典美文·文苑》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4.本文第一段中,我读到的“枫叶内心的独白”是什么?如何理解文末“读到 了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4分) 5.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枫叶飘落的情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6.文章第⑤段描写一群水鹿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 就乱了方寸,这是很可悲的。 ④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那时那里还没有柏 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 似一条玉带在静静地流。作家毕淑敏动情地对我说,她从未见到如此美妙的河水, 这哪里是什么河水,简直就是流动中的碧玉。 ⑤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 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在那里,使人 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 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 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 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 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 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 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颗慈悲之 心。 ⑥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 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 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门,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 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诗 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 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 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⑦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 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 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⑧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经典美文·文苑》2010 年第 11 期,有删节) 14.本文第一段中,我读到的“枫叶内心的独白”是什么?如何理解文末“读到 了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4 分) 答: 15.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枫叶飘落的情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16.文章第⑤段描写一群水鹿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17.文章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探究作者这 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背后的深层意蕴。(6分) 答 六.语言表达及运用(15分) 18.下面是一段关于“网络水军”的文字,请简要概括“网络水军”的四个特 点。(4分)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水军”大 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 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的“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 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 2011年1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 误导舆论”的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 用和裏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表达民意的健康肌体。 答 19.自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作出部署: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 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在整治行动期间,各地纷纷开展“劝诫酒后驾 车,安全寄语献温情”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劝告司机不要酒后驾驶的交通标语。 (5分) 要求: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答 20.仿照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另写三句话,和上下文内容衔接贴切 顺畅,句式与划线部分相同。(6分)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有的人希望成 为爱迪牛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 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七.作文(60分) 21.阅读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作沙漠地黄的绿色植物,它的叶子不仅硕大,而且更是在叶面上“堆” 起了许多小“丘包”;它还在小丘包间“挖”出了许多沟沟壑壑。更绝的是,它 所有叶子的叶柄不是长在枝杆上,而是伸入地下,与根部相连 原来,那些丘包能更有效地挡住水分子。特别是在水汽比较多的黎明和黄昏,这 些疙疙瘩瘩可就要大显神威了。当些微的水分子聚集成小水滴,小水滴又聚集得 足够大的时候,它们因压力而滑落,汇入沟壑中;随即,它们又顺着小沟流到了 根系处
17.文章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探究作者这 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背后的深层意蕴。(6 分) 答: 六.语言表达及运用(15 分) 18.下面是一段关于“网络水军”的文字,请简要概括“网络水军”的四个特 点。(4 分)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水军”大 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 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的“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 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 2011 年 1 月 30 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 误导舆论”的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 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表达民意的健康肌体。 答: 19. 自 2009 年 8 月 15 日起,公安部作出部署: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 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在整治行动期间,各地纷纷开展“劝诫酒后驾 车,安全寄语献温情”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劝告司机不要酒后驾驶的交通标语。 (5 分) 要求: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20 个字。 答: 20. 仿照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另写三句话,和上下文内容衔接贴切 顺畅,句式与划线部分相同。(6 分)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有的人希望成 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 难; , ; , ; ,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 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七.作文(60 分) 21. 阅读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作沙漠地黄的绿色植物,它的叶子不仅硕大,而且更是在叶面上“堆” 起了许多小“丘包”;它还在小丘包间“挖”出了许多沟沟壑壑。更绝的是,它 所有叶子的叶柄不是长在枝杆上,而是伸入地下,与根部相连。 原来,那些丘包能更有效地挡住水分子。特别是在水汽比较多的黎明和黄昏,这 些疙疙瘩瘩可就要大显神威了。当些微的水分子聚集成小水滴,小水滴又聚集得 足够大的时候,它们因压力而滑落,汇入沟壑中;随即,它们又顺着小沟流到了 根系处
每株沙漠地黄的平均年集水量为4.2升,这些水就是它年所需要的水量。沙漠地 黄就靠这种“自我灌溉”的方法顽强地生存着 请以“自我灌溉”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D(A亲昵ni,倒dio装句,蛊;B熏陶t如o,帙;C下载zdi,碟片。) 2.B.【“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 热闹情景。 (A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 杂的样子。C项“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D项“三 五成群”,三个、五个的人在一起;形容一伙一伙的人,以几个人组成在一起。)】 3.C.(A项没有因果关系,B项“如果”应该放在“商业经营”之前,D项缺 少主语) 4.C(②句承接上文对抵消政策进行解说,①句对抵消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进行说 明,与下文的“它们”衔接,⑤句用“往往”与上文衔接,指出他们一般性的做 法,③④句是这种做法的结果,两句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选C。) 5.C(A“最具影响力的媒介”系无中生有,表达本身也不正确。B第二段:“微 博所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但不能反过来 说交往方式的改变(都)是微博释放“微动力”造成的,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因 素。D“作为一种视觉层面上的阅读”已经将微博默认为全是“视觉层面上的阅 读”与原文(最后一段)“多是视觉层面上的愉悦”相悖。) 6.C(最后一段:要表达像样的思想比较困难。不是“不可能完整表达” 7.C,C项不是微博的优势,是印刷媒介的优势
每株沙漠地黄的平均年集水量为 4.2 升,这些水就是它年所需要的水量。沙漠地 黄就靠这种“自我灌溉”的方法顽强地生存着。 请以“自我灌溉”为题写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D(A 亲昵 nì, 倒 dào 装句, 蛊;B 熏陶 táo,帙;C 下载 zài,碟片。) 2. B.【“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 热闹情景。 (A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 杂的样子。C 项“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D 项“三 五成群”,三个、五个的人在一起;形容一伙一伙的人,以几个人组成在一起。)】 3. C.(A 项没有因果关系,B 项“如果”应该放在“商业经营”之前,D 项缺 少主语) 4. C(②句承接上文对抵消政策进行解说,①句对抵消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进行说 明,与下文的“它们”衔接,⑤句用“往往”与上文衔接,指出他们一般性的做 法,③④句是这种做法的结果,两句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选 C。) 5. C (A“最具影响力的媒介”系无中生有,表达本身也不正确。B 第二段:“微 博所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但不能反过来 说交往方式的改变(都)是微博释放 “微动力”造成的,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因 素。D“作为一种视觉层面上的阅读”已经将微博默认为全是“视觉层面上的阅 读”与原文(最后一段)“多是视觉层面上的愉悦”相悖。) 6.C(最后一段:要表达像样的思想比较困难。不是“不可能完整表达”) 7.C,C 项不是微博的优势,是印刷媒介的优势
8.选D。A副词,趁机;介词,凭借。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C,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而”;表因果的连词,因。D都是 表推测的委婉语气,大概· ·的吧 9.选A,①表现他在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斗争中,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是非 观念;②表现他在功名利禄的面前正直态度;③表现他对族人的影响,是从侧面 表现的;④表现他对朝中之事,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的精神;⑤表现他反对铺张 浪费和显示自己的地位;⑥句是写朝廷赐给他葬钱。 10.BB项主要是表现他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是非观念 11.①樊重父子二人,礼义恩德遍于乡间,现在樊宏虽然有罪,也应当放在后期 处理 采分点:行,行遍,1分;虽,虽然,1分; 且:暂且,1分;句 意1分。 ②我并非不喜欢荣华权势,但是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从前那些贵戚们的下 场,就是明显的警戒啊。 采分点:恶,憎恶,1分;前世,从前,1分;明,明显,1分;句意1分。 ③族人受他的教化熏染,从没有什么人犯过法 采分点:染其化,译为受动句或是被动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县人,是汉光武帝的舅舅。他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 甫,受封于樊,于是便用樊作姓氏,樊家也成了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大家族。父亲 樊重,字君云,继承了祖上传统,很善于农业生产和经商。樊宏年轻时便有高尚 的志向和优秀的品质。王莽末年,义兵起事,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带兵攻打湖阳 湖阳县城坚守不投阵。刘赐的妺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府因此便把樊宏的妻儿 抓了起来,命令樊宏出城叫刘伯升退兵,而樊宏趁机留在义军营中。湖阳的军帅 想杀死樊宏妻儿,长史以下的人都表示反对,他们说:“樊重父子二人,礼义恩 德遍于乡间,现在樊宏虽然有罪,也应当放在后期处理。”此时恰逢刘氏兵力 天天扩大,湖阳城人心惶惶,湖阳县府也不敢杀害樊宏的妻子儿女,这样他们才 免于一死。世祖刘秀即位,封樊宏为光禄大夫,授予特进,地位仅次于三公。建 武十五年,又加封为寿张候。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以不正当手段 谋取功名利禄。他经常告诫子弟说:“凡大富大贵财禄盈溢的人家,没有几个能 保全善终的。我并非不喜欢荣华权势,但是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从前那些 贵戚们的下场,就是明显的警戒啊。如果我们能保全身家性命,这难道不是一件 乐事吗?”每逢朝会,他总是提前到达,俯伏待事,到时候才敢起来。光武帝知 道后,便常常敕令樊宏的骑从,在即将上朝时才能告诉樊宏上朝的事,以此想不 让他提前到达。樊宏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及其得失情况,总是亲自动手书写,并 将草稿毁掉。遇到朝会咨询,他也不当众表露意见。族人受他的教化熏染,从没 有什么人犯过法。光武帝非常尊重他。建武二十七年,樊宏去世。临终遗令薄葬, 陪葬之物一概不用。他认为棺柩一经下葬,便不宜再让后人看到,若是腐烂了 (儿女们见了)就会伤了孝子的心;让下葬时将自己与夫人同坟异穴。光武帝闻 之称善,将遗书传给百官们看,于是说:“现在若不遵从寿张侯的意愿,那么将 无法显示他仁德的品性。并且我百年之后,也准备采用这种办法。”朝廷赐葬钱 千万,布万匹,追谥樊宏为恭侯,赐以印绶。光武帝还亲自(为樊宏)送葬。史 官评论道:当年楚顷襄王问阳陵君:“怎样才算是君子之富呢?”阳陵君回答道: “君子之富,应是:借钱给别人而不自认为施恩于他人,也不索求别人的回报;
8.选 D 。 A 副词,趁机 ;介词,凭借。B 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C,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而”;表因果的连词,因。D 都是 表推测的委婉语气,大概······的吧。 9.选 A, ①表现他在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斗争中,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是非 观念;②表现他在功名利禄的面前正直态度;③表现他对族人的影响,是从侧面 表现的;④表现他对朝中之事,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的精神;⑤表现他反对铺张 浪费和显示自己的地位;⑥句是写朝廷赐给他葬钱。 10.B B 项主要是表现他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是非观念。 11.①樊重父子二人,礼义恩德遍于乡间,现在樊宏虽然有罪,也应当放在后期 处理。 采分点:行,行遍,1 分; 虽,虽然,1 分; 且;暂且,1 分 ; 句 意 1 分。 ②我并非不喜欢荣华权势,但是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从前那些贵戚们的下 场,就是明显的警戒啊。 采分点:恶,憎恶,1 分;前世,从前,1 分;明,明显,1 分;句意 1 分。 ③族人受他的教化熏染,从没有什么人犯过法。 采分点:染其化,译为受动句或是被动句,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县人,是汉光武帝的舅舅。他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 甫,受封于樊,于是便用樊作姓氏,樊家也成了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大家族。父亲 樊重,字君云,继承了祖上传统,很善于农业生产和经商。樊宏年轻时便有高尚 的志向和优秀的品质。王莽末年,义兵起事,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带兵攻打湖阳, 湖阳县城坚守不投阵。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府因此便把樊宏的妻儿 抓了起来,命令樊宏出城叫刘伯升退兵,而樊宏趁机留在义军营中。湖阳的军帅 想杀死樊宏妻儿,长史以下的人都表示反对,他们说:“樊重父子二人,礼义恩 德遍于乡间,现在樊宏虽然有罪,也应当放在后期处理。”此时恰逢刘氏兵力一 天天扩大,湖阳城人心惶惶,湖阳县府也不敢杀害樊宏的妻子儿女,这样他们才 免于-死。世祖刘秀即位,封樊宏为光禄大夫,授予特进,地位仅次于三公。建 武十五年,又加封为寿张候。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以不正当手段 谋取功名利禄。他经常告诫子弟说:“凡大富大贵财禄盈溢的人家,没有几个能 保全善终的。我并非不喜欢荣华权势,但是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从前那些 贵戚们的下场,就是明显的警戒啊。如果我们能保全身家性命,这难道不是一件 乐事吗?”每逢朝会,他总是提前到达,俯伏待事,到时候才敢起来。光武帝知 道后,便常常敕令樊宏的骑从,在即将上朝时才能告诉樊宏上朝的事,以此想不 让他提前到达。樊宏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及其得失情况,总是亲自动手书写,并 将草稿毁掉。遇到朝会咨询,他也不当众表露意见。族人受他的教化熏染,从没 有什么人犯过法。光武帝非常尊重他。建武二十七年,樊宏去世。临终遗令薄葬, 陪葬之物一概不用。他认为棺柩一经下葬,便不宜再让后人看到,若是腐烂了, (儿女们见了)就会伤了孝子的心;让下葬时将自己与夫人同坟异穴。光武帝闻 之称善,将遗书传给百官们看,于是说:“现在若不遵从寿张侯的意愿,那么将 无法显示他仁德的品性。并且我百年之后,也准备采用这种办法。”朝廷赐葬钱 千万,布万匹,追谥樊宏为恭侯,赐以印绶。光武帝还亲自(为樊宏)送葬。史 官评论道:当年楚顷襄王问阳陵君:“怎样才算是君子之富呢?”阳陵君回答道: “君子之富,应是:借钱给别人而不自认为施恩于他人,也不索求别人的回报;
赡养别人而不对人发号施令,也不任意役使他人。这样,亲属就敬爱他.众人就 亲善他。”像樊重这样折毁借契、赔田平息争讼的做法,大概或许可称为君子之 富了吧!分辨土地的所宜以利用上天的四时季节,充实仓廪来拱尚礼节,取之于 治理和教化,那么就可将这一道理应用于为政治国。这与那种使人敬而畏之的人 相比,又是多么的不同啊! 12.(1)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 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 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答出2点,即可满分,每点2分) (2)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 洗雪的痛切之情;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答出2点,即可满分,每点2 分) 13.(1) 14.第一问:枫叶坦然面对凛冽的秋风时,视下落为天律而欣然接受,无留恋, 无所求。第二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受自然之理的感染而产生的灵魂的变化,“灰 色”是指“我”为红叶的飘落而忧伤,更深层的是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红 色”是指“我”受自然的洗礼,看淡了生死,悟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每问2 分) 15.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2分),描写了枫叶飘落时安然、不带一丝 忧伤的神态,并把它比喻成欣然归来的行僧和一袭袈裟(1分),十分生动传神 地写出了飘落的红叶的动态和色泽,营造了美妙庄严的环境,也形象地反映出作 者的灵魂受到了洗礼(2分)。这段生动形象的描写为下面的议论做了铺垫(1 分)。 16.①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植物,也有美丽的动物, 环境优美,令人陶醉。②“我”纵情演唱,水鹿竖耳聆听,这一场景为作者说明 “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是人类还怀有一腔慈悲之心”这一观点提供了 依据。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为下文主题的升华作了铺垫。(答出两点即 可得满分) 17.①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由人凌驾于自然之 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思想是可贵的。②第一处,“万物之灵”是作为 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是以帝王将相为代表,贪生恶死,无视自然规律,在作 者看来,他们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没有表现出“万物之灵”的杰出睿智,这是 可悲的。③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 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人自视为万物之灵,但结果却看不到 事物的本质。红叶落得安然,飘得诗意,无半点忧伤,这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及 启示。 18.灵活性、受雇性、不可控性、零散性、制造“民意病毒”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主要应明确语段是从哪 些角度陈述问题的。这就要求考生将语段划分层次,再结合每层的关键词概括特 19.示例一:司机一杯酒,亲朋两行泪。示例二:为了生命之花的芬芳,请您不 要酒后驾车。示例三: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示例四:酒遇知己千杯少,若 要开车半滴多!(5分)
赡养别人而不对人发号施令,也不任意役使他人。这样,亲属就敬爱他.众人就 亲善他。”像樊重这样折毁借契、赔田平息争讼的做法,大概或许可称为君子之 富了吧!分辨土地的所宜以利用上天的四时季节,充实仓廪来拱尚礼节,取之于 治理和教化,那么就可将这一道理应用于为政治国。这与那种使人敬而畏之的人 相比,又是多么的不同啊! 12.(1)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 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 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答出 2 点,即可满分,每点 2 分) (2)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 洗雪的痛切之情;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答出 2 点,即可满分,每点 2 分) 13.(1) (2) 14. 第一问:枫叶坦然面对凛冽的秋风时,视下落为天律而欣然接受,无留恋, 无所求。第二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受自然之理的感染而产生的灵魂的变化,“灰 色”是指“我”为红叶的飘落而忧伤,更深层的是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红 色”是指“我”受自然的洗礼,看淡了生死,悟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每问 2 分) 15. 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2 分),描写了枫叶飘落时安然、不带一丝 忧伤的神态,并把它比喻成欣然归来的行僧和一袭袈裟(1 分),十分生动传神 地写出了飘落的红叶的动态和色泽,营造了美妙庄严的环境,也形象地反映出作 者的灵魂受到了洗礼(2 分)。这段生动形象的描写为下面的议论做了铺垫(1 分)。 16. ①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植物,也有美丽的动物, 环境优美,令人陶醉。②“我”纵情演唱,水鹿竖耳聆听,这一场景为作者说明 “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是人类还怀有一腔慈悲之心”这一观点提供了 依据。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为下文主题的升华作了铺垫。(答出两点即 可得满分) 17. ①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由人凌驾于自然之 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思想是可贵的。②第一处,“万物之灵”是作为 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是以帝王将相为代表,贪生恶死,无视自然规律,在作 者看来,他们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没有表现出“万物之灵”的杰出睿智,这是 可悲的。③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 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人自视为万物之灵,但结果却看不到 事物的本质。红叶落得安然,飘得诗意,无半点忧伤,这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及 启示。 18.灵活性、受雇性、不可控性、零散性、制造“民意病毒”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主要应明确语段是从哪 些角度陈述问题的。这就要求考生将语段划分层次,再结合每层的关键词概括特 点。 19. 示例一:司机一杯酒,亲朋两行泪。示例二:为了生命之花的芬芳,请您不 要酒后驾车。示例三: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示例四:酒遇知己千杯少,若 要开车半滴多!(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