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 家畜与环境 广义的环境是指除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影响家畜生存、繁殖、生产和健康的因素,包括外界环境 和内部环境。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指家畜所处的外界环境,即指周围一切与家畜有关因素的总和 家畜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因素变化还具有规律性,例如空气温度,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 呈现出昼暖夜凉和冬冷夏热的规律性变化。家畜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随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家畜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构,使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并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体内平衡/内稳态, homeostasis):但是家畜这种适应 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变化超岀其适应范围时,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统一被破坏,家畜生 产力和健康将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畜牧生产中,家畜的环境、品种、饲料以及防疫共 同决定了家畜生产力水平,其中20~30%取决于环境条件,10~20%取决于家畜品种,40~50%取决于 饲料。适宜的环境是提高家畜生产力水平的必要条件,优良品种、全价饲料、严格的防疫制度,只有 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通过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运用工程手段或设施设备 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家畜与环境都具有层次性,家畜和环境的层次关系如图1-1所示 家畜基因一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个体一群体一种群一群落 物质………… …能量 环境内环境一畜舍环境一畜牧场环境一区域环境…… 图1-1家畜和环境的层次系统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概念 家畜环境科学是畜牧学与环境学相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环境与家畜之间的相互 关系。由于家畜环境所包含因素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因此,家畜环境科学是由家畜环境卫生学,家 畜生态学,家畜行为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家畜环境卫生学则是家畜环境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 家畜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订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
1 绪 论 第一节 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 一、家畜与环境 广义的环境是指除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影响家畜生存、繁殖、生产和健康的因素,包括外界环境 和内部环境。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指家畜所处的外界环境,即指周围一切与家畜有关因素的总和。 家畜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因素变化还具有规律性,例如空气温度,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 呈现出昼暖夜凉和冬冷夏热的规律性变化。家畜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随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家畜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构,使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并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体内平衡/内稳态,homeostasis);但是家畜这种适应 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变化超出其适应范围时,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统一被破坏,家畜生 产力和健康将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畜牧生产中,家畜的环境、品种、饲料以及防疫共 同决定了家畜生产力水平,其中 20~30%取决于环境条件,10~20%取决于家畜品种,40~50%取决于 饲料。适宜的环境是提高家畜生产力水平的必要条件,优良品种、全价饲料、严格的防疫制度,只有 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通过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运用工程手段或设施设备 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家畜与环境都具有层次性,家畜和环境的层次关系如图 1-1 所示。 家畜 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种群—群落 物质…………………………………………………………能量 环境 内环境—畜舍环境—畜牧场环境—区域环境………… 图 1-1 家畜和环境的层次系统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概念 家畜环境科学是畜牧学与环境学相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环境与家畜之间的相互 关系。由于家畜环境所包含因素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因此,家畜环境科学是由家畜环境卫生学,家 畜生态学,家畜行为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家畜环境卫生学则是家畜环境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 家畜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订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
场和畜舍环境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持家畜健康,提高生产力, 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由于环境因素繁多 范围广泛,家畜环境卫生学不可能函盖其全部内容。更为确切地说,家畜环境卫生学并非研究所有环 境因素与家畜的关系,而主要是研究外界环境,尤其是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空气、水、土壤、生物及 牧场建筑设备、管理条件等)对家畜(个体和群体)影响的基本规律以及利用这些规律改善环境、保护 环境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第二节家畜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 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外的发展 家畜环境卫生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的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关环境生物学方面的论述逐渐增多。19世纪末法国学者 Claude bernard 和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 Walter b. Cannon先后提出动物机体的内部环境在变化的外界环境中 保持体内平衡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病理学家 Hans Selye提出了应激理论,这为家畜环境 卫生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20~30年代,前苏联畜牧兽医学为适应国营与集体畜牧业的 巩固和发展,解决在畜牧场建设与生产中遇到的有关空气、土壤、水和畜舍等环境问题,开展了广泛 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以广义环境为体系的学科一家畜卫生学,其代表人物有:斯 科罗霍金科和蘷涅戈夫等,其中斯科罗霍金科著有农畜卫生学(1950年,8版)。20世纪40年代西 方发达国家的学者,纷纷建立家畜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家畜在不同环境中的生 理变化规律,推动了家畜环境生理学的发展。1945年美国学者布罗迪(S· Brody)的《生物力能学 和生长》被认为是这个新兴学科的经典著作。在∞0世纪60~70年代,家畜环境学在理论上不断深入 与系统化,在生产上有关环境理论及环境工程手段不断应用,促进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20世纪 70年代末,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家畜环境学逐步独立、完善,代表的著作有:约翰逊(H·D· Johnson) 主编的《家畜生物气象学的进展》(1976)、埃斯梅(M·L· Esmay)的《家畜环境原理》(1978, 有中文译本)、塞恩斯伯里(D· Sainsbury)等人编的《家畜健康与畜舍》(第2版,1979)、芒特 (L·E· Mount)的《人和家畜对热环境的适应》(1979)以及柯蒂斯(S·E· Curtis)的《畜牧业 的环境管理》(1983)。在这期间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于1974年、1982年及1988年先后召开了三 次“国际家畜环境学术讨论会”,所收论文分别以《 Stress Physiology of Domestic Anima》I Ⅱ、Ⅲ公开出版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内的发展
2 场和畜舍环境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持家畜健康,提高生产力, 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由于环境因素繁多、 范围广泛,家畜环境卫生学不可能函盖其全部内容。更为确切地说,家畜环境卫生学并非研究所有环 境因素与家畜的关系,而主要是研究外界环境,尤其是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空气、水、土壤、生物及 牧场建筑设备、管理条件等)对家畜(个体和群体)影响的基本规律以及利用这些规律改善环境、保护 环境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第二节 家畜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外的发展 家畜环境卫生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的。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关环境生物学方面的论述逐渐增多。19 世纪末法国学者 Claude Bernard 和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生理学家 Walter B.Cannon 先后提出动物机体的内部环境在变化的外界环境中 保持体内平衡的概念。20 世纪 30 年代加拿大病理学家 Hans Selye 提出了应激理论,这为家畜环境 卫生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 世纪 20~30 年代,前苏联畜牧兽医学为适应国营与集体畜牧业的 巩固和发展,解决在畜牧场建设与生产中遇到的有关空气、土壤、水和畜舍等环境问题,开展了广泛 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以广义环境为体系的学科-----家畜卫生学,其代表人物有:斯 科罗霍金科和о奥涅戈夫等,其中斯科罗霍金科著有农畜卫生学(1950 年,8 版)。20 世纪 40 年代西 方发达国家的学者,纷纷建立家畜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家畜在不同环境中的生 理变化规律,推动了家畜环境生理学的发展。1945 年美国学者布罗迪(S·Brody)的《生物力能学 和生长》被认为是这个新兴学科的经典著作。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家畜环境学在理论上不断深入 与系统化,在生产上有关环境理论及环境工程手段不断应用,促进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末,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家畜环境学逐步独立、完善,代表的著作有:约翰逊(H·D·Johnson) 主编的《家畜生物气象学的进展》(1976)、埃斯梅(M·L·Esmay)的《家畜环境原理》(1978, 有中文译本)、塞恩斯伯里(D·Sainsbury)等人编的《家畜健康与畜舍》(第 2 版,1979)、芒特 (L·E·Mount)的《人和家畜对热环境的适应》(1979)以及柯蒂斯(S·E·Curtis)的《畜牧业 的环境管理》(1983)。在这期间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于 1974 年、1982 年及 1988 年先后召开了三 次“国际家畜环境学术讨论会”,所收论文分别以《Stress Physiology of Domestic Animal》Ⅰ、 Ⅱ、Ⅲ公开出版。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内的发展
在中国,关于家畜环境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以前。殷虚出土的大批甲骨卜辞中可以见到 家”、“牢”、“突”等象形字;战国《吴子》(一卷)中“夫马必居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 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记叙了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近代中国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大体 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有关家畜环境的知识与技术是在实践中积累并通过各种家畜的饲养管理措施来体现的 建国以后,随着国民经济计划经济的实施,国营和集体农牧业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借鉴前苏联 课程设置在畜牧、兽医专业开设了《家畜卫生学》课程,系统讲述外界环境(包括水、土、空气等) 对家畜生产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畜牧生产环境的技术措施。1964年汤逸人和杨诗兴在其编著的《畜 牧学进展》中分别发表了“家畜生态学”、“家畜气候生理学的进展”以及介绍世界各国建立和使用 家畜人工气候室情况的“家畜用人工气候室”三篇论文,对广大畜牧科技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家畜 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启蒙。这个时期家畜卫生学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上研究空气、水、土壤等外界 环境因素对家畜的作用与影响,以揭示家畜与其环境的关系,为改进畜牧生产所采取的工程或管理措 施提供理论依据与参数 20世纪80年代以后,畜牧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工模拟环境工程技术与测试手段的完善促 进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家畜环境卫生学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在应用技术领域研 究各种畜禽在不同设施环境条件下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和行为表现,研究集约化畜牧生产的环境改 善和控制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研究畜牧场废弃物对畜牧业生产和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废弃 物处理的技术与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优质高效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在理论硏究方面从深度上探索各种环境因素对家畜机体代谢、营养需要、生殖、生长发育、 免疫系统等的影响,以及家畜对环境因素作用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机理。在这个时期,有关专家教 授编写一大批教材,如1981年王庆镐教授主编的《家畜环境卫生学》:1989年王新谋教授主编的《家 畜环境卫生学》;1991年李震钟教授主编的《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1993年杨金教授主编 的《家畜环境卫生学及牧场设计》;1997年戚咸理主编的《家畜环境卫生学》。这些教材的出版, 对于推动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一大批专家教授编写了家畜环境科学的专著,如黄昌澍教 授主编的《家畜气候学》、李震钟教授主编的《家畜环境生理学》、王新谋教授主编的《家畜粪便学》 和廖新娣博士主编的《猪场废水处理与利用技术》等,这些专著在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学科发展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7年成立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 教学及科研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创办的《家畜生态》杂志已成为宣传、普及推广 家畜环境科学技术新成果和新进展的主要阵地。近10年来,家畜环境卫生学在环境与营养、应激生
3 在中国,关于家畜环境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以前。殷虚出土的大批甲骨卜辞中可以见到 “家”、“牢”、“宊”等象形字;战国《吴子》(一卷)中“夫马必居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 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记叙了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近代中国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大体 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有关家畜环境的知识与技术是在实践中积累并通过各种家畜的饲养管理措施来体现的。 建国以后,随着国民经济计划经济的实施,国营和集体农牧业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借鉴前苏联 课程设置在畜牧、兽医专业开设了《家畜卫生学》课程,系统讲述外界环境(包括水、土、空气等) 对家畜生产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畜牧生产环境的技术措施。1964 年汤逸人和杨诗兴在其编著的《畜 牧学进展》中分别发表了“家畜生态学”、“家畜气候生理学的进展”以及介绍世界各国建立和使用 家畜人工气候室情况的“家畜用人工气候室”三篇论文,对广大畜牧科技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家畜 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启蒙。这个时期家畜卫生学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上研究空气、水、土壤等外界 环境因素对家畜的作用与影响,以揭示家畜与其环境的关系,为改进畜牧生产所采取的工程或管理措 施提供理论依据与参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畜牧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工模拟环境工程技术与测试手段的完善促 进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家畜环境卫生学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在应用技术领域研 究各种畜禽在不同设施环境条件下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和行为表现,研究集约化畜牧生产的环境改 善和控制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研究畜牧场废弃物对畜牧业生产和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废弃 物处理的技术与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优质高效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从深度上探索各种环境因素对家畜机体代谢、营养需要、生殖、生长发育、 免疫系统等的影响,以及家畜对环境因素作用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机理。在这个时期,有关专家教 授编写一大批教材,如 1981 年王庆镐教授主编的《家畜环境卫生学》;1989 年王新谋教授主编的《家 畜环境卫生学》;1991 年李震钟教授主编的《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1993 年杨金教授主编 的《家畜环境卫生学及牧场设计》;1997 年戚咸理主编的《家畜环境卫生学》。这些教材的出版, 对于推动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一大批专家教授编写了家畜环境科学的专著,如黄昌澍教 授主编的《家畜气候学》、李震钟教授主编的《家畜环境生理学》、王新谋教授主编的《家畜粪便学》 和廖新娣博士主编的《猪场废水处理与利用技术》等,这些专著在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学科发展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7 年成立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 教学及科研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创办的《家畜生态》杂志已成为宣传、普及推广 家畜环境科学技术新成果和新进展的主要阵地。近 10 年来,家畜环境卫生学在环境与营养、应激生
理、环境控制、畜牧场与畜舍建筑设计、畜牧业环境检测技术和畜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硏究都获得 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标志着家畜环境卫生学学科在中国己经形成并迅速发展壮大 第三节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及相关的学科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由环境科学和畜牧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学科,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家畜环 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生理机能 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的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和 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为家畜创造遹宜的环境条件: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 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生产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治畜产公害。家畜环境生理学为畜舍环境控制 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它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畜牧场及畜舍环境控制是学科发展的归宿,其目的 是为家畜生活和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家畜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因 此,家畜环境控制是学科的核心和关键:环境保护是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环境控制的 补充和发展,它对于保障畜禽健康、产品安全和质量,促进畜牧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是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部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1.阐述环境的概念和环境因子对家畜作用的一般规律 2.适应与应激对畜禽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预防应激危害的技术措施; 3.热环境、光环境、噪音、海拔高度、空气有害物质对家畜的影响; 4水、土环境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防护措施 5.动物营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提高不同环境条件下畜禽生产力的营养调控措施 6.畜牧场生产工艺与场地规划布局,既包括畜牧场概念,畜牧场建筑材料基本特性等基础知识,又包 括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畜牧场场址的选择、畜牧场规划、布局技术与方法等; 7.畜舍环境控制与改善的技术与方法 8.畜牧场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 9.畜牧场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从课程体系上看,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学与动物生产学、临床兽医学与预防兽医学的桥梁,它既以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为理论基础,又为动物生产学和动物疾病防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同时也与其它 专业基础课如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环境科学与遗传学、繁殖学、营养学
4 理、环境控制、畜牧场与畜舍建筑设计、畜牧业环境检测技术和畜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都获得 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标志着家畜环境卫生学学科在中国已经形成并迅速发展壮大。 第三节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及相关的学科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由环境科学和畜牧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学科,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家畜环 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生理机能、 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的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和 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 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生产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治畜产公害。家畜环境生理学为畜舍环境控制 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它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畜牧场及畜舍环境控制是学科发展的归宿,其目的 是为家畜生活和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家畜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因 此,家畜环境控制是学科的核心和关键;环境保护是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环境控制的 补充和发展,它对于保障畜禽健康、产品安全和质量,促进畜牧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是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部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1.阐述环境的概念和环境因子对家畜作用的一般规律; 2.适应与应激对畜禽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预防应激危害的技术措施; 3.热环境、光环境、噪音、海拔高度、空气有害物质对家畜的影响; 4.水、土环境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防护措施; 5.动物营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提高不同环境条件下畜禽生产力的营养调控措施; 6.畜牧场生产工艺与场地规划布局,既包括畜牧场概念,畜牧场建筑材料基本特性等基础知识,又包 括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畜牧场场址的选择、畜牧场规划、布局技术与方法等; 7.畜舍环境控制与改善的技术与方法; 8.畜牧场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 9.畜牧场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从课程体系上看,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学与动物生产学、临床兽医学与预防兽医学的桥梁,它既以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为理论基础,又为动物生产学和动物疾病防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同时也与其它 专业基础课如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环境科学与遗传学、繁殖学、营养学
疾病学相交叉分别形成了遗传生态学、繁殖生态学、环境营养学、疫病生态学等。家畜环境卫生学内 容十分广泛,与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 微生物学、病理学、传染病学、气象学、土壤学、水质卫生学、建筑材料学、环境保护学等相关内容 紧密联系,又与家畜生态学密切相关。 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 家畜环境卫生学面临的任务 硏究家畜环境卫生学既要加深理论研究,又要与生产相结合,为生产服务。我国自1975年大力 提倡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畜牧场以来,畜牧业开始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化,各大城市纷纷兴建 现代化畜牧场,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工厂化畜牧场的比例占10%以上,专业户生产约占20%,使 畜牧业由副业变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在家畜的品种繁育体系、饲料工业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受到广泛 的重视而日趋完善时,环境问题成了制约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畜牧场环 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舍内夏季高温、冬季温度偏低、湿度大、通风差,空气质量差。 根据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现状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学科发展方向必然是与其他学科进一步渗透,使 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注重尽快地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推动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 前,我国家畜环境卫生学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1.加深理论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影响的机理,必须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渗透。应用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免疫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环境问题 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家畜机体的代谢、免疫力,家畜如何产生适应性反应 等,深化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理论 2.加强应用研究在提高生产技术措施方面,根据各地区的气候特点,研究制订符合家畜生物学特 点与生理要求的舍饲环境控制参数和舍饲生产工艺要求,为家畜环境工程及设施设计与设备研制提供 依据:研究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环境控制技术和设施;运用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解决在饲养管理中 的环境问题:建立适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的家畜生产模式,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在环境保护方面,加 大研究力度,对畜牧场污染物质应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努力实现清洁生产,解 决畜产公害问题:研究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现状、指标和监控方法;研制出适合我国畜牧场废弃物 处理的设备,并用于生产。在生态畜牧业方面,要研究家畜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在畜牧生产以 及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如何促进农牧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
5 疾病学相交叉分别形成了遗传生态学、繁殖生态学、环境营养学、疫病生态学等。家畜环境卫生学内 容十分广泛,与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 微生物学、病理学、传染病学、气象学、土壤学、水质卫生学、建筑材料学、环境保护学等相关内容 紧密联系,又与家畜生态学密切相关。 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面临的任务 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既要加深理论研究,又要与生产相结合,为生产服务。我国自 1975 年大力 提倡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畜牧场以来,畜牧业开始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化,各大城市纷纷兴建 现代化畜牧场,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我国工厂化畜牧场的比例占 10%以上,专业户生产约占 20%,使 畜牧业由副业变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在家畜的品种繁育体系、饲料工业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受到广泛 的重视而日趋完善时,环境问题成了制约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畜牧场环 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舍内夏季高温、冬季温度偏低、湿度大、通风差,空气质量差。 根据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现状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学科发展方向必然是与其他学科进一步渗透,使 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注重尽快地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推动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 前,我国家畜环境卫生学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1.加深理论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影响的机理,必须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渗透。应用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免疫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环境问题; 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家畜机体的代谢、免疫力,家畜如何产生适应性反应 等,深化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理论。 2.加强应用研究 在提高生产技术措施方面,根据各地区的气候特点,研究制订符合家畜生物学特 点与生理要求的舍饲环境控制参数和舍饲生产工艺要求,为家畜环境工程及设施设计与设备研制提供 依据;研究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环境控制技术和设施;运用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解决在饲养管理中 的环境问题;建立适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的家畜生产模式,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在环境保护方面,加 大研究力度,对畜牧场污染物质应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努力实现清洁生产,解 决畜产公害问题;研究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现状、指标和监控方法;研制出适合我国畜牧场废弃物 处理的设备,并用于生产。在生态畜牧业方面,要研究家畜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在畜牧生产以 及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如何促进农牧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在畜牧场规划布局、畜牧场及畜舍的设计、畜牧场环境管理、畜牧 场环境保护及动物疫病防治、动物饲养管理和动物育种等方面,都有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1.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外界环境因子不断发生变化,同一地区不同的时间范围环 境状况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也不同。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与家畜对环境需求的相对稳 定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这种矛盾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环境控制。家畜环境生 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家畜生产所需要的适宜环境的参数,为家畜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畜牧场是集中饲养家畜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场所,畜牧场环境 状况及畜牧场生产经营状况依赖于畜牧场的设计。例如,畜牧场的水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是畜牧生 产顺利进行的前提,在进行畜牧场选择和设计时,若水源选择不当,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再如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引起家畜传染病的发生,在进行畜牧场设计时,若不考虑土壤状况,可能导 致家畜传染病流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引起家畜中毒。家畜环境卫生学为科学进行畜牧场设 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3.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途径家畜环境保护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保护畜牧场环境,免受 外界环境的污染,二是力求畜牧生产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运用家畜环境卫生 学的理论,分析畜牧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污染减量化措施,并采用生物的、物理 的、化学的方法和设备、设施处理、利用畜牧场废弃物,力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和清洁生产,保护 环境,使畜牧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4.为规模化集约化畜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 平,但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生产也加剧了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的恶化,因而对家畜环境卫生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同时,家畜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极大推动了工厂化 畜牧生产的发展。例如,根据家畜体热调节机制及其对温度、湿度及通风的要求,研发的通风、供暖 降温设备,改善了畜舍温度、湿度环境和空气卫生状况,保障了肉、奶、蛋等畜产品四季均衡生产 再如,根据家禽生理机能与光照的关系制订的人工控制光照技术的普及,使得蛋鸡的规模化生产得以 稳定均恒地进行。由此可见,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成果,为工厂化集约化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 技术保障。 5.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的方法科学地设计畜牧场,一方面可以杜绝场外的病原进入场内, 另一方面可防止病原在场内不同的畜群之间传播。严格的环境管理,不但可减少特异性病原引起的疾 病,而且还可预防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非特异性疾病。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畜牧生产,环境因 子的剧烈变化引起的非特异性疾病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巨大,需要采取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来消除 这些疾病:运用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可消除土壤和水体污染对家畜健康的不良影响 6
6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在畜牧场规划布局、畜牧场及畜舍的设计、畜牧场环境管理、畜牧 场环境保护及动物疫病防治、动物饲养管理和动物育种等方面,都有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1. 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外界环境因子不断发生变化,同一地区不同的时间范围环 境状况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也不同。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与家畜对环境需求的相对稳 定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这种矛盾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环境控制。家畜环境生 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家畜生产所需要的适宜环境的参数,为家畜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 畜牧场是集中饲养家畜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场所,畜牧场环境 状况及畜牧场生产经营状况依赖于畜牧场的设计。例如,畜牧场的水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是畜牧生 产顺利进行的前提,在进行畜牧场选择和设计时,若水源选择不当,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再如,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引起家畜传染病的发生,在进行畜牧场设计时,若不考虑土壤状况,可能导 致家畜传染病流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引起家畜中毒。家畜环境卫生学为科学进行畜牧场设 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3. 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途径 家畜环境保护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保护畜牧场环境,免受 外界环境的污染,二是力求畜牧生产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运用家畜环境卫生 学的理论,分析畜牧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污染减量化措施,并采用生物的、物理 的、化学的方法和设备、设施处理、利用畜牧场废弃物,力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和清洁生产,保护 环境,使畜牧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4. 为规模化集约化畜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 平,但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生产也加剧了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的恶化,因而对家畜环境卫生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同时,家畜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极大推动了工厂化 畜牧生产的发展。例如,根据家畜体热调节机制及其对温度、湿度及通风的要求,研发的通风、供暖、 降温设备,改善了畜舍温度、湿度环境和空气卫生状况,保障了肉、奶、蛋等畜产品四季均衡生产; 再如,根据家禽生理机能与光照的关系制订的人工控制光照技术的普及,使得蛋鸡的规模化生产得以 稳定均恒地进行。由此可见,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成果,为工厂化集约化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 技术保障。 5. 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的方法 科学地设计畜牧场,一方面可以杜绝场外的病原进入场内, 另一方面可防止病原在场内不同的畜群之间传播。严格的环境管理,不但可减少特异性病原引起的疾 病,而且还可预防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非特异性疾病。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畜牧生产,环境因 子的剧烈变化引起的非特异性疾病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巨大,需要采取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来消除 这些疾病;运用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可消除土壤和水体污染对家畜健康的不良影响
6.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畜牧场若受到环境污染,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病原 等环境污染物通过空气、土壤、饲料、水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危害动物健康,降低动物产品品质与 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畜牧场与畜舍环境管理不善使环境恶化而引发疾病流行,导致药物 滥用,也危及到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因此,运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是 生产绿色畜产品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7.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它生产技术的效力家畜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能力与温度、湿度、 气流、光照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只有注意到这种关系,根据变化的环境对家畜日粮进行适当的调整, 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再如,家畜的繁殖性能,产肉性能及产奶性能与温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只 有采取适当的环境控制措施,才能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此外,家畜遗传潜力的发挥,也依赖于 环境,因而一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制订育种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优良的品种,需要提供适 宜的环境,只有这样,动物生产潜力才能得以发挥。 第五节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调査研究法,即通过调査,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 性质、数量和运动规律,分析它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掌握其规律;二是试验硏究法,在实验 室模拟各种环境条件,观察其对家畜生活、生产和健康的影响过程和程度,例如,人工气候室法是试 验研究法的一种,就是运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各种气候因子的变化,研究气候因子对家畜的影响;三是 监测法,即以实验室手段对环境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监测,掌握其变化规律, 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家畜外界环境的安全。这三种方法,目前都被广泛地采用。人们可以根据 问题的性质、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等,酌情选择使用 7
7 6.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一方面,畜牧场若受到环境污染,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病原 等环境污染物通过空气、土壤、饲料、水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危害动物健康,降低动物产品品质与 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畜牧场与畜舍环境管理不善使环境恶化而引发疾病流行,导致药物 滥用,也危及到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因此,运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是 生产绿色畜产品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7.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它生产技术的效力 家畜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能力与温度、湿度、 气流、光照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只有注意到这种关系,根据变化的环境对家畜日粮进行适当的调整, 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再如,家畜的繁殖性能,产肉性能及产奶性能与温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只 有采取适当的环境控制措施,才能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此外,家畜遗传潜力的发挥,也依赖于 环境,因而一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制订育种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优良的品种,需要提供适 宜的环境,只有这样,动物生产潜力才能得以发挥。 第五节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调查研究法,即通过调查,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 性质、数量和运动规律,分析它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掌握其规律;二是试验研究法,在实验 室模拟各种环境条件,观察其对家畜生活、生产和健康的影响过程和程度,例如,人工气候室法是试 验研究法的一种,就是运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各种气候因子的变化,研究气候因子对家畜的影响;三是 监测法,即以实验室手段对环境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监测,掌握其变化规律, 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家畜外界环境的安全。这三种方法,目前都被广泛地采用。人们可以根据 问题的性质、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等,酌情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