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斑病 Pear Black Spot 梨黑斑病是梨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主要梨区普遍发生。日本梨、西洋梨、酥梨、 雪花梨最易感病,发病严重时引起裂果和早期落果,直接影响梨果的产量和品质:该病严重 时还可以引起早期落叶和嫩梢枯死,严重削弱若树势,降低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在河 北省该病主要危害雪花梨叶片,导致叶枯叶落,果实很少受害。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及新梢。叶片受害,主要发生在嫩叶上,展叶一个月以上的叶片不 易受侵染。幼叶发病,开始时产生针头大、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的斑点,边缘明显:后病斑 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白色至灰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有时病斑上有 轮纹。病斑多时,常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叶片焦枯、畸形甚至早期脱落。天气潮湿 时,病斑表面产生大量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幼果受害,初在果面上产生一个至数个褐色圆形针头大小的斑点,逐渐扩大,呈近圆形 至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略凹陷,潮湿时表面也产生黑色霉层。由于病健部分发育不 均,果实膨大时,果面发生龟裂,裂缝可深达果心,在裂缝内也会产生黑霉,病果往往早落。 长成的果实受害时,其前期表现与幼果相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软化,腐败而 落果。重病果常数个病斑合并为大病斑,甚至使全果呈漆黑色,表面密生墨绿色至黑色霉层。 新梢及叶柄受害,病斑初期为椭圆形,黑色,稍凹陷,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淡褐色,明 显凹陷的病斑。病健交界处常产生裂缝,病梢或叶柄易折断甚至 枯死 病原 病原为菊池链格孢 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属于半知菌 亚门链格孢属。病斑上的黑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黄褐色,丛生,一般不分枝,少数有分支,基 部较粗,先端略细,有隔膜3~10个,大小为40~70μm×42~56 μm,孢子脱落后有孢痕。分生孢子常2~3个链状长出,形状不 大多数为棍棒状,基部膨大,顶端细小,嘴胞稍长,有横 隔膜411个,纵隔膜0-9个,大小10~70um×6-22pm,分 图92梨树黑斑病菌 隔处略缢缩。老熟的分生孢子壁较厚,暗褐色;幼嫩的分生孢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子则壁薄而成黄褐色和暗黄色。菌丝生长适温为28℃,孢子形 成适温为28-32℃,萌发适温28℃。在枝条上越冬病斑于9-28℃均能形成分生孢子,而以 24℃为最适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病梢及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病组织上产生新的 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和直接侵入寄主组织引起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病菌 可在田间引起多次再侵染 高温和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气温在24~28℃,同时连续阴雨时,有利于黑斑病 的发生和蔓延;地势低洼、肥料不足、树势衰弱等不利因素均可加重该病的危害。品种间有
图 9-2 梨树黑斑病菌 (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梨黑斑病 Pear Black Spot 梨黑斑病是梨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主要梨区普遍发生。日本梨、西洋梨、酥梨、 雪花梨最易感病,发病严重时引起裂果和早期落果,直接影响梨果的产量和品质;该病严重 时还可以引起早期落叶和嫩梢枯死,严重削弱若树势,降低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在河 北省该病主要危害雪花梨叶片,导致叶枯叶落,果实很少受害。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及新梢。叶片受害,主要发生在嫩叶上,展叶一个月以上的叶片不 易受侵染。幼叶发病,开始时产生针头大、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的斑点,边缘明显;后病斑 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白色至灰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有时病斑上有 轮纹。病斑多时,常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叶片焦枯、畸形甚至早期脱落。天气潮湿 时,病斑表面产生大量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幼果受害,初在果面上产生一个至数个褐色圆形针头大小的斑点,逐渐扩大,呈近圆形 至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略凹陷,潮湿时表面也产生黑色霉层。由于病健部分发育不 均,果实膨大时,果面发生龟裂,裂缝可深达果心,在裂缝内也会产生黑霉,病果往往早落。 长成的果实受害时,其前期表现与幼果相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软化,腐败而 落果。重病果常数个病斑合并为大病斑,甚至使全果呈漆黑色,表面密生墨绿色至黑色霉层。 新梢及叶柄受害,病斑初期为椭圆形,黑色,稍凹陷,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淡褐色,明 显凹陷的病斑。病健交界处常产生裂缝,病梢或叶柄易折断甚至 枯死。 病原 病原为菊池链格孢 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属于半知菌 亚门链格孢属。病斑上的黑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黄褐色,丛生,一般不分枝,少数有分支,基 部较粗,先端略细,有隔膜 3~10 个,大小为 40~70μm×4.2~5.6 μm,孢子脱落后有孢痕。分生孢子常 2~3 个链状长出,形状不 一,大多数为棍棒状,基部膨大,顶端细小,嘴胞稍长,有横 隔膜 4~11 个,纵隔膜 0~9 个,大小 10~70μm×6~22μm,分 隔处略缢缩。老熟的分生孢子壁较厚,暗褐色;幼嫩的分生孢 子则壁薄而成黄褐色和暗黄色。菌丝生长适温为 28℃,孢子形 成适温为 28~32℃,萌发适温 28℃。在枝条上越冬病斑于 9~28℃均能形成分生孢子,而以 24℃为最适。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病梢及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病组织上产生新的 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和直接侵入寄主组织引起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病菌 可在田间引起多次再侵染。 高温和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气温在 24~28℃,同时连续阴雨时,有利于黑斑病 的发生和蔓延;地势低洼、肥料不足、树势衰弱等不利因素均可加重该病的危害。品种间有
明显抗病性差异,一般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易感病,西洋梨次之,中国梨较抗病。在河北省 雪花梨叶片严重发病,鸭梨很少发病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必须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力为基础,结合搞好果园卫生,控 制越冬菌原,生长期及时喷药保护,防治病害蔓延。 搞好果园卫生,清除越冬菌源在梨树落叶后至萌芽前彻底淸除果园内的落叶、落 果,剪除有病枝梢,并集中烧毀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可在果园内间作绿肥和増施有机肥料,促使植 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发病程度。对于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的果园,应做好开沟 排水工作 3.药剂防治在梨树发芽前,全园喷施1次3~5°Bε石硫合剂与0.3%-0.5%五氯酚钠 混合液、和40%福美胂wP100倍稀释液,杀死树体上的越冬病菌。梨树生长期喷药保护幼 叶幼果,具体喷药时间南北各地不同,一般从5月上中旬开始第一次喷药,15~20天一次, 连喷4-6次。常用药剂有:10%多氧霉素(宝丽安)、1.5%多抗霉素、80%大生M-45、50 扑海因、80%普诺、70%代森锰锌、50%菌核净等
明显抗病性差异,一般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易感病,西洋梨次之,中国梨较抗病。在河北省, 雪花梨叶片严重发病,鸭梨很少发病。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必须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力为基础,结合搞好果园卫生,控 制越冬菌原,生长期及时喷药保护,防治病害蔓延。 1.搞好果园卫生,清除越冬菌源 在梨树落叶后至萌芽前彻底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 果,剪除有病枝梢,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 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可在果园内间作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料,促使植 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发病程度。对于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的果园,应做好开沟 排水工作。 3.药剂防治 在梨树发芽前,全园喷施 1 次 3~5 oBe 石硫合剂与 0.3%~0.5%五氯酚钠 混合液、和 40%福美胂 WP 100 倍稀释液,杀死树体上的越冬病菌。梨树生长期喷药保护幼 叶幼果,具体喷药时间南北各地不同,一般从 5 月上中旬开始第一次喷药,15~20 天一次, 连喷 4~6 次。常用药剂有:10%多氧霉素(宝丽安)、1.5%多抗霉素、80%大生 M-45、50% 扑海因、80%普诺、70%代森锰锌、50%菌核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