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轮纹病 Pear ring rot 梨轮纹病又名粗皮病、瘤皮病、水烂。是我国梨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有些梨园,枝干 发病率达100%,病果率达40%~50%。枝干发病后,导致树势衰弱;果实发病,引起果实大 量腐烂。河北省鸭梨及雪花梨产区,曾几度严重发生,损失惨重。此病除危害梨树外,还可 危害苹果、桃、杏、花红、山楂、枣、核桃等多种果树。 症状 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有时也可危害叶片 枝干:枝干受害,常以皮孔为中心先形成暗褐色瘤状突起,病斑扩展后成为近圆形或 扁圆形暗褐色坏死斑,直径约5~15mm。秋后病斑停止扩展,沿病斑外缘产生一圈裂纹,边 缘翘起呈马鞍状。第二年病斑继续向外扩展,在原病斑外形成一圈坏死斑,并于第一年生病 斑上产生许多不甚明显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秋后病斑又停止扩展,外缘产生裂缝,边 缘翘起。第三年又向外扩展,产生小黑点、形成坏死斑……。经过连年扩展后,形成以皮孔 为中心的同心轮纹状病斑。枝干上病斑多时,导致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枝干病斑 般较浅,仅限于树皮表层,对枝干危害不大:但是在弱树及弱枝上,有时病斑可深达形成层, 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枝干死亡。潮湿条件下,病斑小黑点中可溢出灰白色黏液状分生孢子团。 个小黑点一般可连续产孢3~4年,最长可达9年 果实:多数主栽品种如鸭梨、雪花梨、酥梨等,采收前很少表现症状,症状表现多在采 收后7-25d内,少数可延迟至采收后43d。因此,这类品种严重发病主要表现为储藏运输期 大量烂果。某些品种如砘子梨、红梨,采收前即可大量烂果,采收后仍可继续表现症状。果 实病斑均以皮孔为中心,初为水渍状浅褐色至红褐色圆形烂斑,在病斑扩大过程中逐渐形成 浅褐色与红褐色至深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病斑组织软烂多汁,无特殊异味,前期不凹陷 后期稍显凹陷并从病斑中部开始逐渐产生散生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在常温储藏条件下 发病,病斑上常有明显的轮纹;在冷藏条件下发病,多数不形成明显的轮纹斑,而呈现病斑 中部浅褐色,外圈颜色较深为黑褐色甚至黑色的宽边 叶片:病斑初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略显同心轮纹:后期逐渐变为灰白色,其上 散生稀疏的小黑点。叶上病斑多时,常互相联合,导致叶片焦枯早落。 病原 学名:枝干轮纹病菌的有性态为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sp. piricola(Nose) Koganecawa et. Sokwwa。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 属。自然界常见的无性态为轮纹大茎点霉 Macmphoma kunwatsukai Hara。该菌危害果实,形 成轮纹状烂果,因此通称为轮纹病菌。危害果实的另一种病菌俗称干腐病菌,即贝伦格葡萄 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berengaria de.Not.,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态产生大茎点( Macropoma) 杏核小穴壳( Dothionεl)型分生孢子。该菌在枝干上形成溃疡型的坏死斑,即常见的干腐 病
梨轮纹病 Pear Ring Rot 梨轮纹病又名粗皮病、瘤皮病、水烂。是我国梨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有些梨园,枝干 发病率达 100%,病果率达 40%~50%。枝干发病后,导致树势衰弱;果实发病,引起果实大 量腐烂。河北省鸭梨及雪花梨产区,曾几度严重发生,损失惨重。此病除危害梨树外,还可 危害苹果、桃、杏、花红、山楂、枣、核桃等多种果树。 症状 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有时也可危害叶片。 枝干:枝干受害,常以皮孔为中心先形成暗褐色瘤状突起,病斑扩展后成为近圆形或 扁圆形暗褐色坏死斑,直径约 5~15mm。秋后病斑停止扩展,沿病斑外缘产生一圈裂纹,边 缘翘起呈马鞍状。第二年病斑继续向外扩展,在原病斑外形成一圈坏死斑,并于第一年生病 斑上产生许多不甚明显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秋后病斑又停止扩展,外缘产生裂缝,边 缘翘起。第三年又向外扩展,产生小黑点、形成坏死斑……。经过连年扩展后,形成以皮孔 为中心的同心轮纹状病斑。枝干上病斑多时,导致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枝干病斑一 般较浅,仅限于树皮表层,对枝干危害不大;但是在弱树及弱枝上,有时病斑可深达形成层, 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枝干死亡。潮湿条件下,病斑小黑点中可溢出灰白色黏液状分生孢子团。 一个小黑点一般可连续产孢 3~4 年,最长可达 9 年。 果实:多数主栽品种如鸭梨、雪花梨、酥梨等,采收前很少表现症状,症状表现多在采 收后 7~25d 内,少数可延迟至采收后 43d。因此,这类品种严重发病主要表现为储藏运输期 大量烂果。某些品种如砘子梨、红梨,采收前即可大量烂果,采收后仍可继续表现症状。果 实病斑均以皮孔为中心,初为水渍状浅褐色至红褐色圆形烂斑,在病斑扩大过程中逐渐形成 浅褐色与红褐色至深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病斑组织软烂多汁,无特殊异味,前期不凹陷, 后期稍显凹陷并从病斑中部开始逐渐产生散生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在常温储藏条件下 发病,病斑上常有明显的轮纹;在冷藏条件下发病,多数不形成明显的轮纹斑,而呈现病斑 中部浅褐色,外圈颜色较深为黑褐色甚至黑色的宽边。 叶片:病斑初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略显同心轮纹;后期逐渐变为灰白色,其上 散生稀疏的小黑点。叶上病斑多时,常互相联合,导致叶片焦枯早落。 病原 学名:枝干轮纹病菌的有性态为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sp. piricola (Nose) Koganecawa et. Sokwwa。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 属。自然界常见的无性态为轮纹大茎点霉 Macrophoma kuwatsukai Hara。该菌危害果实,形 成轮纹状烂果,因此通称为轮纹病菌。危害果实的另一种病菌俗称干腐病菌,即贝伦格葡萄 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 de. Not.,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态产生大茎点(Macrophoma)、 杏核小穴壳(Dothiorella)型分生孢子。该菌在枝干上形成溃疡型的坏死斑,即常见的干腐 病
病原形态:子囊壳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在子座中单生,黑褐色,大小为220~-390um× 170~-280μm,有短喙。子囊长棍棒形,大小为95~140μm×22~26μm,每个子囊内含有8 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至淡黄色,椭圆形,大小为22.5-31μm×9~13.5μm。无性态分 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320~390μm×210-370uma分生孢子无色,单胞, 钝纺锤形至长椭圆形,大小为20~30um×69μm 病原生物学:菌丝生长温度为15~35℃,适温27~30℃;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如无光照,病菌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在灭菌的桃树枝段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另外,在有光的 条件下,温度为15~25℃经15d左右就会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黑光灯照射也可促进 孢子的产生。 分生孢子在清水中萌发,于30~34℃下经22h,萌发率达95%。分生孢子萌发时先产生 1~2个横隔膜,少数产生3个横隔膜,然后在孢子两端长出细长的芽管。 病害循环 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均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病斑上越冬,其中干 腐病菌还可在树上及落地枯死枝、树上枯桩、干橛、支棍及其他树木的枯死枝等部位越冬。 第二年,越冬部位的病菌释放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经过风雨传播,从枝干皮孔或伤口侵染 枝干,导致枝干发病:从果实皮孔侵染果实,导致果实带菌和发病。 刚落花的幼果即可受到病菌侵染,成长期的果实也可不断遭受病菌侵染,侵染果实的病 菌均来自各个越冬场所,都应称之为初侵染。当年被侵染的果实,有些可在采收前发病,多 数在采收后发病,病果上不产生成熟的分生孢子器。该病没有再侵染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枝干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寄主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 气候条件合适,又有充足的越冬菌量就会造成轮纹病的大发生 寄主阶段抗病性:分期接种试验证明,在河北省南部梨区的鸭梨品种上,从4月中旬末 梨树落花后开始直至7月下旬分期在果实上黏贴菌丝圆片接种病菌,采收后室温诱发几乎全 部发病;8月上旬接种病菌的果实,发病率突然降低:8月中旬接种者很少发病;8月下旬 以后直至采收前接种者几乎都不发病。看来果实对该病存在明显的阶段抗病性。也就是说, 在河北省,8月中旬之后病菌将结東对果实的侵染。在苹果上进行的类似研究表明,不同生 育期果实的皮孔木栓化程度不同,皮孔外完全形成木栓层的比例和时间与接种后的发病率直 接相关,说明果实阶段抗病性主要是组织结构抗病性,即病菌能够通过未形成木栓层的皮孔 侵入,而不能通过已形成木栓层的的皮孔侵入。由于皮孔木栓层形成时间和程度与多种因素 有关,年份之间会有变化,每年侵染结束期也会略有不同。 气候条件:越冬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只有遇到降雨后吸水膨胀,才能从孔口中挤出黏液 状的孢子团,孢子团只有遇到降雨才能分散传播,落在果实上的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侵入。因此,该病是典型的风雨传播病害。传播距离为10~30m,10m以内最有效;20m左 右仍然有效;30m以外基本无效。果实感病期内的降雨量、降雨日数、雨日分布都与该病的 发生轻重有密切关系。年降雨量大、雨日多、雨水集中在果实感病期,尤其是5~7月出现阴 雨连绵的年份该病就比较重。相反,气候干旱,尤其是果实感病期内干旱少雨,发病比较轻。 越冬菌量:发病程度还与果园菌量有密切关系。枝干轮纹病严重,病斑中潜伏越冬的轮
病原形态:子囊壳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在子座中单生,黑褐色,大小为 220~390μm× 170~280μm,有短喙。子囊长棍棒形,大小为 95~140μm×22~26μm,每个子囊内含有 8 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至淡黄色,椭圆形,大小为 22.5~31μm×9~13.5μm。无性态分 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 320~390μm×210~370μ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 钝纺锤形至长椭圆形,大小为 20~30μm×6~9μm。 病原生物学:菌丝生长温度为 15~35℃,适温 27~30℃;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如无光照,病菌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在灭菌的桃树枝段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另外,在有光的 条件下,温度为 15~25℃经 15d 左右就会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黑光灯照射也可促进 孢子的产生。 分生孢子在清水中萌发,于 30~34℃下经 22h,萌发率达 95%。分生孢子萌发时先产生 1~2 个横隔膜,少数产生 3 个横隔膜,然后在孢子两端长出细长的芽管。 病害循环 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均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病斑上越冬,其中干 腐病菌还可在树上及落地枯死枝、树上枯桩、干橛、支棍及其他树木的枯死枝等部位越冬。 第二年,越冬部位的病菌释放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经过风雨传播,从枝干皮孔或伤口侵染 枝干,导致枝干发病;从果实皮孔侵染果实,导致果实带菌和发病。 刚落花的幼果即可受到病菌侵染,成长期的果实也可不断遭受病菌侵染,侵染果实的病 菌均来自各个越冬场所,都应称之为初侵染。当年被侵染的果实,有些可在采收前发病,多 数在采收后发病,病果上不产生成熟的分生孢子器。该病没有再侵染。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枝干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寄主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 气候条件合适,又有充足的越冬菌量就会造成轮纹病的大发生。 寄主阶段抗病性:分期接种试验证明,在河北省南部梨区的鸭梨品种上,从 4 月中旬末 梨树落花后开始直至 7 月下旬分期在果实上黏贴菌丝圆片接种病菌,采收后室温诱发几乎全 部发病;8 月上旬接种病菌的果实,发病率突然降低;8 月中旬接种者很少发病;8 月下旬 以后直至采收前接种者几乎都不发病。看来果实对该病存在明显的阶段抗病性。也就是说, 在河北省,8 月中旬之后病菌将结束对果实的侵染。在苹果上进行的类似研究表明,不同生 育期果实的皮孔木栓化程度不同,皮孔外完全形成木栓层的比例和时间与接种后的发病率直 接相关,说明果实阶段抗病性主要是组织结构抗病性,即病菌能够通过未形成木栓层的皮孔 侵入,而不能通过已形成木栓层的的皮孔侵入。由于皮孔木栓层形成时间和程度与多种因素 有关,年份之间会有变化,每年侵染结束期也会略有不同。 气候条件:越冬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只有遇到降雨后吸水膨胀,才能从孔口中挤出黏液 状的孢子团,孢子团只有遇到降雨才能分散传播,落在果实上的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侵入。因此,该病是典型的风雨传播病害。传播距离为 10~30m,10m 以内最有效;20m 左 右仍然有效;30m 以外基本无效。果实感病期内的降雨量、降雨日数、雨日分布都与该病的 发生轻重有密切关系。年降雨量大、雨日多、雨水集中在果实感病期,尤其是 5~7 月出现阴 雨连绵的年份该病就比较重。相反,气候干旱,尤其是果实感病期内干旱少雨,发病比较轻。 越冬菌量:发病程度还与果园菌量有密切关系。枝干轮纹病严重,病斑中潜伏越冬的轮
纹病菌多;管理不善,树上的枯枝、干橛、枯桩多,其上潜伏的干腐病菌多;以果树和其他 树木的干枯枝作开张角度的支棍、防止果多压断枝干的顶棍或者果园的围墙篱笆,其上潜伏 越冬的干腐病菌也就比较多;用刺槐等寄主植物作果园的防护林或果园内外有其他寄主树 木,都能成为果园发病的病菌来源,都能加重该病的发生。调查研究证明,河北梨区的果实 轮纹病主要由干腐病菌( B berengaria)侵染所致,可占病果总量的85%以上,果园内外该 菌的宿主数量就可能与果实的发病程度有重大关系 病害控制 梨轮纹病危害主要引起果实腐烂,直接降低经济收益,因此防治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果实 的带菌率和发病率。从落花后的幼果直到7月底以前的成果是果实的高度感病期,此期侵染 果实的病菌全部来自各个越冬场所的潜伏病菌,没有再侵染。该病是典型的风雨传播的病害, 降雨与该病的发生轻重密切相关。因此,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都是弱寄生菌,在树体生活力旺盛的情况下, 会显著减轻发病甚至难以发生。因此,合理施肥,尤其是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 肥、钙肥、微量元素:合理修剪,尤其是结合修剪淸除枯枝、干桩、过密枝:合理负担,控 制结果量等壮树措施,对减轻枝干发病,降低病菌数量有明显效果 2.清除病菌清除病菌是防治轮纹病的关键和基础,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刮除枝 干病斑。发芽前将枝干上的轮纹病与干腐病斑刮干净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 ②枝干用药。休眠期喷施铲除性药剂,直接杀灭枝干表面越冬的病菌,可明显降低果园菌量 常用药剂有40%福美胂、95%精品索利巴尔、40%石硫合剂结晶、1~3°Be石硫合剂等。③ 清理枯死枝。修剪落地的枝干要及时彻底淸理:不要使用树木枝干作果园围墙篱笆:不要使 用带皮木棍作支棍和顶柱;注意清理果园周围其他树木上的枯死枝。 3.果实感病期药剂防治从梨落花后开始,根据降雨情况及时喷药,防治果实受侵染, 降低果实的带菌率和发病率。有效药剂有: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80%大生M-45、 80%喷克。用药时要注意与防治黑星病相互配合,尽量考虑两种主要病害的兼治 4.采收前喷药生产中主栽培品种在采收前很少发病,病菌在皮孔周围潜伏,采收前 使用1~3次高浓度的内吸性药剂,有可能铲除部分皮孔带菌,降低采收后的发病率。比较有 效的配方是85%疫霜灵4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助杀或害立平1000倍液 5.果实套袋落花后喷1~-3次80%大生M45或80%喷克等,同时进行疏果、定果, 定果后实行果实套袋,基本能够控制该病的危害
纹病菌多;管理不善,树上的枯枝、干橛、枯桩多,其上潜伏的干腐病菌多;以果树和其他 树木的干枯枝作开张角度的支棍、防止果多压断枝干的顶棍或者果园的围墙篱笆,其上潜伏 越冬的干腐病菌也就比较多;用刺槐等寄主植物作果园的防护林或果园内外有其他寄主树 木,都能成为果园发病的病菌来源,都能加重该病的发生。调查研究证明,河北梨区的果实 轮纹病主要由干腐病菌(B.berengeria)侵染所致,可占病果总量的 85%以上,果园内外该 菌的宿主数量就可能与果实的发病程度有重大关系。 病害控制 梨轮纹病危害主要引起果实腐烂,直接降低经济收益,因此防治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果实 的带菌率和发病率。从落花后的幼果直到 7 月底以前的成果是果实的高度感病期,此期侵染 果实的病菌全部来自各个越冬场所的潜伏病菌,没有再侵染。该病是典型的风雨传播的病害, 降雨与该病的发生轻重密切相关。因此,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 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都是弱寄生菌,在树体生活力旺盛的情况下, 会显著减轻发病甚至难以发生。因此,合理施肥,尤其是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 肥、钙肥、微量元素;合理修剪,尤其是结合修剪清除枯枝、干桩、过密枝;合理负担,控 制结果量等壮树措施,对减轻枝干发病,降低病菌数量有明显效果。 2.清除病菌 清除病菌是防治轮纹病的关键和基础,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刮除枝 干病斑。发芽前将枝干上的轮纹病与干腐病斑刮干净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 ②枝干用药。休眠期喷施铲除性药剂,直接杀灭枝干表面越冬的病菌,可明显降低果园菌量。 常用药剂有 40%福美胂、95%精品索利巴尔、40%石硫合剂结晶、1~3 oBe 石硫合剂等。③ 清理枯死枝。修剪落地的枝干要及时彻底清理;不要使用树木枝干作果园围墙篱笆;不要使 用带皮木棍作支棍和顶柱;注意清理果园周围其他树木上的枯死枝。 3.果实感病期药剂防治 从梨落花后开始,根据降雨情况及时喷药,防治果实受侵染, 降低果实的带菌率和发病率。有效药剂有: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80%大生 M-45、 80%喷克。用药时要注意与防治黑星病相互配合,尽量考虑两种主要病害的兼治。 4.采收前喷药 生产中主栽培品种在采收前很少发病,病菌在皮孔周围潜伏,采收前 使用 1~3 次高浓度的内吸性药剂,有可能铲除部分皮孔带菌,降低采收后的发病率。比较有 效的配方是 85%疫霜灵 400 倍液+50%多菌灵 500 倍液+助杀或害立平 1000 倍液。 5.果实套袋 落花后喷 1~3 次 80%大生 M-45 或 80%喷克等,同时进行疏果、定果, 定果后实行果实套袋,基本能够控制该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