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柿角斑病和圆斑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9.51KB,团购合买
柿角斑病 Persimmon Angular Leaf Spot 柿角斑病遍布全国各产区,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落果,对产量和树势均有较 大影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黄绿色病斑,斑内叶脉 变黑,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形成中部 浅褐色,边缘黑色的多角形病斑。在适宜条件下,病斑表面密生黑色绒球状小粒点(分生 孢子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柿角斑病 Persimmon Angular Leaf spot 柿角斑病遍布全国各产区,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落果,对产量和树势均有较大 影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黄绿色病斑,斑内叶脉变 黑,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形成中部浅褐 色,边缘黑色的多角形病斑。在适宜条件下,病斑表面密生黑色绒球状小粒点(分生孢子座)。 病叶背面颜色较浅,开始为淡黄色,后为褐色或黑褐色,黑色边缘不甚明显,小黑点稀疏。 柿蒂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四角上,浅褐色至深褐色,有时有黑色边缘,形状不规则,两面均可 产生黑色绒球状小粒点,背面较多。 病原 病原为柿尾孢 Cecospora kaki Ell et EV.,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座半球形或扁球形 暗橄榄色,22~66×17~50μm,其上丛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不分枝,短杆状,直立 或稍弯曲,无分隔,顶端稍细,淡褐色,7~23μm×3.5~50μm,其上着生一个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倒棍棒状,直立或稍弯曲,上端较细,基部稍宽,无色或淡黄色,有0~8个隔膜, 15~77.5μm×2.5~50μm。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0-40℃,适温为30℃左右。人工培养最 本菌除危害柿树外,还可危害君迁子(黑枣树),尤对幼树危害严重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柿蒂和落叶病斑中越冬,而结果大树则以挂在树上的病蒂为主要初 侵染来源。病蒂可在柿树上残存2~3年,病蒂内的菌丝可存活3年以上。柿树落花后一个 多月内,即6~7月份,越冬病蒂便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经 过25~28天的潜育期,8月初开始发病,9月份病斑定形,病叶开始脱落。重病树从9月下 旬至10月上旬病叶相继脱落,柿果变红、变软脱落。当年生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 行再侵染,但由于该病的潜育期较长,再侵染在病害循环中不重要。 柿角斑病的发生与叶片老嫩、菌源数量和当年的降雨密切相关。柿角斑病菌不易侵染幼 叶,故枝梢顶部叶片病轻,而下部老叶病重;本菌分生孢子的传播、萌发和侵入均需高温和 降雨,所以5~8月降雨早、雨量大,发病严重。同时,环境潮湿也有利于该病发生,所以 渠边河旁的柿树及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发病重,而路边早地柿树及树冠上部和外围叶片发病 轻;因该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初侵染,故树上病蒂多和靠近黑枣树的柿树发病严重。 病害控制 此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树上病蒂的多少和6~7月份的降雨,所以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彻 底摘除树上病蒂为主,适时进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病措施。 1清除初侵染来源秋后彻底淸除挂在树上的病蒂及落地病蒂、病叶,集中销毁,可大 大减少初侵染来源,控制病害发生

柿角斑病 Persimmon Angular Leaf Spot 柿角斑病遍布全国各产区,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落果,对产量和树势均有较大 影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黄绿色病斑,斑内叶脉变 黑,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形成中部浅褐 色,边缘黑色的多角形病斑。在适宜条件下,病斑表面密生黑色绒球状小粒点(分生孢子座)。 病叶背面颜色较浅,开始为淡黄色,后为褐色或黑褐色,黑色边缘不甚明显,小黑点稀疏。 柿蒂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四角上,浅褐色至深褐色,有时有黑色边缘,形状不规则,两面均可 产生黑色绒球状小粒点,背面较多。 病原 病原为柿尾孢 Cecospora kaki Ell.et.EV.,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座半球形或扁球形, 暗橄榄色,22~66×17~50μm,其上丛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不分枝,短杆状,直立 或稍弯曲,无分隔,顶端稍细,淡褐色,7~23μm×3.5~5.0μm,其上着生一个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倒棍棒状,直立或稍弯曲,上端较细,基部稍宽,无色或淡黄色,有 0~8 个隔膜, 15~77.5μm×2.5~5.0μm。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 10~40℃,适温为 30℃左右。人工培养最 适 pH4.9~6.2。 本菌除危害柿树外,还可危害君迁子(黑枣树),尤对幼树危害严重。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柿蒂和落叶病斑中越冬,而结果大树则以挂在树上的病蒂为主要初 侵染来源。病蒂可在柿树上残存 2~3 年,病蒂内的菌丝可存活 3 年以上。柿树落花后一个 多月内,即 6~7 月份,越冬病蒂便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经 过 25~28 天的潜育期,8 月初开始发病,9 月份病斑定形,病叶开始脱落。重病树从 9 月下 旬至 10 月上旬病叶相继脱落,柿果变红、变软脱落。当年生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 行再侵染,但由于该病的潜育期较长,再侵染在病害循环中不重要。 柿角斑病的发生与叶片老嫩、菌源数量和当年的降雨密切相关。柿角斑病菌不易侵染幼 叶,故枝梢顶部叶片病轻,而下部老叶病重;本菌分生孢子的传播、萌发和侵入均需高温和 降雨,所以 5~8 月降雨早、雨量大,发病严重。同时,环境潮湿也有利于该病发生,所以 渠边河旁的柿树及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发病重,而路边旱地柿树及树冠上部和外围叶片发病 轻;因该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初侵染,故树上病蒂多和靠近黑枣树的柿树发病严重。 病害控制 此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树上病蒂的多少和 6~7 月份的降雨,所以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彻 底摘除树上病蒂为主,适时进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病措施。 1.清除初侵染来源 秋后彻底清除挂在树上的病蒂及落地病蒂、病叶,集中销毁,可大 大减少初侵染来源,控制病害发生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改良土壤,促进树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修剪, 适时排灌,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病菌繁殖生息的场所:柿树园内及其附近,避免栽植黑 枣树,减少病菌传播侵染 3药剂防治落花后15d左右开始喷药,每隔10~15d喷1次,一般年份喷1-2次,多 雨年份喷2~3次。有效药剂有:1:5600波尔多液、0%代森锰锌和50%菌核净等。 柿圆斑病 Persimmon Leaf Spot 柿圆斑病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淅江等省均有分布,发病后可造成早期落叶,柿 果提早变红、变软、脱落,对树势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期形成浅褐色,边缘不太明显的小斑点。 后扩展为边缘黑色,中部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的圆形病斑。落叶后在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 粒点(子囊壳)。每片叶可产生许多病斑,发病严重时,病叶在几天内可变红脱落。然后树 上的柿果也逐渐变红、变软,相继大量脱落, 柿蒂上的病斑圆形、褐色,比叶片上的病斑发生晚,病斑较小 病原 病原为柿叶球腔菌 Mycosphaerella nawae Hiura et ikata,属子囊菌亚门。子囊壳球形或洋梨形,黑褐 色,直径53~100μm,顶端有孔口。子囊丛生于子囊 壳底部,无色,圆筒形,2445μm×48μm,内有 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成两行,无色, 纺锤形,双胞,成熟时上胞较宽,分隔处稍缢缩,6 12um×2.4~3.6um 图122柿圆斑病菌 本菌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产生无性孢子,但 子囊壳2.子囊3.子囊孢子 在培养基上则易产生。分生孢子无色,长纺锤形或 圆筒形,具1~3个横隔。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10~35℃,适温为20~25℃ 发病规律 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子囊壳成熟,并喷发出 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萌发后从气孔侵入,潜育期60~100天,一般于8月下旬至 月上旬开始出现症状,9月下旬病斑数量大增,10月上中旬病叶大量脱落。由于本菌在自然 条件下不产生分生孢子,故没有再侵染,所以初侵染的多少就决定了当年发病的轻重。而6~ 8月份的降雨则决定越冬病菌子囊壳的成熟、孢子飞散传播和萌发侵入。因此,上年病重落 叶多,当年6~8月雨早、雨多,该病将严重发生。另外,树势的强弱和病害发生也有密切 的关系。弱树和弱枝上的叶片易感病,而且病叶变红快,脱落早:相反,壮树和壮枝上的叶

图 12-2 柿圆斑病菌 1.子囊壳 2.子囊 3.子囊孢子 2.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改良土壤,促进树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修剪, 适时排灌,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病菌繁殖生息的场所;柿树园内及其附近,避免栽植黑 枣树,减少病菌传播侵染。 3.药剂防治 落花后 15d 左右开始喷药,每隔 10~15d 喷 1 次,一般年份喷 1~2 次,多 雨年份喷 2~3 次。有效药剂有:1:5:600 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和 50%菌核净等。 柿圆斑病 Persimmon Leaf Spot 柿圆斑病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浙江等省均有分布,发病后可造成早期落叶,柿 果提早变红、变软、脱落,对树势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期形成浅褐色,边缘不太明显的小斑点。 后扩展为边缘黑色,中部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的圆形病斑。落叶后在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 粒点(子囊壳)。每片叶可产生许多病斑,发病严重时,病叶在几天内可变红脱落。然后树 上的柿果也逐渐变红、变软,相继大量脱落。 柿蒂上的病斑圆形、褐色,比叶片上的病斑发生晚,病斑较小。 病原 病原为柿叶球腔菌 Mycosphaerella nawae Hiura et Ikata,属子囊菌亚门。子囊壳球形或洋梨形,黑褐 色,直径 53~100μm,顶端有孔口。子囊丛生于子囊 壳底部,无色,圆筒形,24~45μm×4~8μm,内有 8 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成两行,无色, 纺锤形,双胞,成熟时上胞较宽,分隔处稍缢缩,6~ 12μm×2.4~3.6μm。 本菌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产生无性孢子,但 在培养基上则易产生。分生孢子无色,长纺锤形或 圆筒形,具 1~3 个横隔。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 10~35℃,适温为 20~25℃。 发病规律 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年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子囊壳成熟,并喷发出 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萌发后从气孔侵入,潜育期 60~100 天,一般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开始出现症状,9 月下旬病斑数量大增,10 月上中旬病叶大量脱落。由于本菌在自然 条件下不产生分生孢子,故没有再侵染,所以初侵染的多少就决定了当年发病的轻重。而 6~ 8 月份的降雨则决定越冬病菌子囊壳的成熟、孢子飞散传播和萌发侵入。因此,上年病重落 叶多,当年 6~8 月雨早、雨多,该病将严重发生。另外,树势的强弱和病害发生也有密切 的关系。弱树和弱枝上的叶片易感病,而且病叶变红快,脱落早;相反,壮树和壮枝上的叶

片比较抗病,病叶不易变红,而且脱落也比较慢而少。凡地力差或施肥不足,均可导致树势 衰弱,发病往往比较严重 病害控制 l柿圆斑病没有再侵染,所以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来源为重点的综合防病措施。 1.搞好田间卫生秋后至开春前,彻底大面积清扫落叶,集中烧毀或深埋,可大大减 少初侵染来源,控制该病发生。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修剪,雨后及时排水,促进树势健壮, 增强抗病能力 3.喷药保护柿落花后(6月上中旬),在子囊孢子大量成熟飞散之前开始喷药,可获 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如能准确预报子囊孢子的飞散时间,喷药1~2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生。 目前常用的药剂有:1:5:600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及50%多菌灵等

片比较抗病,病叶不易变红,而且脱落也比较慢而少。凡地力差或施肥不足,均可导致树势 衰弱,发病往往比较严重。 病害控制 因柿圆斑病没有再侵染,所以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来源为重点的综合防病措施。 1.搞好田间卫生 秋后至开春前,彻底大面积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 少初侵染来源,控制该病发生。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修剪,雨后及时排水,促进树势健壮, 增强抗病能力。 3.喷药保护 柿落花后(6 月上中旬),在子囊孢子大量成熟飞散之前开始喷药,可获 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如能准确预报子囊孢子的飞散时间,喷药 1~2 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生。 目前常用的药剂有:1:5:600 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及 50%多菌灵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