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枣缩果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27.51KB,团购合买
枣缩果病 Jujube Fruit Shrink Disease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干腰病,褐腐病等20世纪70年代末始见报导,近年来 日趋严重。目前己成为威胁枣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流行年可减产30%~50%,甚至绝 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枣缩果病 Jujube fruit Shrink Disease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干腰病,褐腐病等。20世纪70年代末始见报导,近年来日 趋严重。目前已成为威胁枣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流行年可减产30%-50%,甚至绝收。 症状 仅危害果实。症状有3种类型,即:干蒂型、干腰型和干肩型。干蒂型多发生在幼果期,干 腰型和干肩型多发生在成果期 干蒂型:病初在枣果着生花蒂的尖端变红干缩,后不断向中上部扩展,干缩变红可达枣果的 1/3或1/2。病果风吹易落。 干腰型:病初在枣果腰部表面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点,后病部逐渐失水萎缩为暗红色,失 去光泽。病果两端粗中腰细,呈干腰缩果状。病果肉由淡绿变为赤黄,呈海绵状,味苦,不 堪食用。果柄呈暗黄色,提早形成离层,病果未熟先落 干肩型:在枣果肩部先形成水渍状淡黄色凹陷病斑,后变红干缩。有时扩及果柄,变红干缩, 病果及早先落 病原 国内外对枣缩果病研究甚少,对病原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最早认为由病毒引起,也有人认为 是生理病害。1987年报道,枣缩果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其病原为噬枣欧氏杆菌 Envinia iuiubovara Wabg Cau Febg et Gao.。大小0.4-0.5μm×10μm,周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 阴性,无芽孢。1992年报道,病原为聚生小穴壳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为半知菌亚门 真菌。1996年报道,枣缩果病是由多种病菌混合侵染,其主要病原菌为橄榄色盾壳霉 Coniothyrium olivaceum Bon,群生小穴壳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和交链孢 alternaria ternata. sp tenuis 发病规律 枣缩果病的病害循环,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有资料表明,其初侵染来源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树体带菌越冬,二是病果带菌越冬。从越冬后的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吊等部位均可 分离到枣缩果病菌,早春从地表和石缝处落叶覆盖下的病果上,可见到大量枣缩果病菌的子 实体。枣缩果病原虽有多种,但均为弱寄生菌,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主要通过风 和昆虫进行传播。病菌从花期即可侵染大枣的花、叶和果实,但仅果实表现症状。从枣果红 圈到2/3变红,枣果内含糖量达18%以上,pH5.5-6.0,为发病高峰期。8月中下旬,如条件 适宜将会大发生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山东枣区的圆铃系和花红品种极少发 病。枣果着色期,气温在25℃左右,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害虫严重,枣缩果病往往暴发 成灾。一般,山沟内枣园病重,山坡及平原枣园病轻。密集的枣林病重,孤立枣树病轻。 病害控制 此病由多种病原菌侵染,病菌侵染的时间较长,防治比较困难

枣缩果病 Jujube Fruit Shrink Disease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干腰病,褐腐病等。20 世纪 70 年代末始见报导,近年来日 趋严重。目前已成为威胁枣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流行年可减产 30%~50%,甚至绝收。 症状 仅危害果实。症状有 3 种类型,即:干蒂型、干腰型和干肩型。干蒂型多发生在幼果期,干 腰型和干肩型多发生在成果期。 干蒂型:病初在枣果着生花蒂的尖端变红干缩,后不断向中上部扩展,干缩变红可达枣果的 1/3 或 1/2。病果风吹易落。 干腰型:病初在枣果腰部表面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点,后病部逐渐失水萎缩为暗红色,失 去光泽。病果两端粗中腰细,呈干腰缩果状。病果肉由淡绿变为赤黄,呈海绵状,味苦,不 堪食用。果柄呈暗黄色,提早形成离层,病果未熟先落。 干肩型:在枣果肩部先形成水渍状淡黄色凹陷病斑,后变红干缩。有时扩及果柄,变红干缩, 病果及早先落。 病原 国内外对枣缩果病研究甚少,对病原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最早认为由病毒引起,也有人认为 是生理病害。1987 年报道,枣缩果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其病原为噬枣欧氏杆菌 Erwinia juiubovara Wabg Cau Febg et Gao.。大小 0.4~0.5μm×10μm,周生鞭毛 1~3 根,革兰氏染色 阴性,无芽孢。1992 年报道,病原为聚生小穴壳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为半知菌亚门 真菌。1996 年报道,枣缩果病是由多种病菌混合侵染,其主要病原菌为橄榄色盾壳霉 Coniothyrium olivaceum Bon.,群生小穴壳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和交链孢 Alternaria alternata f.sp.tenuis。 发病规律 枣缩果病的病害循环,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有资料表明,其初侵染来源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树体带菌越冬,二是病果带菌越冬。从越冬后的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吊等部位均可 分离到枣缩果病菌,早春从地表和石缝处落叶覆盖下的病果上,可见到大量枣缩果病菌的子 实体。枣缩果病原虽有多种,但均为弱寄生菌,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主要通过风雨 和昆虫进行传播。病菌从花期即可侵染大枣的花、叶和果实,但仅果实表现症状。从枣果红 圈到 2/3 变红,枣果内含糖量达 18%以上,pH5.5~6.0,为发病高峰期。8 月中下旬,如条件 适宜将会大发生。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山东枣区的圆铃系和花红品种极少发 病。枣果着色期,气温在 25℃左右,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害虫严重,枣缩果病往往暴发 成灾。一般,山沟内枣园病重,山坡及平原枣园病轻。密集的枣林病重,孤立枣树病轻。 病害控制 此病由多种病原菌侵染,病菌侵染的时间较长,防治比较困难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适当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増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雨后及 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治虫防病加强对枣树害虫,特别是刺吸口器和蛀果害虫,如桃小食心虫、介壳虫、蝽象 等害虫的防治,可减少伤口,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进行保护。一般是7~10d喷1次,连喷23次 般年份是在8月上、中、下各旬各喷1次。重病年第一次喷药应提前到7月上中旬。具体喷 药时期和次数应根据降雨情况而定,强调雨后及时喷药。当前的有效药剂为50%缩果宁1号 80%大生M-45等

1.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适当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雨后及 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治虫防病 加强对枣树害虫,特别是刺吸口器和蛀果害虫,如桃小食心虫、介壳虫、蝽象 等害虫的防治,可减少伤口,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进行保护。一般是 7~10d 喷 1 次,连喷 2~3 次。一 般年份是在 8 月上、中、下各旬各喷 1 次。重病年第一次喷药应提前到 7 月上中旬。具体喷 药时期和次数应根据降雨情况而定,强调雨后及时喷药。当前的有效药剂为 50%缩果宁 1 号、 80%大生 M-45 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