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二中2008年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命题人:周正高) 得分评卷人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4分) 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生活中有太多的 youhuo()和恐惧,它无时无刻不在消磨( 人的意志,稍一疏忽 )就有可能被这张可怕的网轻易地捕获,一切靠 信念建立起来的自信和 huihuang( )就会轰然倒下。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分 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山里开始回荡起朗朗的读书声。在简漏教室领读的李老师看着 双双明亮的眼睛,露出欣蔚的笑容。转眼间,她已经在这所乡村小学点任劳任厌、勤勤 垦垦地工作了10多年。 答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B.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百色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C.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D.“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新华网上海11月28日电(记者高路)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支线 喷气式飞机ARJ21-70028日在上海首飞成功。中国研制的飞机在这次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飞行后,宣告正式“飞”入世界先进民用客机的行列 此次首飞成功后,ARJj21飞机产品随即进入试飞试验、适航取证等投向市 场前的最后冲刺。中航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户海印表示,预计在 2010年,ARJ21有望完成试飞试验和适航取证,开始投入市场
1 田东二中 2008 年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20 分) (命题人:周正高)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4 分) 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生活中有太多的 yòuhuò( )和恐惧,它无时无刻不在消磨..( ) 人的意志,稍一疏忽..( )就有可能被这张可怕的网轻易地捕获,一切靠 信念建立起来的自信和 huīhuáng( )就会轰然倒下。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 4 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 分) 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山里开始回荡起朗朗的读书声。在简漏教室领读的李老师看着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露出欣蔚的笑容。转眼间,她已经在这所乡村小学点任劳任厌、勤勤 垦垦地工作了 10 多年。 答: 改 改 改 改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 B.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 ....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百色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C.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D.“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字)(3 分) 新华网上海 11 月 28 日电(记者 高路)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支线 喷气式飞机 ARJ21-700 28 日在上海首飞成功。中国研制的飞机在这次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飞行后,宣告正式“飞”入世界先进民用客机的行列。 此次首飞成功后,ARJ21 飞机产品随即进入试飞试验、适航取证等投向市 场前的最后冲刺。中航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户海印表示,预计在 2010 年,ARJ21 有望完成试飞试验和适航取证,开始投入市场。 得分 评卷人
6.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②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④写出一个包含友情的古诗句 ⑤《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⑥王维的《使至塞上》极写大漠之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7.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要求:①是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 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 例句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 番事业。 例句:《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 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3分) 得分评卷人 、现代文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2题。(17分) 低姿态进入 崔耕和 ①你见过打太极拳吗?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势断意连,讲究的是外柔内 刚,刚柔相济,天人合 ②你是否也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
2 6.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 1 分,共 6 分)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②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③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④写出一个包含友情的古诗句: , 。 ⑤《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⑥王维的《使至塞上》极写大漠之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7.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要求:①是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 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 例句 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 一番事业。 例句:《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 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4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8-12 题。(17 分) 低姿态进入 崔耕和 ①你见过打太极拳吗?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势断意连,讲究的是外柔内 刚,刚柔相济,天人合一。 ②你是否也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 得分 评卷人
是舒缓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③你观摩过中国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吗?当宣纸铺好,构思了然于胸 画家们大都先施底色,由浅入深,深浅结合。同时他们还不忘“留白”,“留白 天地宽”、“留白留余韵 ④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 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 ⑤做人也同理。勾践若抱住“越王”身份不放,只想当年风光,全无卧薪 尝胆、当牛做马的低姿态,是不会灭夫差、平吴国、成霸业的。三国的刘备若 无“三顾茅庐”的求贤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是不会成鼎足大业的。 ⑥人的一生要经历干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称心如 意。不会件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 能碰壁。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 身、正身、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 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 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 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G选自《智慧》,有改动) 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9.第①~③段以打太极拳、欣赏歌曲、观摩作画开头,有什么好处?
3 是舒缓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③你观摩过中国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吗?当宣纸铺好,构思了然于胸。 画家们大都先施底色,由浅入深,深浅结合。同时他们还不忘“留白”,“留白 天地宽”、“留白留余韵”。 ④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 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 ⑤做人也同理。勾践若抱住“越王”身份不放,只想当年风光,全无卧薪 尝胆、当牛做马的低姿态,是不会灭夫差、平吴国、成霸业的。三国的刘备若 无“三顾茅庐”的求贤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是不会成鼎足大业的。 ⑥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称心如 意。不会件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 能碰壁。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 身、正身、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 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 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 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选自《智慧》,有改动) 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3 分) 9.第①~③段以打太极拳、欣赏歌曲、观摩作画开头,有什么好处?
答:好处有: (3分) 10.说一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答 11.选文第⑤和第⑦段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第⑤段的论据,具有什么特 答:第⑤和第⑦段分别运用了 论证方法。(2分) 第⑤段的论据,具有 特点。(3分) 12.第⑥段画线句子给你怎样的启发?(3分) 答 (二)阅读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回答13-15题。(12分)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 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 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 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 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 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 答:好处有: (3 分) 10.说一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3 分) 答: 。 11.选文第⑤和第⑦段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第⑤段的论据,具有什么特 点? 答:第⑤和第⑦段分别运用了 、 论证方法。(2 分) 第⑤段的论据,具有 特点。(3 分) 12.第⑥段画线句子给你怎样的启发?(3 分) 答: (二)阅读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回答 13-15 题。(12 分)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 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 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 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 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 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3.作者所要批驳的错误论点是什么?提出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答:所要批驳的错误论点是: (2分) 提出的正面论点是 (2分) 14.就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人,试选两例,仿造例句,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 例句:“埋头苦干的人”就是老愚公,明知移山不可为而为之。(4分) 答:(1)“拼命硬干的人”就是」 (2)“为民请命的人”就是 (3)“舍身求法的人”就是 1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答:得出的结论是 。(2分) 理解: 。(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6-20题。(17分)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ju)独行(形容走路孤零的样子) ②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 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好像没看到老妇人 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他在考虑神圣 的事情。 ③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 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 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土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站在她旁边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 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 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 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土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 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
5 13.作者所要批驳的错误论点是什么?提出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答:所要批驳的错误论点是: 。(2 分) 提出的正面论点是: 。(2 分) 14.就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人,试选两例,仿造例句,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 例句:“埋头苦干的人”就是老愚公,明知移山不可为而为之。(4 分) 答:(1)“拼命硬干的人”就是 。 (2)“为民请命的人”就是 。 (3)“舍身求法的人”就是 。 1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答:得出的结论是: 。(2 分) 理解: 。(2 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6-20 题。(17 分)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jǔ)独行(形容走路孤零的样子)。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 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好像没看到老妇人。一 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他在考虑神圣 的事情。 ③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 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 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站在她旁边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 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 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 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 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
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 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 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 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 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对自己十分满意 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 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 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 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 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 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孑,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 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 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 表示感谢 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 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12“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13“他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 天使。”又有一人说。 14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选自《梦想的阳光早餐》) 16.阅读短文后,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故事情节。(4分) (开端): (发展):老妇人乘车,众人 反感漠视,商人解囊相助。→(高潮): (结局):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17.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2分)。作用是: 。(2分) 18.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6 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 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 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 崭新的 20 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 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对自己十分满意 ——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 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 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 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 ...僵住了。他 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 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 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 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 表示感谢。 11○ 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 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12○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13○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 天使。”又有一人说。 14○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选自《梦想的阳光早餐》) 16.阅读短文后,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故事情节。(4 分) (开端): →(发展):老妇人乘车,众人 反感漠视,商人解囊相助。→(高潮): →(结局):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17.选文第○9 段画线句子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2 分)。作用是: 。(2 分) 18.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 ...僵住了
19.说一说你对选文标题含义的理解。(3分) 答: 20.选文人物众多,请任选一个,按照下面的示例,谈谈你对他(她)的看法 (3分) 示例:我认为…的人,因为… 答 得分评卷人三、作文(50分) 21.水养人,书养心。我们需要喝水,我们当然也需要读书。有人说:“书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有人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我爱书,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当科学家的理 想在激励着我;我爱书,也许是因为有—个为大众服务的梦想鞭策着我;我爱 书,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博览群书的幻想支持着我 以“书,给我了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情理感人、真挚。③不 少于600字。 题目 L[□
7 19. 说一说你对选文标题含义的理解。(3 分) 答: 。 20.选文人物众多,请任选一个,按照下面的示例,谈谈你对他(她)的看法。 (3 分) 示例:我认为……的人,因为…… 答: 。 三、作文(50 分) 21.水养人,书养心。我们需要喝水,我们当然也需要读书。有人说:“书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有人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我爱书,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当科学家的理 想在激励着我;我爱书,也许是因为有一个为大众服务的梦想鞭策着我;我爱 书,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博览群书的幻想支持着我。 以“书,给我了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情理感人、真挚。③不 少于 600 字。 题目: 得分 评卷人
8 500
田东二中2008年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诱惑 xiaomo shuhu辉煌(答对一处给1分,“诱惑”、“辉煌”有错别字的 不给分,注音有误不给分。共4分) 漏改陋蔚改慰厌改怨垦垦改恳恳 3.B“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4.D(A词序不当,应为先“发现”后“解决”;B缺主语,删去“经过”或“使 C项“过分”与“溺爱”重复罗嗦,删区“过分”。) 5.答: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支线喷气式飞机首飞成功。 6.①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壮士十年归 ③烽火连三月
9 600 700 800 田东二中 2008 年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诱惑 xiāomó shūhū 辉煌(答对一处给 1 分,“诱惑”、“辉煌”有错别字的 不给分,注音有误不给分。共 4 分) 2.漏改陋 蔚改慰 厌改怨 垦垦改恳恳 3.B“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4.D(A 词序不当,应为先“发现”后“解决”; B 缺主语,删去“经过”或“使”。 C 项“过分” 与“溺爱”重复罗嗦,删区“过分”。) 5.答: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支线喷气式飞机首飞成功。 6.①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壮士十年归 ③烽火连三月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凡包含“友情”的均可)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示例:《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二(一)8.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 好。(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应当低姿态进入:标题或结尾一句亦可。 9.①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②充当下文的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③引 出中心论点 10.①过渡作用(承上启下)(2分);②内容由上文生活现象的概述转到人生(或 做人)方面的论述。(1分) 11.举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引证法)(2分)。确凿(真实可信)、有代 表性(典型)(2分) 12.示例: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当考试失利的时候,不 要气馁,要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进而调整心态重新奋起 (二)1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4.(1)“拼命硬干的人”就是林则徐,在虎门硝烟中,他充满自信地向全世界宣 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2)“为民请命的人”就是包拯,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大 力平反冤狱,贏得生前身后名 (3)“舍身求法的人”就是唐玄奘,历经磨难志不改,终达天竺取真经 (“舍身求法的人”就是谭嗣同,戊戌变法中英勇献身,用自己的鲜血来 换取民心。) 15.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 下 理解: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騙,要着眼于人民 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 16.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年轻人脱下鞋袜,给老妇人穿上 17.外貌描写①突出天气的寒冷,②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 18.生动形象地写出年轻人看到老妇人光着双脚时的震惊,表现年轻人的善良。(生 动形象、震惊、善良各1分) 19.①表明年轻人对一个陌生人的同情与帮助(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做的) ②表现作者对年轻人的肯定和赞美; ③也表现出作者对人们都应该付出爱心的呼唤。(各1分 0.示例:我认为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因为从他所说的两句话中, 可以看出作者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评价人物2分;结合内容2分) 作文(参照2008年百色市语文中考作文评分要求进行)
10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凡包含“友情”的均可)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示例:《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二(一)8.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 好。(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应当低姿态进入;标题或结尾一句亦可。) 9.○1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 充当下文的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3 引 出中心论点。 10.○1 过渡作用(承上启下)(2 分);○2 内容由上文生活现象的概述转到人生(或 做人)方面的论述。(1 分) 11.举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引证法)(2 分)。 确凿(真实可信)、有代 表性(典型)(2 分) 12.示例: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当考试失利的时候,不 要气馁,要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进而调整心态重新奋起。 (二)1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4.(1)“拼命硬干的人”就是林则徐,在虎门硝烟中,他充满自信地向全世界宣 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2)“为民请命的人”就是包拯,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大 力平反冤狱,赢得生前身后名。 (3)“舍身求法的人”就是唐玄奘,历经磨难志不改,终达天竺取真经。 (“舍身求法的人”就是谭嗣同,戊戌变法中英勇献身,用自己的鲜血来 换取民心。) 15.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 下。” 理解: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骗,要着眼于人民 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 16.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 年轻人脱下鞋袜,给老妇人穿上。 17.外貌描写 ①突出天气的寒冷,②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 18.生动形象地写出年轻人看到老妇人光着双脚时的震惊,表现年轻人的善良。(生 动形象、震惊、善良各 1 分) 19.①表明年轻人对一个陌生人的同情与帮助(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做的); ②表现作者对年轻人的肯定和赞美; ③也表现出作者对人们都应该付出爱心的呼唤。(各 1 分) 20.示例:我认为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因为从他所说的两句话中, 可以看出作者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评价人物 2 分;结合内容 2 分) 三、作文(参照 2008 年百色市语文中考作文评分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