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概述 ❖ 一、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 清除和排斥的过程,亦即识别和排斥异物的反应。 ❖ 二、免疫的功能 ❖ 抵抗感染 ❖ 自身稳定 ❖ 免疫监视 ❖ 三、免疫分类 ❖ 四、免疫与传染的关系
免疫概述 ❖ 一、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 清除和排斥的过程,亦即识别和排斥异物的反应。 ❖ 二、免疫的功能 ❖ 抵抗感染 ❖ 自身稳定 ❖ 免疫监视 ❖ 三、免疫分类 ❖ 四、免疫与传染的关系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 渐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的、能遗传给下一代 的一种防御机能,所以又称为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这种免疫机能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防 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 疫。它在个体出生时,就获得这种机能。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表皮与屏 障结构、吞噬作用和正常体液因素3个方面,还包括 炎症反应、机体的不感受性等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 渐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的、能遗传给下一代 的一种防御机能,所以又称为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这种免疫机能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防 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 疫。它在个体出生时,就获得这种机能。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表皮与屏 障结构、吞噬作用和正常体液因素3个方面,还包括 炎症反应、机体的不感受性等
(一)表皮与屏障结构 1.皮肤和粘膜:第一道防线 (1)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一)表皮与屏障结构 1.皮肤和粘膜:第一道防线 (1)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1)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完整而健康的皮肤粘膜能机械地阻挡病原微 生物等异物的侵入。鼻孔中鼻毛有过滤微生 物作用。气管粘膜表面上的纤毛能定向地向 外运动,排出异物
(1)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完整而健康的皮肤粘膜能机械地阻挡病原微 生物等异物的侵入。鼻孔中鼻毛有过滤微生 物作用。气管粘膜表面上的纤毛能定向地向 外运动,排出异物
(2)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 皮肤的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 -5.8);皮脂腺分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均有 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唾液、泪液、气管分 泌物中存在的溶菌酶;胃液的胃酸;唾液中 的粘多糖;胃酸中的胃酸;消化道中的蛋白 酶;等,都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 皮肤的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 -5.8);皮脂腺分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均有 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唾液、泪液、气管分 泌物中存在的溶菌酶;胃液的胃酸;唾液中 的粘多糖;胃酸中的胃酸;消化道中的蛋白 酶;等,都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 ❖ 机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由粘 膜覆盖,其表面屏障作用较弱,但有多种附 件和分泌物。粘膜所分泌的粘液具有化学性 屏障作用,并且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竞争病 毒的神经氨酸酶而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当微 生物和其它异物颗粒落入附于粘膜面的粘液 中,机体可用机械的方式如纤毛运动、咳嗽 和喷嚏而排出,同时还有眼泪、唾液和尿液 的清洗作用
(2)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 ❖ 机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由粘 膜覆盖,其表面屏障作用较弱,但有多种附 件和分泌物。粘膜所分泌的粘液具有化学性 屏障作用,并且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竞争病 毒的神经氨酸酶而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当微 生物和其它异物颗粒落入附于粘膜面的粘液 中,机体可用机械的方式如纤毛运动、咳嗽 和喷嚏而排出,同时还有眼泪、唾液和尿液 的清洗作用
(3)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大量正 常菌群,一般不致病,通过在表面部位竞争 必要的营养物,或者产生如象大肠杆菌素、 酸类、脂类等抑制物,而抑制多数具有疾病 潜能的细菌或真菌生长。临床上长期大量应 用广谱抗菌素,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 抑制,破坏了菌群间的拮抗作用,则往往引 起菌群失调症,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 肠炎,痢疾杆菌等
(3)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大量正 常菌群,一般不致病,通过在表面部位竞争 必要的营养物,或者产生如象大肠杆菌素、 酸类、脂类等抑制物,而抑制多数具有疾病 潜能的细菌或真菌生长。临床上长期大量应 用广谱抗菌素,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 抑制,破坏了菌群间的拮抗作用,则往往引 起菌群失调症,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 肠炎,痢疾杆菌等
2.血脑屏障 不是一种专有的解剖结构,主要由软脑膜、脉 络丛、脑毛细血管壁及其外的脑星形细胞组成的, 具有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弱的特点,可阻 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 液,从而保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婴幼儿因 其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善,故易患脑膜炎或流行 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2.血脑屏障 不是一种专有的解剖结构,主要由软脑膜、脉 络丛、脑毛细血管壁及其外的脑星形细胞组成的, 具有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弱的特点,可阻 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 液,从而保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婴幼儿因 其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善,故易患脑膜炎或流行 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3.血胎屏障 由怀孕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 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当它发育成熟(一 般在妊娠3个月)后,能阻挡病原微生物由母 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并不妨碍母子间的 物质交换。在正常情况下,侵入母体的病原 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一般不能通过胎盘进入 胎儿体内,胎儿可免受感染
3.血胎屏障 由怀孕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 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当它发育成熟(一 般在妊娠3个月)后,能阻挡病原微生物由母 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并不妨碍母子间的 物质交换。在正常情况下,侵入母体的病原 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一般不能通过胎盘进入 胎儿体内,胎儿可免受感染
(二)吞噬作用(第二道防线) 1.吞噬细胞的种类 分2类: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包括固定于肝、脾、淋巴结等各种组织中 的巨噬细胞和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小吞噬细胞包括血 流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一般分为3个阶段: (1)相遇: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向入侵 地点移动,和病原微生物机遇。 (2)吞入:吞噬细胞和病原微生物相遇后,通过吞噬作 用,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 (3)杀死:当吞噬体形成后,细胞质中的溶酶体便向它 靠拢,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此时,溶酶体内的溶菌酶等 多种酶类可以杀死并消化分解所吞入的物质。不能消化 的残渣排出至细胞外
(二)吞噬作用(第二道防线) 1.吞噬细胞的种类 分2类: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包括固定于肝、脾、淋巴结等各种组织中 的巨噬细胞和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小吞噬细胞包括血 流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一般分为3个阶段: (1)相遇: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向入侵 地点移动,和病原微生物机遇。 (2)吞入:吞噬细胞和病原微生物相遇后,通过吞噬作 用,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 (3)杀死:当吞噬体形成后,细胞质中的溶酶体便向它 靠拢,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此时,溶酶体内的溶菌酶等 多种酶类可以杀死并消化分解所吞入的物质。不能消化 的残渣排出至细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