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课前五分钟 唐三藏的诗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伏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1)这首诗中嵌入了几种中药名? (2)作者怎样借中药名揭示《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的? 答案(1)嵌入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种中药。 (2)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 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不折不挠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 并与百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指唐三藏师徒和 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第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 (2011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个惯常的傍晩,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 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 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 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λ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 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 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囯蜿蜒流淌,两
第 2 节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唐三藏的诗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伏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1)这首诗中嵌入了几种中药名? (2)作者怎样借中药名揭示《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的? 答案 (1)嵌入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种中药。 (2)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 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不折不挠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 并与百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指唐三藏师徒和 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第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 (2011·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 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②在顺流而下大约 30 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 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 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 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 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
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 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 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岀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 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 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夆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鹙 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而出,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 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鹙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 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夭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 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霆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髙,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 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处无疑是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 良夭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 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晩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 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鹙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 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 恣肆,也看不岀失意时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 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岀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 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芼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岀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①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⑩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 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 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 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 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 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而出,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 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 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 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 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 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 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 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 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 恣肆,也看不出失意时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 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 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⑪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2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 3.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 (2分) 5.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 鉴赏艺术手法技巧不清,方向不明 (2011·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原文略) (1)第③段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 l纠错体验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 (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①从库尔勒岀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孑全速奔驰在戈壁 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 看见一团两团囻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 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②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 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③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 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种刚劲和苍凉。车孑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2 分) 2.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2 分) 5.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艺术手法技巧不清,方向不明 (2011·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题。(原文略) (1)第③段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 (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 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 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 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②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 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③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 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
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 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 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 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 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④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 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 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 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岀的光芒,让人顿时抖 落了长途奔波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岀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 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⑥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 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 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 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⑦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 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 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 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 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⑧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 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 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 曾经为了保护 26 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 200 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 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④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 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 60 ℃~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 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⑤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 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 落了长途奔波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 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⑥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 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 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 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⑦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 2 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 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 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 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 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⑧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3.【本节专题对应题目】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03》专题·整合 探究考情成竹在胸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中,狭义的“表现手法”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概念,它主要 是指对全文或某个语段的鉴赏,它主要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喻今: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想象,联想,渲染,铺垫: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卒 章显志等。 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考试命题常常采用广义的概念,在题干中常用“哪些表现手 法”或“什么写法”或“哪些艺术手法”等词语。为了方便区分和认识,下面从狭义的角度来分类讲解。从内容上 来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对象,或者为人,或者为景物 (一)表达方式 考点解析‖ 析考点,明方向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记叙通常考查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运用。近年来对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考查较少。近三年中,只有2011 浙江卷、2011湖南卷、2010全国Ⅰ卷考到叙述人称,叙述方式考查的也并不多,而且大多不是直接考查。对于这 考点,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 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 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 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査,通常情况下能考 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 描写的作用等。 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 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 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 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文学类文本范畴内的散文中,议论只起辅助作用。它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它只是一些片断议论, 或只是一些议论句。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近年高考的散文阅读考查中,单独直接考查抒情和议论的并不多。 有关表达方式运用的答题步骤一般是: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法 十解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 2 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中,狭义的“表现手法”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概念,它主要 是指对全文或某个语段的鉴赏,它主要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喻今;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想象,联想,渲染,铺垫;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卒 章显志等。 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考试命题常常采用广义的概念,在题干中常用“哪些表现手 法”或“什么写法”或“哪些艺术手法”等词语。为了方便区分和认识,下面从狭义的角度来分类讲解。从内容上 来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对象,或者为人,或者为景物。 (一)表达方式 ——析考点,明方向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记叙通常考查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运用。近年来对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考查较少。近三年中,只有 2011 浙江卷、2011 湖南卷、2010 全国Ⅰ卷考到叙述人称,叙述方式考查的也并不多,而且大多不是直接考查。对于这 一考点,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 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 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 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查,通常情况下能考 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 描写的作用等。 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 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 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 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文学类文本范畴内的散文中,议论只起辅助作用。它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它只是一些片断议论, 或只是一些议论句。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近年高考的散文阅读考查中,单独直接考查抒情和议论的并不多。 有关表达方式运用的答题步骤一般是: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法 +解析
l知识储备|忆拉识,憾方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 以真实生动之感。 人称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叙述方式「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详写(细节描写、白描 正面描写 略写 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如对比、衬托等。 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 人物描写 侧面描写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送,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手法人物对话描写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 心理描写 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主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 细节描写 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 白描 感人。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视觉还要考虑观察的角 景物描写角度度、顺序等,如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高到低,或分层写 景,远近高低结合等。或者从时间的顺序 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 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例如《荷塘月色》中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 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 景物描写 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 方法 进行描写 景物描写手法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
——记知识,提能力 叙述作用 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 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人物描写 手法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详写(细节描写、白描) 略写 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如对比、衬托等。 侧面描写 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 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人物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 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 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白描 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 感人。 景物描写 方法 景物描写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视觉还要考虑观察的角 度、顺序等,如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高到低,或分层写 景,远近高低结合等。或者从时间的顺序。 景物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 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例如《荷塘月色》中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 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 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 进行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
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 的批判力量 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写景衬托人物心情;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物关 系;写景表现人物性格;写景渲染气氛。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 作用环境、场面描写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考题示例‖一以说法,華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冮堰吗?还是借 水喻人,弘扬—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 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 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疊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 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 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 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 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 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 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 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 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箮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 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
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 的批判力量。 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写景衬托人物心情;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物关 系;写景表现人物性格;写景渲染气氛。 环境描写 作用 自然景物描写 环境、场面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 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以例说法,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 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 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 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 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 2 200 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 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 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 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 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 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 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 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 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
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干 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 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晩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呜鸣的和弦,真是—种久违的幸福。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想到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都可能成为文本的特色;其次要想到题干中“不以描写见长”的提示,很可能就在暗示我们要想到其它的表达方式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 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考点解析 析考点,明方向 修辞手法和其它表现手法一直是放在一起考査的,因而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有时是直接 问某部分或全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顺带考查这种手法的作用,有时是让你鉴赏(赏析)。 有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一般是: (1)题目直接问表达技巧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达技巧,并且要对该技巧进行解析。答题格式为:技巧十解 析 (2)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技巧、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但我们必须 要考虑。答题格式为:内容+技巧+语言。 (3)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答题格式为:内容+形式。 l知识储备加锐,提锯力 常见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十特性 排比 强调了十对象+特性 设问 引起读者对十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 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 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想到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都可能成为文本的特色;其次要想到题干中“不以描写见长”的提示,很可能就在暗示我们要想到其它的表达方式。 答案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 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析考点,明方向 修辞手法和其它表现手法一直是放在一起考查的,因而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有时是直接 问某部分或全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顺带考查这种手法的作用,有时是让你鉴赏(赏析)。 有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一般是: (1)题目直接问表达技巧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达技巧,并且要对该技巧进行解析。答题格式为:技巧+解 析。 (2)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技巧、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但我们必须 要考虑。答题格式为:内容+技巧+语言。 (3)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答题格式为:内容+形式。 ——记知识,提能力 常见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 比 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 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对 比 强调了……突出了……。 反 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墆比/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加强语气, 气呵成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双关富有寓意,含蓄委婉,尖锐犀利。 引用/语言 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加强真实性(如 引资料):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 象征|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 衬托|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 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先抑后扬引发好奇,铺垫感情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把 托物言志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内心情感,使表达的内容含蓄、赋予哲理和 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 虚实结合 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动静相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渲染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 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用以加深主题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 联想想象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 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烘托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 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拟 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加强语气,一 气呵成。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双关 富有寓意,含蓄委婉,尖锐犀利。 引用 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加强真实性(如 引资料);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 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 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衬 托 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 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 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先抑后扬 引发好奇,铺垫感情。 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把 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内心情感,使表达的内容含蓄、赋予哲理和 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 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动静相衬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渲 染 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 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用以加深主题。 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 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 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烘 托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 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l考题示例 以俐说法,举一反三 (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春声和春沉 ①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 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 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②春风告退。忽又从干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 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③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干古赞为绝活,咱还啰嗦什么 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 “随”字好,江南水乡的舂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但 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 ④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 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⑤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 I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 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 ⑥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 岸“绿”,是苏苏“绿”的。舂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响。好好 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⑦这是春声。 ⑧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 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 ⑨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 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 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在做机修生活。 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
——以例说法,举一反三 (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春声和春深 ①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 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 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②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 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③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啰嗦什么 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 “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但 “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④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 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⑤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 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 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 ⑥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 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响。好好 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⑦这是春声。 ⑧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 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 ⑨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 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 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在做机修生活。 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 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