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 论 语 』 十 则
孔子 令名丘。守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翘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令孔子思翘核心是:“礼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 “仁
法、您 令孔子以诗节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二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二
《论语》 令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今共二十篇 令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1、子日:“君子食无求,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重点字词:饱、敏、慎、就、正、焉、君子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1、子曰:“君子食无求,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 重点字词:饱、敏、慎、就、正、焉、君子 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 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 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 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 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 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 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 了。” 译文:
2、吾十有五而于学,三十而立 十而不,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 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矩,规矩。 地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 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矩,规矩
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 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 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 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 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 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 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 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 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 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 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 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 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 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 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 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 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 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 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 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 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 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 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 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 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 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 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 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冷重点字词:“女”通“汝”“知”通“智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 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 重点字词:“女”通“汝” “知”通“智”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 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