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备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语文P[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 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 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 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 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 “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 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 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 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 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 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 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 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髙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 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髙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 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 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 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 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 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 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 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 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 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 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 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 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己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 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 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 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袛,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 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 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 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 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 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
2012 备考 语文新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语文 P[2011·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 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 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 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 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 “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 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 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 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 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 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 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 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 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 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 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 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 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 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 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 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 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 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 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 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 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 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 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 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衹,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 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 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 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 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 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 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
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 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课标语文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 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 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 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 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 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课标语文16.BC【解析】本题考査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分析。B项“反映了历 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分析错误,由第四段开头及结尾的观点句 可以得出,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使得祁连山更具魅力;C项“是因为雪岭常被 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分析错误,祁连山与自然、社会、历史方面都有自 己独特的魅力,更可以获得某种生命的体验,这才是人们对其看法不一的原因。 此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査,是北京卷的一大特色,这样就增加了考查内容的 范围,是全面考查能力的有效题型。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这一选项所涉及的考 点,然后寻找到答题的区间,再联系主题来进行分析,切忌断章取义 课标语文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 是什么。(5分) 课标语文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和作者思路的分析。诗文引用的作用 分析,一般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指向常识性的作用,例如有文采,典雅,有书卷 气等等:第二个指向具体内容,这一点又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指向中心话题祁连 山,一个指向抒情主题的情感“我”。此类试题提问方式为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 的诗句,其在文中有什么具体作用?答题术语:(1)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 想魅力(散文、记叙文);(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3)増强说服力,使文 章有理有据(议论文)。 【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 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 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课标语文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 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课标语文18.【解析】本题考査对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艺术形象的鉴赏。首先 我们要找到“雪”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明确思考的方向应指向文章主旨、作 者情感及中心祁连山。此类试题一般都由其在文中的特殊位置入手,进而思考其 特殊地位。答题的指向性一般较固定,考生只需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 容作答即可。 【答案】“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 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
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 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课标语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 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 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 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 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 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课标语文 16.B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分析。B 项“反映了历 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分析错误,由第四段开头及结尾的观点句 可以得出,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使得祁连山更具魅力;C 项“是因为雪岭常被一 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分析错误,祁连山与自然、社会、历史方面都有自 己独特的魅力,更可以获得某种生命的体验,这才是人们对其看法不一的原因。 此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是北京卷的一大特色,这样就增加了考查内容的 范围,是全面考查能力的有效题型。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这一选项所涉及的考 点,然后寻找到答题的区间,再联系主题来进行分析,切忌断章取义。 课标语文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 是什么。(5 分) 课标语文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和作者思路的分析。诗文引用的作用 分析,一般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指向常识性的作用,例如有文采,典雅,有书卷 气等等;第二个指向具体内容,这一点又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指向中心话题祁连 山,一个指向抒情主题的情感“我”。此类试题提问方式为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 的诗句,其在文中有什么具体作用?答题术语:(1)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 想魅力(散文、记叙文);(2)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3)增强说服力,使文 章有理有据(议论文)。 【答案】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 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 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课标语文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 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课标语文 1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艺术形象的鉴赏。首先 我们要找到“雪”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明确思考的方向应指向文章主旨、作 者情感及中心祁连山。此类试题一般都由其在文中的特殊位置入手,进而思考其 特殊地位。答题的指向性一般较固定,考生只需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 容作答即可。 【答案】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 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
“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 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课标语文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 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课标语文19.【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基于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的思考与阐释。首先由“观山如读史”这句话所处的位 置出发,来确定答题的区间应该在最后两段,思考的方向应该是找出“观山”与 读史”的相似点,也就是说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第二问要求明确联系 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切不可信马由缰,应言之有据,言 之有物 【答案】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 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 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略。 语文P[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针挑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风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 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 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 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 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 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 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 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剌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 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 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 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一一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 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 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 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 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 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 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 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 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 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 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课标语文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 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 200 字)(10 分) 课标语文 19.【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基于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的思考与阐释。首先由“观山如读史”这句话所处的位 置出发,来确定答题的区间应该在最后两段,思考的方向应该是找出“观山”与 “读史”的相似点,也就是说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第二问要求明确联系 “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切不可信马由缰,应言之有据,言 之有物。 【答案】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 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 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略。 语文 P[2011·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针挑土 芳 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 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 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 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 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 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 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 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 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 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 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 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 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 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 始晕车了。最后步行 20 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 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 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 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 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 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 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 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 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 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 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 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 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 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 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 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 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 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 “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 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 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 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4.“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 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这句话独立成段,显 然是大有深意,而且还运用了比喻性的俗语来表达,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黑妮的 身份、职业、爱心、工作性质和意义。 【答案】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 性。(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理解(4分):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 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 “湘援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点拨】解答现代文主观题,要注意把主观题类型化,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平 时的训练中,老师肯定会为大家讲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大都 是类型化的,是我们解答新题的基础,要熟练掌握。比如这道题问的是“独句成 段”的结构问题,这在平时的阅读中,在老师的讲解中肯定是遇到过的。“独句 成段”最基本的目的和用意在于强调突出,借以提示读者。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15.(1)【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这句话出现的语境: 黑妮带领我们参观苗寨,参观的过程她是那么地耐心,当苗寨妇女们身着节日盛 装等待她的到来,为她唱迎客歌时,她则一字一句地教大家绣工技术:后来又去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 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 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 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 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 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 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 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 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 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 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 10 元一份,买下 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 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 “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 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 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 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4.“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 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1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这句话独立成段,显 然是大有深意,而且还运用了比喻性的俗语来表达,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黑妮的 身份、职业、爱心、工作性质和意义。 【答案】 用意(2 分):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 性。(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理解(4 分):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 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 “湘援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点拨】 解答现代文主观题,要注意把主观题类型化,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平 时的训练中,老师肯定会为大家讲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大都 是类型化的,是我们解答新题的基础,要熟练掌握。比如这道题问的是“独句成 段”的结构问题,这在平时的阅读中,在老师的讲解中肯定是遇到过的。“独句 成段”最基本的目的和用意在于强调突出,借以提示读者。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15.(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这句话出现的语境: 黑妮带领我们参观苗寨,参观的过程她是那么地耐心,当苗寨妇女们身着节日盛 装等待她的到来,为她唱迎客歌时,她则一字一句地教大家绣工技术;后来又去
了另一个村寨,黑妮对每一个村寨都很了解。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这句景物描写, 显然不是纯粹的景物描写,它饱含着对主人公的褒扬,真是一箭双雕 【答案】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 工作辛劳。(意思答对即可)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句子是在我买了四张具 有苗绣特色的地图之后出现的,且在眼睛亮了之前着一“素静”,承前而来, 在赞扬黑妮对“针挑土”工作的坚守,而“亮了”则是对工作有了成绩和支持者 的欣慰与感激 【答案】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 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 “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每答对一点给1 分,给满2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点拨】“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这个考点是年年必考内容,也反映一个人阅 读散文的最基本的能力。首先要将句子置于全文语境之下来理解,其次要抓住句 子所处上下文小语境以及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等 16.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 16.【解析】本题考査对文章关键词句理解的能力。“针挑土”既是题目,又 是文章线索,结构上还用与之相关谚语做到首尾呼应,所有这些都为描写黑妮这 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针挑土”式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而服务。文章充满 了对黑妮“针挑土”式的精神品格的赞美与歌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 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 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 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 可) 【点拨】这道题目的设置非常好,题目要求考生对文章标题做品评鉴赏。这又 是前面提到的“把主观题类型化”的突出典型。鉴赏文章标题是常见题型,往往 具有概括文章主题、体现人物精神、贯穿文章线索、引发作者感悟等方面的作用。 从分值以及文章来看,本题所问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文章主题、人物精神、 作者感悟等三个方面 17.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 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1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道题目虽 然还是就“针挑土”设问,但是问的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就 “文中起到的作用”来看,实际上在上一题的“点拨”中已经提到,且与上一问 题有所重复,这一问主要涉及文章主题、文章线索;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涉及 文章另一个大的表现手法——欲扬先抑,作者明显对黑妮的工作先是有些不理 解,后来又理解了,并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还由此生发出一般性的人生感悟。 【答案】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 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 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每答对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点拨】解答这类题目,依然是“把主观题类型化”,同时还要结合文章实际, 具体回答所设置的问题
了另一个村寨,黑妮对每一个村寨都很了解。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这句景物描写, 显然不是纯粹的景物描写,它饱含着对主人公的褒扬,真是一箭双雕! 【答案】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 工作辛劳。(意思答对即可)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句子是在我买了四张具 有苗绣特色的地图之后出现的,且在眼睛亮了之前着一“素静”,承前而来,意 在赞扬黑妮对“针挑土”工作的坚守,而“亮了”则是对工作有了成绩和支持者 的欣慰与感激。 【答案】 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 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 “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每答对一点给 1 分,给满 2 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点拨】 “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这个考点是年年必考内容,也反映一个人阅 读散文的最基本的能力。首先要将句子置于全文语境之下来理解,其次要抓住句 子所处上下文小语境以及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等。 16.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 分) 16.【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句理解的能力。“针挑土”既是题目,又 是文章线索,结构上还用与之相关谚语做到首尾呼应,所有这些都为描写黑妮这 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针挑土”式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而服务。文章充满 了对黑妮“针挑土”式的精神品格的赞美与歌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 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 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 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 可) 【点拨】 这道题目的设置非常好,题目要求考生对文章标题做品评鉴赏。这又 是前面提到的“把主观题类型化”的突出典型。鉴赏文章标题是常见题型,往往 具有概括文章主题、体现人物精神、贯穿文章线索、引发作者感悟等方面的作用。 从分值以及文章来看,本题所问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文章主题、人物精神、 作者感悟等三个方面。 17.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 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 分) 17.【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道题目虽 然还是就“针挑土”设问,但是问的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就 “文中起到的作用”来看,实际上在上一题的“点拨”中已经提到,且与上一问 题有所重复,这一问主要涉及文章主题、文章线索;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涉及 文章另一个大的表现手法——欲扬先抑,作者明显对黑妮的工作先是有些不理 解,后来又理解了,并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还由此生发出一般性的人生感悟。 【答案】 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 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 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每答对一点给 2 分,给满 4 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点拨】 解答这类题目,依然是“把主观题类型化”,同时还要结合文章实际, 具体回答所设置的问题
课标语文P[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 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 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 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 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 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 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 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 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 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 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 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 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一一对于我们来说,是这 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 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 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 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 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 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 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 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①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 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 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 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 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 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 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课标语文 P[2011·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 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 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 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 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 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 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 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 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 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 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 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 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 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 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 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 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 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 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 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 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 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⑪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 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 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 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 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 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 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注】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万平方公 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 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 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⑦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 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 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 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13.AC【解析】本题综合考査对文章思路、文本特征、艺术技巧的理解能力。 A项“不包括”、“指的是物质的东西”的说法绝对化。从本文最后一段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看,作者倡导要抛弃的,不仅是物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灵魂 深处的欲望。C项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理解有误,作者借月亮表达的应是对纯洁 质朴精神的追求。 14.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 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4.【解析】本题考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画线句处于文章中间,是关联前 后两个语段的过渡句,因此可以推知,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是原文⑥⑦⑧段,考 生应根据原文内容的不同,对这三段文字进行分点概括 【答案】答题要点: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 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 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 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15.文章第①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5.【解析】本题考査对文章情感的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时,应在综合理解全 文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对第①段的内容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逐一概括层意, 进而归纳作者的情感。从原文看,第⑩段可分三层,第一、二句承前过渡;第三 至五句为第二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批判;剩下的句子为第三层,主要表达 作者的渴望。 【答案】答题要点: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 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 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 驼刺把根扎在这里” “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 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 骆驼 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 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注】 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 4.27 万平方公 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 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 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⑦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 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 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 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13.A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思路、文本特征、艺术技巧的理解能力。 A 项“不包括”、“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的说法绝对化。从本文最后一段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看,作者倡导要抛弃的,不仅是物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灵魂 深处的欲望。C 项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理解有误,作者借月亮表达的应是对纯洁、 质朴精神的追求。 14.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 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14.【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画线句处于文章中间,是关联前 后两个语段的过渡句,因此可以推知,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是原文⑥⑦⑧段,考 生应根据原文内容的不同,对这三段文字进行分点概括。 【答案】答题要点: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 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 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 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15.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15.【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时,应在综合理解全 文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对第⑪段的内容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逐一概括层意, 进而归纳作者的情感。从原文看,第⑪段可分三层,第一、二句承前过渡;第三 至五句为第二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批判;剩下的句子为第三层,主要表达 作者的渴望。 【答案】 答题要点: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 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 生命”,“诅咒过的物资”); 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 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 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 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 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课标语文P[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汉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囚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 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瞽霭中。这是 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一一”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 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 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 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 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习这种原始的捕 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 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 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艰 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妺妺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说:“阿龙,天气这么冷,别去耍 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 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妺妺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做睡着的样子, 等爸爸的咳嗽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 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渔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 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 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潮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 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 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 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 捞起海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感受到一团热气,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 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渔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 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渔篓满了。要是爸爸便 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 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渔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 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 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渔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 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 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渔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 跌撞撞呼唤着儿孑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
课标语文 P[2011·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汉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 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 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 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 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 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 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习这种原始的捕 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 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 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艰 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说:“阿龙,天气这么冷,别去耍 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 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做睡着的样子, 等爸爸的咳嗽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 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渔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 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 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潮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 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 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 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 捞起海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感受到一团热气,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 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渔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 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渔篓满了。要是爸爸便 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 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渔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 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 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渔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 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 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渔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 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
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渔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 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妺妺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妺妹, 妺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来好多好多的鱼哩。” 妺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岀尖厉的 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有删改 课标语文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 课标语文16.【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 力。首先要概括岀特定环境的特征,然后要答岀环境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 文章的主题起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如下角度分析: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 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对文章主题的暗示作用。 【答案】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 渲染气候的寒冷,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 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 课标语文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课标语文17.【解析】本题考査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海龙的父亲 在寒冷的季节里下海捕鱼、在冷天不让儿子去耍海水等描写可概括出。做这类题, 定要先筛选出人物形象所做的事,然后再据此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答案】①勤劳能干;②对家庭有责任感;③对孩子关心、爱护 课标语文18.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分)请结 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4分 课标语文18.【解析】本题考査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 价。抓住文章的中心情节“海龙是在什么情况下下海的,下海时感到寒冷时又是 怎么想的”来分析。做这类题,一定要清楚作者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态度和观点, 依据这些,再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绝对不能抛开作者的观点、倾向来分析 【答案】①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如爸爸不许海龙学捕尖头鱼,妈妈为爸爸出 海担心,妹妹给爸爸捶背,爸爸妈妈寻找海龙,妈妈安慰妺妹。 ②海龙对家庭困境的体察。如爸爸生病不能继续下海捕鱼,爸爸治病欠下债务, 家里没钱过年,一家人粗劣的晚饭 ③自身顽强的意志及平时的磨炼。如海龙下海捕鱼,在冰冷海水里没有反悔、退 缩:海龙平时不惧寒冷,严寒的天气也下海洗澡、潜水 ④父亲的榜样力量对海龙的影响。如海龙几次要跟爸爸下海,自己捕鱼之前模仿 爸爸让身体变热,捕鱼时想到“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语文P[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 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 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
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渔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 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 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来好多好多的鱼哩。” 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 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 年广东散文精选》,有删改) 课标语文 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 分) 课标语文 16.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 力。首先要概括出特定环境的特征,然后要答出环境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 文章的主题起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如下角度分析: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 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对文章主题的暗示作用。 【答案】 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 渲染气候的寒冷,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 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 课标语文 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 分) 课标语文 17.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海龙的父亲 在寒冷的季节里下海捕鱼、在冷天不让儿子去耍海水等描写可概括出。做这类题, 一定要先筛选出人物形象所做的事,然后再据此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答案】 ①勤劳能干;②对家庭有责任感;③对孩子关心、爱护。 课标语文 18.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 分)请结 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4 分) 课标语文 18.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 价。抓住文章的中心情节“海龙是在什么情况下下海的,下海时感到寒冷时又是 怎么想的”来分析。做这类题,一定要清楚作者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态度和观点, 依据这些,再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绝对不能抛开作者的观点、倾向来分析。 【答案】 ①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如爸爸不许海龙学捕尖头鱼,妈妈为爸爸出 海担心,妹妹给爸爸捶背,爸爸妈妈寻找海龙,妈妈安慰妹妹。 ②海龙对家庭困境的体察。如爸爸生病不能继续下海捕鱼,爸爸治病欠下债务, 家里没钱过年,一家人粗劣的晚饭。 ③自身顽强的意志及平时的磨炼。如海龙下海捕鱼,在冰冷海水里没有反悔、退 缩;海龙平时不惧寒冷,严寒的天气也下海洗澡、潜水。 ④父亲的榜样力量对海龙的影响。如海龙几次要跟爸爸下海,自己捕鱼之前模仿 爸爸让身体变热,捕鱼时想到“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语文 P [2011·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 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 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
他爱“起霸”①,也是揸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 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 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 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 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 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 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 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 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 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 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 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 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 (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 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 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 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 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 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 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 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 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 “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 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 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 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 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 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 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语文16.P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 语文16.PC【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了思考的角度“赵树理才气”,考生只 要把四个选项的内容和文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即可确定答案。参考原文第三段第二 句话“他写稿大概不起草”,对照即可得出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 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 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 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 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 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 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 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 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 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 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 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 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 (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 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 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 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 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 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 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 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 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 “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 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 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 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 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 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 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 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语文 16.P 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 语文 16.P C 【解析】 题干中已经明确了思考的角度“赵树理才气”,考生只 要把四个选项的内容和文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即可确定答案。参考原文第三段第二 句话“他写稿大概不起草”,对照即可得出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