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致老师们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1新闻两则 2.芦花荡 15 3.蜡烛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29 5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8 6.阿长与《山海经》 49 7背影 58 8台阶 7 9老王 76 10信客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85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11中国石拱桥 12桥之美 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 120 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36 说不尽的桥 136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44 16大自然的语言 145 17奇妙的克隆 153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58 9生物入侵者 168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174
目录 目录..............................................................................................................................................2 致老师们......................................................................................................................................3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5 1.新闻两则...................................................................................................................................6 2.芦花荡.....................................................................................................................................15 3.蜡烛.........................................................................................................................................25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9 5.亲爱的爸爸妈妈......................................................................................................................34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39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39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48 6.阿长与《山海经》...................................................................................................................49 7.背影.........................................................................................................................................58 8.台阶.........................................................................................................................................72 9.老王.........................................................................................................................................76 10.信客.......................................................................................................................................79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85 让世界充满爱.............................................................................................................................85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93 11.中国石拱桥............................................................................................................................95 12.桥之美.................................................................................................................................103 13 .苏州园林.............................................................................................................................107 14 .故宫博物院.........................................................................................................................120 15 .说“屏”.............................................................................................................................131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136 说不尽的桥...............................................................................................................................136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144 16.大自然的语言......................................................................................................................145 17.奇妙的克隆..........................................................................................................................153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58 19.生物入侵者..........................................................................................................................168 20.你一定会听见的...................................................................................................................174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176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82 21.桃花源记 183 22短文两篇 23核舟记 .19 24大道之行也 25杜甫诗三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229 莲文化的魅力 229 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234 26.三峡 235 27短文两篇 241 28观潮 249 29.湖心亭看雪 256 30诗四首 266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79 怎样搜集资料 279 致老师们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 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但愿 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 编写意图; 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 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 发展教学个性 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176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182 21.桃花源记..............................................................................................................................183 22.短文两篇..............................................................................................................................190 23.核舟记.................................................................................................................................199 24.大道之行也..........................................................................................................................212 25.杜甫诗三首..........................................................................................................................217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229 莲文化的魅力...........................................................................................................................229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234 26.三峡.....................................................................................................................................235 27.短文两篇..............................................................................................................................241 28.观潮.....................................................................................................................................249 29.湖心亭看雪..........................................................................................................................256 30.诗四首.................................................................................................................................266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79 怎样搜集资料...........................................................................................................................279 致老师们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 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但愿 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 编写意图; 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 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 发展教学个性; 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 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文硏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 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硏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 把握课文。 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 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灵活引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 案不是惟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 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议。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 发性和灵活性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 作者写作体会等。鉴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 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 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 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 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 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 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这套教 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 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 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这些准备使教师 能够在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 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 达到预期目标
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 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 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 把握课文。 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 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灵活引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 案不是惟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 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议。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 发性和灵活性。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 作者写作体会等。鉴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 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 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 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 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 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 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这套教 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 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 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这些准备使教师 能够在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 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 达到预期目标
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详细的参考材料,以便指导 活动时自由选用。 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 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家使用这套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 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 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 以灵活处理。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用书仅 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 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 参考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 风格。 本书编写者:宋子江、张必锟、贺敏、黄伟、温立三、顾之川、张妍、杨秋红、平 恩涛、张惠君。责任编辑:贺敏。审稿: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黄成稳。特约审稿: 赵慎修。审读:王存志。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2年6月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 残酷,正义的一方与非正义的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 的表现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 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 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 磅礴。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详细的参考材料,以便指导 活动时自由选用。 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 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家使用这套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 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一 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 以灵活处理。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用书仅 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 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 参考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 风格。 本书编写者:宋子江、张必锟、贺敏、黄伟、温立三、顾之川、张妍、杨秋红、平 恩涛、张惠君。责任编辑:贺敏。审稿: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黄成稳。特约审稿: 赵慎修。审读:王存志。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2 年 6 月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 残酷,正义的一方与非正义的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 的表现。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 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 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 磅礴。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 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 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 盜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 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 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 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髙默读的 速度和质量。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 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在反复阅读中 不断开启和提高自己的心智。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培养默读技 能。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测,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开列了四项活动:古今战 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可以根据条件, 选择适当的活动开展。在活动中,渗透练习口语交际与写作。 1新闻两则 课文研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把握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 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 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 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 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 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 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 速度和质量。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 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在反复阅读中 不断开启和提高自己的心智。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培养默读技 能。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测,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开列了四项活动:古今战 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可以根据条件, 选择适当的活动开展。在活动中,渗透练习口语交际与写作。 1.新闻两则 课文研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整体把握
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 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 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 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 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 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 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 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渡过兵力 中路军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安庆—芜湖 西路军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九江—安庆 东路军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南京——江阴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 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 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问题研究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 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读到“二十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 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
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20 日晚开始,6 月 2 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 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 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 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 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 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 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 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 日夜──21 日夜 30 万 30 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35 万 2/3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35 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 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 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二、问题研究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 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读到“二十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 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
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 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 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 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 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 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 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 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 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 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 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 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 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 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 也是为了明确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 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 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 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路军 30 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 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 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 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 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 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 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 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 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 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 “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 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 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 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 也是为了明确。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 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 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 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 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整体把握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 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 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 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 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 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 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 挽回 问题研究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 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 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 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 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把握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 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 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 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 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 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 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 挽回。 二、问题研究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 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 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 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练习说明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 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 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 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 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 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 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 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 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 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练习说明 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 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 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 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 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 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 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 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 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 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