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614 三、(一)默写。(1)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 (3)求之不得, (《关雎》)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男有分,女有归。(《大 道之行也》)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汹涌澎湃之景象的诗句是: (6)为呼吁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一文首段用 概述了“不以千里称也”的千里马的生死遭遇 (7)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题材。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提取一个表达送别之情的句子 (二)古诗欣赏。(3分)卖炭翁白居易 10.结合诗中具体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诗人情感的体悟。(70~100字)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选段,完成第14~15题。(5分)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 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 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 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 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 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 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 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 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 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 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 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 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 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06 14 三、(一)默写。(1) 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小石潭记》) (3)求之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大 道之行也》)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汹涌澎湃之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为呼吁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一文首段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了“不以千里称也”的千里马的生死遭遇。 (7)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题材。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提取一个表达送别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欣赏。(3 分) 卖炭翁 白居易 10.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诗人情感的体悟。(70~10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选段,完成第 14~15 题。(5 分)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 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 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 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 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 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 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 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 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 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 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 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 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 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
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4.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俯视、仰视、由上而下再向上、平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壶口瀑布。选 择其中一个视角,简要概括作者由此观察到的美景及其突出特点。(特点用一个词语回答)(2分) 观察视角:① 观察到的美景:② 景物突出特点 15.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该句使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3分) 答 五、古诗文阅读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2018云南)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B.(2018无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 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2018南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2018梧州)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2.根据原文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 寒十俱欢颜! (2)《卖炭翁》中表现老翁矛盾心理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4)《卖炭翁》中写老翁外貌的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阅读《卖炭翁》,完成3~5题 3.卖炭翁“卖炭”目的的句子:身上衣裳口中食 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5.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宫使掠夺的残 酷;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二)(2018河北)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6~8题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4. 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俯视、仰视、由上而下再向上、平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壶口瀑布。选 择其中一个视角,简要概括作者由此观察到的美景及其突出特点。(特点用一个词语回答)(2 分) 观察视角: ① 观察到的美景: ② 景物突出特点: ③ 15. 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该句使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文阅读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2018 云南)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B.(2018 无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 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2018 南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2018 梧州)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2.根据原文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 (2)《卖炭翁》中表现老翁矛盾心理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4)《卖炭翁》中写老翁外貌的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 3~5 题。 3. 卖炭翁“卖炭”目的的句子:身上衣裳口中食。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5.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宫使掠夺的残 酷;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二)(2018 河北)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 6~8 题。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来源: §x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六、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 奉④食,右执饮,日:"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日:"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⑥闻之,日:"微与⑦!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 辑履: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③贸贸然:眼不明亮的样孑(陈浩:垂头丧 气之貌)。④奉:捧。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 舆,春秋末鲁国人。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黔敖为食于路 (2)以待饿者而食之 (3嗟,来食 (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5)以至于斯也(6可去 (7)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嗟,来食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七、【甲】【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笠不可得 (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
六、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 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 辑履: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③贸贸然:眼不明亮的样子(陈浩:垂头丧 气之貌)。④奉:捧。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 舆,春秋末鲁国人。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 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⑶嗟,来食 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⑸以至于斯也 ⑹可去 ⑺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嗟,来食 ⑵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⑶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七、【甲】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
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八、文言文阅读(12分) 【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 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 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C.渔人甚异之/忽啼求之,父异焉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0.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甲文中,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C.乙文段中妇人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是因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 不堪忍受 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 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
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 是 。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八、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 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 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7. 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 分) 昔 者 吾 舅 死 于 虎 吾 夫 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C. 渔人甚异之/忽啼求之,父异焉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甲文中,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C.乙文段中妇人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是因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 不堪忍受。 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 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
参考答案 三、(一)默写(5分) 9.答案:(1)黄发垂髫(2)水尤清冽(3)寤寐思服(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6)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7)示例:孤蓬万里征(萧萧班马鸣) 评分:共5分。选做题4分,必做题1分,皆每空1分,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 二)古诗欣赏(3分) 10.示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可怜”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遭遇的同 情。它让“心忧”勾连的卖炭翁“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心理充满张力。 评分:共3分。该句体现的诗人情感1分,结合具体诗句谈体悟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课内散文阅读(共5分) 14.示例:(1)俯视;河中之河;奇特。(2)仰视:河水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雄壮。(3) 由上而下再向上:飞转成漩涡,碎为水雾,升起彩虹:惊险。(4)平视;各种形态的水;千姿百 评分:共2分。美景及其主要特点各1分 15.示例:(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 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使用了描写这种表达方式,通过比喻和 涌”挤”等一系列动词,具体而准确地描摹了作者仰视时,看到的河水奔涌之态、雄阔之象,与俯 视的奇特景象以及即将描述惊险之景相映衬,(2)“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 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竞被拔得一根不剩。”运用了描写、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先 描写了俯视沟底时看到的景色,然后简要叙述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和前后句一起突出此处的惊险 评分:共3分。判断表达方式1分,分析作用2分。 五、古诗文阅读1.C2.根据原文填空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十俱欢颜!(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唇焦口燥呼不得(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鬟苍苍十指黑 阅读《卖炭翁》,完成3~5题。3.身上衣裳口中食。4.(C) 5.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宫使掠夺的残 酷;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6.(D)
参考答案 三、(一)默写(5 分) 9. 答案:(1)黄发垂髫 (2)水尤清冽 (3)寤寐思服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7)示例:孤蓬万里征(萧萧班马鸣) 评分:共 5 分。选做题 4 分,必做题 1 分,皆每空 1 分,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 (二)古诗欣赏(3 分) 10. 示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可怜”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遭遇的同 情。它让“心忧”勾连的卖炭翁“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心理充满张力。 评分:共 3 分。该句体现的诗人情感 1 分,结合具体诗句谈体悟 2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课内散文阅读(共 5 分) 14. 示例:(1)俯视;河中之河;奇特。 (2)仰视;河水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雄壮。 (3) 由上而下再向上;飞转成漩涡,碎为水雾,升起彩虹;惊险。 (4)平视;各种形态的水;千姿百 态。 评分:共 2 分。美景及其主要特点各 1 分。 15. 示例:(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 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使用了描写这种表达方式,通过比喻和 “涌”“挤”等一系列动词,具体而准确地描摹了作者仰视时,看到的河水奔涌之态、雄阔之象,与俯 视的奇特景象以及即将描述惊险之景相映衬,(2)“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 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运用了描写、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先 描写了俯视沟底时看到的景色,然后简要叙述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和前后句一起突出此处的惊险。 评分:共 3 分。判断表达方式 1 分,分析作用 2 分。 五、古诗文阅读 1. C 2.根据原文填空。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唇焦口燥呼不得(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 3~5 题。3. 身上衣裳口中食。4. ( C ) 5.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宫使掠夺的残 酷;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6.( D )
嗟来之食1。①作成食物②吃③吃④我,只⑤这⑥离开⑦道歉 2。(1)喂!来吃!(2)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3)他吆喝你来吃 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七、1.喂养,饲养(2)责问(3)鞭子(4)怎么4分) (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 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 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 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7.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2分) 8.C(3分)(A竟然/于是,就:B类/类似C,对……感到诧异D隔绝,断绝/绝妙,独一无二) 9.(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2分,关键词“阡陌”“交通”) (2)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2分,关键词 具”“叹惋”) 0.D.(反面衬托)(3分) 【参考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 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 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 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嗟来之食 1。①作成食物②吃③吃④我,只⑤这⑥离开⑦道歉 2。⑴喂!来吃!⑵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⑶他吆喝你来吃, 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七、1.喂养,饲养(2)责问(3)鞭子(4)怎么 4 分) 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 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 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 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7.昔 者 吾 舅 死 于 虎 /吾 夫 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2 分) 8.C(3 分)(A 竟然/于是,就;B 类/类似C,对……感到诧异D隔绝,断绝/绝妙,独一无二) 9.(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2 分,关键词“阡陌”“交通”) (2)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2 分,关键词 “具”“叹惋”) 10.D.(反面衬托)(3 分) 【参考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 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 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 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