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中学、金陵中学2008届语文联考 2008.5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 甲必考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闷热/烦闷 拗口/执拗 横财/横幅 高涨/头昏脑涨 B、重创创伤 应允/应战 刊载/载体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C、中肯/中标 哄抢/哄骗 分散/散漫 仆人/前仆后继 D、奢靡/风靡 停泊/血泊牵强/强迫 弄堂/弄假成真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抗日战争中,这支队伍的士兵们果敢地承担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英勇杀敌, 直至弹尽粮绝,表现出困兽犹斗的气概。 B、在国际原材料上涨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中小型外贸企业,还是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 都要有忧患意识,一味地乐天知命的人终将被市场淘汰。 C、辩证地讲,成功除了需要主观努力之外,还需要客观因素的配合,正所谓“明火执 仗”,外部条件的及时具备往往可以促进事情的发展 现今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很多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旷课, 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想起要拾人牙慧,复印同学的课堂笔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纪念希腊士兵斐迪辟从马拉松跑到雅典报捷后死去的事迹,在雅典举行的近代 第一届奥运会中,用这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 B、彩陶保留着几千年来人类生活变化的痕迹,呈现出人类生活的特点,因而彩陶也被 称作一种浓缩的史书。 C、当然,任何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但是误解和攻击终究是 不可避免的。 D、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不靠奢华的外表和强行的推广就能深受广大民众所喜爱 4、把下面五句话按照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语意连贯。(4分)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 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 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
1 海安中学、金陵中学 2008 届语文联考 2008.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共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 甲 必考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闷.热/烦闷. 拗.口/执拗. 横.财/横.幅 高涨./头昏脑涨. B、重创./创.伤 应.允/应.战 刊载./载.体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C、中.肯/中标. 哄.抢/哄.骗 分散./散.漫 仆.人/前仆.后继 D、奢靡./风靡. 停泊./血泊. 牵强./强.迫 弄.堂/弄.假成真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抗日战争中,这支队伍的士兵们果敢地承担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英勇杀敌, 直至弹尽粮绝,表现出困兽犹斗 ....的气概。 B、在国际原材料上涨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中小型外贸企业,还是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 都要有忧患意识,一味地乐天知命 ....的人终将被市场淘汰。 C、辩证地讲,成功除了需要主观努力之外,还需要客观因素的配合,正所谓“明火执 ... 仗.”,外部条件的及时具备往往可以促进事情的发展。 D、现今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很多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旷课, 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想起要拾人牙慧 ....,复印同学的课堂笔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纪念希腊士兵斐迪辟从马拉松跑到雅典报捷后死去的事迹,在雅典举行的近代 第一届奥运会中,用这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 B、彩陶保留着几千年来人类生活变化的痕迹,呈现出人类生活的特点,因而彩陶也被 称作一种浓缩的史书。 C、当然,任何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但是误解和攻击终究是 不可避免的。 D、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不靠奢华的外表和强行的推广就能深受广大民众所喜爱。 4、把下面五句话按照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语意连贯。(4 分)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 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 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
①于此季节,往来湖上,沉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 ②秋季游人已渐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③这当中自然有所以致然的道理。 ④但是春花固然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吗? ⑤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 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叫人眷眷不易忘情的, 5、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阅读名著活动,请你从《论语》《史记》《三国演义》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哈姆莱特》《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 城》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紧扣名著的内容,能够反映自我的阅 读体验,语言优美,最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20内。(5分) 示例:《论语》是智慧的宝库,温温而雅的孔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做人呢? 他告诉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何学习呢?他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何追求真理呢?“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 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奷,剽攻不休 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 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 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 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 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
2 ①于此季节,往来湖上,沉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 ②——秋季游人已渐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③这当中自然有所以致然的道理。 ④但是春花固然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吗? ⑤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 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叫人眷眷不易忘情的。 5、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阅读名著活动,请你从《论语》《史记》《三国演义》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哈姆莱特》《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 城》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紧扣名著的内容,能够反映自我的阅 读体验,语言优美,最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 120 内。(5 分) 示例:《论语》是智慧的宝库,温温而雅的孔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做人呢? 他告诉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何学习呢?他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何追求真理呢?“朝闻道,夕死可矣”。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一 9 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 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 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 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 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 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 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 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 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 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 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孑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 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日:“且无用待我!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 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 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 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践更:服徭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姊子负解之势负:依恃,凭仗 B、解使人微知贼处 微:稍稍、稍微 C、不可得,各厌其意厌:满足 D、既已振人之命 振:挽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具以实告解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解遣人问其名姓 其皆出于此乎 之旁郡国 夜驰之沛公军
3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 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 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 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 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 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 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 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 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践更:服徭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依恃,凭仗 B、解使人微.知贼处 微:稍稍、稍微 C、不可得,各厌.其意 厌:满足 D、既已振.人之命 振:挽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具以.实告解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 解遣人问其.名姓 其皆出于此乎 C、 之.旁郡国 夜驰之.沛公军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何以伐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解姐姐的儿子被人杀死,仇家未获,当郭解从仇家口中得知外甥是强迫他人喝酒 而自招杀身之祸后,便不怪罪仇人而放走了仇人 B、有人对郭解不敬,“箕踞视之”,他的门客要杀掉此人,郭解不但不责怪,反而嘱咐 尉吏免掉此人的徭役 C、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不听贤人豪士的调解,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等郭解离去 后,洛阳的豪士再从中调解,才肯听从。 D、文中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如“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 得解客舍养之”的情节,衬托出郭解声望很高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答 (2)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答 (3)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答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戌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曒曒夜猿鸣 (1)请具体解说首联的内容,并说说这一联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2)试分析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4分) 答 l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日星隐曜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5)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 商隐《无题》)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4 D、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何以伐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郭解姐姐的儿子被人杀死,仇家未获,当郭解从仇家口中得知外甥是强迫他人喝酒 而自招杀身之祸后,便不怪罪仇人而放走了仇人。 B、有人对郭解不敬,“箕踞视之”,他的门客要杀掉此人,郭解不但不责怪,反而嘱咐 尉吏免掉此人的徭役。 C、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不听贤人豪士的调解,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等郭解离去 后,洛阳的豪士再从中调解,才肯听从。 D、文中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如“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 得解客舍养之”的情节,衬托出郭解声望很高。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答: (2)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答: (3)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答: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 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 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 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鸣。 (1)请具体解说首联的内容,并说说这一联在诗中的作用。(4 分) 答: (2)试分析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4 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日星隐曜,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 (李白《行路难》) (5)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 商隐《无题》)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8)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提醒幸福 毕淑敏 幸福是—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岀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少。人们常 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 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 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 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 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囂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 印的—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干金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裝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 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 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
5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述而》) (8)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三、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提 醒 幸 福 毕淑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少。人们常 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 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 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 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 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 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 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 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
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亨受毎一分钟。据科学家硏究 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注意要好得多。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舂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 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孑已经回报了汘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 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 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 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 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 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无所 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 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 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 曾经生活过 (选自《毕淑敏散文》有删节) 6
6 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据科学家研究, 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注意要好得多。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 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 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 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 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 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 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 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 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 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 曾经生活过。 (选自《毕淑敏散文》有删节)
12、纵观全文,文章共有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是:(6分) (1) 3、“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请根据文意对这句 话加以阐释。(4分) 14、为什么说“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 答 15、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提醒幸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文题的理解。(6分) 答 乙选考部分 请从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 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岀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 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 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 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 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土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 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土绅 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7 12、纵观全文,文章共有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是:(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请根据文意对这句 话加以阐释。(4 分) 答: 14、为什么说“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回答。(4 分) 答: 15、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提醒幸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文题的理解。(6 分) 答: 乙 选考部分 请从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 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 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 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 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 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 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 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 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 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土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亨有各种特 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 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 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 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 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 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 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 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 传统农村土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 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 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土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 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 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 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 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孑大量地 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 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 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
8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 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 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 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 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 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 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 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 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 字率比 20 世纪 20、30 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 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 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 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 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 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 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 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 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 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 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 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
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 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嬴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 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 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 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 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 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 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土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16、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这些职 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 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 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 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 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 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 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 17、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 主性”的一项是()(3分) 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 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 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18、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废除持什么观点?(6分) 答 19、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6分 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亨年89岁。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
9 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 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 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 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 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 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 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 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16、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这些职 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 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 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 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 20 世纪 20、30 年代更高,原因就在 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 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 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 17、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 主性”的一项是( )(3 分) 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 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 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18、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废除持什么观点?(6 分) 答: 19、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6 分) 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4 月 29 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 89 岁。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
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柏杨先生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之 久远的精神财富。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1968年因所谓“挑拔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 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1968至1977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 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 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我之所以写中国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 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 沉重。”他说。 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 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柏杨自己也曾说:“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 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 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港台文学研究专家蒋朗朗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知 识分子,为平民代言,长期关注民生。他用写杂文的方式,从乡村凋敝到物欲横流对人性的 侵蚀,一路写来,对种种不平等、腐败的现象进行抨击 1988年,《丑陋的中国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 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 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中国一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为“十年坐牢,十年 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 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 立足点。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 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竞用了一个多小时。 张香华女土说,尽管当时已是88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 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 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学者易中天说:“听说柏杨先生仙逝,我发了很久的呆。我相信,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 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柏杨先生,请放心 安息吧! 一位网友说:“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
10 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柏杨先生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之 久远的精神财富。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 1968 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 9 年零 26 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 1968 至 1977 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 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 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我之所以写中国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 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 沉重。”他说。 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 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柏杨自己也曾说:“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 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 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港台文学研究专家蒋朗朗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知 识分子,为平民代言,长期关注民生。他用写杂文的方式,从乡村凋敝到物欲横流对人性的 侵蚀,一路写来,对种种不平等、腐败的现象进行抨击。” 1988 年,《丑陋的中国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 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 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 170 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为“十年坐牢,十年 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 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 立足点。” 1988 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 40 年的家乡。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 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 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 88 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 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 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学者易中天说:“听说柏杨先生仙逝,我发了很久的呆。我相信,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 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柏杨先生,请放心 安息吧!” 一位网友说:“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