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重点:从意象美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教学重点:从意象美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关于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 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 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 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 “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 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 66 阕
关于词的常识 ❖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 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 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 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 “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 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 “阕
写作背景 令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 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 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 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 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 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 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 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 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写作背景 ❖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 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 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 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 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 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 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 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诵读、疏通、理解 1、听录音-随读一对照注释疏通字句 沁园春长沙 2、研讨 独立寒秋,湘江北(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 去,橘子洲头。看索的动词 万山红遍,层林尽 立、看、怅、问、忆 染;漫江碧透,百(2)、“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中哪些词 舸争流。鹰击长空 表现力特别强? 鱼翔浅底,万类霜澈争:渲染了热闹气氛:突出雄鹰的矫健 天竞自由。怅寥廓,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3)、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 沉浮? 关系? 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诵读、疏通、理解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 去,橘子洲头。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 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 1、听录音--- 随读 --- 对照注释疏通字句 2、研讨: (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 索的动词。 立、看、怅、问、忆 (2)、“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中哪些词 表现力特别强? 遍:红得广 染:红得深透 透:强调水的清 澈 争:渲染了热闹气氛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3)、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 关系? 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沁园春长沙》意象 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 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 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 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 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长沙》意象 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 “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 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 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 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意象”简释 意 诗人的思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意境 象 融合形成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意象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境界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沁园春长沙》的意象 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或广博 江中的“百舸” 或宏伟 或雄峻 与毛泽东积极向 空中的雄鹰 竞相向上、 1>上,昂扬奋进的 水底的游鱼 生机勃勃 立意契合。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 以壮景抒豪情 舸”等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 江中的“百舸” ,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 舸”等 或广博, 或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 上,昂扬奋进的 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 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 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 箏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干 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中,“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 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 天竞自由”中的“竟”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 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 爱和由衷赞美
❖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 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 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 爱。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 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 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 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 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 爱和由衷赞美
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并置式 动静搭配,远近结合, 看:山、林、江、舸、鹰、鱼 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 忆:指点、激扬、击水、Ⅱ丽的“湘江秋色图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 浪遏飞舟 的“少年学子图”。 辐射式 万各种并 诗人看类置景物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 (我) 成了“风景”,形成 同学→各种并 幅气势磅礴的“伟人 少年置活动
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 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浪遏飞舟 动静搭配,远近结合, 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 丽的“湘江秋色图” ,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 的“少年学子图” 。 辐射式 诗人 (我)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 成了“风景”,形成一 幅气势磅礴的“伟人 图” ! 看 忆 万 类 同学 少年 各种并 置景物 各种并 置活动
(4)、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令携来百侣曾游,忆 (5)、注意“峥嵘”、“风华”、“意气”、 往昔峥嵘岁月稠。 “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 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 恰同学少年,风华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士”的名词意动用法 正茂;书生意气, (6)、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突出 挥斥方遒。指点江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山,激扬文字,粪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 土当年万户侯。曾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 记否,到中流击水,题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间 浪遏飞舟? (7)、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 什么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
❖ 携来百侣曾游,忆 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 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 山,激扬文字,粪 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4)、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5)、注意“峥嵘”、“风华”、“意气”、 “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 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 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 (6)、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 突出 了 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 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 “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 题。(7)、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 什么?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