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期中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6分) 1.(10分)(1)悠悠我心(2)采菊东篱下(3)波撼岳阳城(4)浮云游子意(5)不知何处吹芦管(6) 也无风雨也无晴(7)不尽长江滚滚流(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9)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岂不 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2分)D 3.(2分)A 4.(12分) (1)(3分)2006年(1分)。图片中飞马拉着车飞向天空,车是由图书的造型变化而成(1分),周围 有很多星星的图样,紧密呼应了“书籍的命运写在星星上”的主题(1分)。(写“在林间的空地上”亦 可。判断1分,道理2分。其他年份的,不得分。) (2)(5分)答案示例: ①采访目的:了解学校图书日活动开展情况 ②采访对象:学校图书馆馆长 ③采访问题:学校图书馆安排了哪些读书活动? 评分要点:采访对象设置不合理,扣1分:采访目的表述不清,扣1分;采访问题表述不清(比如:没有 用问句形式),扣1分:采访问题与采访目的无关,扣1分:采访问题不适合向相关采访对象发问,扣 分。扣完为止 (3)(4分)字体规范1分,抄写正确1分,书写工整1分,字迹美观1分。 、(44分) (一)(5分) 5.(2分)C 6.(3分)荆轲、专诸都是战国时期勇武过人的剑客,诗人借用这两人的典故,表达对慷慨重义的豪侠的 崇尚之心,以及对于实现复国抱负的赤诚之心。(一点2分,两点3分) 二)(12分) 7.(4分)(1)我(2)遗憾(3)推究;推测(4)这 8.(2分)惠勤的话虽然奇幻怪异,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真实的(或符合实际情况的 9.(2分)C 10.(4分)欧阳修号“六一居土”;欧阳修是苏轼和惠勤共同尊崇的人,他们曾经在泉水旧址一起赞美欧 阳修;苏轼认为泉水长流是欧阳修的文气英灵永存世间的象征:顺应了杭州人民的心意,弥补他们心中欧 阳修不曾到杭州做官的遗憾。(任意三点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三)(12分) 11.(2分)指没有或几乎没有模仿别人的作品 12.(2分)B 13.(2分)“偷”是指因袭,直接拿来用。“诌”指有所变化,是创作。 14.(3分)因为“窑变”出现的变体,更为出奇、珍贵,但却说不清楚产生的原因(1分)。作者以此来 比喻(或类比)(1分)文学创作的创新,往往是偶得之,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1分) 15.(3分)王勃不是简单的因袭或模仿,而是推陈出新。他受庾信作品的启发,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 柳共春旗一色”为“绿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画面更生动,意境更开阔,成功地培育出千古佳句。 从创作过程来看,恰好印证了文中作者的创作观点——“因新得新”。(若学生只答王勃的句子是属于“新 句子”或“创新”,得1分。结合文章内容或分析材料,得2分。结合文章内容加分析材料,得3分。) (四)(15分)
九年级(下)期中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6 分) 1. (10 分)(1)悠悠我心(2)采菊东篱下(3)波撼岳阳城(4)浮云游子意(5)不知何处吹芦管(6) 也无风雨也无晴(7)不尽长江滚滚流(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9)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岂不 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2 分)D 3.(2 分)A 4.(12 分) (1)(3 分)2006 年(1 分)。图片中飞马拉着车飞向天空,车是由图书的造型变化而成(1 分),周围 有很多星星的图样,紧密呼应了“书籍的命运写在星星上”的主题(1 分)。(写“在林间的空地上”亦 可。判断 1 分,道理 2 分。其他年份的,不得分。) (2)(5 分)答案示例: ①采访目的:了解学校图书日活动开展情况 ②采访对象:学校图书馆馆长 ③采访问题:学校图书馆安排了哪些读书活动? 评分要点:采访对象设置不合理,扣 1 分;采访目的表述不清,扣 1 分;采访问题表述不清(比如:没有 用问句形式),扣 1 分;采访问题与采访目的无关,扣 1 分;采访问题不适合向相关采访对象发问,扣 1 分。扣完为止。 (3)(4 分)字体规范 1 分,抄写正确 1 分,书写工整 1 分,字迹美观 1 分。 二、(44 分) (一)(5 分) 5.(2 分)C 6.(3 分)荆轲、专诸都是战国时期勇武过人的剑客,诗人借用这两人的典故,表达对慷慨重义的豪侠的 崇尚之心 ....,以及对于实现复国抱负的赤诚之心 ....。(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二)(12 分) 7.(4 分)(1)我 (2)遗憾 (3)推究;推测 (4)这 8.(2 分)惠勤的话虽然奇幻怪异,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真实的(或符合实际情况的)。 9.(2 分)C 10.(4 分)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是苏轼和惠勤共同尊崇的人,他们曾经在泉水旧址一起赞美欧 阳修;苏轼认为泉水长流是欧阳修的文气英灵永存世间的象征;顺应了杭州人民的心意,弥补他们心中欧 阳修不曾到杭州做官的遗憾。(任意三点即可,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三)(12 分) 11.(2 分)指没有或几乎没有模仿别人的作品。 12.(2 分)B 13.(2 分)“偷”是指因袭,直接拿来用。“诌”指有所变化,是创作。 14.(3 分)因为“窑变”出现的变体,更为出奇、珍贵,但却说不清楚产生的原因(1 分)。作者以此来 比喻(或类比)(1 分)文学创作的创新,往往是偶得之,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1 分)。 15.(3 分)王勃不是简单的因袭或模仿,而是推陈出新。他受庾信作品的启发,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 柳共春旗一色”为“绿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画面更生动,意境更开阔,成功地培育出千古佳句。 从创作过程来看,恰好印证了文中作者的创作观点——“因新得新”。(若学生只答王勃的句子是属于“新 句子”或“创新”,得 1 分。结合文章内容或分析材料,得 2 分。结合文章内容加分析材料,得 3 分。) (四)(15 分)
16.(3分)公孙痤向魏王举荐了商鞅,魏王并不识才;于是公孙痤又劝谏魏王,既然商鞅不能为国家效力, 就杀了他,免得强大别国削弱魏国,但是魏王却放商鞅离开,为魏国留下巨大的隐患。(一点2分,两点 3分) 17.(3分)使人物情感更饱满,更强烈,表现商鞅的反叛仇恨的情感和毅然决然的态度(1分),将戏剧 推向高潮(1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效力秦国的情节作铺垫(1分 18.(3分)公孙痤狡黠,城府极深,有深谋远虑:妒才,对商鞅不义;但忠君爱国。(每点1分) 19.(6分)答案示例:此时的商鞅极度愤懑,他蔑视魏王的愚蠢,对公孙痤既仇恨,又不愿违背恩孝而不 仁不义,情感复杂而激烈,台词里充满对于魏王与公孙痤的反叛之意。因此在表现“我岂能死”这句时, 应当用反问语气,充满轻蔑意味:动作上,说“与我有恩”一句时扪心,而说“对我无义”一句时手指公 孙痤,一字一顿,声音高亢,情感激烈;说到“送终”,则语气决绝 评分要点:只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泛泛而谈,不能结合台词的内涵(或者对台词内涵把握不够准确), 得2分:能够准确把握台词内涵,即谈到表现商鞅此时对公孙痤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并且能对语气(或 动作、神态等)作合理设计的,给4分;能够深入分析商鞅人物形象,对其爱恨交加、既要遵守孝义,又 毫不扼制地表达仇恨反叛的复杂情感,能准确把握,并且对语气(或动作、神态等)作细致描述的,给6 分。 三、(50分)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6.(3 分)公孙痤向魏王举荐了商鞅,魏王并不识才;于是公孙痤又劝谏魏王,既然商鞅不能为国家效力, 就杀了他,免得强大别国削弱魏国,但是魏王却放商鞅离开,为魏国留下巨大的隐患。(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17.(3 分)使人物情感更饱满,更强烈,表现商鞅的反叛仇恨的情感和毅然决然的态度(1 分),将戏剧 推向高潮(1 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效力秦国的情节作铺垫(1 分)。 18.(3 分)公孙痤狡黠,城府极深,有深谋远虑;妒才,对商鞅不义;但忠君爱国。(每点 1 分) 19.(6 分)答案示例:此时的商鞅极度愤懑,他蔑视魏王的愚蠢,对公孙痤既仇恨,又不愿违背恩孝而不 仁不义,情感复杂而激烈,台词里充满对于魏王与公孙痤的反叛之意。因此在表现“我岂能死”这句时, 应当用反问语气,充满轻蔑意味;动作上,说“与我有恩”一句时扪心,而说“对我无义”一句时手指公 孙痤,一字一顿,声音高亢,情感激烈;说到“送终”,则语气决绝。 评分要点:只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泛泛而谈,不能结合台词的内涵(或者对台词内涵把握不够准确), 得 2 分;能够准确把握台词内涵,即谈到表现商鞅此时对公孙痤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并且能对语气(或 动作、神态等)作合理设计的,给 4 分;能够深入分析商鞅人物形象,对其爱恨交加、既要遵守孝义,又 毫不扼制地表达仇恨反叛的复杂情感,能准确把握,并且对语气(或动作、神态等)作细致描述的,给 6 分。 三、(50 分)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