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30年代的诗歌 、现实主义派诗 歌 1.殷夫的诗歌: (1909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第十三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 歌 1. 殷夫的诗歌: ◼ (1909——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徼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血字》 《别了,哥哥》 www.luxun.com
◼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 《血字 》 ◼ 《别了,哥哥》
①从工人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 和形象,节奏明快有力,刚健之中透露出清新 之美。 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情抒情主人公的“自我” 形象,且这一“自我”在中国新诗“自我”抒 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①从工人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 和形象,节奏明快有力,刚健之中透露出清新 之美。 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情抒情主人公的“自我” 形象,且这一“自我”在中国新诗“自我”抒 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1932年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中国 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 作主张,并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 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 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 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组织、 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2、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 1932年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 “中国 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 ◼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 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 作主张,并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 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 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 ◼ 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组织、 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创作主张 (1)“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作品; (2)“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 诗的表现形式应大众化、民族化,使诗普及到 群众中去
创作主张 (1)“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作品; (2)“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 诗的表现形式应大众化、民族化,使诗普及到 群众中去
主要内容: ①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 夜》、《六月流火》;王亚平:《农村的夏 天》、《十二月的风》; ②写反帝抗日。(穆木天:《守堤者》、《流 亡者之歌》等)
主要内容: ①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 夜》、《六月流火》; 王亚平:《农村的夏 天》、《十二月的风》; ②写反帝抗日 。(穆木天:《守堤者》、《流 亡者之歌》等)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青年时代的航克家(1933.青岛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 、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②描写了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为新诗反映农村 生活开拓了新的天地。 ③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如《老 马》、《难民》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久性真理”如 《生活》、《希望》 C、表现反帝情绪,如《罪恶的黑手》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摄影,如《自己 的写照》、《运河》
②描写了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为新诗反映农村 生活开拓了新的天地。 ③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如《老 马》、《难民》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久性真理”如 《生活》、《希望》 C、表现反帝情绪,如《罪恶的黑手》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摄影,如《自己 的写照》、《运河》
特点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
特点: ◼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