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单选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维持封建统治B.限制工商业发展C.保护农耕经济D防范“外夷”入侵 2.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 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迅速发展 3.以下各项最能说明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 4.据《元丰九域志·两浙路》记载,北宋时,越、明、温、台四州的市镇分别只有9、3 7、9个,到南宋时已分别拥有53(含草市)、143(其中村坊119处)、9、81(其中村坊60 处)个。该现象说明 A农村中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北宋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抑制 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向广大农村延伸D.商税是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 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 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商人对政治形势影响力增强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6.下图再现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实质上是 廢井田開阡陌 A.“塞私门之请”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试卷第1页,总4页
试卷第 1 页,总 4 页 第四节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维持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2.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 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迅速发展 3.以下各项最能说明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 4.据《元丰九域志·两浙路》记载,北宋时,越、明、温、台四州的市镇分别只有 9、3、 7、9 个,到南宋时已分别拥有 53(含草市)、143(其中村坊 119 处)、9、81(其中村坊 60 处)个。该现象说明 A.农村中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北宋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抑制 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向广大农村延伸 D.商税是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 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 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商人对政治形势影响力增强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6.下图再现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实质上是 A.“塞私门之请”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承认土地私有 D实行“田里不鬻”原则 7.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了 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 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B分工极为细密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D.原料特别充足 9.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 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 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B.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10.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 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 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 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 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 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反映出 A.清政府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B十三行由此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12.《史记》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 C.一直非常发达 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试卷第2页,总4页
试卷第 2 页,总 4 页 C.承认土地私有 D.实行“田里不鬻”原则 7.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巿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了 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 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B.分工极为细密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D.原料特别充足 9.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 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 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10.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 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 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 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 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 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反映出 A.清政府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B.十三行由此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12.《史记》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 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 C.一直非常发达 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3分共5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又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 人而久任,庶番商(海外各国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诏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慕义之心,可 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世祖记》 材料三(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 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佣汉人役使,并应查 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番商”夷人”等,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此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戏词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 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 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 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 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 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 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 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第3页,总4页
试卷第 3 页,总 4 页 二、综合题:共 4 题每题 13 分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又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 人而久任,庶番商(海外各国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诏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慕义之心,可 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世祖记》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 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佣汉人役使,并应查 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番商”“夷人”等,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此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戏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 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 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 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 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 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2) 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 响? (3) 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 素。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礼札,牛驴走纭 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一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 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 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裏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 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 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 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 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指流通),盖皆本者。”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 (3)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 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 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开设行号者十余家 向由号家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 往往恃账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 有力焉 (1)材料一反映了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的 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试卷第4页,总4页
试卷第 4 页,总 4 页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礼札,牛驴走纭 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 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 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 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 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 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 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 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 (3) 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 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 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开设行号者十余家, 向由号家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 往往恃账房为生。”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 有力焉。” (1)材料一反映了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的 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査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B、D两项也是直接原因,故答案选 择A项 【备注】无 2.D 【解析】无 【备注】无 3.C 【解析】机户出资经营,机工出力并“计工受值”的形式说明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备注】无 【解析】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草市和村坊得到迅速发展,这与农村中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关,A项正确。B、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项与题干时间 不符 【备注】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唐宋时期“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与史实不符,排 除A项;“商人对政治形势影响力增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商人不 能居官位,而宋朝时商贾也可以为士了,可见“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C正确:社会 主流价值观念仍然是重农抑商,排除D项。 【备注】无 6.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废井田、开阡陌”,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备注】无 7.D 【解析】当时还没有民族工业,"海禁"与"闭关锁国"只是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 卫作用。故排除①③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 项错误;B、D 两项也是直接原因,故答案选 择 A 项。 【备注】无 2.D 【解析】无 【备注】无 3.C 【解析】机户出资经营,机工出力并“计工受值”的形式说明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备注】无 4.A 【解析】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草市和村坊得到迅速发展,这与农村中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关,A 项正确。B、D 项不能由材料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 项与题干时间 不符。 【备注】无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唐宋时期“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与史实不符,排 除 A 项;“商人对政治形势影响力增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商人不 能居官位,而宋朝时商贾也可以为士了,可见“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 C 正确;社会 主流价值观念仍然是重农抑商,排除 D 项。 【备注】无 6.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废井田、开阡陌”,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备注】无 7.D 【解析】当时还没有民族工业,"海禁"与"闭关锁国"只是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 卫作用。故排除①③
【备注】无 【解析】本题考査资本主义萌芽。材料的关键信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特指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出现的具有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A符合题意。 【备注】无 9. B 【解析】本题考査对清朝"闭关政策”的评价。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至60年代,受新中国初期 反帝斗争及后来“左”倾思想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者大都对清朝“闭关政策”ˆ的评价持“自卫说 观点;到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国策的影响,学者又大多持“自杀说”,可见史学家视角不 同会导致结论不同,故选B。两种观点均是在不同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不同结论,故A、C、 D项错误。 【备注】无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古代经济政策。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以后,政府一直实行 重农政策,另一方面抑商政策并非贯穿始终,商业仍然在发展,故A项正确:“盐铁官营”等政 策保证了政府税收,但阻碍了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紧 密相关,故C项错误;古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不完全是闭锁状态,在鸦片战争以前已经与世界 市场发生了联系,故D项错误。 【备注】无 【解析】“洋行”是指广州十三行,专门经营对外贸易,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A项无法由材 料得出,错误。B项“由此ˆ同样不能由材料得出,错误。C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错误。D项 是对材料的正确反映 【备注】无 12. 【解析】“法律贱商人”是“抑商”而“商人已富贵矣”则反映了商业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受压制,但仍 有发展。 【备注】无 13.(1)管理对外贸易 (2)妄自尊大,排斥和鄙视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备注】无 8.A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材料的关键信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特指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出现的具有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A 符合题意。 【备注】无 9.B 【解析】本题考查对清朝“闭关政策”的评价。材料反映了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受新中国初期 反帝斗争及后来“左”倾思想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者大都对清朝“闭关政策”的评价持“自卫说” 观点;到 20 世纪 80 年代受改革开放国策的影响,学者又大多持“自杀说”,可见史学家视角不 同会导致结论不同,故选 B。两种观点均是在不同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不同结论,故 A、C、 D 项错误。 【备注】无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政策。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以后,政府一直实行 重农政策,另一方面抑商政策并非贯穿始终,商业仍然在发展,故 A 项正确;“盐铁官营”等政 策保证了政府税收,但阻碍了商业发展,故 B 项错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紧 密相关,故 C 项错误;古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不完全是闭锁状态,在鸦片战争以前已经与世界 市场发生了联系,故 D 项错误。 【备注】无 11.D 【解析】“洋行”是指广州十三行,专门经营对外贸易,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A 项无法由材 料得出,错误。B 项“由此”同样不能由材料得出,错误。C 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错误。D 项 是对材料的正确反映。 【备注】无 12.B 【解析】“法律贱商人”是“抑商”,而“商人已富贵矣”则反映了商业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受压制,但仍 有发展。 【备注】无 13.(1)管理对外贸易。 (2)妄自尊大,排斥和鄙视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3)宋元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清初实行闭关政策。宋元时期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而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则阻碍了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导致清朝后期出现被动挨打的局面。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庶番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可判断出“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 管理对外贸易;第(2)问结合清朝的有关史实可看出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 态:第(3)问可比较材料一、二、三中统治者的态度和宋、元、清时期的史实组织答案。 【备注】无 14.(1)小农经济。条件: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主观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 经营道德等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 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解析】无 【备注】无 15(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 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官吏勒索舞弊;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对 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影响:阻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强化自然经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潮流。(3)工商皆本。背景: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政府重农抑商。 【解析】无 【备注】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 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 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 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16(1)社会现象: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资料。本质: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 (2)相同点:都有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的身份方面,明朝时 多由手工业者转变而来,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 阻碍作用
(3)宋元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清初实行闭关政策。宋元时期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而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则阻碍了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导致清朝后期出现被动挨打的局面。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庶番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可判断出“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 管理对外贸易;第(2)问结合清朝的有关史实可看出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 态;第(3)问可比较材料一、二、三中统治者的态度和宋、元、清时期的史实组织答案。 【备注】无 14.(1)小农经济。条件: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2) 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3) 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主观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 经营道德等。 (4) 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 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解析】无 【备注】无 15.(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 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官吏勒索舞弊;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对 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影响:阻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强化自然经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潮流。(3)工商皆本。背景: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政府重农抑商。 【解析】无 【备注】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 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 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 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16.(1)社会现象: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资料。本质: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 (2)相同点:都有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的身份方面,明朝时 多由手工业者转变而来,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 阻碍作用
【解析】第(1)问,“现象”可以结合明代苏州纺织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来思考:“本质”可以从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来思考。第(2)问,“同”不难看出,“号家散放丝经, 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与材料一中“计日受值”相似;“异”即不同点,材料一中“机户”是由手 工业者转变而来,材料二中“账房”本身就是大商人,据此作答。第(3)问,“以织助耕”反映的是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据此作答 【备注】无
【解析】第(1)问,“现象”可以结合明代苏州纺织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来思考;“本质”可以从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来思考。第(2)问,“同”不难看出,“号家散放丝经, 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与材料一中“计日受值”相似;“异”即不同点,材料一中“机户”是由手 工业者转变而来,材料二中“账房”本身就是大商人,据此作答。第(3)问,“以织助耕”反映的是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据此作答。 【备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