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 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蹉(cuo)跌绮(q1)丽义愤填膺(ying)参差不齐(ci B.神龛(kan)佝(gou)偻脉脉含情(mo)给予帮助(gei) C.安谧(mi)枯槁(gao)蓊蓊郁郁(weng)游目骋怀( cheng) D.休憩(xi)孺(mu)子挥斥方遒(q)画作拙劣(zhu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掂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 亮石子。 B.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C.日月流失,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D.一天夜里,暴发了叛乱。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北京是民主运动的 “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 ②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那就 是夜晚来临了。 ③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 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 术 A.策源地合拢以至 B.发源地合拢以致 C.策源地合龙以致 D.发源地合龙以至 (4)用括号中的短语代换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代换正确的一项是[ 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设 身处地) B.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噓声。可我偏要刨根 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累累白骨。(寻 根究底) C.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无法染指) D.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聊以自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提高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 篮。 B.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是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第 1 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蹉.(cuō)跌 绮.(qí)丽 义愤填膺.(yīnɡ) 参差.不齐(cī) B.神龛.(kān) 佝.(ɡōu)偻 脉.脉含情(mò) 给.予帮助(ɡěi) C.安谧.(mì) 枯槁.(ɡǎo) 蓊.蓊郁郁(wěnɡ) 游目骋.怀(chěnɡ) D.休憩.(xī) 孺.(rú)子 挥斥方遒.(qiú) 画作拙.劣(zhuō) ⑵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掂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 亮石子。 B.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C.日月流失,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D.一天夜里,暴发了叛乱。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⑶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北京是民主运动的 ,“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 ②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 ,那就 是夜晚来临了。 ③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 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 术。 A.策源地 合拢 以至 B.发源地 合拢 以致 C.策源地 合龙 以致 D.发源地 合龙 以至 ⑷用括号中的短语代换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代换正确的一项是[ ]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设 身处地) B.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 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累累白骨。(寻 根究底) C.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无法染指) D.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聊以自慰)。 ⑸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提高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 篮。 B.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是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C.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思 想,也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D.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诺言,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 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4分,翻译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 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接:交接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 D.河东凶亦然 Ⅺ:歉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或五十步而后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第 2 页 C.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思 想,也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D.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诺言,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 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14 分,翻译题 4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 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⑴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接:交接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D.河东凶.亦然 凶:歉收 ⑵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⑶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或五十步而.后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的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 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 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 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 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的反映了他的民本 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这种思想。 (5)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 语》和《战国策》等 B.我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前四部是《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 (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下划线标注人名) C.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有《论语》《孟子》 墨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等,表现了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D.《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②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第(5)(6)小题每题2分,其余每小题 05分)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 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 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 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 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 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 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意义 (1)铁屋子
第 3 页 ⑷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的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 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 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 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 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的反映了他的民本 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这种思想。 ⑸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 语》和《战国策》等。 B.我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前四部是《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 (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下划线标注人名) C.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有《论语》《孟子》 《墨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等,表现了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D.《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 史。 ⑹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②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第⑸ ⑹小题每题 2 分,其余每小题 0.5 分) “假如一间铁屋子 ...,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 .....,不久 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 ......,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 ....,惊起 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 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 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 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 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意义: ⑴铁屋子:
(2)熟睡的人们 (3)从昏睡入死灭: (4)大嚷起来 (5)上文第三段“我的确信”的具体含义是 确信无法唤醒沉睡的人们 B.确信“铁屋子”万难被破毁 C.确信有“毁坏铁屋子”的希望 D.确信能“敷衍朋友们的嘱托” (6)“我”“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2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 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髙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 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 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 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 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2)第二段中的“小睡”一词写出了月光怎样的景致?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这两段景物描写,写出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 (4)从这两段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长 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 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 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 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 马长嘶,髂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 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 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第4页
第 4 页 ⑵熟睡的人们: ⑶从昏睡入死灭: ⑷大嚷起来: ⑸上文第三段“我的确信”的具体含义是 A.确信无法唤醒沉睡的人们 B.确信“铁屋子”万难被破毁 C.确信有“毁坏铁屋子”的希望 D.确信能“敷衍朋友们的嘱托” ⑹“我”“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每小题 2 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 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 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 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 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 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 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⑵第二段中的“小睡”一词写出了月光怎样的景致?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⑶这两段景物描写,写出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 ⑷从这两段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长 城 鲍 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 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 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 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 马长嘶,觱篥①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 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 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 衡的幻想。墙髙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夐绝荒 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髙耸,斥堠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 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 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 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 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 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 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 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 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 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 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 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 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①驚篥(bil):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②斥堠(hou:瞭望敌情的土堡。 ③紫塞:指长城。④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1)这篇散文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 现实的?(4分) (2)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都提到了“归鸿(飞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 (3)这篇散文中,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 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4)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 是你呵,长城!”①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②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 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第5页
第 5 页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 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夐绝荒 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 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 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 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 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③ 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 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 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 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 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 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 V 字,仿 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 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④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①觱篥(bìlì):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②斥堠(hóu):瞭望敌情的土堡。 ③紫塞:指长城。④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⑴这篇散文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 现实的?(4 分) ⑵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都提到了“归鸿(飞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 ⑶这篇散文中,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 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 分) ⑷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 是你呵,长城!”①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②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 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 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商女:侍候他人的歌女。[注(2)《后庭花》:歌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 称。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金陵荒淫腐化,曾作此曲,后亡国;其词有“玉树后 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曲笔,写作技巧之一,即运用形象思维,通过新颖独到的构思,把作者的思想 感情含蓄、巧妙、曲折地表达出来。主要表达方式有(1)假借。例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写的是汉皇好色误国的事,“汉”即“唐”的假借,因此他实写的唐皇就是用的 曲笔。(2)暗示。例如鲁迅的《药》的结尾处有“花环”的描写,其暗示着革命后继 有人。(3隐喻。例如鲁迅的《现代人》通篇用隐喻的方法,讽刺“五四”以来各派 军阀相继登场,又都无一例外地变法要钱的现实。(4)侧写。例如唐代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女 子深切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的心情。(5)讳饰。例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中,不言马克思的死,却说他永远地睡着了,以减弱人们的悲痛,表达作者的怀念 之情。另外反语也属于曲笔之列。由以上可以看出:曲笔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其特点是不把主旨和用意照直说出来,而采用种种修饰手段,把语意表达得含蓄、 曲折、耐人寻味,从而收到更强的艺术效果 上面的这首诗歌也运用了曲笔,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个语义连贯的段落。只要写出序号。(2分) ①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 ②树好比人的姿态 ③在于活力 ④花好比人的面庞 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 ⑥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⑦在于精神 ⑧花是美丽的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出与上下文能衔接的句子。(2分)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 几分 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 希望它再来一一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九、附加题,填写出下面的名言名句。(5分)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论语·雍也》) (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 (《孟子·离娄上》)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粪土当 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 第6页
第 6 页 商女[注⑴]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⑵]。 [注⑴]商女:侍候他人的歌女。[注⑵] 《后庭花》:歌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 称。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金陵荒淫腐化,曾作此曲,后亡国;其词有“玉树后 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曲笔,写作技巧之一,即运用形象思维,通过新颖独到的构思,把作者的思想 感情含蓄、巧妙、曲折地表达出来。主要表达方式有⑴假借。例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写的是汉皇好色误国的事,“汉”即“唐”的假借,因此他实写的唐皇就是用的 曲笔。⑵暗示。例如鲁迅的《药》的结尾处有“花环”的描写,其暗示着革命后继 有人。⑶隐喻。例如鲁迅的《现代人》通篇用隐喻的方法,讽刺“五四”以来各派 军阀相继登场,又都无一例外地变法要钱的现实。⑷侧写。例如唐代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女 子深切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的心情。⑸讳饰。例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中,不言马克思的死,却说他永远地睡着了,以减弱人们的悲痛,表达作者的怀念 之情。另外反语也属于曲笔之列。由以上可以看出:曲笔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其特点是不把主旨和用意照直说出来,而采用种种修饰手段,把语意表达得含蓄、 曲折、耐人寻味,从而收到更强的艺术效果。 上面的这首诗歌也运用了曲笔,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个语义连贯的段落。只要写出序号。(2 分) ①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 ②树好比人的姿态 ③在于活力 ④花好比人的面庞 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 ⑥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⑦在于精神 ⑧花是美丽的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出与上下文能衔接的句子。(2 分)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 。几分 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 ,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九、附加题,填写出下面的名言名句。(5 分) 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 ⑵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 , 。(《孟子 ·离娄上》) ⑶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⑷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粪土当 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⑸ ,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
十、作文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巴金老人在《爱尔克的灯光》中这样说:“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 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 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 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不同人看待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即使看待同一事物也会引起不同的 思索。你是如何看待“家”的?请以“我眼中的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700字的文章。不能够写成诗歌。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答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请同学们注意,填写的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否则阅卷老师最多可以扣除 5分 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③3)(4)(5)得分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4分,翻译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 匚题号() 得分 答案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第(5)(6)小题每题2分,其余每小题 0.5分) 得分 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意义: (1)铁屋子 (2)熟睡的人们 (3)从昏睡入死灭: (4)大嚷起来: 第7页
第 7 页 十、作文题。(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巴金老人在《爱尔克的灯光》中这样说:“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 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 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 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不同人看待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即使看待同一事物也会引起不同的 思索。你是如何看待“家”的?请以“我眼中的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 700 字的文章。不能够写成诗歌。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答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请同学们注意,填写的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否则阅卷老师最多可以扣除 5 分。 一、选择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⑴ ⑵ ⑶ ⑷ ⑸ 得 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14 分,翻译题 4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 题号 ⑴ ⑵ ⑶ ⑷ ⑸ 得 分 答案 ⑹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②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第⑸ ⑹小题每题 2 分,其余每小题 0.5 分) 得分| 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意义: ⑴铁屋子: ⑵熟睡的人们: ⑶从昏睡入死灭: ⑷大嚷起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2分)(分 (1)第一段: 第二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得分 (1)① (2分) (2分) (2分) (3)① (2分) (2分) (4)① (2分) (2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得分 、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个语义连贯的段落。只要写出序号。(2分) 得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出与上下文能衔接的句子。(2分)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 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 ,希望它再来 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得分 九、附加题,填写出下面的名言名句。(5分,每空05分)得分 第8页
第 8 页 ⑸[ ] 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每小题 2 分) 得分| ⑴第一段: 第二段: ⑵ ⑶ ⑷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得分| ⑴① (2 分) ② (2 分) ⑵ (2 分) ⑶① (2 分) ② (2 分) ⑷① (2 分) ② (2 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得分| 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个语义连贯的段落。只要写出序号。(2 分) 得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出与上下文能衔接的句子。(2 分)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 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 ,希望它再来— —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得分| 九、附加题,填写出下面的名言名句。(5 分,每空 0.5 分) 得分| ⑴ ⑵
(5) 宁波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答案:C绮(qi)丽给予帮助(j1)休憩(qi) (2)答案:B惦记日月流逝爆发了叛乱 (3答案:A策源地:战争、社会运动等策动、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河流) 开始流出、起源的地方。合拢:合到一起;闭合。合龙: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 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 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 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 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答案:B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寻根究底:追究 根底。泛指弄清一事的来龙去脉:也说寻根问底。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的利益。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5)答案:DA.“提高”和“人才”搭配不当。B.“并非”的意思是“并不 是”,其后的“是”赘余。C.语序不当,这是一个层进关系的复句。应该是“不 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4分,翻译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 (1)答案:A接:接触、交锋。 (2)答案:B夫人:那个人;尽心:费尽心思;自信:相信自己;暴(pu)露: 指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 (3)答案:B A.前一个“以”:介词,按照;后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 中心语,可译为 B.“则”,连词,于是,就 式。C·前一个“者”:助词, 的人;后一个“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 D.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 系,却。 (4)答案:AB项,本文只能说明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项,二者是 不矛盾的。D项,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5)答案:《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6)参考答案:①如果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 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②俗语有 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第(5(6)小题每题2分,其余每小题 0.5分) 第9页
第 9 页 ⑶ ⑷ ⑸ 宁波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⑴答案:C 绮.(qǐ)丽 给.予帮助(jǐ) 休憩.(qì) ⑵答案:B 惦记 日月流逝 爆发了叛乱 ⑶答案:A 策源地:战争、社会运动等策动、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河流) 开始流出、起源的地方。合拢:合到一起;闭合。合龙: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 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 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 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 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⑷答案:B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寻根究底:追究 根底。泛指弄清一事的来龙去脉;也说寻根问底。 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的利益。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⑸答案:D A.“提高”和“人才”搭配不当。 B.“并非”的意思是“并不 是”,其后的“是”赘余。 C.语序不当,这是一个层进关系的复句。应该是“不 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14 分,翻译题 4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 ⑴答案:A 接:接触、交锋。 ⑵答案:B 夫人:那个人;尽心:费尽心思;自信:相信自己;暴(pù)露: 指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 ⑶答案:B A.前一个“以”:介词,按照;后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 中心语,可译为“……着”“……地”。 B.“则”,连词,于是,就。 C.前一个“者”:助词,……的人;后一个“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 式。 D.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 系,却。 ⑷答案:A B 项,本文只能说明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 项,二者是 不矛盾的。D 项,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⑸答案:《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⑹参考答案:①如果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 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②俗语有 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第⑸ ⑹小题每题 2 分,其余每小题 0.5 分)
参考答案:()比喻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2)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而精神 麻木的国民(3)比喻麻木的国民毫无觉悟地死去(④4)比喻呐喊战斗,唤醒民众(5)B (6)唤醒麻木沉睡的人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2分) 参考答案:(1)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2)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 淡的云(③3)素雅,朦胧,静谧,和谐(4)充满着淡淡的喜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参考答案: (1)①评价历史: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 ②看待现实:开放;自信 (2)借飞鸿作为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3)①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 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4)①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 ②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参考答案:三、四句运用了曲笔,表面上作者是在责备商女“不知亡国恨”,仍 在唱“亡国之音”,实际上是侧写那座中的欣赏者一一封建贵族、官僚、豪绅,真正 不知亡国恨”的是他们这些人。 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个语义连贯的段落。只要写出序号。(2分) 参考答案:⑤⑧⑥④②①③⑦(见课本P35)作者的描写对象是树,先引出描写 的对象,接着作者用花来陪衬树,强调树是美的,最后以抒情的笔调,陈述“树的 美”的内涵(由表及里)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出与上下文能衔接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希望它留 九、附加题,填写出下面的名言名句。(5分) 答案:(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4)风华正茂激扬文字(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十、作文题。(40分) 强调情感真实,反对无病呻吟的文章。 试卷批阅建议: 1.前面的流水批阅,作文由任课老师自己批阅 考完后集中阅卷,最好在考后的第二天中午前算出成绩。 3.作文的平均分在前面的题目批改完毕并算出平均分后再集体商定
第 10 页 参考答案:⑴比喻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 ⑵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而精神 麻木的国民 ⑶比喻麻木的国民毫无觉悟地死去 ⑷比喻呐喊战斗,唤醒民众 ⑸B ⑹唤醒麻木沉睡的人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每小题 2 分) 参考答案:⑴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 ⑵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 淡的云 ⑶素雅,朦胧,静谧,和谐 ⑷充满着淡淡的喜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参考答案: ⑴①评价历史: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 ②看待现实:开放;自信 ⑵借飞鸿作为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⑶①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 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⑷①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 ②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参考答案:三、四句运用了曲笔,表面上作者是在责备商女“不知亡国恨”,仍 在唱“亡国之音”,实际上是侧写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真正 “不知亡国恨”的是他们这些人。 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个语义连贯的段落。只要写出序号。(2 分) 参考答案:⑤⑧⑥④②①③⑦(见课本 P35)作者的描写对象是树,先引出描写 的对象,接着作者用花来陪衬树,强调树是美的,最后以抒情的笔调,陈述“树的 美”的内涵(由表及里)。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出与上下文能衔接的句子。(2 分) 参考答案: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希望它留 九、附加题,填写出下面的名言名句。(5 分) 答案:⑴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⑵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⑶(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⑷风华正茂 激扬文字 ⑸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十、作文题。(40 分) 强调情感真实,反对无病呻吟的文章。 试卷批阅建议: 1.前面的流水批阅,作文由任课老师自己批阅。 2.考完后集中阅卷,最好在考后的第二天中午前算出成绩。 3.作文的平均分在前面的题目批改完毕并算出平均分后再集体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