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中语文第二册新课程教学评价 第四单元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评价要点 1准确提炼作者观点,正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句。 2.了解文艺随笔的一般特点,正确理解这几篇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3.掌握联想和想象的一些方法,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第|卷(选择题分,共4分)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狂吠fei 拜谒jie 谛听di 岑寂cen B.吮吸yn 尺牍du 下乘 cheng 恪守ke C.乍雨乍睛zha 锱铢必较 zi zhu熨贴wei D.杀一儆百jng苦思冥想ming 颀长q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遁词斟酌声名狼藉恼羞成怒B.援例杀青桑榆非晚鸦鹊无声 C.亵渎扎记发号施令矫揉造作D.审慎窠巢闲情益致出神入化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得其所(地方)附庸风雅(依附)倚老卖老(依仗) B.相安无事(太平)骄奢淫逸(放荡)狐假虎威(借助) C.玩物丧志(丧失)聪明绝顶(极、最)屈尊下顾(委屈) D.衣锦还乡(穿)冥玩不灵(愚昧)马革裹尸(皮革 4.下列句子,填上哪一组关联词最恰当 )是她的秀颜,()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伸向腹部的曲线,()是她的脊背,( 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A.不管或还无论 B.无论或还不管
1 四川省南充市高中语文第二册新课程教学评价 第 四 单 元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Ⅰ 卷(选择题分,共 42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狂吠.fèi 拜谒.jié 谛.听 dì 岑.寂 cén B.吮.吸 yǔn 尺牍. dú 下乘. chéng 恪.守 kè C.乍雨乍.晴 zhà 锱铢..必较 zī zhū 熨.贴 wèi D.杀一儆.百 jǐng 苦思冥.想 míng 颀.长 q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遁词 斟酌 声名狼藉 恼羞成怒 B.援例 杀青 桑榆非晚 鸦鹊无声 C.亵渎 扎记 发号施令 矫揉造作 D.审慎 窠巢 闲情益致 出神入化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得其所.(地方) 附.庸风雅(依附) 倚.老卖老(依仗) B.相安.无事(太平) 骄奢淫逸.(放荡) 狐假.虎威(借助) C.玩物丧.志(丧失) 聪明绝.顶(极、最) 屈.尊下顾(委屈) D.衣.锦还乡(穿) 冥.玩不灵(愚昧) 马革.裹尸(皮革) 4.下列句子,填上哪一组关联词最恰当 ( )是她的秀颜,( )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伸向腹部的曲线,( )是她的脊背,( ) 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A.不管 或 还 无论 B.无论 或 还 不管 评 价 要 点 1.准确提炼作者观点,正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句。 2.了解文艺随笔的一般特点,正确理解这几篇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3.掌握联想和想象的一些方法,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无论还或不管D.不管或还无论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画家能够用心表现细碎的东西,如果其中蕴含道理,他会先静下心来描写、叙述,再顺水推 舟地点示其意义,而且是点到为止。 B.这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地方。 C.这人锱铢必较,真是不好交往 D.他是为了捞取名誉才去救那小孩的,现在死了,真是死有余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赞助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舞台,在经过短短两个 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 B.采用各种办法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C.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于报端 D.金钱会腐蚀一些作家、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 者,这必然会给作品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7.作者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子读《伊索寓言》有坏心术,会变得复杂,失去天真。 B.《伊索寓言》相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些深奧,小孩子读不懂 C.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 来过活。 D.作者认为《伊索寓言》把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 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8.下面空缺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 用。人们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 ,如果没有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A.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 B.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互相了解 C.以便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协调,共同的活动 D.以便互相了解,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 二、(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4题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乾德四年举进土。雍熙二年,诸王岀阁①,慎择僚属,士安迁左拾遗 兼冀王府记室参军。太宗诏谓日:“诸子生长宫廷,未闲②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间忠
2 C.无论 还 或 不管 D.不管 或 还 无论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画家能够用心表现细碎的东西,如果其中蕴含道理,他会先静下心来描写、叙述,再顺水推 舟地点示其意义,而且是点到为止。 B.这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地方。 C.这人锱铢必较,真是不好交往。 D.他是为了捞取名誉才去救那小孩的,现在死了,真是死有余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赞助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舞台,在经过短短两个 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 B.采用各种办法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C.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于报端。 D.金钱会腐蚀一些作家、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 者,这必然会给作品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7.作者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子读《伊索寓言》有坏心术,会变得复杂,失去天真。 B.《伊索寓言》相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些深奥,小孩子读不懂。 C.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 来过活。 D.作者认为《伊索寓言》把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 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8.下面空缺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 用。人们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________,如果没有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A.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 B.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互相了解。 C.以便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协调,共同的活动。 D.以便互相了解,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 二、(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4 题。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乾德四年举进士。雍熙二年,诸王出阁①,慎择僚属,士安迁左拾遗 兼冀王府记室参军。太宗诏谓曰:“诸子生长宫廷,未闲②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
孝之道,卿等勉之。”端拱中,诏王府僚属各献所著文。太宗阅视累日,问近臣曰:“其才已见矣,其行 孰优?″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俄以本官知制诰,淳化二年,召入翰林学士。大臣以张洎荐, 太宗曰:“洎视毕土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李沆卒,进土安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入谢,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士安顿首。真宗曰:“朕 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然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其谁可?″对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 其位,臣驽朽③,实不足以胜仼。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真宗曰:“闻其好刚使气。 又对曰:“准方正,慷慨有大节,望身殉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岀其右者,第不为流俗 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④为边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真宗曰:“然, 当藉卿宿德镇之。″未阅月,以本官与准同拜平章事。士安兼监修国史,居准上。准为相,守正嫉恶 小人日思所以倾之。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惶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 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土安端方沉雅,有清识,酝藉,美风采,善谈吐,所至以严正称。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注]⑩①出阁:皇子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作藩王。②闲:通"娴",熟习。③驽朽:比喻才能低下。 ④跳梁:强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宰相者,必有其器(a.才能b.度量) ②正协朕意(a.相同、一致b.和) D.①b②a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两个“其”代诸王僚属。) B.然时方多事(然:然而。方:各方,主要指西北方。) C.乃可居基位(乃:才。其:代宰相。) 行且相卿(行且:即将。相:任命为相。) 11.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资良士赞导 定借助贤良的人辅佐引导 B.朕倚卿以辅相—-我要依靠你辅佐。 C.闻其好刚使气———-听说他喜欢强硬,好发脾气。 D.第不为流俗所喜—只是不受世俗欢迎。 12.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A.张洎只看到毕士安文采阅历毫不逊色,但履行职责却远不如他 B.张洎只看到毕士安文采阅历毫不逊色,但操行就差得远了 C.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得远了
3 孝之道,卿等勉之。”端拱中,诏王府僚属各献所著文。太宗阅视累日,问近臣曰:“其才已见矣,其行 孰优?”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俄以本官知制诰,淳化二年,召入翰林学士。大臣以张洎荐, 太宗曰:“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李沆卒,进士安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入谢,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士安顿首。真宗曰:“朕 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然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其谁可?”对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 其位,臣驽朽③,实不足以胜任。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真宗曰:“闻其好刚使气。” 又对曰:“准方正,慷慨有大节,望身殉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 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④为边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真宗曰:“然, 当藉卿宿德镇之。”未阅月,以本官与准同拜平章事。士安兼监修国史,居准上。准为相,守正嫉恶, 小人日思所以倾之。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惶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 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识,酝藉,美风采,善谈吐,所至以严正称。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注]①出阁:皇子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作藩王。②闲:通"娴",熟习。③驽朽:比喻才能低下。 ④跳梁:强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宰相者,必有其器(a.才能 b.度量) ②正协朕意(a.相同、一致 b.和) A.①a②a B.①b②b C.①a②b D.①b②a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 (两个“其”代诸王僚属。) B.然时方多事 (然:然而。方:各方,主要指西北方。) C.乃可居其位 (乃:才。 其:代宰相。) D.行且相卿 (行且:即将。相:任命为相。) 11.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资良士赞导------一定借助贤良的人辅佐引导。 B.朕倚卿以辅相------我要依靠你辅佐。 C.闻其好刚使气------听说他喜欢强硬,好发脾气。 D.第不为流俗所喜------只是不受世俗欢迎。 12.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A.张洎只看到毕士安文采阅历毫不逊色,但履行职责却远不如他。 B.张洎只看到毕士安文采阅历毫不逊色,但操行就差得远了。 C.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得远了
D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履行职责却远不如他。 1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毕士安“有清识〔指对人、事有高明的见识)”的一组是 ①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②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 ③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 ④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⑤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⑥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4、下列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毕士安谦虚谨慎的品质。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表示自己才能低下,实在不足以胜任, 以为寇准是最合适的人选。 B.表现毕士安正直无私的美德。辅佐王子期间他就因品德出众而被太宗赏识,在入相问题上,认 为寇准是难得的宰相之才,强于自己,因而竭力推荐,并且在寇准受到诬陷时为他申辩 C.说明毕士安深受皇上的宠信。在辅佐诸王子的僚属中,太宗认为毕士安才德都是最好的:真宗 时又任命他为宰相,国家大事倚重于他。 D.说明毕士安很善于识别人才。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认为寇准忠义兼备,善断大事,具有 宰相的才能,虽然好刚使气,但主持正义,疾恶如仇,是最合适的宰相人选。 第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三、(12分) 15.填写下列各项诗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十年征戍忆辽阳。(柳恽《捣衣诗》)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秋月照层岭 (吴均《答柳恽》)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三、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6-17两题(6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
4 D.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履行职责却远不如他。 1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毕士安“有清识(指对人、事有高明的见识)”的一组是: ①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 ②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 ③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 ④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⑤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 ⑥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4、下列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毕士安谦虚谨慎的品质。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表示自己才能低下,实在不足以胜任, 以为寇准是最合适的人选。 B.表现毕士安正直无私的美德。辅佐王子期间他就因品德出众而被太宗赏识,在入相问题上,认 为寇准是难得的宰相之才,强于自己,因而竭力推荐,并且在寇准受到诬陷时为他申辩。 C.说明毕士安深受皇上的宠信。在辅佐诸王子的僚属中,太宗认为毕士安才德都是最好的;真宗 时又任命他为宰相,国家大事倚重于他。 D.说明毕士安很善于识别人才。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认为寇准忠义兼备,善断大事,具有 宰相的才能,虽然好刚使气,但主持正义,疾恶如仇,是最合适的宰相人选。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 108 分) 三、(12 分) 15.填写下列各项诗句的上句或下句(6 分) ① ,十年征戍忆辽阳。(柳恽《捣衣诗》) 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秋月照层岭, 。(吴均《答柳恽》) ④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三、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6-17 两题 (6 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赤 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6.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她们是吴国美女。“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 的骄恣之态。 C.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17.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刮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B.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C.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D.两诗对周瑜的评价不一样。杜诗对周瑜有揶揄、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 英雄 四、(22分) 阅读下文,回答18-23题 书与人的随想(节选) ①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 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过一句 话:“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就作为物质的人而言的。正常人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 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分活 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降生时,对这个世界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 对来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 到了晩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 世之后他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哥白尼一生硏究日心说,备受教会的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之中, 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动》。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 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的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的分享他的自 由 ②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他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漫漫开 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硏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 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岀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游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 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
5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6.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她们是吴国美女。“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 的骄恣之态。 C.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17.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刮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B.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C.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D.两诗对周瑜的评价不一样。杜诗对周瑜有揶揄、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 英雄。 四、(22 分) 阅读下文,回答 18-23 题: 书与人的随想(节选) ①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 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过一句 话:“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就作为物质的人而言的。正常人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 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 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 对来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 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 世之后他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的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之中, 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动》。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 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的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的分享他的自 由。 ②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他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漫漫开 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 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游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 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
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多远呢?那就只 能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拔鼠,终其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 半个世界。 ③—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 史的意义。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 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必能再造-个新中国,他懂 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 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 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了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 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 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疱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的。所以从 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 过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 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 多的人。 18、第①段“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中“与此相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19、第②段“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你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中“半个世界”是指的 什么?(4分) 20、“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中的“不踏梯”的意思是什么?(5 21、“读书知理”中的“理”包含哪些方面?(5分)
6 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多远呢?那就只 能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 半个世界。 ③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 史的意义。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 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必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 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 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 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了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 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 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疱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的。所以从 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 过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 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 多的人。 18、第①段“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中“与此相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 分) 19、第②段“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你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中“半个世界”是指的 什么?(4 分) 20、“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中的“不踏一梯”的意思是什么?(5 分) 21、“读书知理”中的“理”包含哪些方面?(5 分)
22、下面是对“书”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书给人以自由,书读多了,就能获得绝对的自由。 B.书能医愚,能开启人的智慧。 C.书能壮胆,读书人最勇敢。 D.书能造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五、(14分) 23、在下一段文字标号的横线处续写三个句子。(6分)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 (2)①②两处的句式要与加点的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 3)③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 场呢?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 24、用一句话概括下则消息。(4分)
7 22、下面是对“书”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书给人以自由,书读多了,就能获得绝对的自由。 B.书能医愚,能开启人的智慧。 C.书能壮胆,读书人最勇敢。 D.书能造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五、(14 分) 23、在下一段文字标号的横线处续写三个句子。(6 分)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 (2)①②两处的句式要与加点的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 (3)③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 ................................... 场呢? ... ①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 ......................“.战胜于朝廷 .....”.的效果呢? ..... 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 24、用一句话概括下则消息。 (4 分)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铁路客运票价调整将于2002年1月12日召开听证会。不少消费者 提出,民航机票价格的调整为何不召开听证会?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今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回 答了消费者的这一疑问。汪洋指出,目前,中国民航正在进行改革重组,重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预 计今年将会全面推开。民航重组完成后,民航企业将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民航重组完成后的定价方式 将与目前民航的定价方式截然不同。重组完成后,新的定价将面对民航企业,而不是现阶段的中国民航 总局。所以,当前面对中国民航总局,对民航机票价格进行听证,没有意义。 汪洋透露,中国民航重组完成后,国家计委将与中国民航总局研究制定新的机票定价方案。中国民 航机票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民航总局不许打折,但暗折机票仍然流行,销售打折机票 的广告随处可见。有关人士认为,对机票价格,目前国家计委、民航总局、民航企业和消费者“四不满 意”,迫切需要用公开听证来进行价格的调整 概括为:。(不超过25个字) 25.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 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凡事过犹不及, )变成明哲保身,( )变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六、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 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 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 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8 据新华社北京 1 月 6 日电 铁路客运票价调整将于 2002 年 1 月 12 日召开听证会。不少消费者 提出,民航机票价格的调整为何不召开听证会?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今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回 答了消费者的这一疑问。汪洋指出,目前,中国民航正在进行改革重组,重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预 计今年将会全面推开。民航重组完成后,民航企业将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民航重组完成后的定价方式, 将与目前民航的定价方式截然不同。重组完成后,新的定价将面对民航企业,而不是现阶段的中国民航 总局。所以,当前面对中国民航总局,对民航机票价格进行听证,没有意义。 汪洋透露,中国民航重组完成后,国家计委将与中国民航总局研究制定新的机票定价方案。中国民 航机票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民航总局不许打折,但暗折机票仍然流行,销售打折机票 的广告随处可见。有关人士认为,对机票价格,目前国家计委、民航总局、民航企业和消费者“四不满 意”,迫切需要用公开听证来进行价格的调整。 概括为:。(不超过 25 个字) 25.把下面 4 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 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 分) 凡事过犹不及,_______________,( )变成明哲保身,( )变成圆滑世故, ( )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六、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 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 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 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单元目标检测题答案 1答案DA(谒yeB吮 shun c熨yun) 2答案A(B鹊一-雀C扎-札D益一逸画一化) 3答案C(“屈”降低) 5答案D(词义太重) 6答案D(A应为“先设计后施工”B“培养”和“水平”不搭配C“见诸于”中的“于”多余) 7答案A(见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8答案D(这里主要把握事情的逻辑顺序,先了解,再协调,后组织。) 答案A 10B(“方”时值) 11C(“好刚使气”性情刚直,忠诚义气) 12答案C 13答案D(①是皇上对毕士安品行的评价③是毕士安在和寇准比较时的自我评价⑥是毕士安对 寇准被诬一事的处理。) 14B(文段主要是为了表现毕士安的正直无私) 15答案①九月寒砧催木叶②无边落木萧萧下③寒风扫高木④高树多悲风 16A(“认前朝”认出它是三国时的兵器) 17C(杜诗未写赤壁之战的场面 四 18作为精神的人刚一降生时一无所知,随着读书的增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19“半个世界”指的是“精神世界”。“吃穿”属于物质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 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20不借助书籍。 21①阶级分析、阶级斗争②人口科学③相对论④剩余价值规律 22A(书给人以自由,读的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9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单元目标检测题答案 一、 1 答案 D A(谒 yè B 吮 shǔn C 熨 yùn) 2 答案 A (B 鹊-雀 C 扎-札 D 益-逸 画-化 ) 3 答案 C(“屈”降低) 4 答案 C 5 答案 D(词义太重) 6 答案 D (A 应为“先设计后施工”B“培养”和“水平”不搭配 C“见诸于”中的“于”多余) 7 答案 A(见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8 答案 D(这里主要把握事情的逻辑顺序,先了解,再协调,后组织。) 二、 9 答案 A 10 B (“方”时值) 11 C (“好刚使气”性情刚直,忠诚义气) 12 答案 C 13 答案 D (①是皇上对毕士安品行的评价③是毕士安在和寇准比较时的自我评价⑥是毕士安对 寇准被诬一事的处理 。) 14 B (文段主要是为了表现毕士安的正直无私 ) 三、 15 答案 ①九月寒砧催木叶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③寒风扫高木 ④高树多悲风 16 A (“认前朝”认出它是三国时的兵器 ) 17 C (杜诗未写赤壁之战的场面 ) 四、 18 作为精神的人刚一降生时一无所知,随着读书的增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19“半个世界”指的是“精神世界”。“吃穿”属于物质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 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20 不借助书籍。 21 ①阶级分析、阶级斗争 ②人口科学 ③相对论 ④剩余价值规律 22 A (书给人以自由,读的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五
23本题要求较多,也较明确,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因此做题时就要更加小心,不能违背 题目已明确提出的要求 例句一:①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② 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 言路,察纳忠言。 例句二:①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②假 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③善纳人言者,昌 不纳人言者,亡。 4铁路将举行票价听证会,民航机票定价方案重组后制定 25顺序:②④①③ 填空:“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 六 6.(参考200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0
10 23 本题要求较多,也较明确,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因此做题时就要更加小心,不能违背 题目已明确提出的要求。 例句一:①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② 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 言路,察纳忠言。 例句二:①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②假 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③善纳人言者,昌; 不纳人言者,亡。 24 铁路将举行票价听证会,民航机票定价方案重组后制定。 25 顺序:②④①③ 填空:“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 六、 26.(参考 2004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