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江苏邳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孟凡军 老师提示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 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 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科技文 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 相关材料(资料)。现代科技文章,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章中对这些相关 概念和研究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有时还会对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式及结论进行比较分 析,对有关材料进行辨别和评价,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 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 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 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 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 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现代科技文阅读中是个难点,在现代社科文阅读考查中也是 个重点 近年来高考试题在选择题目设计上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设计错误选项:1.以偏概全式 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3.改变判断的性质。4.偷换概念。5.背离语境的暗示 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解答本考点的问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对文段形成整体感知进而针对题干要求加以筛 选。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意,才能有针对性地或快捷地找出相关的文字或材料,才能进 步为筛选提供掌握材料的保障。这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处处留心,句句在意” 的好习惯和整体认知的习惯,必须对整个文段或中心段(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段落)有深入的 理解,甚至不能忽视那些很“不起眼”的有时误以为只是补充性质的加注文字。第二步就是 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整理合成。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原始的”,有的只是承载了关 键信息的语料,在作答时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或完整的语言表述,也就是不能直接用于作答 所以必须加以提炼和加工。 两点备考建议:①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培养寻找阅读敏感点的能力。如文章中的基本概 念、新的知识及对它们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对一些重 要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表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表述,对中心论点所分解成的分论 点的阐述等等。②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相应地还应当加强提纲挈领的能力和压缩语段的能力的 培养 图典原题 (2004年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 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一一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 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 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江苏邳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孟凡军 老师提示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 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 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科技文 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 相关材料(资料)。现代科技文章,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章中对这些相关 概念和研究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有时还会对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式及结论进行比较分 析,对有关材料进行辨别和评价,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 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 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 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 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 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现代科技文阅读中是个难点,在现代社科文阅读考查中也是 个重点。 近年来高考试题在选择题目设计上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设计错误选项:1.以偏概全式。 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3.改变判断的性质。4.偷换概念。5.背离语境的暗示, 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解答本考点的问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对文段形成整体感知进而针对题干要求加以筛 选。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意,才能有针对性地或快捷地找出相关的文字或材料,才能进 一步为筛选提供掌握材料的保障。这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处处留心,句句在意” 的好习惯和整体认知的习惯,必须对整个文段或中心段(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段落)有深入的 理解,甚至不能忽视那些很“不起眼”的有时误以为只是补充性质的加注文字。第二步就是 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整理合成。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原始的”,有的只是承载了关 键信息的语料,在作答时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或完整的语言表述,也就是不能直接用于作答, 所以必须加以提炼和加工。 两点备考建议:①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培养寻找阅读敏感点的能力。如文章中的基本概 念、新的知识及对它们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对一些重 要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表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表述,对中心论点所分解成的分论 点的阐述等等。②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相应地还应当加强提纲挈领的能力和压缩语段的能力的 培养。 经典原题 一、(2004 年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 成 7~10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 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 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
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 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 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 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 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 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 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 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硏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 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 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 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 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 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 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硏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 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 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 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 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8.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 项是() 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谷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应选A本题的对 应点主要在原文中的第二段。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更”字。结合原文第二段文 字和题干中的这个“更”字可以看出是把“胚胎干细胞”与“成年干细胞”相比较而言的。 文章第二段先介绍了成年干细胞的分布,接着说明成年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时具有的 三个弊端。B、C、D三个选项正是对“成年干细胞”三个弊端的陈述,A项是在介绍“成年 干细胞”的分布位置,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因此答案是A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答案应选B。错识在于对原文句子的含意理解有浞,原文第二段文宁中说“例如在体外
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 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 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 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 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 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 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 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 世纪是药物 治疗的时代,21 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 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 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 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 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 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 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 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 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 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8.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 一项是( ) 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答案应选 A。本题的对 应点主要在原文中的第二段。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更”字。结合原文第二段文 字和题干中的这个“更”字可以看出是把“胚胎干细胞”与“成年干细胞”相比较而言的。 文章第二段先介绍了成年干细胞的分布,接着说明成年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时具有的 三个弊端。B、C、D 三个选项正是对“成年干细胞”三个弊端的陈述,A 项是在介绍“成年 干细胞”的分布位置,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因此答案是 A。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答案应选 B。错识在于对原文句子的含意理解有浞,原文第二段文宁中说“例如在体外
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 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 的能力,其分化方向是不确定的,而成年干细胞不像胚胎干细胞,其分化方向应是确定的。 A、C、D三个选项都符合原文意思。根据第二段文字中“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 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和“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 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两句话可以确定A选项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 都属于“成年干细胞”。同样,在第二段文字中,根据“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遗认为胚胎干细 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 治疗的时代”’这一信息和下文对疾病治疗的举例,我们也可以确定C选项是正确的。在 第四段文字中,由“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 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可以推出D项也是正确的,其中“初步”一词更是恰当地反映了只在动物身上而 尚未在人身上做实验的事实。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 老家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 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 日己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 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 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2)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 (3)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 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 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4)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 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 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5)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6)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 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 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8)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9)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 也早巳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 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⑩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 你提醒我注意!” D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 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 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 实在太不调和了 3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 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040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 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 的能力,其分化方向是不确定的,而成年干细胞不像胚胎干细胞,其分化方向应是确定的。 A、C、D 三个选项都符合原文意思。根据第二段文字中“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 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和“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 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两句话可以确定 A 选项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 都属于“成年干细胞”。同样,在第二段文字中,根据“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 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 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 世纪则是细胞 治疗的时代”’这一信息和下文对疾病治疗的举例,我们也可以确定 C 选项是正确的。在 第四段文字中,由“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 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可以推出 D 项也是正确的,其中“初步”一词更是恰当地反映了只在动物身上而 尚未在人身上做实验的事实。 二、(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 老 家 孙犁 ⑴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 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 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 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 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⑵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 身。 ⑶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 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 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⑷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 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 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⑸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⑹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 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 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⑺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⑻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⑼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 也早巳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 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⑽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 你提醒我注意!” 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 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 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⑿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 实在太不调和了。 ⒀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 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20、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6分) 答案: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 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 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 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注意审题,“通观全文”,不能局限于哪 节;“复杂心情”,6分的赋值都暗示了答题要概括全面,不能遗漏要点。“复杂”表现 在两方面:一是作者对老家的思念之情(注意联系第18题),一是作者“不想再回去了”, 为什么呢?阅读全文,不难发现答案主要集中在第三段,“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 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 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喧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还有最后一段,“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岡关演绷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柠檬酸清除土壤和垃圾中 污染物的新方法,它能够清除土壤和垃圾中几乎所有的普通有毒金属镉、铅、锌、铜以及放 射性物质,比如铀、钍、铂、钴、铯和锶。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土壤中有害物质大大减少 并被转变成有用物质。此技术已申请专利 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废物时首先用柠檬酸溶液“淸洗”受到污染的土壤。这种酸能够附着 到普通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使用柠檬酸的好处是它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小,而且 不会长久地停留在土壤里。土壤被“洗”过后就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然后土壤里生存的天然 细菌再被加进“洗”过土壤的柠檬酸溶液里,土壤细菌能够降解几种柠檬酸金属化合物,使 这些金属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这些土壤细菌不能降解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因此人们将溶液过滤后就能 把普通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分离。对于溶液中的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的化合物,科学家则采取 了另外一个步骤,即用阳光照射。比如溶液中的柠檬酸双氧铀经阳光照射后就会分解,使铀 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使用过的柠檬酸还能再次利用。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除受污染土壤里9%的 铀,95%的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1.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普通有毒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同时与土壤分离,再分别处 理而转变成有用物质 B.清除受污染土壤所用的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来自于被“清洗”的受污染土壤 C.阳光能够分解柠檬附着在放射性物质上而形成的化合物,直接从土壤中除去相应的放 射性物质 D.只有柠檬酸才能够附着到土壤中的普通有毒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 2.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既使土壤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又获得了某些金属和放射性 物质。 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未发现产生负面作用。 C.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的技术已在广泛使用中收到重大效果。 D.柠檬酸在清除土壤后应及时回收,以便今后使用 【答案】1.A(B土壤细菌是在柠檬酸溶液“清洗”过被污染土壤以后“再加进”溶液
20、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6 分) 答案: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 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 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 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注意审题,“通观全文”,不能局限于哪 一节;“复杂心情”,6 分的赋值都暗示了答题要概括全面,不能遗漏要点。“复杂”表现 在两方面:一是作者对老家的思念之情(注意联系第 18 题),一是作者“不想再回去了”, 为什么呢?阅读全文,不难发现答案主要集中在第三段,“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 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 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喧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还有最后一段,“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闯关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柠檬酸清除土壤和垃圾中 污染物的新方法,它能够清除土壤和垃圾中几乎所有的普通有毒金属镉、铅、锌、铜以及放 射性物质,比如铀、钍、铂、钴、铯和锶。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土壤中有害物质大大减少, 并被转变成有用物质。此技术已申请专利。 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废物时首先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到污染的土壤。这种酸能够附着 到普通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使用柠檬酸的好处是它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小,而且 不会长久地停留在土壤里。土壤被“洗”过后就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然后土壤里生存的天然 细菌再被加进“洗”过土壤的柠檬酸溶液里,土壤细菌能够降解几种柠檬酸金属化合物,使 这些金属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这些土壤细菌不能降解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因此人们将溶液过滤后就能 把普通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分离。对于溶液中的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的化合物,科学家则采取 了另外一个步骤,即用阳光照射。比如溶液中的柠檬酸双氧铀经阳光照射后就会分解,使铀 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使用过的柠檬酸还能再次利用。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除受污染土壤里 99%的 铀,95%的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1.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普通有毒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同时与土壤分离,再分别处 理而转变成有用物质。 B.清除受污染土壤所用的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来自于被“清洗”的受污染土壤。 C.阳光能够分解柠檬附着在放射性物质上而形成的化合物,直接从土壤中除去相应的放 射性物质。 D.只有柠檬酸才能够附着到土壤中的普通有毒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 2.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既使土壤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又获得了某些金属和放射性 物质。 B.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未发现产生负面作用。 C.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的技术已在广泛使用中收到重大效果。 D.柠檬酸在清除土壤后应及时回收,以便今后使用。 【答案】1.A(B 土壤细菌是在柠檬酸溶液“清洗”过被污染土壤以后“再加进”溶液
因而它不可能来自被清洗土壤;C阳光并非“直接从土壤中除去”放射性物质,而是分 解放射性物质与柠檬酸组成的化合物;D“只有”绝对化,文章未提其他物质,不等于 没有。)2.C(文章中谈到“发明”,“申请专利”,可知尚未广泛使用。)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 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新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 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 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 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 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抱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 附在身上。 问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答案】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整段文字的内容。本段开头两句总写了人的童年所看到 的世界就是乡士;最后一句总结了童年的乡土情结对人的一生的影响;间四句就是童年烙 印的具体表现。中间四句是答案所在,问题要我们回答的是“哪些烙印”,我们应该回答的 是一组名词性短语。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寻找关键词,并注意字数的限制。经过整合, 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1.父母亲族的爱;2.家乡的山水草木;3.悲欢离合的家;4.邻 里乡情。有的同学在解答这一类题时,往往只能做到一半,即从文章中筛选出有效信息 至于如何整合,则没有很好考虑。有的把原文照搬下来作为答案,忽视了字数的限制;有 的答非所问,缺乏针对性,以致失分。主观表述题的答案,我们要有原文意识,能从原文 中寻找原句作为答案的,就可以提取原文,但是有很多题目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原文文意的 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重新组合后才能得到,也就是说需要整合。如上题中的答案,前 三点可以从原文中摘录,第四点“邻里乡情”则要在原文内容中提炼、归纳得出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 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 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 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 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 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问题:“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答案】解答本题,应先通读原文,理解内容。原文第一句提出问题,后面五句回答了 这个问题,显然这是要“筛选”的信息所在。根据答题要求,题目要求筛选的是“诉说” 的内容,文章明显的语言标志是:“这些”“这些”“但仅仅如此”显然文章是从三个方面 进行“诉说”的,前后两个方面在原文中有现成的语句“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中 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惇反(矛盾冲突)”,第二方面需要寻找关键词进行整合: 杜甫的苦寒人生。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只叫人 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 这个和谐中间
因而它不可能来自被清洗土壤;C 阳光并非“直接从土壤中除去”放射性物质,而是分 解放射性物质与柠檬酸组成的化合物;D“只有”绝对化,文章未提其他物质,不等于 没有。)2.C(文章中谈到“发明”,“申请专利”,可知尚未广泛使用。)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 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新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 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 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 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 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抱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 附在身上。 问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 28 个字) 【答案】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整段文字的内容。本段开头两句总写了人的童年所看到 的世界就是乡土;最后一句总结了童年的乡土情结对人的一生的影响;间四句就是童年烙 印的具体表现。中间四句是答案所在,问题要我们回答的是“哪些烙印”,我们应该回答的 是一组名词性短语。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寻找关键词,并注意字数的限制。经过整合, 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1.父母亲族的爱;2.家乡的山水草木;3.悲欢离合的家;4.邻 里乡情。有的同学在解答这一类题时,往往只能做到一半,即从文章中筛选出有效信息。 至于如何整合,则没有很好考虑。有的把原文照搬下来作为答案,忽视了字数的限制;有 的答非所问,缺乏针对性,以致失分。主观表述题的答案,我们要有原文意识,能从原文 中寻找原句作为答案的,就可以提取原文,但是有很多题目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原文文意的 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重新组合后才能得到,也就是说需要整合。如上题中的答案,前 三点可以从原文中摘录,第四点“邻里乡情”则要在原文内容中提炼、归纳得出。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 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 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 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 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 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问题:“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答案】解答本题,应先通读原文,理解内容。原文第一句提出问题,后面五句回答了 这个问题,显然这是要“筛选”的信息所在。根据答题要求,题目要求筛选的是“诉说” 的内容,文章明显的语言标志是:“这些”“这些”“但仅仅如此”。显然文章是从三个方面 进行“诉说”的,前后两个方面在原文中有现成的语句“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中 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第二方面需要寻找关键词进行整合: 杜甫的苦寒人生。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只叫人 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 这个和谐中间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 的内心。你看他多么沉看,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作为倾吐心腹的对 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表现他天使般 的温柔。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作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 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 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饮佩。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痛苦,他的永远纯 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就是说不是 他这个或那个人物的音乐,而是纯粹代表他自己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 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可是这位温和的 大师的门,跟那位悲壮的大师的门,被同样的命运惊心动魄地敲过几下。但这几下的回声并 没有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有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扣门,而是向他屈服了 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是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象贝多芬那样,对于 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 他的温和与纯洁都达到了同样的程度。就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 无所谓疑问。 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美,跟他心灵协和的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 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 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的美 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 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 为超凡入胜的。 问题:根据文意,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莫扎特作品的三个主要特点。(每一个特点不超 过4个字) 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 答案:快乐,温和(纯洁),朴素。解析:三个信息分别来源于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 段。第一段的主题词既是快乐;第二段的“这位温和的大师”中“温和”一词含盖了段中 不时闪现的零碎的“纯洁”“平静”“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 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科学和艺术 个硬币的两面(节选) 李政道 ①狄拉克(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发明人)有一次对奧本海默(二次大战期间洛斯阿拉莫斯原 子弹计划主任)说:“我听说你也是一位诗人。”奥本海默回答说:“是的。”狄拉克说 “这很奇怪。诗人描述的感情是毎个人内在所有的,也都能理解的。但是他所叙述的方式是 从未有人用过的;在物理学中则正相反,我们用的是和其他人同样的语言,但表达的是以前 任何人都不知道的知识。你怎么能同时成为两者呢?” ②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 它们追求的目标都 ③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 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④科学,例如化学、物理、生物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 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科学就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 科学家而存在,它们的抽象是一种人为的成果,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⑤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不同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植根于外部世界。科学家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 的内心。你看他多么沉看,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作为倾吐心腹的对 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表现他天使般 的温柔。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作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 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 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饮佩。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痛苦,他的永远纯 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就是说不是 他这个或那个人物的音乐,而是纯粹代表他自己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 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可是这位温和的 大师的门,跟那位悲壮的大师的门,被同样的命运惊心动魄地敲过几下。但这几下的回声并 没有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有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扣门,而是向他屈服了。 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是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象贝多芬那样,对于 “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 他的温和与纯洁都达到了同样的程度。就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 无所谓疑问。 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美,跟他心灵协和的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 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 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的美。” 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 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 为超凡入胜的。 问题:根据文意,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莫扎特作品的三个主要特点。(每一个特点不超 过 4 个字) 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 答案:快乐,温和(纯洁),朴素。解析:三个信息分别来源于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 段。第一段的主题词既是快乐;第二段的“这位温和的大师”中“温和”一词含盖了段中 不时闪现的零碎的“纯洁”“平静”“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 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科学和艺术 ------一个硬币的两面(节选) 李政道 ①狄拉克(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发明人)有一次对奥本海默(二次大战期间洛斯阿拉莫斯原 子弹计划主任)说:“我听说你也是一位诗人。”奥本海默回答说:“是的。”狄拉克说: “这很奇怪。诗人描述的感情是每个人内在所有的,也都能理解的。但是他所叙述的方式是 从未有人用过的;在物理学中则正相反,我们用的是和其他人同样的语言,但表达的是以前 任何人都不知道的知识。你怎么能同时成为两者呢?” ②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 。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 。 ③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 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④科学,例如化学、物理、生物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 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科学就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 科学家而存在,它们的抽象是一种人为的成果,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⑤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不同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植根于外部世界。科学家
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植 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问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同, 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 ⑥例:诗的普遍性 李白在他的诗《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他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诗音。尽管李白和苏轼 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毎一首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引发强烈的感情其 ⑦例:科学的普遍性 在19、20世纪之交,科学家作出了两个关键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 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尔逊和奠雷在1887年作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特特殊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 基础。正是因为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所有的科学发展一一核能、原子物理、分 子束、激光、ⅹ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才得以存在。对人类和人类了解 自然,它们几乎包括了一切。这是对科学的普遍性的最好说明。 (1)本文的题目运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说科学和艺术是“同一枚硬币”,是因 为 说科学和艺术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因 (2)在③段的两处横线上填充:A. (3)⑤段中的“这一点”是指: (4)⑥段引用了李白和苏轼的诗句,其内容的相似点是 不同之处是 答:(1)它们有共同的基础它们有不同的特点。意思对即可。(2)A.人类的创造力(或 “人类的创造性”);B.真理的普遍性。意恩对即可。(3)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植根于外部 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植根子整个人类。(4)都以问月为题材。李诗说的是人变月不变 苏词说的是人变月也变。 6.阅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完成文后的练习。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 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 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東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 这使我极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 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看我 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
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植 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问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同, 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 ⑥例:诗的普遍性 李白在他的诗《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他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诗音。尽管李白和苏轼生 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每一首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引发强烈的感情其 鸣。 ⑦例:科学的普遍性 在 19、20 世纪之交,科学家作出了两个关键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 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尔逊和奠雷在 1887 年作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 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特特殊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 基础。正是因为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 世纪所有的科学发展一一核能、原子物理、分 子束、激光、x 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才得以存在。对人类和人类了解 自然,它们几乎包括了一切。这是对科学的普遍性的最好说明。 (1)本文的题目运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说科学和艺术是“同一枚硬币”,是因 为 ; 说 科 学 和 艺 术 是 “ 同 一 枚 硬 币 的 两 面 ” 是 因 为 。 (2)在③段的两处横线上填充:A. ;B. 。 ⑶⑤段中的“这一点”是指: 。 (4)⑥段引用了李白和苏轼的诗句,其内容的相似点是 ;不同之处是 。 答:(1)它们有共同的基础它们有不同的特点。意思对即可。(2)A.人类的创造力(或 “人类的创造性”);B.真理的普遍性。意思对即可。(3)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植根于外部 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植根于整个人类。(4)都以问月为题材。李诗说的是人变月不变。 苏词说的是人变月也变。 6.阅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完成文后的练习。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 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 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 这使我极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 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看我—— 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
乐的回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 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 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 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理念。因而我们没 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拋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 他们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一一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 受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诚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唯一奢望,是在一个 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 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旱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 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 我获益非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 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増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 本身就具有伟大的。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 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 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1)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寻求现实的人”和“梦想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不 超过35个字) (2)最后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是一个小孩”,其含义是什么?(不 超过25个字 口口日口口日口口台日日口台台日台口口口 3)“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是 (4)纵观全文,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必须具备多个条件,请至少写出4个。 ① ③ 答:(1)前者在工作中追求最大的报甽,后者为了事业却无心去谋求物质利益(2)科学 家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达到迷醉的程度(3)科学的无穷魅力(4)①热爱科学,②坚定倌念, ③谈泊名利,④良好心态,⑤兴趣持久讲析
乐的回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 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 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 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理念。因而我们没 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 他们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一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 受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诚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唯一奢望,是在一个 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 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 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 我获益非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 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 本身就具有伟大的。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 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 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1)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寻求现实的人”和“梦想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不 超过 35 个字)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最后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是一个小孩”,其含义是什么?(不 超过 25 个字)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是 。 (4)纵观全文,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必须具备多个条件,请至少写出 4 个。 ① ;② ;③ ;④ 答:(1)前者在工作中追求最大的报酬,后者为了事业却无心去谋求物质利益(2)科学 家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达到迷醉的程度(3)科学的无穷魅力(4)①热爱科学,②坚定信念, ③谈泊名利,④良好心态,⑤兴趣持久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