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贝类的育种
第五章 贝类的育种
第一节贝类育种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贝类育种的基础研究
●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研究贝 类的染色体,不仅对阐明其遗传变异, 繁殖发育的规律和机理有重大意义,而 且也有助于对近缘物种的鉴定,群落结 构分析,亲系关系及系统分类等有关问 题的探讨,对育种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 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研究贝 类的染色体,不仅对阐明其遗传变异, 繁殖发育的规律和机理有重大意义,而 且也有助于对近缘物种的鉴定,群落结 构分析,亲系关系及系统分类等有关问 题的探讨,对育种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1、染色体数目 ●关于贝类的染色体,很早以前就进行过研究 对腹足类染色体的研究可追溯到1900年前后, 但直到1930年报道仍然较少。由于固定方法不 完善,贝类的染色体又比植物和昆虫的染色体 小,所以几乎没有可信赖的结果。50年代压片 法的发明对染色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迄今已查明染色体数目的贝类约有850余种, 包括双壳类、腹足类、多板和头足类四个纲的 动物。关于无板纲、单板纲和掘足纲的染色体 数目的研究尚无报道
1、染色体数目 ⚫ 关于贝类的染色体,很早以前就进行过研究。 对腹足类染色体的研究可追溯到1900年前后, 但直到1930年报道仍然较少。由于固定方法不 完善,贝类的染色体又比植物和昆虫的染色体 小,所以几乎没有可信赖的结果。50年代压片 法的发明对染色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迄今已查明染色体数目的贝类约有850余种, 包括双壳类、腹足类、多板和头足类四个纲的 动物。关于无板纲、单板纲和掘足纲的染色体 数目的研究尚无报道
●在双壳类中,对102科中的22科进行了染 色体的研究,其二倍体染色体数(2n) 范围14~480。这些2n值有3种典型情况: 2n=20,均为牡蛎科所有;2n=28,均 为珍珠贝科所有;2n=38是双壳类较常 见的染色体数目,多见于古异齿亚纲和 异齿亚纲。在已报道的双壳类中,中国 不等蛤( Anomia chinesis)的染色体数目 最少2n=14,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蚬科 的 Corbicula leana,2n=48。总的来说,隐 齿亚纲和翼形亚纲的染色体数目少于古 异齿亚纲和异齿亚纲
⚫ 在双壳类中,对102科中的22科进行了染 色体的研究,其二倍体染色体数(2n) 范围14~480。这些2n值有3种典型情况: 2n=20,均为牡蛎科所有;2n=28,均 为珍珠贝科所有;2n=38是双壳类较常 见的染色体数目,多见于古异齿亚纲和 异齿亚纲。在已报道的双壳类中,中国 不等蛤(Anomia chinesis)的染色体数目 最少2n=14,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蚬科 的Corbicula leana, 2n=48。总的来说,隐 齿亚纲和翼形亚纲的染色体数目少于古 异齿亚纲和异齿亚纲
●在腹足类中,对295科的106科进行了研 究,涉及到前鳃亚纲31科,后鳃亚纲31科, 肺螺亚纲44科,其20范围为10~88。该 纲贝类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很大,特别 以肺螺亚科最为明显。贝类中具有最多 与最少染色体数目的种类都属该亚纲中 的柄眼目。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无两栖 螺科,2n=88。琥珀螺科中的碗形琥珀 螺亚科具有软体动物中最少的染色体数 目(2n=10)
⚫ 在腹足类中,对295科的106科进行了研 究,涉及到前鳃亚纲3l科,后鳃亚纲31科, 肺螺亚纲44科,其20范围为10~88。该 纲贝类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很大,特别 以肺螺亚科最为明显。贝类中具有最多 与最少染色体数目的种类都属该亚纲中 的柄眼目。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无两栖 螺科,2n=88。琥珀螺科中的碗形琥珀 螺亚科具有软体动物中最少的染色体数 目(2n=10)
●在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与中腹足目, 倍体染色体数目多在24~36之间,新腹 足目则多在56~72之间,明显比前两者 多,这表明进化与染色体的增加有关联 ●多板纲染色体的数目较少,其2n值的 围为12~26,其中2n=24是该类中常见 的染色体数。隐板石鳖科表现出的染色 体数目变化有3种,即2n=16、18及24 ●已报道的头足类数目很少,仅有3种 们具有较高的2n值(2n=52,56)
⚫ 在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与中腹足目,二 倍体染色体数目多在24~36之间,新腹 足目则多在56~72之间,明显比前两者 多,这表明进化与染色体的增加有关联 性。 ⚫ 多板纲染色体的数目较少,其2n值的范 围为12~26,其中2n=24是该类中常见 的染色体数。隐板石鳖科表现出的染色 体数目变化有3种,即2n=16、18及24。 ⚫ 已报道的头足类数目很少,仅有3种。它 们具有较高的2n值(2n=52,56)
2、核型 ●大多数的双壳类整套染色体组中半数以上是中 部或亚中部着丝粒(m/sm)染色体 Solemydae、钳蛤科、牡蛎科、珍珠蚌科,蚌 科以及帘蛤科的贝类几乎所有染色体都是m/sm 型的,而扇贝科和船蛆科则是端部或亚端部 (tst)着丝粒染色体占多数。已研究过七种珍 珠贝,其染色体数相同(2n=28),其中有6 种总臂数NF≥48,m/Sm型染色体所占比率超 过70%。企鹅珍珠贝的14对染色体中有12对属 t/st型,其NF=32
2、核型 ⚫ 大多数的双壳类整套染色体组中半数以上是中 部 或 亚 中 部 着 丝 粒 ( m/sm ) 染色体 。 Solemydae、钳蛤科、牡蛎科、珍珠蚌科,蚌 科以及帘蛤科的贝类几乎所有染色体都是m/sm 型的,而扇贝科和船蛆科则是端部或亚端部 (t/st)着丝粒染色体占多数。已研究过七种珍 珠贝,其染色体数相同(2n=28),其中有6 种总臂数NF≥48,m/sm型染色体所占比率超 过70%。企鹅珍珠贝的14对染色体中有12对属 t/st型,其NF=32
●已对约60种双壳类的NF值进行研究,其范围为 20~76,大部分在36~62之间。中国不等蛤的 NF一20是最低值,而珍珠蚌科、蚌科及帘蛤科 的一些种类具有最高值NF=76。 ●关于腹足类核型研究的报道不太多。从已有的 资料可以看出,较原始的种类如皱纹盘鲍,其 染色体都是m/sm型的,较进化的种类则出现 tst型染色体。随着进化程度的增高,tst型染 色体所占比例逐渐增高 仅有6种多板类的染色体有形态学的报道,除 隐板石鳖科的染色体有几条tst型染色体外,其 余大多数为m/sm型染色体
⚫ 已对约60种双壳类的NF值进行研究,其范围为 20~76,大部分在36~62之间。中国不等蛤的 NF=20是最低值,而珍珠蚌科、蚌科及帘蛤科 的一些种类具有最高值NF=76。 ⚫ 关于腹足类核型研究的报道不太多。从已有的 资料可以看出,较原始的种类如皱纹盘鲍,其 染色体都是m/sm型的,较进化的种类则出现 t/st型染色体。随着进化程度的增高,t/st型染 色体所占比例逐渐增高。 ⚫ 仅有6种多板类的染色体有形态学的报道,除 隐板石鳖科的染色体有几条t/st型染色体外,其 余大多数为m/sm型染色体
●3、倍数性 与植物一样,自然生存的贝类中也存在着染色 体自然条件下加倍形成4倍体、6倍体或8倍体 等倍数性的情况 ●在扁卷螺亚科中,有染色体报道的10个种中, Gyraulus parvus n=36,其余的种都是n=18, 前者是4倍体。同科的+力7丰力亻毛下亚 科原种群n=18,而在埃及、中近东、利比尼 亚等地分布着4倍体种,埃塞俄比亚则生活着6 倍体和8倍体种。这些多倍体的染色体与原种 非常相似,可认为是异质4倍体
⚫ 3、倍数性 ⚫ 与植物一样,自然生存的贝类中也存在着染色 体自然条件下加倍形成4倍体、6倍体或8倍体 等倍数性的情况 ⚫ 在扁卷螺亚科中,有染色体报道的10个种中, Gyraulus parvus n=36,其余的种都是n=18, 前者是4倍体。同科的サカフキガィモドキ亚 科原种群n=18,而在埃及、中近东、利比尼 亚等地分布着4倍体种,埃塞俄比亚则生活着6 倍体和8倍体种。这些多倍体的染色体与原种 非常相似,可认为是异质4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