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修改的关键要素 让学生每周坚持修改好一篇文章,这既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也 是驾驭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的历程。 孩子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能力要素呢? 第一,写真情实感的能力。写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重要得分点。 平时写作薄弱的孩子,多半写起作文来,就是搜肠刮肚地“想象”,仿 佛文字就是纯粹的人间烟火外的东西。实际上,不论是大作家,还是 般的写作者,他们对文字感兴趣,很大原因是文字用细腻、灵动的方式 关照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使自己调动起内心深处的感悟,并在无形中达 成强烈的共鸣。 不少家长对我说,我家孩子是学数理化的头脑,偏理性;文字是偏 感性的东西,所以把握不来。还有家长说,我家孩子是男孩,男孩子一 般平时都粗枝大叶,没女孩子那么细心。这些说法,恐怕很多“过来人” 都有同感 结合近年来的一些数据调查,中国的女孩子在学习上的拔尖率不断 攀升,已有女生优于男生的势头。女孩细心,细心有很多益处,正因为 细心,所以感受到的东西也比男孩细腻、丰富、全面。 但是,反过来说,光有细心就够了吗?毕竟,我们得承认,目今为 止,中国一流的作家,多半是男作家。写作,固然要求我们有细致的体 察、感悟力,更要求我们有辩证、深刻的反思力。凡事多回放,多反思, 多总结,这样才能养成很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写作者需要不断地提升的 方面
作文修改的关键要素 让学生每周坚持修改好一篇文章,这既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也 是驾驭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的历程。 孩子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能力要素呢? 第一,写真情实感的能力。写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重要得分点。 平时写作薄弱的孩子,多半写起作文来,就是搜肠刮肚地“想象”,仿 佛文字就是纯粹的人间烟火外的东西。实际上,不论是大作家,还是一 般的写作者,他们对文字感兴趣,很大原因是文字用细腻、灵动的方式 关照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使自己调动起内心深处的感悟,并在无形中达 成强烈的共鸣。 不少家长对我说,我家孩子是学数理化的头脑,偏理性;文字是偏 感性的东西,所以把握不来。还有家长说,我家孩子是男孩,男孩子一 般平时都粗枝大叶,没女孩子那么细心。这些说法,恐怕很多“过来人” 都有同感。 结合近年来的一些数据调查,中国的女孩子在学习上的拔尖率不断 攀升,已有女生优于男生的势头。女孩细心,细心有很多益处,正因为 细心,所以感受到的东西也比男孩细腻、丰富、全面。 但是,反过来说,光有细心就够了吗?毕竟,我们得承认,目今为 止,中国一流的作家,多半是男作家。写作,固然要求我们有细致的体 察、感悟力,更要求我们有辩证、深刻的反思力。凡事多回放,多反思, 多总结,这样才能养成很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写作者需要不断地提升的 方面
所以,写真情实感,先须做一个能动真情的人。而要孩子懂得体悟 真情,相信真情,家长首先要做好示范。因为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相对其他人来说,是最多的。 我遇到一个家长,言辞犀利,犀利到让我觉得“来者不善”一一这 并不真是说家长这人不行,相反,家长很关注教育,也很想独辟蹊径地 解决一些问题,所以热情地在Q群里与我讨论。但是,可以看出,这位 家长对写“真情实感”存在严重的误解。家长这样对我发问,涂老师, 你说写真情实感,所谓的真情实感,不就是一堆违心的誉美之词吗?我 能在作文里说涂老师如何不行吗?我当时就不解地辩驳说,您为什么要 说我的坏话呢?家长很得意地调侃道,这不就对了,坏话是不能说的 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还真值得深思。平时写作,老师们都会对学生 强调,主题要“积极”,思想要“健康”。但是,这其实并不证明不能说 别人的缺点或错误,相反,恰恰要在当说的时候,一吐为快,只是要注 意表达得体罢了。我想,如果写老师,但是又觉得涂老师不值得赞美, 何妨去赞美其他老师呢?作文题一般是不会具体到要求写涂老师的。总 不至于说,实在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吧;另外,如果这个好老师还是 有不足,我也想提一下,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要想清楚,我们的 表达方式是否合理,让人接受 以一篇作文中的案例来阐释这个问题,先请看学生作文中的部分内 容: 在上课的时候,或许是我头天吃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因此,在我准备回答问题的时 候,一股异样感突然涌上我的心头。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我立刻向桌边过道“哇”地张开 了嘴,把当天的早餐都从胃里倒了出来。彼时,可能是自尊心在作怪,看着被我弄脏的地
所以,写真情实感,先须做一个能动真情的人。而要孩子懂得体悟 真情,相信真情,家长首先要做好示范。因为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相对其他人来说,是最多的。 我遇到一个家长,言辞犀利,犀利到让我觉得“来者不善”——这 并不真是说家长这人不行,相反,家长很关注教育,也很想独辟蹊径地 解决一些问题,所以热情地在 Q 群里与我讨论。但是,可以看出,这位 家长对写“真情实感”存在严重的误解。家长这样对我发问,涂老师, 你说写真情实感,所谓的真情实感,不就是一堆违心的誉美之词吗?我 能在作文里说涂老师如何不行吗?我当时就不解地辩驳说,您为什么要 说我的坏话呢?家长很得意地调侃道,这不就对了,坏话是不能说的。 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还真值得深思。平时写作,老师们都会对学生 强调,主题要“积极”,思想要“健康”。但是,这其实并不证明不能说 别人的缺点或错误,相反,恰恰要在当说的时候,一吐为快,只是要注 意表达得体罢了。我想,如果写老师,但是又觉得涂老师不值得赞美, 何妨去赞美其他老师呢?作文题一般是不会具体到要求写涂老师的。总 不至于说,实在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吧;另外,如果这个好老师还是 有不足,我也想提一下,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要想清楚,我们的 表达方式是否合理,让人接受。 以一篇作文中的案例来阐释这个问题,先请看学生作文中的部分内 容: 在上课的时候,或许是我头天吃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因此,在我准备回答问题的时 候,一股异样感突然涌上我的心头。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我立刻向桌边过道“哇”地张开 了嘴,把当天的早餐都从胃里倒了出来。彼时,可能是自尊心在作怪,看着被我弄脏的地
面,加上忘带纸巾,我觉得实在是太狼狈了,真有点担心自己会因此招来同学的嘲笑,但 是,我同时又渴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帮助。出乎意料的是,一双双充满关切的眼睛立刻转 向了我,这使我忽然忘了紧张与不安。老师也注意到我了,“你先去洗手间吧,如果有什 么不舒服的地方,就不要再撑了,早点去看医生,再回家休息。”她不无担忧地说道。我 身边的同学纷纷掏出他们随身携带的纸巾,递给我。并且,还有一个以前和我交情较淡的 同学自发地拿起拖把,替我收拾了地面。顿时,我觉得他们默契得像我的家人一样。后来 我自然是回家休息了。 学生在演绎这些内容之前,我问他,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同学们 和老师都有什么反应呢?他除了提到以上文字所展示的内容,还告诉我 说,其实,当时还有几个和我平时很要好的同学,他们只是远远地傻傻 地看着我,并没有什么行为上的支持,挺让我失望的。但这点就不用写 在文章里了,也不用去计较了。 我想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诠释了剪裁问题,你要写什么主题,要选择 什么素材,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现实,是有所取舍的。关键看你要写 什么主题。平时生活中,固然会看到很多负面的东西,但是我们总要选 择向好的事物看齐,决不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写作的重要目的, 应该也是生活的目的。 我遇到担心写真情实感,会导致孩子过于真纯,脱离现实,将来为 人处世时会吃亏的家长。这中担忧纯属多余。人生在世,有什么比看不 到真善美更可悲、更堪忧呢? 说到真情实感这个问题,我非常认同另一位家长的说法。孩子没有 素材可写,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有素材,却不懂得如何组织,是老师的 问题。这话于当前的教育状态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老师虽然有教育好 孩子的天职,但是我们目前的一线教师,课堂上多半限于给孩子讲解课
面,加上忘带纸巾,我觉得实在是太狼狈了,真有点担心自己会因此招来同学的嘲笑,但 是,我同时又渴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帮助。出乎意料的是,一双双充满关切的眼睛立刻转 向了我,这使我忽然忘了紧张与不安。老师也注意到我了,“你先去洗手间吧,如果有什 么不舒服的地方,就不要再撑了,早点去看医生,再回家休息。”她不无担忧地说道。我 身边的同学纷纷掏出他们随身携带的纸巾,递给我。并且,还有一个以前和我交情较淡的 同学自发地拿起拖把,替我收拾了地面。顿时,我觉得他们默契得像我的家人一样。后来 我自然是回家休息了。 学生在演绎这些内容之前,我问他,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同学们 和老师都有什么反应呢?他除了提到以上文字所展示的内容,还告诉我 说,其实,当时还有几个和我平时很要好的同学,他们只是远远地傻傻 地看着我,并没有什么行为上的支持,挺让我失望的。但这点就不用写 在文章里了,也不用去计较了。 我想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诠释了剪裁问题,你要写什么主题,要选择 什么素材,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现实,是有所取舍的。关键看你要写 什么主题。平时生活中,固然会看到很多负面的东西,但是我们总要选 择向好的事物看齐,决不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写作的重要目的, 应该也是生活的目的。 我遇到担心写真情实感,会导致孩子过于真纯,脱离现实,将来为 人处世时会吃亏的家长。这中担忧纯属多余。人生在世,有什么比看不 到真善美更可悲、更堪忧呢? 说到真情实感这个问题,我非常认同另一位家长的说法。孩子没有 素材可写,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有素材,却不懂得如何组织,是老师的 问题。这话于当前的教育状态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老师虽然有教育好 孩子的天职,但是我们目前的一线教师,课堂上多半限于给孩子讲解课
本上的一篇篇文章,对于搜索写作素材方面,老师似乎没有时间和精力 亲自辅助孩子。而在家庭生活方面,其他教育者都无从参与,那就只能 靠家长了 家长固然不需像老师一样专业地指出,今天家里的某事就可以入文 这样也显得十分机械。但是,家长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却可以很 好地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思考品质 譬如,某家长跟我说过一处生活中的细节,很值得我学习。她说, 她跟孩子说话很慎重,平时和家人尤其长辈相处时,发生矛盾了,孩子 也知道了,就要想想如何恰当地向孩子解释 而且,她说,我基本不喜欢跟长辈直接顶撞,更不会去大肆责难、 呵斥父母、公婆。老人身体不适,我都会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父母在 事亲行孝方面,身体力行,并有心地让孩子体认,孩子怎么会对真情实 感无动于衷呢,遇到写亲情方面的文章时,又怎么会觉得没有素材可写 呢?我后来在这位家长的孩子作文里,看到他说自己为父母买礼物,既 赞叹孩子自身的行为,也欣慰于孩子的父母有这么善良、体贴的孩子 父母一则要以身作则,二则要晓之以语言,二者不可偏废一—台湾 的傅佩荣老师在讲授国学经典时,就顺便提及这个教育技巧的问题,以 身作则是不能代替言教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饱含真 情实感的素材。除此之外,让孩子多读一些震撼心灵的文学作品,以突 破现实生活中切实体验的有限性,强化内心对“真情”的体悟。 归根结底地说,写真情实感,关键恐怕不是孩子能不能细心体味的 问题,而是我们想不想使其细心起来,想不想使其成为有心人,成为有
本上的一篇篇文章,对于搜索写作素材方面,老师似乎没有时间和精力 亲自辅助孩子。而在家庭生活方面,其他教育者都无从参与,那就只能 靠家长了。 家长固然不需像老师一样专业地指出,今天家里的某事就可以入文 ——这样也显得十分机械。但是,家长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却可以很 好地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思考品质。 譬如,某家长跟我说过一处生活中的细节,很值得我学习。她说, 她跟孩子说话很慎重,平时和家人尤其长辈相处时,发生矛盾了,孩子 也知道了,就要想想如何恰当地向孩子解释。 而且,她说,我基本不喜欢跟长辈直接顶撞,更不会去大肆责难、 呵斥父母、公婆。老人身体不适,我都会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父母在 事亲行孝方面,身体力行,并有心地让孩子体认,孩子怎么会对真情实 感无动于衷呢,遇到写亲情方面的文章时,又怎么会觉得没有素材可写 呢?我后来在这位家长的孩子作文里,看到他说自己为父母买礼物,既 赞叹孩子自身的行为,也欣慰于孩子的父母有这么善良、体贴的孩子。 父母一则要以身作则,二则要晓之以语言,二者不可偏废——台湾 的傅佩荣老师在讲授国学经典时,就顺便提及这个教育技巧的问题,以 身作则是不能代替言教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饱含真 情实感的素材。除此之外,让孩子多读一些震撼心灵的文学作品,以突 破现实生活中切实体验的有限性,强化内心对“真情”的体悟。 归根结底地说,写真情实感,关键恐怕不是孩子能不能细心体味的 问题,而是我们想不想使其细心起来,想不想使其成为有心人,成为有
血有肉、情感饱满的人。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做人做事若有来自内心深 处的动机,技巧往往不在话下。写真情实感也是如此。 第二,概括的能力与演绎的能力。这既是阅读理解方面的主要能力, 也是写作时的核心能力。语文名师王大绩曾指出,高考语文实际就二项 能力。作文以外的题,主要考核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是将大量信息压缩 的能力;写作,则主要考核学生的演绎能力,即将一个题目演绎成篇章 的能力。这是宏观的说法。实际上,就写作本身而言,应当是概括和演 绎的综合体。 写作时的概括能力高低如何体现呢?我们看到一些孩子的作文,糟 糕的情况下,会偏题,或者详略失当,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孩子概括能 力不足。鉴于此,我会在学生出现跑题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 以后,对自己的作文内容进行概括。譬如下面写《温暖》时的语段: 早晨起身,照旧是母亲,早早做好了早餐,端在桌上。早餐还是热腾腾的,家中静得 几乎没有一丝声响,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母亲又去忙活别的事,我和父亲也便先吃。 切都一如既往地进行着,但我的心,却开始不平静起来:母亲是一直胃不太好的,这我知 道,但她为了这个家的方方面面,总到了工作地才吃。是紧张、有序的一天—但我的思 绪却一反既往地舒展下来,沉思着母亲给我的方方面面的关怀、温暖,并对曾经一些对母 亲的不太恰如其分的行为感到自责、后悔。 概括一下原文内容,记事写人的文章,一般用“某人干某事,结果 怎样”的句式概括,在此即为“母亲为家操劳,使我自责。”这怎么能 体现温暖呢?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懂得,概括力不足是导致偏题的根本因素。同 时,演绎不当,和概括不当往往一并发生。因为演绎往往要围绕概括的 内容来展开。我们回顾一下,究竟在原文中,作者演绎了什么内容。吃
血有肉、情感饱满的人。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做人做事若有来自内心深 处的动机,技巧往往不在话下。写真情实感也是如此。 第二,概括的能力与演绎的能力。这既是阅读理解方面的主要能力, 也是写作时的核心能力。语文名师王大绩曾指出,高考语文实际就二项 能力。作文以外的题,主要考核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是将大量信息压缩 的能力;写作,则主要考核学生的演绎能力,即将一个题目演绎成篇章 的能力。这是宏观的说法。实际上,就写作本身而言,应当是概括和演 绎的综合体。 写作时的概括能力高低如何体现呢?我们看到一些孩子的作文,糟 糕的情况下,会偏题,或者详略失当,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孩子概括能 力不足。鉴于此,我会在学生出现跑题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 以后,对自己的作文内容进行概括。譬如下面写《温暖》时的语段: 早晨起身,照旧是母亲,早早做好了早餐,端在桌上。早餐还是热腾腾的,家中静得 几乎没有一丝声响,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母亲又去忙活别的事,我和父亲也便先吃。一 切都一如既往地进行着,但我的心,却开始不平静起来:母亲是一直胃不太好的,这我知 道,但她为了这个家的方方面面,总到了工作地才吃。是紧张、有序的一天——但我的思 绪却一反既往地舒展下来,沉思着母亲给我的方方面面的关怀、温暖,并对曾经一些对母 亲的不太恰如其分的行为感到自责、后悔。 概括一下原文内容,记事写人的文章,一般用“某人干某事,结果 怎样”的句式概括,在此即为“母亲为家操劳,使我自责。”这怎么能 体现温暖呢?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懂得,概括力不足是导致偏题的根本因素。同 时,演绎不当,和概括不当往往一并发生。因为演绎往往要围绕概括的 内容来展开。我们回顾一下,究竟在原文中,作者演绎了什么内容。吃
早餐,本可以是温暖的;而母亲各种操持,以及所提及的母亲的身体不 适,还有自己的自省,这些方面导致“温暖”感不再。那么怎么扭转过 来呢?这又要联系前面提到的写真情实感的能力。这时,我一般都会联 系学生所写内容,提问启发,让孩子先还原自己的生活体验,然后选择 孩子能够发挥的方面,进行演绎。我会问孩子,平时你们吃什么早餐, 吃的环境如何,氛围如何,家人的吃相如何。孩子说,吃饭就是在客厅 里的饭桌上吃了,氛围……,就是吃早餐,各吃各的。爸爸吃得快。那 我又问,爸爸吃得快,妈妈没反应吗?孩子说,妈妈会叫爸爸吃慢点。 那我继续问,妈妈会不会精心为你做什么好吃的早餐呢?孩子说,做呀, 蛋炒饭我挺爱吃的。很明显,孩子回顾家人吃饭时,对吃的环境说不上 什么,但是对家人的吃相,吃的东西却是了如指掌的。基于此,让孩子 对家人吃早餐时这些方面的表现进行演绎,主角是母亲,遂又有了下文: 早晨起身,照旧是母亲,在大厅、厨房间来回地走动,小心地把食材都放在锅边,熟 练地准备好其他调料。不久,母亲就把热气腾腾的早餐,端在桌上。这时候,父亲又吃得 比较急,这早已成为父亲的习惯。母亲就在一边用和缓的语气提醒道,不要烫着了,慢点 吃!而我此时正惊喜地发现,母亲又想出了另一种做早餐的方法,蛋炒饭闻起来很香,我 便兴致勃勃地尝起来 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它简单、亲切、温暖。 概括和演绎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注意到,原来的一段文字被演绎成 了二段。且原文写早餐,一笔带过,这就相当于进行了概括;修改文详 写了吃早餐,等于进行了演绎。学生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懂得 概括和演绎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例子应当比较恰当地诠释了二者的区 分于关联。学生往往在该演绎的时候进行了概括,该概括的时候进行了 演绎,由此导致中心不明确或转移
早餐,本可以是温暖的;而母亲各种操持,以及所提及的母亲的身体不 适,还有自己的自省,这些方面导致“温暖”感不再。那么怎么扭转过 来呢?这又要联系前面提到的写真情实感的能力。这时,我一般都会联 系学生所写内容,提问启发,让孩子先还原自己的生活体验,然后选择 孩子能够发挥的方面,进行演绎。我会问孩子,平时你们吃什么早餐, 吃的环境如何,氛围如何,家人的吃相如何。孩子说,吃饭就是在客厅 里的饭桌上吃了,氛围……,就是吃早餐,各吃各的。爸爸吃得快。那 我又问,爸爸吃得快,妈妈没反应吗?孩子说,妈妈会叫爸爸吃慢点。 那我继续问,妈妈会不会精心为你做什么好吃的早餐呢?孩子说,做呀, 蛋炒饭我挺爱吃的。很明显,孩子回顾家人吃饭时,对吃的环境说不上 什么,但是对家人的吃相,吃的东西却是了如指掌的。基于此,让孩子 对家人吃早餐时这些方面的表现进行演绎,主角是母亲,遂又有了下文: 早晨起身,照旧是母亲,在大厅、厨房间来回地走动,小心地把食材都放在锅边,熟 练地准备好其他调料。不久,母亲就把热气腾腾的早餐,端在桌上。这时候,父亲又吃得 比较急,这早已成为父亲的习惯。母亲就在一边用和缓的语气提醒道,不要烫着了,慢点 吃!而我此时正惊喜地发现,母亲又想出了另一种做早餐的方法,蛋炒饭闻起来很香,我 便兴致勃勃地尝起来…… 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它简单、亲切、温暖。 概括和演绎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注意到,原来的一段文字被演绎成 了二段。且原文写早餐,一笔带过,这就相当于进行了概括;修改文详 写了吃早餐,等于进行了演绎。学生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懂得 概括和演绎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例子应当比较恰当地诠释了二者的区 分于关联。学生往往在该演绎的时候进行了概括,该概括的时候进行了 演绎,由此导致中心不明确或转移
我们要记住,任何一件事,甚至一个细节,既可进行概括,也可进 行演绎。上文就是例证。当然,这当中的转换,需要通过反复思考与实 践,才能有较大的改观。如果留心,我们还将从上例中看到,修改文中 的第二段,就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因为演绎时,只有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等,没有涉及主题的字眼,如果没有议论或抒情笔墨加以点染,前 文就显得零散,使读者看不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来。议论本来就是用来发 表观点或见解的表达方式,而抒情则是传递情感的表达方式,改文中的 第二段,议论兼抒情,很明晰地让读者明白,作者最想表达什么。概括 的文字,在形式上是缩略,在内容上则是总结与升华。所以,概括能力 对于集中体现主题意义重大。 对于中学生而言,写作中既需要局部的演绎,也需要局部的概括。 平时做阅读题时,我们常说,文章的首段,每段的首句,往往总起,其 实就属于概括了;文章的末段,每段的末句,也是如此。写作时,大概 也是这个原理。有了局部概括的习惯,可以较好地控制走题问题。一旦 在写作中发现局部概括的内容和主题不符,就要考虑扭转主题或掉头的 问题了。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写作时容易偏题,也有家长指出孩子写作时经常 涂改,卷面很糟,于是提出,能否让孩子写前充分思考,构思成熟再动 笔。这个意见当是不错的。按照传统的做法,老师们一般要求学生先拟 好提纲,再提笔写作。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孩子写前就有成熟的提纲, 那么他的概括力当已成熟了;而如果拟好了提纲,却还是无从写起,则 又见得提纲只是形式了
我们要记住,任何一件事,甚至一个细节,既可进行概括,也可进 行演绎。上文就是例证。当然,这当中的转换,需要通过反复思考与实 践,才能有较大的改观。如果留心,我们还将从上例中看到,修改文中 的第二段,就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因为演绎时,只有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等,没有涉及主题的字眼,如果没有议论或抒情笔墨加以点染,前 文就显得零散,使读者看不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来。议论本来就是用来发 表观点或见解的表达方式,而抒情则是传递情感的表达方式,改文中的 第二段,议论兼抒情,很明晰地让读者明白,作者最想表达什么。概括 的文字,在形式上是缩略,在内容上则是总结与升华。所以,概括能力 对于集中体现主题意义重大。 对于中学生而言,写作中既需要局部的演绎,也需要局部的概括。 平时做阅读题时,我们常说,文章的首段,每段的首句,往往总起,其 实就属于概括了;文章的末段,每段的末句,也是如此。写作时,大概 也是这个原理。有了局部概括的习惯,可以较好地控制走题问题。一旦 在写作中发现局部概括的内容和主题不符,就要考虑扭转主题或掉头的 问题了。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写作时容易偏题,也有家长指出孩子写作时经常 涂改,卷面很糟,于是提出,能否让孩子写前充分思考,构思成熟再动 笔。这个意见当是不错的。按照传统的做法,老师们一般要求学生先拟 好提纲,再提笔写作。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孩子写前就有成熟的提纲, 那么他的概括力当已成熟了;而如果拟好了提纲,却还是无从写起,则 又见得提纲只是形式了
根据个人的写作体验,我从过去到现在,写东西时从不写提纲。可 能有人会说,那你恐怕也打腹稿。也许如此。不过,何以解释我经常边 写边对下文有新的灵感? 我个人在写作方面,是以内容主导的,一般让孩子自由抒写自己的 体验,写完以后,再按照考试要求讲我们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善。如果 学生所写文章不合考试要求,但又有某方面的价值一一一般而言,学生 的文字展现了学生的成长经历,都有价值,我都会尽量保存,就当平时 的随笔,存在自己的文档内。我想,在孩子自由抒写的前提下,再让其 反复修改,培养学生写作的意志力,只要孩子能坚持下去,总是能看到 可观的进步。等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提纲就不用形式化了。 目前为止,我的学生都会对“真情实感”较真,因为我对之较真。 有的同学坚持修改了二个月的作文,能做到具体地呈现文章内容,尚不 能很好地把握详略问题;而坚持了大半年的同学,就剩下文末升华文章 主旨问题了 真情实感,关乎写作动力;而概括与演绎,则是修改时的核心技巧。 应该说,只要教会孩子写真情实感,让孩子不断体悟概括与演绎问题, 孩子的写作能力无疑会不断提高
根据个人的写作体验,我从过去到现在,写东西时从不写提纲。可 能有人会说,那你恐怕也打腹稿。也许如此。不过,何以解释我经常边 写边对下文有新的灵感? 我个人在写作方面,是以内容主导的,一般让孩子自由抒写自己的 体验,写完以后,再按照考试要求讲我们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善。如果 学生所写文章不合考试要求,但又有某方面的价值——一般而言,学生 的文字展现了学生的成长经历,都有价值,我都会尽量保存,就当平时 的随笔,存在自己的文档内。我想,在孩子自由抒写的前提下,再让其 反复修改,培养学生写作的意志力,只要孩子能坚持下去,总是能看到 可观的进步。等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提纲就不用形式化了。 目前为止,我的学生都会对“真情实感”较真,因为我对之较真。 有的同学坚持修改了二个月的作文,能做到具体地呈现文章内容,尚不 能很好地把握详略问题;而坚持了大半年的同学,就剩下文末升华文章 主旨问题了。 真情实感,关乎写作动力;而概括与演绎,则是修改时的核心技巧。 应该说,只要教会孩子写真情实感,让孩子不断体悟概括与演绎问题, 孩子的写作能力无疑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