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 基础小题 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 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 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 项解释有误,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答案】(1)(1) (2)(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 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 意思,因此应读y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河曲智臾亡以应 亡亦死 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 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 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C: 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1 专题 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基础小题 1.【2018 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 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答案】C 2.【2018 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 A.yūB.yù 【答案】(1)(1)B (2)(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 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 意思,因此应读 yù。 3.【2018 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河曲智臾亡.以应 今亡.亦死 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 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 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 A 项,意思都是“拜访”。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C: 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①居 ②将 ③策: ④食 作 ⑥再 【答案】(1)①居:经过(2)②将:带领(3)③策:用鞭子打(4)④食:通“饲” 喂(5)⑤作:振作(6)⑥再:第二次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闶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笞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将策“食¨作再的意思,其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食是通假字;“再 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 5.【2018年中考浙江义乌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①居: ②将 ③策 ④食: ⑤作: ⑥再 【答案】(1)①居:经过②将:带领(2)③策:用鞭子打④食:通“饲”,喂(3)⑤作:振作⑥再: 第二次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将”“策”“食”“作”“再”的意思,其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 食”是通假字;“再”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 6.【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A.少。例陶后鲜有闻B.新鲜。例芳草鲜美 (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 A.苟且。例故不为苟得也B.如果。例苟富贵,无相忘 (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寄诸弟》)() A.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谁。例吾孰与徐公美 (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 A.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 【答案】(1)A(2)B(3)B(4)A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
2 4.【2018 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1)居. ①数月,其马将. ②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2)策. ③之不以其道,食. ④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3)一鼓作. ⑤气,再. ⑥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①居:____ ②将:____ ③策:____ ④食:____ ⑤作:____ ⑥再:____ 【答案】(1)①居:经过 (2)②将:带领 (3)③策:用鞭子打 (4)④食:通“饲”, 喂 (5)⑤作:振作 (6)⑥再:第二次 5.【2018 年中考浙江义乌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1)居. ①数月,其马将. ②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2)策. ③之不以其道,食. ④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一鼓作. ⑤气,再. ⑥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①居:____ ②将:____ ③策:____ ④食:____ ⑤作:____ ⑥再:____ 【答案】(1)①居:经过②将:带领(2)③策:用鞭子打④食:通“饲”,喂(3)⑤作:振作 ⑥再: 第二次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将”“策”“食”“作”“再”的意思,其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 “食”是通假字;“再”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 6.【2018 年中考浙江宁波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A.少。例 陶后鲜有闻 B.新鲜。例 芳草鲜美 (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 A.苟且。例 故不为苟得也 B.如果。例 苟富贵,无相忘 (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寄诸弟》)( ) A.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谁。例吾孰与徐公美 (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 ) A.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 【答案】(1)A(2)B(3)B (4)A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
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 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1)寡廉鲜耻: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鲜:少。故答案为A。 (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的意思是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苟:如果。据此,笞案为B。(3)“人 孰无过?“的意思是谁都会有过失。孰:谁。故答案为B。(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的意思是有人生 来就知道这些,有人通过学习而知道。或:有人。据此,答案为A。 7.【2018年中考浙江湖州卷】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城。(【战国】《荀子》)( 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问》) ③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小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A.诚实守信B.重德修身C.内敛含蓄D.轻财重义 【答案】(1)(1)①善:好 (2)②患:担心,忧虑。 (3)③为:当作,作为 (4)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 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 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担心,忧虑 8.【2018年中考广州卷】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答案】(1)颠倒,错乱(2)消失(3)案件(4)以为……有利(5)屡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用法的积累, 同时要认真读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1)根据句意“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可知“颠”是通假字,通“癫”疯狂。(2)根据句意“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声)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 才消失”可知“绝”是“消失”的意思。(3)根据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查明了的) 定按实情处理”可知“狱”是“案件”的意思。(4)根据句意“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可知“利” 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以…为利”的意思。(5)根据句意“扶苏因为屡次上谏 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边带兵”可知“数”是“多次、屡次”的意思 【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 7.【2018 年中考浙江湖州卷】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城。(【战国】《荀子》)(______) 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问》)(______) ③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小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_____) (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_____) A.诚实守信 B.重德修身 C.内敛含蓄 D.轻财重义 【答案】(1)(1)①善:好, (2)②患:担心,忧虑。 (3)③为:当作,作为。 (4)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 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 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担心,忧虑。 8.【2018 年中考广州卷】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答案】(1)颠倒,错乱(2)消失(3)案件(4)以为……有利(5)屡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用法的积累, 同时要认真读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1)根据句意“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可知“颠”是通假字,通“癫”疯狂。(2)根据句意“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声)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 才消失”可知“绝”是“消失”的意思。(3)根据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查明了的) 一定按实情处理”可知“狱”是“案件”的意思。(4)根据句意“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可知“利” 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以…为利”的意思。(5)根据句意“扶苏因为屡次上谏 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边带兵”可知“数”是“多次、屡次”的意思。 9.【2018 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古代称皇帝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松懈 D.欲报之于陛下也 报:报答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 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凊全文大意。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呻的秋指的是关头、 时候”。 【2018年中考安徽卷】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 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 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编 (3)必以信 (4)必以情断之 (5)智虽弗及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7.【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18.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答案】 15.(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案件、案情(5)够,达到 16.(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17.(1)对话(语言);(2)对比
4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古代称皇帝死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松懈 D.欲报.之于陛下也 报:报答 【答案】B 二、【2018 年中考安徽卷】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 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 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编. (3)必以信. (4)必以情.断之 (5)智虽弗及.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7.【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18.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答案】 15.(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案件、案情 (5)够,达到 16.(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17.(1)对话(语言); (2)对比
18.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解析】选自《左传》作者:左秋明年代:春秋时期 1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凊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褊"通“遍”是遍及,普遍”;间是古今异义词,“参与的意思;“之 是代词,指案件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莟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虛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鄙、谋两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是、 则、可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內睿。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 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7.试题分析:考査对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两篇文章都使用了人物对话描写来刻画人 物的。【甲】文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技法。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 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把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即可。 18.试题分析: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在整体感知两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作答时 可从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 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通过对话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在作战中又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 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 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 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 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 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 不能一一明査,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 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 三、【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5 18.①鲁庄公任人唯贤 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秋明 年代:春秋时期 1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 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两篇文章都使用了人物对话描写来刻画人 物的。【甲】文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技法。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 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把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即可。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在整体感知两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作答时, 可从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 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通过对话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在作战中又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 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 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 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 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 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 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 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 三、【2018 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岀,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 示例 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 发现桃花源一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 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16.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 ”。(答“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 邀请。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 17.(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18.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19.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把握,针对这种类型,考生
6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 释。 示例: 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 “发现桃花源一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 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16.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 都”。(答“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 邀请。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 17.(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18.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19.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把握,针对这种类型,考生
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 语,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如:字同意不同(一词多义),“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 记”,后者是名词标记”。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 1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笞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 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率领、妻 子、绝境。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 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 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8.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结合本文的学习,把出自本文的成语按要求写出两个即可。 19.本题考査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作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的描绘,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 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追求 四、【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矅,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横无际涯 受任于败军之际 B.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C.去国怀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7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 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 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结合本文的学习,把出自本文的成语按要求写出两个即可。 19.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作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的描绘,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 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追求。 四、【2018 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横无际.涯 受任于败军之际. B.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C.去国.怀乡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 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 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 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 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答案】 11.C 12.(1)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复兴起来了。(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C 【解析】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 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 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 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晩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 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睛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 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 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 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8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 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 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 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 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答案】 11.C 12.(1)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复兴起来了。(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C 【解析】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 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 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 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 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 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 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 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舂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 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 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 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壁。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 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 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 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 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 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边际时候;B.迫近轻视,看不起;C.都是“国都的意 思;D.日光景色。故选C。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內容,译文要通畅,注意 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具”,通“俱”,都;“和 和乐;“斯”,这;“归,一道。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涉及的考点有对内容的把握、表达方式和理解文章语言。在了解文章大 意的基础上,结合各项的表述,注意判断即可。C.本文写景不是为了抒情,而是为了议论,强调要向古仁 人那样有胸怀抱负,所以“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不正确。故选C。 五、【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古诗文阅读 诸葛亮们81-234)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9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 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 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 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涉及的考点有对内容的把握、表达方式和理解文章语言。在了解文章大 意的基础上,结合各项的表述,注意判断即可。C.本文写景不是为了抒情,而是为了议论,强调要向古仁 人那样有胸怀抱负,所以“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不正确。故选 C。 五、【2018 年中考湖南邵阳卷】古诗文阅读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后值倾覆:(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静以修身:( (4)悲守穷庐:( 10.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 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 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 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 养性,淡泊明志。 13.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 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10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 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①,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④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 (2)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 (3)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 (4)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险躁则不能治性 12.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 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 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 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 养性,淡泊明志。 13.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 两个字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