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 、【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 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 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 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 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 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 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1 专题 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2018 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 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 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 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 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 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答案】 12.D13.A14.D15.D 16.(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我来到这个地 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 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 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 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 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 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 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文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 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 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 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 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摹握这类词。解莟时,首先要明确毎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 法,再作比较,得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项,意思是表转折,其他各项的意思都是表修饰。 1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莟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理 解分析错误,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D项不正确,应改为: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2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答案】 12.D13.A14.D15.D 16.(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我来到这个地 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 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 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 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 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 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 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文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 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 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 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 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D 项不正确,应改为: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本题考査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醉翁亭是作者用自 己的别号命名的,丰乐亭的命名根据文中意思可知:百姓安享年年丰收之乐;游丰山美景而乐;这里的风 土人情让作者喜爱;作为刺史与民共乐;让百姓时时记着丰乐太平生活是皇上的恩德,珍惜太平生活。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 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耋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以:用。事简:政事简单。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 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 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 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 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 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主人日再食同 之不能尽其材 B.被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信或谓君不善学,信乎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善岂善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于今诸生学于太学 余将告于莅事者
3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 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二、【2018 年中考广西柳州卷】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 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 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 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 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 主人日再食.同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被 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信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善 岂善.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于 今诸生学于.太学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之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以而君变色以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答案】 10.B11.A12.D 13.(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 的,却没有思考它。 【解析】 10.试题分析:B加点的词意思相同。A提供食物;饲养。B同“披”。C确实;信用。D善于:好的。 11.试题分析:A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A都表转折,却。B在;向。C的;去。D相当于“而” 表修饰;把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 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 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试题分析:D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D项所讲的,仅是甲文所要阐明的道 理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 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 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手”假”但”志"等字词的翻译。 (一)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 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 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 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4 C.之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以 而君变色以.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答案】 10.B11.A12.D 13.(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 的,却没有思考它。 【解析】 10.试题分析:B 加点的词意思相同。A 提供食物;饲养。B 同“披”。C 确实;信用。D 善于;好的。 11.试题分析:A 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A 都表转折,却。B 在;向。C 的;去。D 相当于“而”, 表修饰;把。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 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 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2.试题分析:D 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D 项所讲的,仅是甲文所要阐明的道 (一)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 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 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 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 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 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 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 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 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二)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 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 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 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 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 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 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 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 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三、【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内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测:揣测,估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 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 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 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 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 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二)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 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 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 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 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 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 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 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 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三、【2018 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内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 再而衰,三而竭广起,夺而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 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 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 庄公是一个昏君 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 12.A13.B14.D 15.(1)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时期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 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 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 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 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 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 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
6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 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 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 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 庄公是一个昏君。 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 12.A13.B14.D 15.(1)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时期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 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 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 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 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 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 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
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 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 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 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A.根据句意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可知福”,用作动词,“保佑的意 思 13.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 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凭借表结果,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以致”;B.都表承接;C.,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他;D.代词,指曹刿不鼓、下视 登望等这些动作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故选B。 14.本题考査的是对课文內瑢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內瑢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岀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D.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 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 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所以“鲁庄公是 一个昏君“说法不正确。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闢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 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肉食者”,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参与;“盈”, 充沛,旺盛。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四、【2018年中考广西玉林卷】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 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 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7 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 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 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四、【2018 年中考广西玉林卷】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 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 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 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髙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 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 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 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一一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 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一一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 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 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 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 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 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岀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 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 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 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
8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 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 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 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 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 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 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 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 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 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 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 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 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
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答案】 【解析】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A项的会是适逢,正赶上的意思,不是“聚集”"。故答案为A。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确译句为:宾客们的心情稍微 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意:心情。少:稍微。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正确译句是:中间夹杂着壁里 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力拉为拟声词。C正确。D中的夫不是丈夫,是用在句末,表感叹,相当于啊”。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的意思是: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 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据此分析,笞案为C。 点晴: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看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 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 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乙文来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两个人物没有主次之 分,文章中钟子期对琴声的评价也就不是侧面略写。所以,D项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的说法是错误 的。据此,答案为D。 参考译文 【甲】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 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 了。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 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 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 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 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 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岀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 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 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 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
9 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答案】 2.A3.C4.D 【解析】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参考译文: 【甲】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 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 了。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 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 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 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 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 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 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 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 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
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 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乙】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 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 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 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 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 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五、【2018年中考贵州毕节卷】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 (3)必先苦其心志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7.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 中心论点: 18.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5.(1)给(2)同“横”,梗塞、不顺(3)使……受苦 16.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 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1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8.示例: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
10 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 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 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乙】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 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 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 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 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 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五、【2018 年中考贵州毕节卷】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7.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 18.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5.(1)给 (2)同“横”,梗塞、不顺 (3)使……受苦 16.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 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1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8.示例: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