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诗歌鉴赏 、【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己经升起、旧 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 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1 图2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 的两句诗是“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 原诗句不符,故选图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7.该诗写冬末舂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 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冮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 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8.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观察图一,画面写 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1 专题 13 诗歌鉴赏 一、【2018 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 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 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 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7.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 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4.C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 4.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 凄 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薰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 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C项分析不正确。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內容的理解。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酃谬,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 的理解和描写即可。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岀自大海的胸中。写岀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 景象壮丽的景象。 三、【2018年贵阳安顺卷】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睎。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 二、【2018 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4.C 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 凄 三、【2018 年贵阳安顺卷】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 9.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 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9.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 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窖。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自然环境 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晩秾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 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10.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 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 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1.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木特色的分析能力。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 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釆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蠱唱的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 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2018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9.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答案】 9.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0.“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与活力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査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 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 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3 【答案】 9.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 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 四、【2018 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9.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答案】 9.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0.“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与活力.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 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 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 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笞题时不 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 沭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五、【2018年中考海南卷】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 (请用原文语 句回答)。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 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 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 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 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6.(1)时间缘由(2)人有悲欢离合 (3)月有阴晴圆缺。 7.C 【解析】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词中小序和诗句内容的理解。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此词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 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丙辰中秋”是交代时间:“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作词的缘由。“此 事古难全”的“此事”指上文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就在问题处。读懂此句是作答的 关键 7.试题分析:C项“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既然人间的离别 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
4 五、【2018 年中考海南卷】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和___。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请用原文语 句回答)。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 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 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 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 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6.(1)时间缘由 (2)人有悲欢离合, (3)月有阴晴圆缺。 7.C 【解析】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词中小序和诗句内容的理解。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此词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 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丙辰中秋”是交代时间;“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作词的缘由。“此 事古难全”的“此事”指上文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就在问题处。读懂此句是作答的 关键。 7.试题分析:C 项“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既然人间的离别 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
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 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 和乐观的精神 六、【2018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詈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5.D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胃”、“飘转”组 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 情 【解析】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 窥测诗词的情感;②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蒙,挖掘诗词的情感;④猎助典故,探寻诗词的 情感。D项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昰要求筼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 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笞: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 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这句诗中卷”、“”、“渡"、酒”、挂菖"、飘转一组动词,使诗句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生动刑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岀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七、【2018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5 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 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 和乐观的精神。 六、【2018 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5.D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 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 情。 【解析】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 七、【2018 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兴,百 姓 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说如果天下安定,皇家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 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受苦。感慨天下不论是兴是亡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写出作者当时一种忧民的 田相 八、【2018年中考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 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 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 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 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0.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答案】
6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 项“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兴,百 姓 八、【2018 年中考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 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 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 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 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0.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答案】 19.C
20.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 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21.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 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 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 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 诗,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內心的低落与哀怨 不合诗意。 0.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 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謇,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慼。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心系祖囯, 视死如归,报效君王的思想感情。 2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诗歌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 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髙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诗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突岀了寒冷、萧瑟凄凊的 边塞景色。 九、【2018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 13.C
7 20.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 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21.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 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 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 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 九、【2018 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 13.C
14.《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 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 13.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 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岀选擇。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 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莟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 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 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 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 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十一、【2018年中考湖北荆州卷】古诗赏析: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赏析不正确。“会当凌绝顶”:我一定要登上泰山 的顶峰。“会当:应当’一定要。 十二、【2018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 理解。④阑:同“栏”。⑤强( qia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
8 14.《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 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 十一、【2018 年中考湖北荆州卷】古诗赏析: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答案】D 十二、【2018 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柳永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⑤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憔悴。 【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 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
值得。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1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答案】 11.B 12.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 【解析】 11.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 答。B项的筼析有误,“拟把硫狂图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ˆ的意思昰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給灌醉, 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薏味¨,从强乐还无味ˆ可知,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更说明昋愁的 缠绵执着。 1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我日 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如果把伊ˉ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 也是可以的。王国维用这两句来表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孜孩以求, 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据此回答即可,注意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 十三、【2018年中考湖北咸宁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因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 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9 值得。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1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答案】 11.B 12.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 【解析】 11.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 十三、【2018 年中考湖北咸宁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因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 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 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1.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 20.D 21.“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 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 20.试题分析: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 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1.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 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 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 “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 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 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 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十四、【2018年中考湖北襄阳卷】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后者抒 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0.少年狂气(狂气) 11.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解析】 10.试题分析:考查词句抒发的情感。“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 随我 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曰的孙郎。射字写岀了作者的动作,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 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少年的狂气和昂扬的精神状态 11.试题分析:考查词句抒发的情感。酒酣胸胆尚开张。耋微霜,又何妨":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 兴张,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 功的政治抱负。 十五、【208年中考湖北孝感卷】古诗词赏析
10 21.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 20.D 21.“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 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 20.试题分析:D 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 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1.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 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 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 “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 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 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 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十四、【2018 年中考湖北襄阳卷】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后者抒 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0.少年狂气(狂气) 11.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解析】 10.试题分析:考查词句抒发的情感。“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 随我 十五、【2018 年中考湖北孝感卷】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