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一中70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 4.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 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 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 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 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 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 最高境界一一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 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 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 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 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 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 “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 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 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 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 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 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 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 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 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 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 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
云南建水一中 70 届高三年级 9 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 4.考试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 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 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 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 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 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 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 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 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 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 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 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 “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 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 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 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 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 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 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 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 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 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 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 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 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 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 “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 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 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 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 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 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 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 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 “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 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 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 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髙罢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 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 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 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 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 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 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 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 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 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 “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 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 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 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 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 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 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 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 “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 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 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 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 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 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 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 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 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 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 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 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 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 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 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 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 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 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 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 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 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 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世祖善之善:善待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D.为首为讳乎首:自首 5.下列句子全能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髙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 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 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C.翟黑子不听髙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 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髙宗大建宫殿,髙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 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5分) (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 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 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 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 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 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 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 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 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 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 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 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世祖善之 善:善待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D.为首为讳乎 首:自首 5.下列句子全能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3 分)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 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 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 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 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5 分) (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临 江 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 飘浮无定之意 8.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与柳永的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 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李白《蜀道难》) (3)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其声呜呜然,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亲亲麦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的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 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 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 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 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 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 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 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 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 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 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 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 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 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 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麦穗。麦穗 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 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刽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一波, 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 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 飘浮无定之意。 8.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与柳永的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 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 , 。(李白《蜀道难》) (3)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其声呜呜然, , 。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亲亲麦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的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 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 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 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 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 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 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 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 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 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 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 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 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 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 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麦穗。麦穗 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 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刽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一波, 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 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
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 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 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 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 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 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 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 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 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 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 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新语文学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 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 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 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频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 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 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的 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 (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 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5分) (3)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 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旭明做客杭州的行程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从宾 馆前往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路上 B.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 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 重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 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 个角落
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 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 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 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 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 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 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 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 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 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 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新语文学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6 分)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 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 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 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频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 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 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的 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 (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 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5 分) (3)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6 分) 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王旭明做客杭州的行程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从宾 馆前往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路上。 B.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 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 重。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 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 个角落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 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 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讨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战略 人类安全、茂物目标评审、经济技术合作、多哈回合谈判等。 C.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 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 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①他于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D.⑤③②①④⑥ 15.下面一段话中,划横线的词语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以删去的词语的序 号写在题后横线上。(5分) 中国①汉字是中国②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自③黄帝时期以来④,象形字的出 现就已⑤打破了原始人“结绳记事”的生活习惯,使⑥中国步入了先进文化的殿 堂。汉字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它是古代人类⑦与现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可以删去的词语是 6.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填在横线上),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高三 生活。要求语意连贯,使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所选词语必须出现 在语段中,不少于50字。(6分) 词语:泪水疲惫欢笑执著超越感伤 关键词: 正文:我的高三生活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古人尚且“吾日参省乎吾身”,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已习惯于对别人 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比如上课迟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座位 上去,比如面对走来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低头而过,比如搬动桌椅发出可以避 免的声响,你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 (2)当你听说,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在此”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提示语 时,你想到了什么? 当你看到,网上的留言者对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污言秽语、百般挖苦、人身攻击和 下流调戏,动辄用“硫酸”般的恶言毒语泼向人家时,你想到了什么?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 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 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讨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战略、 人类安全、茂物目标评审、经济技术合作、多哈回合谈判等。 C.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 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 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 , , , , 。 ①他于 20 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 D.⑤③②①④⑥ 15.下面一段话中,划横线的词语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以删去的词语的序 号写在题后横线上。(5 分) 中国①汉字是中国②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自③黄帝时期以来④,象形字的出 现就已⑤打破了原始人“结绳记事”的生活习惯,使⑥中国步入了先进文化的殿 堂。汉字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它是古代人类⑦与现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可以删去的词语是 16.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填在横线上),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高三 生活。要求语意连贯,使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所选词语必须出现 在语段中,不少于 50 字。(6 分) 词语:泪水 疲惫 欢笑 执著 超越 感伤 关键词: 正 文:我的高三生活 六、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1)古人尚且“吾日参省乎吾身”,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已习惯于对别人 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比如上课迟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座位 上去,比如面对走来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低头而过,比如搬动桌椅发出可以避 免的声响,你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 (2)当你听说,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在此”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提示语 时,你想到了什么? 当你看到,网上的留言者对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污言秽语、百般挖苦、人身攻击和 下流调戏,动辄用“硫酸”般的恶言毒语泼向人家时,你想到了什么?
当你感到,SARS病毒曾给我们这个国家罩上的恐慌和萧条时,你又会想 到什么? 当你醒悟,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我们才提到所经历的战争苦难时,你又会 想到什么? 反思,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为,也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成绩及荣誉。 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进行反思,该反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请以“反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主题鲜明,材料贴切,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诗 歌除外),避免套作,不少于800字。 建水一中70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l.C(C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 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 2.B(A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 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 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 界”。C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 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 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 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D(D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 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 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形容词意动,以之为善,“认为……好”的意思。) 5.C(②句是世祖的行为,④句是说黑子被世祖疏远了) 6.C(“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与原文不符,原文说“黑子以不实对 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看来黑子这次只是被皇上疏远了,被杀是后来“因 别的事”造成的。属于移花接木。) 7.(1)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 为惊异。夙、奇、异各1分,语句通顺2分。(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 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其、因、隙、兴各1分,语句通顺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大雁是“孤雁”,太阳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离别之痛, 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的 无限凄凉之感。(重点放到对“孤雁”、“寒日”、“暮天”三个意象的分析上。 前两个意象为三分,后一个为两分。) 9.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2 分)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当你感到,SARS 病毒曾给我们这个国家罩上的恐慌和萧条时,你又会想 到什么? 当你醒悟,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我们才提到所经历的战争苦难时,你又会 想到什么? 反思,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为,也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成绩及荣誉。 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进行反思,该反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请以“反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主题鲜明,材料贴切,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诗 歌除外),避免套作,不少于 800 字。 建水一中 70 届高三年级 9 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C(C 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 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 艺”。) 2.B(A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 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 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 界”。C 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 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 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 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 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D(D 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 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 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4.B(形容词意动,以之为善,“认为……好”的意思。) 5.C(②句是世祖的行为,④句是说黑子被世祖疏远了) 6.C(“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与原文不符,原文说“黑子以不实对, 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看来黑子这次只是被皇上疏远了,被杀是后来“因 别的事”造成的。属于移花接木。) 7.(1)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 为惊异。夙、奇、异各 1 分,语句通顺 2 分。(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 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其、因、隙、兴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大雁是“孤雁”,太阳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离别之痛, 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的 无限凄凉之感。(重点放到对“孤雁”、“寒日”、“暮天”三个意象的分析上。 前两个意象为三分,后一个为两分。) 9.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1 分)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2 分)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赢得生前身后名/飞湍瀑流争喧豗,咏崖转石万壑雷/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6分)AC(B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用对比、 夸张的手法。D项说法文中无根据。E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 是充满热情的。) (2)(5分)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 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 世界。 (3)(6分)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如作者运用 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 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2分)作 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实、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 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2分) (4)(8分)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②人类 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 关系是美丽的。③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 麦子就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④养育我 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A【A项“见缝插针”,指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 B项“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自己求助于人时的客气 话)。C项“倚马可待”,靠着战马起草文书可以立即完稿。比喻文思敏捷,写 作速度很快。这里用错对象。D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 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 13.C(A.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 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问题”。D. 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去“我们可以 从”。) 14.D(②①④⑥是一组,且④⑥顺序不能变。) 15.①③④⑤⑦(①汉字本来就是中国的,成分赘余。与③④关联的下文的“出 现”是一个瞬时动作,不能修饰以历时的概念。⑤不存在时态的完成。⑦汉字属 于中国人,“人类”概念太大,删去反而行文流畅。) 五、写作(60分) 17.作文参照高考要求评分 附参考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 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髙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 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 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 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10.赢得生前身后名/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6 分)AC(B 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用对比、 夸张的手法。D 项说法文中无根据。E 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 是充满热情的。) (2)(5 分)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 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 世界。 (3)(6 分)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如作者运用 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 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2 分)作 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实、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 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2 分) (4)(8 分)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②人类 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 关系是美丽的。③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 麦子就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④养育我 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A【A 项“见缝插针”,指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 B 项“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自己求助于人时的客气 话)。C 项“倚马可待”,靠着战马起草文书可以立即完稿。比喻文思敏捷,写 作速度很快。这里用错对象。D 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 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 13. C(A.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 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问题”。D. 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去“我们可以 从”。) 14. D(②①④⑥是一组,且④⑥顺序不能变。) 15.①③④⑤⑦ (①汉字本来就是中国的,成分赘余。与③④关联的下文的“出 现”是一个瞬时动作,不能修饰以历时的概念。⑤不存在时态的完成。⑦汉字属 于中国人,“人类”概念太大,删去反而行文流畅。) 16.略。 五、写作(60 分) 17.作文参照高考要求评分。 附参考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 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 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 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 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 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 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 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 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 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 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 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 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 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 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 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 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 是和高允继绝了 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奷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髙允劝谏 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 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 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 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 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 不种田,就有人因此而受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 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 明,都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 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 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 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 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 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 ?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 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 ?”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 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 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 瞒 ?”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 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 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 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 !”于是和高允继绝了 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 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 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 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 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 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 不种田,就有人因此而受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 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 明,都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