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3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模拟试卷 命题人晋石君 第Ⅰ卷阅读题(共40分) 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蚂蚁的确太象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 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 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 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 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 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 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象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 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 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 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己。四只、 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 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 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 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 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 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 要改变,于是,好象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 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 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象 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1、下面对“蚂蚁的确太象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能够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动用军队,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 捕捉奴隶。 B、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的织巢蚁就像人类社会中使用童工的情况一样。 C、蚂蚁能够不停地交换信息,这样的做法也和人类相同。 D、蚂蚁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2、“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中的“这一层”指 代的含义是() A、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是最让我们不安的动物。 B、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过着两种生活。 C、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为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 想着明天
云南省 2013 年 1 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模拟试卷 命题人 晋石君 第Ⅰ卷 阅读题(共 40 分) 课内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 蚂蚁的确太象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 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 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 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 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 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 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象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 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 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 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 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 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 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 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 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 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 要改变,于是,好象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 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 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象 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1、下面对“蚂蚁的确太象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蚁能够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动用军队,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 捕捉奴隶。 B、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的织巢蚁就像人类社会中使用童工的情况一样。 C、蚂蚁能够不停地交换信息,这样的做法也和人类相同。 D、蚂蚁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2、“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中的“这一层”指 代的含义是( ) A、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是最让我们不安的动物。 B、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过着两种生活。 C、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为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 想着明天
D、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 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 细胞样的成分。 3、下面各项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头脑里是没有思 想的。 B、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就会 看见蚂蚁们思考、筹划、谋算 C、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 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说明蚂蚁具有智慧。 D、当蚂蚁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它们就会拉起长长的队伍,越过平地,翻过高 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二、课内外古诗文阅读、默写(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 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 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 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 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受拔其袖,而右手椹抗其胸,然则将 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舆?”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 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仗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 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 共 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不过 C、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迟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今行而无信(2)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D、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 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 细胞样的成分。 3、下面各项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 A、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头脑里是没有思 想的。 B、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就会 看见蚂蚁们思考、筹划、谋算。 C、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 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说明蚂蚁具有智慧。 D、当蚂蚁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它们就会拉起长长的队伍,越过平地,翻过高 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二、课内外古诗文阅读、默写(2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4--7 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 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 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 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 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受拔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 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舆?”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 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仗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 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 共 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4、下列句子中加 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不过 C、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以……为迟,认为……迟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⑴今行而无信 ⑵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B、(1)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②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1)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D、(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6、选文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2)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二)诗歌阅读(5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首联、颔联展开想象,简要描 绘。(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9、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节 选) 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陶潜《归 去来兮辞》) (2)大江东去,浪淘尽 楚天千里清秋, 遥岑远目,献愁供 恨 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昔别樱桃园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 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 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 处隐隐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B、⑴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⑵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⑴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⑵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D、⑴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⑵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6、选文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2)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二)诗歌阅读(5 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 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首联、颔联展开想象,简要描 绘。(3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9、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节 选) 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归 去来兮辞》) (2)大江东去,浪淘尽, 。 楚天千里清秋, 。遥岑远目,献愁供 恨, 。 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 。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0-13 题。 惜别樱桃园 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 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 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 处隐隐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 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 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 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 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 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 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 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 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困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 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 龙的传人。 五十年代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现“当年池 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 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 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 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 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 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 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 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代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 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 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 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 伐树木的斧声”。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 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 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 进《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 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 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 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中倘佯,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0.(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2)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 (3分) 答 1.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3分)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 木的 20 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 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 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 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 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 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 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 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 声”……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困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 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 龙的传人。 五十年代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现“当年池 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 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 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 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 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 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 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 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代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 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 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 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 伐树木的斧声”。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 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 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 进《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 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 21 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 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中倘佯,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0.(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2)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 (3 分) 答: 11.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3 分)
12.(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 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请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共6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遒劲(qi) 弥漫(mi) 祷告(dao) 横槊赋诗(shuo) B.急湍(tuan)砥砺(di) 间或(jian)络绎不绝( C.造诣(zhi) 忖度(cun) 契约(qie)庠序之教( xiang) D.大厦(sha)彤云(tong)门槛(kan)一蹴而就(cu)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 目无全牛。 B.小张在车间的技术比赛中,总是名列第三名,真是首屈一指。 C.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D.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只是亦步亦趋,而希望他们超越自己。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连续几个春节期间的暖冬效应,让我们徜徉在四季不分的温顺的阳光底下, 逐渐学会了安逸和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 B.“开放包容,求实创新”这八个大字,凝聚着郴州人民深沉思索的智慧和理性, 凝聚着郴州人民奋勇向前的信念与期待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后来 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 D.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近30余种造型水仙的雕刻造型方法,同时对水养水仙 常遇到的问题也有较详细地介绍。 17.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 看 到流逝的江水 看到再生的小草, 在寂静的山林 里 面对暴风雨, ①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②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 ③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答: 12.(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 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3.请概括本文的主旨。(4 分) 答: 第 II 卷(表达题 共 6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遒劲(qiú) 弥漫(mí) 祷告(dǎo) 横槊赋诗(shuò) B.急湍(tuān) 砥砺(dǐ) 间或(jiàn) 络绎不绝(yì C.造诣(zhǐ) 忖度(cùn) 契约(qiè) 庠序之教(xiáng) D.大厦(shà) 彤云(tóng)门槛(kǎn) 一蹴而就(cù)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 分 ) A. 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 目无全牛。 B. 小张在车间的技术比赛中,总是名列第三名,真是首屈一指。 C. 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D. 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只是亦步亦趋,而希望他们超越自己。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连续几个春节期间的暖冬效应,让我们徜徉在四季不分的温顺的阳光底下, 逐渐学会了安逸和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 B.“开放包容,求实创新”这八个大字,凝聚着郴州人民深沉思索的智慧和理性, 凝聚着郴州人民奋勇向前的信念与期待。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后来 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 D.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近 30 余种造型水仙的雕刻造型方法,同时对水养水仙 常遇到的问题也有较详细地介绍。 17.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 。看 到流逝的江水, ;看到再生的小草, ;在寂静的山林 里, ;面对暴风雨, 。 ①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②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② 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 ③ 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⑤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A.①③⑤②④ B.②⑤③①④C.⑤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⑤ 18.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三句与它的内容有关联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5分) 如果我是一棵大树,我就为人们洒下一片绿荫。 如果 我 如果 如果 我 五、写作(45分) 19、下面是家长会通知,试从格式、内容等方面找出6处不当的地方,并提出修 改办法。 通知 家长同志: 兹定于2013年3月20日下午在我校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议,传达今年全省高考 改革的要求,同时汇报我们高三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届 时请务必到会参加 此致 敬礼 ××中学 2013年3月15日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 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 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 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云南省201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这是蚂蚁不像人的方面 B、C三项不全面 3、A
⑤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A.①③⑤②④ B.②⑤③①④ C.⑤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⑤ 18.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三句与它的内容有关联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5 分) 如果我是一棵大树,我就为人们洒下一片绿荫。 如果 我 如果 我 如果 我 五、写作(45 分) 19、下面是家长会通知,试从格式、内容等方面找出 6 处不当的地方,并提出修 改办法。 通知 家长同志: 兹定于 2013 年 3 月 20 日下午在我校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议,传达今年全省高考 改革的要求,同时汇报我们高三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届 时请务必到会参加。 此致 敬礼 ×××中学 2013 年 3 月 15 日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40 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 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 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 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云南省 2013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D 这是蚂蚁不像人的方面 2、D A、B、C 三项不全面 3、A 4、A 5、B 6、D 7、略
8、(1)诗人登高看到的是一幅肃穆凄怆、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天 髙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鸣,凄切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 (2)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9、略 10.(1)“樱桃园”喻指不断消失的、具有精神家园意味的那些事物 (2)“心境”是伤感。(答成“惘惘的”、惆怅、眷恋、依恋不舍,亦可) 11.说明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共同面对的困惑。(如答 “俄罗斯困惑灵魂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也包括我们中国 人”亦可 12.(1)忧的是“砍伐树木的斧声”中“樱桃园”被毁掉了。喜的是斧声又代 表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意思对即可) (2)强化了作者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警醒读者正视“樱桃园”消失的 困惑。(意思对即可) 13.主旨:现代人在社会进步中要懂得珍惜精神家园。 14、C 15、D(A项“目无全牛”是形容技艺已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 B项“首屈一指”表示第一;C项“罪不容诛”意思为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 偿。) 16.B(A“学会了安逸和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句式杂糅,可改为“学会了安逸, 导致了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C“食品”包括“方便面”,种概念与分概念并 列不当,D“近30余种”多余且矛盾 17.B(分析“江水”、“小草”通常的比喻意味,把握“寂静的山林”、“暴 风雨”与心情的对应关系,即可选出答案。) 编号不当之处 修改办法 (1)家长同志 顶格写 (2)5月20日下午在“下午”后加“3点”(加上时间即可) (3)在我校 在“我校”后加“阶梯教室”(加出地点 即可) (4)传达……要求 改“要求”为“(会议)精神 (5)务必到会参加 将“参加”删去(删去“到会”也行) (6)敬礼 顶格写
8、(1)诗人登高看到的是一幅肃穆凄怆、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天 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鸣,凄切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 (2)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9、略 10.(1)“樱桃园”喻指不断消失的、具有精神家园意味的那些事物。 (2)“心境”是伤感。(答成“惘惘的”、惆怅、眷恋、依恋不舍,亦可) 11.说明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共同面对的困惑。(如答 “俄罗斯困惑灵魂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也包括我们中国 人”亦可。 12.(1)忧的是“砍伐树木的斧声”中“樱桃园”被毁掉了。喜的是斧声又代 表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意思对即可) (2)强化了作者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警醒读者正视“樱桃园”消失的 困惑。(意思对即可) 13.主旨:现代人在社会进步中要懂得珍惜精神家园。 14、C 15、D (A 项“目无全牛”是形容技艺已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 B 项“首屈一指”表示第一; C 项“罪不容诛”意思为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 偿。) 16. B (A“学会了安逸和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句式杂糅,可改为“学会了安逸, 导致了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C “食品”包括“方便面”,种概念与分概念并 列不当,D“近 30 余种” 多余且矛盾) 17. B (分析“江水”、“小草”通常的比喻意味,把握“寂静的山林”、“暴 风雨”与心情的对应关系,即可选出答案。) 18、略 19、 编号 不当之处 修改办法 (1) 家长同志 顶格写 (2) 5 月 20 日下午 在“下午”后加“3 点”(加上时间即可) (3) 在我校 在“我校”后加“阶梯教室”(加出地点 即可) (4) 传达……要求 改“要求”为“(会议)精神” (5) 务必到会参加 将“参加”删去(删去“到会”也行) (6) 敬礼 顶格写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