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灌水之阳有溪焉 (1)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谪潇水上 遂负土累石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不可以溉灌 (5)无以利世 (6)而适类于予 (7)邦无道则愚 (8)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9)睿而为愚者 (10)皆不得为真愚 (11)悖于事 (12)予得专而名焉 (13)而善鉴万类 (14)牢笼百态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 答案:(1)北面 (2)被贬官 覆盖 (4)可以用来 (5)没有办法 (6恰好 (7)动乱 (8)提出不同意见 (9)明智、通达 (10)能 (11)违反 (12)独有 (13)照 (14)包罗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
• 夯实基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 (2)谪.潇水上 (3) (4)不可以..溉灌 (5)无以..利世 (6)而适.类于予 (7)邦无道..则愚 (8)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9)睿.而为愚者 (10)皆不得.为真愚 (11)悖.于事 (12)予得专.而名焉 (13)而善鉴.万类 (14)牢笼..百态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 答案:(1) (2)被贬官 (3) (4)可以用来 (5)没有办法 (6)恰好 (7)动乱 (8)提出不同意见 (9)明智、通达 (10)能 (11)违反 (12)独有 (13)照 (14)包罗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 灌水之阳.有溪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遂负.土累石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北面 南面 背 覆盖
东流入于潇水 而适类于予 溪虽莫利于世 纪于溪石上 名之以其能 (2){予以愚触罪 亦颇以文墨自慰 灌水之阳有溪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咸以愚辱焉 且焉置土石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5)然则虽辱而愚之 土之居者,犹能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溪虽莫利于世 解析:此题考査虚词的理解能力。 答案:(1) 到跟对在 r根据 (2)因为 语气词 兼词,“于之” (3) 它们,代词
东流入于.潇水 而适类于.予 溪虽莫利于.世 纪于.溪石上 名之以.其能 予以.愚触罪 亦颇以.文墨自慰 灌水之阳有溪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咸以愚辱焉. 且焉.置土石 到 跟 对 在 根据 因为 用 语气词 兼词,“于之” 它们,代词 哪里 (1) (2) (3) (4) (5)然则..虽辱而愚之 (6) (7)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理解能力。 答案:(1) (2) (3)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土之居者,犹 然.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溪虽.莫利于世
因为 语气词 (5)既然如此,那么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这样 即使 虽然 3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2)名之以其能 (3)今予家是溪 (4)予得专而名焉 解析:(1)“东北”,向东北,名词作状语 (2)4)“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3)“家”,安家,名词作动词。 4解释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1)名之以其能 (2)夫水,智者乐也 (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寂寥而莫我知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答案:(1)状语后置句,即“以其能名这”。 (2)判断句。 (3)见……于,被动句 (4)宾语前置句,即“莫知我”。 5.名句填空。 智者乐水 (2)大勇若怯 解析:此题考查名句识记。 答案:(1)仁者乐山 (2)大智若愚
(4) (5)既然如此,那么 (6) (7) 3.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2)名之以其能 (3)今予家是溪 (4)予得专而名焉 解析:(1)“东北”,向东北,名词作状语。 (2)(4)“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3)“家”,安家,名词作动词。 4.解释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1)名之以其能 (2)夫水,智者乐也 (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寂寥而莫我知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答案:(1)状语后置句,即“以其能名这”。 (2)判断句。 (3)见……于,被动句。 (4)宾语前置句,即“莫知我”。 5.名句填空。 (1) ,智者乐水。 (2)大勇若怯, 。 解析:此题考查名句识记。 答案:(1)仁者乐山 (2)大智若愚 因为 语气词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这样 即使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