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一测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交衢(qu) 坼裂(chai) 凝听翔立( xiang) B.妍媸(chi) 神祗(q1) 诚怛之心(da C.荇藻(xing) 宽宥(you) 栉比如鳞(zhi) D.峦壑(he) 縻系(mi) 笑语熙熙(x1) 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B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裳,执青玉 C.栉比如鳞,檀板丘积 D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顾视之 ③念乡人客于泾阳者 ②相如顾召赵御史 ④客何为者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讫,獻欷流涕 B既而将诉于舅姑 C毅不告其实 D因告辞曰:“愿得生归。” 5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目断尽,无所知哀—一心用尽,眼望穿,也无法使家里知道我的悲苦 B.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一一你何苦这样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 C.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一希望先生除了信上所说的以外 全部把(我的)心中诚挚的话拜托(你转达),千万不要改变 D.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一一我行走在人世间,哪能传达你的意思呢? 6对《柳毅传》一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虽然通篇想象和虚构,但都融入了作者对生 活的体验和实感,因而,实际上反映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这种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的方法代 表了唐传奇的最高成就。 B作品在人物刻画上十分生动传神,龙女的哀婉悲怨,柳毅的侠肝义胆,钱塘君的刚直 勇猛都是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的。 C.文中龙女的形象很有典型意义,她是反抗夫权压迫,追求幸福爱情的妇女的典型 D作品对钱塘君的描绘有声有色,在他出场前,先借洞庭君之口加以渲染,并通过洞庭 君的软弱谨慎,陪衬出他那烈火般的刚强性格,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 二、简答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文 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 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 愿。子有何术可导我耶?
一课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交衢.(qú) 坼.裂(chāi) 凝听翔.立(xiáng) B.妍媸.(chí) 神祗.(qí) 诚怛.之心(dá) C.荇.藻(xíng) 宽宥.(yòu) 栉.比如鳞(zhì) D.峦壑.(hè) 縻.系(mí) 笑语熙熙..(xī) 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B.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裳,执青玉 C.栉.比如鳞,檀板丘.积 D.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①顾视之 ②相如顾召赵御史 · · ③念乡人客于泾阳者 ④客何为者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言讫,歔欷流涕.. B.既而将诉于舅姑.. C.毅不告其实.. D.因告辞..曰:“愿得生归。” 5.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目断尽,无所知哀——心用尽,眼望穿,也无法使家里知道我的悲苦。 B.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你何苦这样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 C.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希望先生除了信上所说的以外, 全部把(我的)心中诚挚的话拜托(你转达),千万不要改变! D.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我行走在人世间,哪能传达你的意思呢? 6.对《柳毅传》一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虽然通篇想象和虚构,但都融入了作者对生 活的体验和实感,因而,实际上反映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这种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的方法代 表了唐传奇的最高成就。 B.作品在人物刻画上十分生动传神,龙女的哀婉悲怨,柳毅的侠肝义胆,钱塘君的刚直 勇猛都是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的。 C.文中龙女的形象很有典型意义,她是反抗夫权压迫,追求幸福爱情的妇女的典型。 D.作品对钱塘君的描绘有声有色,在他出场前,先借洞庭君之口加以渲染,并通过洞庭 君的软弱谨慎,陪衬出他那烈火般的刚强性格,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 二、简答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文 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 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 愿。子有何术可导我耶?
乙文 毅曰:“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 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平?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于有何术可导 我耶?” 7试具体比较两段文字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8哪段文字更吻合柳毅的性格?为什么? 9与产生于同一时代的许多爱情婚姻小说相比,《柳毅传》的思想内容有其更为深刻之 处,试略加分析 、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经岁余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秾饰换服召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 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为忆。”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 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言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 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遂闭户剪发,以明无意。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 替。他日父母怜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 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 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余之意。妇人匪薄, 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 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 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于长泾之 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 耳,岂有意哉?洎钱塘逼迫之际,惟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 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 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 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 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 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容乃复为神仙 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记 0.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君之恩,誓心求报 衔嘴里常念叨。 B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 替:更改 C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 分料想 D.见君于长泾之隅枉抑憔悴 枉抑冤枉委屈。 ll.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君乃诚将不可邪 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 A 诚有不平之志 咸善终世,死于恨矣 君固不许 泾川之冤 固当知报耳 衔君之恩 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 而且因为当时要尽情地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应对时很混乱,只想证明自己的话是正确
乙 文 毅曰:“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 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平?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于有何术可导 我耶?” 7.试具体比较两段文字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8.哪段文字更吻合柳毅的性格?为什么? 9.与产生于同一时代的许多爱情婚姻小说相比,《柳毅传》的思想内容有其更为深刻之 处,试略加分析。 三、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经岁余,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秾饰换服,召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 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为忆。”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 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言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 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遂闭户剪发,以明无意。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 替。他日父母怜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 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 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余之意。妇人匪薄, 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 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 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于长泾之 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 耳,岂有意哉?洎钱塘逼迫之际,惟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 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 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 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 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 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容乃复为神仙 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记。 10.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君之恩,誓心求报 衔:嘴里常念叨。 B.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 替:更改。 C.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 分:料想。 D.见君于长泾之隅,枉抑..憔悴 枉抑:冤枉委屈。 11.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君乃诚将不可邪 诚有不平之志 · · C. 君固不许 固当知报耳 · · D. 泾川之冤 衔君之恩 · · B. 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 咸善终世,死于恨矣 · · 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 ——而且因为当时要尽情地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应对时很混乱,只想证明自己的话是正确
的就没顾得上后果了。 B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 然被您拒绝料想再见无期但当初对您的那份心意至死无法改变 C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 不要以为我不是人类就以为我没有感情我本来就想要报答你。 D.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 你,是卢氏的女儿,又住在人间我对此没有什么疑惑了。 13.用自己的话概括柳毅当初拒绝钱塘君和现在接纳龙女的原因 14.评论龙女嫁给柳毅这件事所反映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 15文中的龙女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参考答案 、1D(A坼裂che;B妍媸ch;C.荇藻xing。) 2A(其他为名词作状语。) 3A(①②“回头”;③名词用如动词,“旅居他乡”;④“客人”。) 4D(A.古义:流眼泪:今义:流鼻涕。B古义:公公婆婆:今义:舅舅和姑姑。C 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实际上。) 5B(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 6B(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 二、7.两文在表述上出现了语序的不同:甲文先慨然应承,并表明自己的“义愤之情”, 然后谨慎地询问“助人之法”;乙文则先摆“水深之困难”,然后表明态度,虽也助人 但给人以多少有点勉强之感。可见,两文在情感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8甲文更吻合柳毅的性格。甲文既表现了柳毅的见义勇为,又可见出他的细心周密, 充分体现出一个能解人之危、救人于难的刚毅勇为的义士形象 9.(参考)首先,作品所描写的柳毅救助龙女的侠义行为,完全是主人公出于对旧社 会压迫妇女行径的不平和激愤,表现出一种光明磊落的正义感:而龙女对柳毅的倾慕与 追求,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出于对柳毅的感恩图报,比起一般的“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之类的小说,有着高人一筹的道德理想和审美感受。其次,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妇女的 命运一般只能是悲剧性的,李朝威在文中却巧妙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一个在 封建社会里常见的悲剧转化成“喜剧”,给人以光明的昭示和幸福的憧憬。这也许正是本 文在众多的唐代传奇中备受人们喜爱和更为广泛流传的原因吧。 三、(一)10.A(怀着。 llC(A确实;B遗憾:C坚持/本来;D.结构助词,“的”。) 12.D(你,是卢氏的女儿,又住在人间,我以前娶你的那些顾虑就没有了。) 13不愿杀死别人的丈夫而又娶他的妻子,使自己高尚的行为蒙上了不光彩的嫌疑 不愿受钱塘龙君的委屈。现在,龙女已经住在人间,没有原来的那些担心和顾虑了。再 者,自己是爱龙女的 14.表现了龙女的重情重义,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表现她经历磨难后的沉稳谨 慎,处事慎重: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 15相同之处有:两人的遭遇相似,都因得罪公婆而被“毁黜”“遣归”:性格上均具 有美丽善良、重义多情、坚贞反抗的特点等。不同之处如:身份不一样(龙女为神,刘 兰芝是人);结局迥然不同(前者依靠柳毅的援助、钱塘君的大战等,以美好结合、幸福 生为结局。后者尽管也有心爱的丈夫与她一起抗争,最终仍然免不了双双殉情);读者 对她们流露的情感不同(龙女因为得到了神的庇佑,是幸运的,读者会为她感到欣慰, 而面对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读者更多的是同情)
的,就没顾得上后果了。 B.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 ——虽然被您拒绝,料想再见无期,但当初对您的那份心意,至死无法改变。 C.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 ——不要以为我不是人类,就以为我没有感情,我本来就想要报答你。 D.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 ——你,是卢氏的女儿,又住在人间,我对此没有什么疑惑了。 13.用自己的话概括柳毅当初拒绝钱塘君和现在接纳龙女的原因。 14.评论龙女嫁给柳毅这件事所反映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 15.文中的龙女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参 考 答 案 一、1.D(A.坼.裂 chè;B.妍媸.chī;C.荇.藻 xìng。) 2.A(其他为名词作状语。) 3.A(①②“回头”;③名词用如动词,“旅居他乡”;④“客人”。) 4.D(A.古义:流眼泪;今义:流鼻涕。B.古义:公公婆婆;今义:舅舅和姑姑。C. 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实际上。) 5.B(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 6.B(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 二、7.两文在表述上出现了语序的不同:甲文先慨然应承,并表明自己的“义愤之情”, 然后谨慎地询问“助人之法”;乙文则先摆“水深之困难”,然后表明态度,虽也助人, 但给人以多少有点勉强之感。可见,两文在情感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8.甲文更吻合柳毅的性格。甲文既表现了柳毅的见义勇为,又可见出他的细心周密, 充分体现出一个能解人之危、救人于难的刚毅勇为的义士形象。 9.(参考)首先,作品所描写的柳毅救助龙女的侠义行为,完全是主人公出于对旧社 会压迫妇女行径的不平和激愤,表现出一种光明磊落的正义感;而龙女对柳毅的倾慕与 追求,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出于对柳毅的感恩图报,比起一般的“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之类的小说,有着高人一筹的道德理想和审美感受。其次,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妇女的 命运一般只能是悲剧性的,李朝威在文中却巧妙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一个在 封建社会里常见的悲剧转化成“喜剧”,给人以光明的昭示和幸福的憧憬。这也许正是本 文在众多的唐代传奇中备受人们喜爱和更为广泛流传的原因吧。 三、(一)10.A(怀着。) 11.C(A.确实;B.遗憾;C.坚持/本来;D.结构助词,“的”。) 12.D(你,是卢氏的女儿,又住在人间,我以前娶你的那些顾虑就没有了。) 13.不愿杀死别人的丈夫而又娶他的妻子,使自己高尚的行为蒙上了不光彩的嫌疑; 不愿受钱塘龙君的委屈。现在,龙女已经住在人间,没有原来的那些担心和顾虑了。再 者,自己是爱龙女的。 14.表现了龙女的重情重义,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表现她经历磨难后的沉稳谨 慎,处事慎重;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 15.相同之处有:两人的遭遇相似,都因得罪公婆而被“毁黜”“遣归”;性格上均具 有美丽善良、重义多情、坚贞反抗的特点等。不同之处如:身份不一样(龙女为神,刘 兰芝是人);结局迥然不同(前者依靠柳毅的援助、钱塘君的大战等,以美好结合、幸福 一生为结局。后者尽管也有心爱的丈夫与她一起抗争,最终仍然免不了双双殉情);读者 对她们流露的情感不同(龙女因为得到了神的庇佑,是幸运的,读者会为她感到欣慰, 而面对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读者更多的是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