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1解释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2)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3)妇始楚而谢 (4)幸一闻焉 (5)既而将诉于舅姑 (6)迨诉频切 (7)舅姑毁黜以至此 (8)獻欷流涕,悲不自胜 (9)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10)未卜将以为可乎 (11)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12)脱或回耗,虽死必谢 (13)洞庭之阴 (14)毅顾视之 (15)幸勿相避 (16)语竟,引别东去 (17)乃访于洞庭 (18)奇秀深杳,不可殚言 (19)吾君方幸玄珠阁 (20)坐贻聋瞽 (21)远罹构害 (22)乃擘青天而飞去 (23)毅恐蹶仆地 (24)幸为少尽缱绻 (25)红妆千万,笑语熙熙 (26)迫而视之 (27)毅起,趋拜之 (28)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29)不遑辞候 (30)惊扰宫中,复忤宾客 解析:此题考査实词的理解能力 答案:(1)奔跑(2)翔,止。伺,等候(3)痛苦(4)希望(5)公婆(6)等到(7)降低 身份(⑧8)歡欷,哀叹抽泣之声。胜,控制(9)信(10认为(11)违背(12)倘(13)南边 (14)回头(15)我(16)结束(17)寻求,探寻(18)尽,全部(19)驾临(20)因而致使(21) 遭到(22)裂(23)跌倒,倒下(24)希望(25)安乐的样子(26走近(27)小步快走(28) 宽恕(29)闲暇(30)惊扰
• 夯实基础 1.解释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2)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3)妇始楚.而谢 (4)幸.一闻焉 (5)既而将诉于舅.姑 (6)迨.诉频切 (7)舅姑毁黜.以至此 (8)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9)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10)未卜将以为..可乎 (11)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12)脱.或回耗,虽死必谢 (13)洞庭之阴. (14)毅顾.视之 (15)幸勿相.避 (16)语竟.,引别东去 (17)乃访.于洞庭 (18)奇秀深杳,不可殚.言 (19)吾君方幸.玄珠阁 (20)坐贻..聋瞽 (21)远罹.构害 (22)乃擘.青天而飞去 (23)毅恐蹶.仆地 (24)幸.为少尽缱绻 (25)红妆千万,笑语熙熙.. (26)迫.而视之 (27)毅起,趋.拜之 (28)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29)不遑.辞候 (30)惊扰宫中,复忤.宾客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能力。 答案:(1)奔跑 (2)翔,止。伺,等候 (3)痛苦 (4)希望 (5)公婆 (6)等到 (7)降低 身份 (8)歔欷,哀叹抽泣之声。胜,控制 (9)信 (10)认为 (11)违背 (12)倘 (13)南边 (14)回头 (15)我 (16)结束 (17)寻求,探寻 (18)尽,全部(19)驾临 (20)因而致使 (21) 遭到 (22)裂 (23)跌倒,倒下 (24)希望 (25)安乐的样子 (26)走近 (27)小步快走 (28) 宽恕 (29)闲暇 (30)惊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 又六七里,乃止 (1)乃殊色也 乃置书囊中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洞庭于兹 (2)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 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束以他物 再拜以进 (3)龙以水为神 以其勇过人耳 愿得生归,以避复来 日以厌薄 宁可致意耶 宁止不避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理解。 答案:(1)是 便,于是 到从对把用 而,表顺承关系 凭借 因为 来,表目的,关系连词 而,表修饰关系
又六七里,乃.止 乃.殊色也 乃.置书囊中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洞庭于.兹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 才 是 便,于是 在 到 从 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 (1) (2) (3) (4)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理解。 答案:(1) (2) (3) 愿得生归,以.避复来 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束以.他物 再拜以.进 龙以.水为神 以.其勇过人耳 日以.厌薄 宁可..致意耶 宁止..不避 来,表目的,关系连词 把 用 而,表顺承关系 凭借 因为 而,表修饰关系
哪能 岂止,不但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2)引别东去 (3)景从云合 (4)夫子不远千里 解析:此题考査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1)客,作客,名词活用为动词。 (2)东,向东,名词作状语 (3)“景”通“影”,像影子一样;云,像云彩一样,名词作状语。 (4)远,以……为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2)是何可否之谓乎? (3)洞庭君安在哉? (4)吾君,龙也 (5)此钱塘也。 (6)为夫婿所薄 (7)公,乃陌上人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 答案:(1)见…于,被动句。 (2)“之”将宾语“何可否”提前,宾语前置句 (3)“安在”即“在安”,宾语前置句。 (4)、(5)、(7)为判断句。 (6)“为……所”,被动句
(4)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2)引别东去 (3)景从云合 (4)夫子不远千里 解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1)客,作客,名词活用为动词。 (2)东,向东,名词作状语。 (3)“景”通“影”,像影子一样;云,像云彩一样,名词作状语。 (4)远,以……为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2)是何可否之谓乎? (3)洞庭君安在哉? (4)吾君,龙也。 (5)此钱塘也。 (6)为夫婿所薄。 (7)公,乃陌上人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 答案:(1)见……于,被动句。 (2)“之”将宾语“何可否”提前,宾语前置句。 (3)“安在”即“在安”,宾语前置句。 (4)、(5)、(7)为判断句。 (6)“为……所”,被动句。 哪能 岂止,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