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范登清(甘肃省民勤县重兴中学,甘肃民勤733308) 作者Em:nhm23456789@sohu.comQQ:541862943 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七年级语文命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注重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 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 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试题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有利于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更好地引导新课程的实施。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 本套试卷设计为四大板块,共28小题。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7个小题,20分:“语 文综合运用”2个小题,6分;“阅读”18个小题,44分(其中诗词鉴赏3分;文言文阅读 12分,说明文阅读11分,散文阅读18分):写作50分。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题特点 1、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字词句运用到篇章训练,再到写作与评价,这是一个系统 的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统测的教学导向作 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比如,试题第1小题抄写语句对考生的书写作了考 査,第2小题对加点字注音的考査,第3小题对错别字的考查,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 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又如,古诗词默写题目也 是对学生积累能力的考查。阅读题中古文阅读材料、诗词鉴赏和说明文阅读直接来自于课本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也无不体现了基础训练的重要 2、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七年级语文命题特别关 注对语言能力的考查。在七年级语文试卷中,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渗透于各类题型中,分值多 达19分。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涉及到病句选择一个考点;语文综合运用中对同学的邀请, 对校长的建议,对句子的仿写:阅读部分第10小题谈谈对名句的理解,第25小题划线句子 的理解,第27小题中写出“你感谢生命的理由”等等,无不体现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 查。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学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过渡 到学生能够用正确、合理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的学习过程这种崭新的教学互动模式,有利于构 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架构。 3、关注个性成长,突出大语文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将社会生活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能从 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认识、理解并融入到社会中去。七年级语文试题同样选取了一些鲜活的 素材作为考查的材料,意在引导语文教学适度地关注身边的热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成长 基础部分第1小题抄写“保护洱海就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呼唤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 园:在语文综合运用试题中选取学生身边可能发生的事考查语言表达;散文阅读《感谢生命》 旨在引起学生深思“在大自然生命的启迪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 生命。”突出了综合性、运用性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视野要更开阔 树立大语文观 二、考试成绩 平均81.22分,及格率7905%,优秀率1327%,最高分1132分,最低分55分
1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范登清 (甘肃省民勤县重兴中学,甘肃 民勤 733308) 作者 Emil:nhm123456789@sohu.com QQ:541862943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七年级语文命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注重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 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 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试题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有利于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更好地引导新课程的实施。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 本套试卷设计为四大板块,共 28 小题。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7 个小题,20 分;“语 文综合运用”2 个小题,6 分;“阅读”18 个小题, 44 分(其中诗词鉴赏 3 分;文言文阅读 12 分,说明文阅读 11 分,散文阅读 18 分);写作 50 分。全卷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三)试题特点 1、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字词句运用到篇章训练,再到写作与评价,这是一个系统 的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统测的教学导向作 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比如,试题第 1 小题抄写语句对考生的书写作了考 查,第 2 小题对加点字注音的考查,第 3 小题对错别字的考查,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 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又如,古诗词默写题目也 是对学生积累能力的考查。阅读题中古文阅读材料、诗词鉴赏和说明文阅读直接来自于课本;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也无不体现了基础训练的重要。 2、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七年级语文命题特别关 注对语言能力的考查。在七年级语文试卷中,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渗透于各类题型中,分值多 达 19 分。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涉及到病句选择一个考点;语文综合运用中对同学的邀请, 对校长的建议,对句子的仿写;阅读部分第 10 小题谈谈对名句的理解,第 25 小题划线句子 的理解,第 27 小题中写出“你感谢生命的理由”等等,无不体现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 查。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学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过渡 到学生能够用正确、合理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的学习过程这种崭新的教学互动模式,有利于构 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架构。 3、关注个性成长,突出大语文。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将社会生活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能从 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认识、理解并融入到社会中去。七年级语文试题同样选取了一些鲜活的 素材作为考查的材料,意在引导语文教学适度地关注身边的热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成长。 基础部分第 1 小题抄写“保护洱海就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呼唤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 园;在语文综合运用试题中选取学生身边可能发生的事考查语言表达;散文阅读《感谢生命》 旨在引起学生深思“在大自然生命的启迪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 生命。”突出了综合性、运用性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视野要更开阔, 树立大语文观。 二、考试成绩 平均 81.22 分,及格率 79.05%,优秀率 13.27%,最高分 1132 分,最低分 55 分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赋分20分。 第1小题抄写题,学生得分情况比较好,但也有一些学生书写凌乱,把“眼睛”的“目” 写作“日”,有一部分学生不注意审题把此题当作仿写题去做。第2小题注音判断,第3题错 别字判断,考查的都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上注释和词语积累中所出现的难读易错的字,可还有 25%的学生选择错误。第4小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我行我素”的感情色彩, 不能作出正确选择。第5小题考査病句,35%的学生选择错误。第6小题名著阅读,内容出自 课本附录的名著导读,学生错误的较少。1至6题得12分的占10%,10-8分的占80%,70 分的占10% 第7小题古诗文填空,8个空,8分,抽样8分的占38%,得分不到一半的占20%,0分 的占25%。错误的情况主要有:答非所问,加字,漏字,错别字。错误较多的:“花溅泪”的 溅”,“天涯”的“涯”,“润如酥”的“润”、“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遥”、“却”。 第二板块“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共赋分6分 第8小题根据语境,按要求表达,4分。一是邀请同学参加体育运动,二是代表同学向校 长提建议。本小题学生做题较好,得4分的较多,平均在3.5分,但也存在问题:学生不认真 看题目,把“小刚”写成“小明”;向校长建议,忘了对尊长的称呼,建议只应该是体育方面 的,而有学生把它写成广泛的建议,如:安全、卫生、纪律等方面 第9小题,根据语境和句式仿写句子,2分。学生作答得2分的占609%,得1.5分的占15%, 得1分的占15%,得0分的占10%。学生答题所出现的问题:语境和句式不一致,修辞手法 有误:缺乏启发意义,语言表达不通顺 第三板块“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为诗词鉴赏,赋分3分。题目所选七年级上册杜甫的《望岳》,①考査“割”突 出了泰山什么的形象,1分;②谈谈对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①小 题90%的学生得满分,②小题满分很少,大多数学生得1分。学生在作答时不能说出诗句的 哲理,只能简单的说诗句字面的意思。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赋分12分。 第11小题,文学常识,本题得分不是很好,满分2分,最高分2分,最低分0分,平均 分为1分。答题所出现的问题:记忆理解不准确、无中生有现象突出,第12小题题考查注音, 第13小题考査词语解释,两题得4分的占30%,得3分的占50%,得1、2分的占15%,得 0分的占5%。存在问题:“数”的注音主要是二、三声没有分清:“楹”的注音主要是前后鼻 音没有分清;解释加点的词语有一些考生审题不清,没按要求做,题目要求选做,可考生全 做,解释不准确,解释中用同音字代替 第14小题,文言句子翻译,第一句考査判断句的翻译,第二句主要考査“歌”“之”“鸣” 的翻译。本题满分4分,考生得4分的占20%,得3分的占25%,得2分的占20%,得1分 的占25%,得0分的占5%。存在问题:对文言中句式把握不准:文言中字词理解把握不准确 如“歌”、“之”、“鸣”字理解,“歌”理解为“唱歌”或“歌唱”而正确的理解应是“歌颂”, “鸣”在本句中是“使……鸣”的使动用法 第15小题,人物形象分析。本题满分2分,最高分2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为1.5分。 存在问题: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词汇量积累少: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以偏概全现象严重:书 写不够理想 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赋分11分。 第16小题,考査说明对象和特征。本题满分2分,本题学生回答较好,得分情况较好。 第17小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本题满分2分,最高的得2分,最低0分,平均1分 本题失分较多,大多数同学对“为什么”的回答找不到答题技巧,虽然写了很多,但找不到 要领,因此得不了满分,甚至不得分。 第18题,考查层次的划分。本题满分2分,要求划分3层,多数学生只划分出2层,全
2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赋分 20 分。 第 1 小题抄写题,学生得分情况比较好,但也有一些学生书写凌乱,把“眼睛”的“目” 写作“日”,有一部分学生不注意审题把此题当作仿写题去做。第 2 小题注音判断,第 3 题错 别字判断,考查的都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上注释和词语积累中所出现的难读易错的字,可还有 25%的学生选择错误。第 4 小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我行我素”的感情色彩, 不能作出正确选择。第 5 小题考查病句,35%的学生选择错误。第 6 小题名著阅读,内容出自 课本附录的名著导读,学生错误的较少。1 至 6 题得 12 分的占 10%,10-8 分的占 80%,7-0 分的占 10%。 第 7 小题古诗文填空,8 个空,8 分,抽样 8 分的占 38%,得分不到一半的占 20%,0 分 的占 2.5%。错误的情况主要有:答非所问,加字,漏字,错别字。错误较多的:“花溅泪”的 “溅”,“天涯”的“涯”,“润如酥”的“润”、“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遥”、“却”。 第二板块“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共赋分 6 分。 第 8 小题根据语境,按要求表达,4 分。一是邀请同学参加体育运动,二是代表同学向校 长提建议。本小题学生做题较好,得 4 分的较多,平均在 3.5 分,但也存在问题:学生不认真 看题目,把“小刚”写成“小明”;向校长建议,忘了对尊长的称呼,建议只应该是体育方面 的,而有学生把它写成广泛的建议,如:安全、卫生、纪律等方面。 第 9 小题,根据语境和句式仿写句子,2 分。学生作答得 2 分的占 60%,得 1.5 分的占 15%, 得 1 分的占 15%,得 0 分的占 10%。学生答题所出现的问题:语境和句式不一致,修辞手法 有误;缺乏启发意义,语言表达不通顺。 第三板块“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为诗词鉴赏,赋分 3 分。题目所选七年级上册杜甫的《望岳》,①考查“割”突 出了泰山什么的形象,1 分;②谈谈对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 分。①小 题 90%的学生得满分,②小题满分很少,大多数学生得 1 分。学生在作答时不能说出诗句的 哲理,只能简单的说诗句字面的意思。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赋分 12 分。 第 11 小题,文学常识,本题得分不是很好,满分 2 分,最高分 2 分,最低分 0 分,平均 分为 1 分。答题所出现的问题:记忆理解不准确、无中生有现象突出,第 12 小题题考查注音, 第 13 小题考查词语解释,两题得 4 分的占 30%,得 3 分的占 50%,得 1、2 分的占 15%,得 0 分的占 5%。存在问题:“数”的注音主要是二、三声没有分清;“楹”的注音主要是前后鼻 音没有分清;解释加点的词语有一些考生审题不清,没按要求做,题目要求选做,可考生全 做,解释不准确,解释中用同音字代替。 第 14 小题,文言句子翻译,第一句考查判断句的翻译,第二句主要考查“歌”、“之”“鸣” 的翻译。本题满分 4 分,考生得 4 分的占 20%,得 3 分的占 25%,得 2 分的占 20%,得 1 分 的占 25%,得 0 分的占 5%。存在问题:对文言中句式把握不准;文言中字词理解把握不准确, 如“歌”、“之”、“鸣”字理解,“歌”理解为“唱歌”或“歌唱”而正确的理解应是“歌颂”, “鸣”在本句中是“使……鸣”的使动用法。 第 15 小题,人物形象分析。本题满分 2 分,最高分 2 分,最低分 0 分,平均分为 1.5 分。 存在问题: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词汇量积累少;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以偏概全现象严重;书 写不够理想。 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赋分 11 分。 第 16 小题,考查说明对象和特征。本题满分 2 分,本题学生回答较好,得分情况较好。 第 17 小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本题满分 2 分,最高的得 2 分,最低 0 分,平均 1 分。 本题失分较多,大多数同学对“为什么”的回答找不到答题技巧,虽然写了很多,但找不到 要领,因此得不了满分,甚至不得分。 第 18 题,考查层次的划分。本题满分 2 分,要求划分 3 层,多数学生只划分出 2 层,全
划分对的学生相对少,还有部分学生看题不清,审题不认真,没有对第18题作答。抽样平均 1.5分 第19小题,考查语言,分析文中加点的“似乎”一词可否删去,并分析理由。本题3分, 最高得分3分,最低0分,多数得2分,平均在2分左右。多数学生能够判断不能删去,但 在回答理由时只能套用“删除了语言就不准确了”,不能对“似乎”词意作分析 第20小题,结合对文段的理解考查侧面描写。本题2分,能准确找出语句的占45%左右。 出现问题主要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侧面证明”,而仅仅找出“愿望”。 第四部分散文阅读,赋分18分。文段《感谢生命》选自课夕 第21小题,考査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举出一种动物或植物。本题1分,绝大多数学生 能举例,但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平均在0.7分左右 第22小题,考査修辞方法。本题2分,学生得分较好,平均在1.5分。出现问题:错别 字,把“比喻”写作“比愈”,把“拟人”写作“似人”:有1%的学生认为是“夸张”;有4% 的学生把修辞方法答作描写方法, 第23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本题3分,考生最高3分,最低0分,平均2分。出现的 问题:7%的学生只往杨絮无私奉献方面作答,没考虑到杨絮播种成活率低这一方面,侧重点 没抓住;10%的学生答指“杨絮:2%的学生离题答生活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现象。 第24小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本题3分,1%的学生得3分,80%的学生得2分,9% 的学生得0分,平均在1.9分。出现问题:对文意理解不全,答题点不足。 第25小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本题3分,50%的学生得3分,40%的学生得1-2分 10%的学生得0分。出现问题:学生对句子理解不准确,甚至有学生脱离句子谈理解 第26小题,考查主旨句。本题3分,学生最高得3分,最低的0分,平均2分。出现问 题:学生对文意理解有误,不能找出主旨句:在摘抄原句的时候把字抄错,错得较多的字是 赋”、“异”、“懈”。 第27小题,开放性题,谈谈“你感谢生命的理由”。本题3分,本题学生回答较好, 高3分,最低0分,平均2.5分 第四部分写作,赋分50分。 以“我发现了 ”为题作文。一类卷45-50分,;二类卷38-44分,三类卷30-37分 四类卷20-29分五类卷0-19分最高分49分,最低分2分,平均38.7分。 作文评阅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认真,拟题时内容不完整,表意不明。 2.文中材料缺乏新颖性,时代特征不突出。 3.多数学生书写不认真 4.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缺少真情实感 5.标题的补充让人费解,文章结构不清晰,写实文章文采不足。 6.多数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部分段落层次不分明。 考生得低分的原因: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字数不达标;语病较多;直接抄袭试卷阅读 段 四、教学建议 1.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 3在综合性运用板块,教师要对学生作专项训练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 句子翻译轻车熟路。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5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技 巧的训练 6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3 划分对的学生相对少,还有部分学生看题不清,审题不认真,没有对第 18 题作答。抽样平均 1.5 分。 第 19 小题,考查语言,分析文中加点的“似乎”一词可否删去,并分析理由。本题 3 分, 最高得分 3 分,最低 0 分,多数得 2 分,平均在 2 分左右。多数学生能够判断不能删去,但 在回答理由时只能套用“删除了语言就不准确了”,不能对“似乎”词意作分析。 第 20 小题,结合对文段的理解考查侧面描写。本题 2 分,能准确找出语句的占 45%左右。 出现问题主要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侧面证明”,而仅仅找出“愿望”。 第四部分散文阅读,赋分 18 分。文段《感谢生命》选自课外。 第 21 小题,考查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举出一种动物或植物。本题 1 分,绝大多数学生 能举例,但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平均在 0.7 分左右。 第 22 小题,考查修辞方法。本题 2 分,学生得分较好,平均在 1.5 分。出现问题:错别 字,把“比喻”写作“比愈”,把“拟人”写作“似人”;有 1%的学生认为是“夸张”;有 4% 的学生把修辞方法答作描写方法。 第 23 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本题 3 分,考生最高 3 分,最低 0 分,平均 2 分。出现的 问题:7%的学生只往杨絮无私奉献方面作答,没考虑到杨絮播种成活率低这一方面,侧重点 没抓住;10%的学生答指“杨絮;2%的学生离题答生活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现象。 第 24 小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本题 3 分,1%的学生得 3 分,80%的学生得 2 分,9% 的学生得 0 分,平均在 1.9 分。出现问题:对文意理解不全,答题点不足。 第 25 小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本题 3 分,50%的学生得 3 分,40%的学生得 1-2 分, 10%的学生得 0 分。出现问题:学生对句子理解不准确,甚至有学生脱离句子谈理解。 第 26 小题,考查主旨句。本题 3 分,学生最高得 3 分,最低的 0 分,平均 2 分。出现问 题:学生对文意理解有误,不能找出主旨句;在摘抄原句的时候把字抄错,错得较多的字是 “赋”、“异”、“懈”。 第 27 小题,开放性题,谈谈“你感谢生命的理由”。本题 3 分,本题学生回答较好,最 高 3 分,最低 0 分,平均 2.5 分。 第四部分写作,赋分 50 分。 以“我发现了 ”为题作文。一类卷 45-50 分,;二类卷 38-44 分,三类卷 30-37 分, 四类卷 20-29 分五类卷 0-19 分最高分 49 分,最低分 2 分,平均 38.7 分。 作文评阅中出现的问题: 1. 审题不认真,拟题时内容不完整,表意不明。 2. 文中材料缺乏新颖性,时代特征不突出。 3. 多数学生书写不认真; 4. 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缺少真情实感。 5. 标题的补充让人费解,文章结构不清晰,写实文章文采不足。 6. 多数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部分段落层次不分明。 考生得低分的原因: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字数不达标;语病较多;直接抄袭试卷阅读 段。 四、教学建议 1.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 3.在综合性运用板块,教师要对学生作专项训练。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 句子翻译轻车熟路。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5.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技 巧的训练。 6.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7.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作专项训练,采用多 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时常写写下水作文,这有助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4 7.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作专项训练,采用多 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时常写写下水作文,这有助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